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见字如画/尤墨书坊
内容
试读章节

画我的坡

大约1976年读中专的时候吧,我创作《迟到》,又画了小品《村童四季》,本科时画了《瑞雪》,后来又画“五谷”画“牛羊”,我画中的人物渐渐成了“儿童”。我也画过别的,比如历史画,乡风民俗画,仕女美人画;但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在灯下写文章画画,诉诸笔端的仍然事涉孩子,甚至在梦中,我也是那时候在野坡里奔跑着忙碌着憧憬着的少年。我发觉我其实并没长大,外貌上当然是一脸的沧桑世故了,行为上也多了些持重,但心境上,我居然还那么稚嫩,有时候,我觉得我竟穿越时空,用文,用画,用梦,去和那个挎了提篮,漫坡去剜野菜割青草的土小子相会。这当然是难以被人家理解和接受的,但仔细想来也还有几分欣慰,能保留不谙世事的童贞也不算什么丢人的大事。

我的情愫很固执地停在了那个童年少年,那大抵是我心情最天然本真的时候。每天,用一双穿了布鞋的脚去啪啪地丈量那片坡,所有沟坎都留下了我的足印,也留住了我的童年,无意中,似乎也把“时间”定格在那段时光中了,包括我的心境,我的健康状况,我的父母亲,我的兄弟姐妹,我的亲戚同学,我周围的人和事……

我熟悉那片坡,熟悉那里灼热的太阳,熟悉那里的风声雨声蝈蝈声蚂蚱声,还有庄稼叶子声,熟悉那里的草味菜味五谷味浮土味……这一切将一生挥之不去,成为我画中、文中浸泡透了的声、光、色、气。这大概是我画所谓“儿童题材”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我没有放牛放羊的经历,但我对牛羊有着比别人更深的理解,我曾见过我的小伙伴们在牛生下牛犊后那股难以言表的喜悦(尽管那是生产队的),也见过伙伴们在坡里放羊时那种神仙般的怡然,那才是人活着应有的心态和神情。我开始借鉴方增先的办法画牛画羊,画坡里人物之外的又一种生灵;借鉴任伯年的办法画玉米、高粱、谷子、野草,画村里的槐树榆树,画王家坟的杏花桃花,开始调着土黄色画家乡的那片坡。有人说画中的人物像我的女儿,我没有对着女儿写生,也不想让孩子再回到那片坡地里钻着野草和玉米放牛放羊,只是把两个我“叠印”一下,借个女孩涂块红颜色,如果女儿能温习一下我在乡村野坡里的生活也无什么不可。又有人说,随着女儿的长大,我画中的人物也开始长大了,这倒是很有意思的。不过不能再长了,我出来求学时18岁,我女儿今年20了。

我出生在1958年,也正是那片“地”改叫“坡”的时候,从那时起,人们开始集体在坡里干活。大约过了20年,“坡”重新换成了个人的“地”;又过了20年,地也没有了,被收回了,每人净得3万元,四周耸立起一片片机关和小区。嘿,那房子盖的,跟挂历上见到的外国别墅一样。我不断从那片“坡”里走,不一样了!全然没有了我画中的那些东西。前几天还和妈妈通了电话,说家中土坯草顶的房子和院不过两年也要拆迁,这样,在我50岁的时候,“坡”将不复存在,我所画的一切,便真的成了记忆,成了梦境。

P1-2

作者简介
张丽华  1983年毕业并执教于山东艺术学院。中国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画院院聘画家。中国画《瑞雪》获第六届全国美展很好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四回举办《灼灼其华——张丽华人物画研究展》。所主持速写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定为中国高等教育全国规划教材。完成泰山《东君出行图》、泉城路《老残听曲》、泰安高铁站《泰山颂》等壁画、雕塑设计稿多种。论文80余篇发表于重量专业报刊;由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出版画集、专著48种:小说散文数篇发表于《山东文学》《当代小说》等报刊。
目录

自序/话里有画

画我的坡

玉米

村姑图

“借人抒情”

画牛故事

画羊

画一群水样的女孩儿

烟村四五家

向方增先学习

水墨人体,画什么

连环画之话

插图的闲言碎语

尊重天真

“红色年代”的中国人物画

茶之话

电影

《地道战》

以“精致”编织激情

又见《朝阳沟》

画说《茶馆》

序言

话里有画

画里有话,话里有画,恰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话”是语境(context),语境是“画”存在的时间、空间、情景,包括与“画”相互动的文学、音乐、戏剧、科学、时代精神、年代特色等一系列精神与物质的“上下文”。由于这个关系,当一幅画的思想、内容、形式不断交织、缠绕,最终以自认为最准确的方式呈现的时候,这个呈现仅乃冰山之一角,暗示着编织渗透在作品的过程与结果背后之更繁杂绵密的作者、环境、时代的关系;如果修养与技术足够高,“话”的体现会足够厚重深沉,“画”的样式存在会带有浓重的“话”的投影。

“画”是视觉化的情景(vlsualization)。听过一位知名歌唱家的讲座,他说,每首歌里其实是有一个画面的,这里有人物,有故事,有情境,歌唱者就是要在脑中建立起画面,再用歌声描绘出来。各种艺术形式都在讲述一种形象化情景,以情景记录、表述、交谈、共鸣,连自然科学的推想、演算、建立、演示也都以情景开始至完成。一切“世间法”,不论自然、人文、艺术、哲学,抽象到形而上的高度,都会具有如“画”般的可感、可知、可想象、可理解的亲近、可爱和天真。

艺术的起源是这样的,言之不足,歌之;歌之不足,舞之蹈之。一种原始质朴的表达情绪的方式不能满足时,便会寻找另一种宣泄的途径。

艺术应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而实则永远“低于生活”。“高于”不过是一种愿望,一种向往,一种鞭策,一种托词。

受“工夫在诗外”的撺掇,“工夫在画外”也叫得山响。说是,技巧就那么些东西,要提高书画档位,当在画外着意,从画外找“工夫”。美术家叶浅予曾有学习中国人物画之“八写、八练、四临、四通”的学术倡导,其中的“四通”(穷通人情世态,贯通画理画法,旁通花鸟山水,遍通中外古今),便说出了“画”与“话”的关系。可见画内画外“工夫”均多得很,“工夫”耗尽便成“功夫”。

检点几页艺术史,也可见出“画与话”的心路历程。原始人在旷野上洞窟中发出的洪荒呼啸,震动了古希腊人,他们遵循欧几里得几何学原理而创线性单旋律音乐,并画在瓶子上。中世纪数学介入音乐,人们把线性旋律切割后打散重组,交织叠加为二维结构复调,绘画同时产生“复调”声音编织意义的玻璃镶嵌画和挂毯。至文艺复兴,遵从着透视和牛顿科学原理,科学家将抽象的函数以图形方式呈现在横、纵坐标系统上,作曲家以坐标原理改进调性与对位,复调与和声使其形成三维听觉几何空间,绘画则从建筑学家那里借来透视,加强了画面水平与垂直坐标基础的深度;小说一词是“新颖”之意,作家们采用欧几里得的空间和亚里士多德的时间,以“因果律”样式,将文字在单一视角上拼成稳定空间中人和物的图画。乔托以透视法做故事画的同时,薄伽丘以同样的方法铺排《十日谈》的人物与故事。19世纪后,音乐和美术及物理一起,经历了从风格、内容到形式的变动,色彩让绘画有了光音和色调,音乐有了调性和色彩,发生了从声音转化为光的“化体”,完成了爱因斯坦将光推为宇宙精质的一笔。达·芬奇是艺术家更是科学家,数学家卢梭说精确的公式在视觉上也是完美的,爱因斯坦能拉得一手好小提琴,他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普希金漫画画得好,丘吉尔是个低调的好画家,白求恩也画画,笔触冷峻深刻,就连战争狂人也期盼画出悦目的“圣母子”。

艺术依傍哲学、科学、史学、文学、民俗学、图像学,又弄出许多面貌。“画外”“画内”是一笔理不清的糊涂账。

透视、色彩、解剖、构图,绘画在科学、心理学的交织中前行,一部美术史,毋宁看作是一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纠结的发展史。中国画家以为在诗书画印的浸淫中便可登入艺术之巅,其实一直与国学国术国医国剧等纠缠不清,也可捋出一部画内画外的“工夫”史来。你看,“画”一直为“话”左右,一直是“画里有话”。

道理似乎是对的,一些画家或书法家,不可谓不用功不勤奋,但到一定时候,画艺书艺总不见长进,大概是这里出了问题。

本文集收录为平时作画之余的“画外闲话”,有关于画内的,有关于画外的,可见平时不务正业的关注很多很杂;是否真正转化为直接的营养,提高了画艺,说不准,但为人生增加了很多维度的丰富感。我不敢用“静水深流”这个伟大的词,画的背后其实有画外的不少功夫在支持着。画如其人,哪个人都不仅仅是一个单音节的符号。童年是谣,少年是歌,青年是诗,中年是散文,壮年是小说,老年是哲学;哲学中仍然有歌谣诗赋支撑其中。活到“哲学”的年龄,每一回发声,都该是复合杂糅的心声。话里有画,画里有话。

2017-2-22

内容推荐

由张丽华著,李兆虬主编的《见字如画/尤墨书坊》收录作者平时作画之余的“画外闲话”,有关于画内的,有关于画外的,可见平时不务正业的关注很多很杂;是否真正转化为直接的营养,提高了画艺,说不准,但为人生增加了很多维度的丰富感。作者不敢用“静水深流”这个伟大的词,画的背后其实有画外的不少功夫在支持着。画如其人,哪个人都不仅仅是一个单音节的符号。童年是谣,少年是歌,青年是诗,中年是散文,壮年是小说,老年是哲学;哲学中仍然有歌谣诗赋支撑其中。活到“哲学”的年龄,每一回发声,都该是复合杂糅的心声。话里有画,画里有话。

编辑推荐

由张丽华著,李兆虬主编的《见字如画/尤墨书坊》整体兼具权威性与可读性,闲窗偶记,妙手偶得,名家哲语,大师幽默,文图并茂,适合轻松休闲阅读。本书是一本集知识性、资料性、启迪性、鉴赏性和应用性为一体的书。全书涉及的书法艺术门类齐全、内容精细、史料翔实。为书画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为画家们启迪心灵、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质提供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见字如画/尤墨书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丽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830320
开本 16开
页数 1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1
出版时间 2018-01
首版时间 2018-01
印刷时间 2018-05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70
CIP核字 2018021062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30
15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1: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