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中国品牌研究综述
1.1 总论
1.2 品牌概念分论
1.2.1 品牌战略
1.2.2 品牌定位
1.2.3 品牌传播
1.2.4 品牌形象
1.2.5 品牌忠诚
1.2.6 品牌资产
1.2.7 品牌社群
1.2.8 品牌延伸
1.2.9 品牌危机
1.3 品牌类别分论
1.3.1 城市品牌
1.3.2 消费品品牌
1.3.3 制造业品牌
1.3.4 流通业品牌
1.3.5 文体与传媒品牌
1.3.6 服务业品牌
1.3.7 个人品牌
1.4 结论
第2章 城市品牌
2.1 综述
2.1.1 中国城市品牌基本要素发展情况
2.1.2 城市品牌竞争向经济以外发散
2.1.3 城市品牌向“人”聚焦
2.1.4 城市品牌继续优化
2.1.5 城市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2.2 上海:从全球城市品牌到卓越全球城市品牌
2.2.1 上海城市品牌基本要素发展情况
2.2.2 上海城市品牌定位与定位更新
2.2.3 品牌实力搭建:打牢全球城市品牌基础
2.2.4 密织品牌手段:打造全球城市品牌形象
2.2.5 评点
2.3 杭州:城市品牌升级的典范
2.3.1 杭州城市品牌基本要素发展情况
2.3.2 品牌核心引领:打造系统化品牌
2.3.3 品牌紧贴战略:创造更为复合的品牌形象
2.3.4 掌控品牌机遇:城市品牌登上高峰
2.3.5 评点
2.4 重庆:低调品牌,创实效
2.4.1 重庆城市品牌基本要素发展情况
2.4.2 品牌实心化:实业拉动城市品牌
2.4.3 流通加生长:铸就“枢纽经济中心”品牌
2.4.4 消灭房价幺蛾子:打造“低房价”城市品牌
2.4.5 评点
2.5 乌镇:小城镇幻化为大品牌
2.5.1 乌镇城市品牌基本要素发展情况
2.5.2 品牌之眼:借戏剧节点睛
2.5.3 “互联网乌镇”品牌打造:成为互联网象征
2.5.4 品牌预防:乌镇城市品牌营销
2.5.5 评点
2.6 北京—张家口联合申奥:合作打造城市品牌
2.6.1 城市品牌合作:北京与张家口的城市品牌基础
2.6.2 品牌互益共通:合作如何提升了城市品牌
2.6.3 作为品牌纽带:冬奥改善两城关系格局
2.6.4 城市品牌重点:合作中的选择
2.6.5 评点
第3章 消费品品牌
3.1 综述
3.1.1 消费品企业与行业
3.1.2 消费品市场2015—2016年总体现状
3.1.3 未来消费市场趋势:消费规模进一步扩大,新消费时代来临
3.1.4 消费品企业应走好品牌发展之路
3.2 伊利:争创乳业标杆品牌
3.2.1 脱颖而出的乳业品牌
3.2.2 伊利品牌推广:深度跨界合作
3.2.3 伊利品牌塑造:品质成就标杆
3.2.4 评点
3.3 来伊份:线下门店助推品牌影响力
3.3.1 从“休闲”起步的零食品牌
3.3.2 质量危机后的品牌形象修复
3.3.3 电商风靡下的品牌渠道选择
3.3.4 评点
3.4 三只松鼠:互联网零食品牌独角兽
3.4.1 三只松鼠:卖萌卖坚果的零食品牌
3.4.2 品牌调性:人格化带来极致的用户体验
3.4.3 品牌未来:后IP时代,松鼠何去何从
3.4.4 评点
3.5 卫龙:事件营销塑造“网红”零食品牌
3.5.1 品牌发展历程:创建、开拓与升级
3.5.2 品牌定位精准:宣传策略锦上添花
3.5.3 品牌价值提升:跟随热点助力营销
3.5.4 评点
3.6 百雀羚:老字号民族品牌的时尚风潮
3.6.1 老字号民族品牌的护肤探索
3.6.2 老字号民族品牌的复兴之路
3.6.3 评点
3.7 海澜之家:国民男装第一品牌
3.7.1 品牌定位:男装市场的深耕
3.7.2 品牌转型:“男人的衣柜”走向“国民品牌”
3.7.3 品牌危机:快时尚风潮下,本土品牌出路何方?
3.7.4 评点
3.8 RIO鸡尾酒:微醺时代,一骑绝尘
3.8.1 RIO品牌:预调鸡尾酒的引领者
3.8.2 品牌定位:精准打造RIO的微醺时代
3.8.3 品牌扩张:R10如何玩转互联网营销
3.8.4 品牌客群:留住消费者RIO任重道远
3.8.5 评点
3.9 小茗同学:冷泡茶的品牌火热
3.9.1 “小茗同学”来了
3.9.2 品牌营销:精准定位,聚焦“95后”
3.9.3 品牌生命:新鲜过后,何以为继
3.9.4 评点
第4章 制造业品牌
第5章 流通业品牌
第6章 文化与媒体品牌
第7章 服务业品牌
第8章 个人品牌
第9章 品牌危机
第10章 2013—2016年中国品牌大事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