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岑参/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
内容
编辑推荐

他的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南朝何逊,像“寂寞青溪上,空余丹灶间”;他的边塞诗风格豪迈壮悲,雄奇瑰丽,俊爽峭拔,读之使人感慨;他的诗歌个性鲜明,各种体裁均有佳制,他的每一篇诗,都有人争相传写。他就是岑参!

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歌中看出他的所有,让我们跟随这本诗词精品鉴赏一同走进岑参的诗歌世界吧!

内容推荐

岑参,是中国诗歌史上耀眼的星座之一,有着许多的传世名篇,书中先对岑参做了简介,继而选取了登古邺城、山房春事二首(其一)、山房春事二首(其二)、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逢入京使、碛中作、银山碛西馆、戏问花门酒家翁、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等24首代表作品,其中,每篇作品都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分为题解、句解、评解三个章节来分别介绍创作背景、用现代语文对诗词进行逐句意译、点评作品特色。

目录

岑参简介

登古邺城

山房春事二首(其一)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逢入京使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碛中作

银山碛西馆

戏问花门酒家翁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送杨瑗尉南海

春梦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送崔子还京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奉和中书合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寄左省杜拾遗

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

客合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后记

试读章节

君不闻胡茄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

诗人将胡笳之声与胡人的吹奏情形结合起来写,充满异域情调。开篇如此强调边地风情,有力地突出了颜真卿此次出使的不同寻常,从而透露出对友人出行的特殊关心。“君不闻”三字,暗含对颜真卿前往如此悲凉的异域之地的同情之意,“闻”统领全篇。胡笳之声本来就是悲的,南朝庾信《咏怀》曾云:“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由那紫髯绿眼的胡人吹奏起来,声音更见悲壮。“紫髯绿眼”,形容西域胡人的外貌,“紫髯”即酱紫色的胡须。作者在这里强调胡人的相貌也是有深意的。《庄子·徐无鬼》中说:“子不闻夫越之流人乎?去国数日,见其所知而喜;去国旬月,见所常见于国中者喜;及期年也,见似人者而喜矣。”颜真卿去国离乡,满眼所见多是这些长相异于中原人士的胡人,其孤独可知。与胡人无法用语言进行正常的交流,因而这没有国界的音乐(胡笳)就成了最有效的感情媒介。

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

此二句进一步描述胡笳歌的悲凉。“愁杀”,即愁煞,形容愁到极点;“楼兰”,古西域国名,后更名鄯善,在今新疆罗布泊西南,若羌县东北,故址已为流沙所掩没,这里借指西域边地;“征戍儿”,驻守边塞的士卒。一曲还未吹完,就连那能征惯战的楼兰军士听了也不禁“愁杀”,足见其声悲戚异常。诗人不写颜真卿听了如何哀愁,而写连楼兰将士都不忍卒听,侧面烘托了颜真卿闻胡笳悲曲而触动的悲凉。“楼兰征戍儿”同时也在强化边地的印象。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这两句开始写流行吹奏胡笳的边地的环境。进入凉秋八月的萧关,强劲的北风把天山的草都吹断了。胡天八月本来是可以飞雪的,所谓“胡天八月即飞雪”,象征冬天的北风也早早来到,这是边塞与内地气候不同之处。《老子》云:“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北风之所以能将天山草吹断,是因为边地苦寒,草木过早地枯槁。将胡笳之声与边地的荒凉冷落情景结合起来写,更增加了萧瑟的气氛。“萧关”,汉代关中四关之一,为关中至塞北的交通要塞,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茄

上两句才把笔稍稍宕开去,这两句马上又回转过来,接着写胡笳之声,有如一曲悲凉的旋律,萦回不去。清晓斜月欲落之时,在高大阴黑的昆仑山脚下,胡人对着月亮吹笳,如此荒寒之情境,将笳声衬得愈发悲壮,充塞宇宙。“向月胡笳”这个意象后面又一次出现,以突出其清壮凄切。胡笳的声音是悲凉的,但并不低沉,“向月吹”的动作也有一种不屈的昂扬之态,似乎这笳声已经充塞于天地之间。单纯的背景之下,凄凉的声音与清丽的画面相切合,别有一种悲壮的美。宋人严羽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沧浪诗话》)悲凉而不使人颓废,这正是岑参边塞诗的特点之一。“昆仑山”,在今新疆、西藏之间,西接帕米尔高原,东延入青海境内。《新唐书·地理志》云“肃州酒泉郡有昆仑山”,诗中即指酒泉之南的祁连山主峰。“月欲斜”,月将斜落,表明时间是后半夜。

胡茄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

在把胡笳的悲壮情调写足写尽之后,结尾才回到送别主题。于胡笳声中送别,笳声成了伤别之情的伴奏。在胡笳的一片悲怨声中,我就要送您远行了;今后只有从秦地的山上去遥望陇山之云,以寄托思念之意。在秦山是听不见胡笳声的,所以视觉又开始发挥作用,一个“望”字,用视线和思念把两座遥远的山峰连在一起,立意极妙。望人而不可见,唯见白云悠远,思念之深、意境之美,值得反复玩味。而两个“山”的措辞也是下了功夫的,有山山相望、心心相印的表达效果。“君”,指颜真卿;“秦山”,即终南山,泛称秦岭;“陇山”,又名陇坻、陇坂,在今陕西陇县西,“陇山云”借指颜真卿出使之地。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茄谁喜闻

末尾又从边地着笔,想像颜真卿至边地之后听到胡笳的感觉:您住在那远离故人的边境,夜里不免会做思乡的梦;当清夜梦回之时,您恐怕不愿去听那悲凉的胡笳声吧?两个“夜”字连用,可见愁梦之多。不言自己如何思念颜真卿,而是设想对方到了边塞之后,每每梦里还乡;而午夜梦回,耳中又是那不忍听的绵延不绝的胡笳声,令人倍增凄凉之感。一片细微体贴之意,自然流于言外。结尾以“谁喜闻”之问回应开篇“君不闻”之问,首尾相顾,胡笳之声贯穿全篇,成为情感抒发的载体。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五评论说:“只言笳声之悲,见河陇之不堪使,而惜别在言外矣。”

评解

清人沈德潜说:“(岑)参诗能作奇语,尤长于边塞。”(《唐诗别裁集》)作为著名的边塞诗人,长于边塞诗是理所当然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岑参写作这首诗时尚未有出塞经验,对边关生活还没有亲身体验。如果要从“眼见为实”的角度落笔,显然不容易,于是他巧妙地“避实就虚”,从抽象的音乐写起,展开想像,驰骋笔墨。本诗为赠别诗,却不从离别写起,而是将西域的特有乐器胡笳大加铺写,渲染其悲凉的声情,以胡笳声贯穿始终。在酝酿足了悲凉的气氛之后,与送别主题顺势对接,则自有一种关怀难合之意充满全篇。通过想像,就能把边地声情描绘得如此真切,可见作者运思之高妙。今人周啸天评析此诗说:“诗中的边关是那么哀怨又那么令人神往,月下胡笳的声音那么催人泪下又那么富于魅力,读者感同身受。大抵诗人这时已隐约下定亲历塞垣的雄心,此诗可谓其边塞诗的前奏。”(《岑诗综论》)

这首诗为七言古诗,却用八字句起头,以“君不闻”三字领起;显出陡然而起的气势。末句以“谁喜闻”收结,首尾两个问句呼应十分紧密。中间以两句为单位,每两句成一个意义单元。单元与单元之间又使用顶针手法,如“紫髯绿眼胡人吹。吹之一曲犹未了”、“胡人向月吹胡笳。胡笳怨兮将送君”,这就使文脉贯通,读来浑然一体。全诗换韵频繁,开始四句作一韵,较为舒缓;中间四句两句一转韵,平仄交替,由舒缓而变得特别急促;最后又四句作一韵,“胡笳怨兮将送君”还用了《楚辞》句式,逐渐回复舒缓。这种错综交织的安排,恰切地表现了起伏迭宕、悲壮淋漓的送别之情。P21-23

序言

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早在三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作出了以“诗三百”为代表的优秀诗篇。此后每个历史年代,诗歌创作都结出丰硕的成果,其中不少名篇名句脍炙人口,传诵至今。“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书系选取了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诗人、词人的优秀作品,并加以详尽通俗的译注、评解,试图将古代中国人创造的最可珍贵的文化瑰宝介绍给当代海内外读者。

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手法上,都对中国后世诗坛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诗歌至唐代而达到高峰,呈现出后人所称誉的“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而从李白、杜甫等诗人身上,从他们留下的诗歌中,不难看出“风”“骚”以来优秀传统的回响。他们都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关注国家、社会、民众等问题;而这种主题,往往是诗人通过自己的人生境遇和心灵历程去感悟,通过描绘自然界山川万物、人间世事民情来体现的。在唐诗的辉煌之后发展起来的宋代诗歌,成就也相当高,但最能表现宋代文学特殊成就的是词。宋代优秀的词家把这种长短句诗体运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步,那或慷慨激昂、或委婉凄清的词作,今天读来仍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说,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神采的篇章。

中国古代诗歌注重抒情、写景,善于表现友情、亲情、爱情、乡情,以及其他复杂细微的个人情感。这形成中国诗歌又一个强大的传统。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中国诗歌几乎从一开始就具有“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特点,情感的表达比较内敛含蓄,有别于西方的诗歌风格。与此同时,中国诗人们又强调“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善于通过各种艺术手法传达言外之意,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想像空间。古代诗词中的优秀之作往往写得深情宛转,富于形象性和音乐性,诵读这些诗词,可以受到多层次的艺术感染和美的熏陶。古典诗词还善于表现自然之美及人与自然的融合。古人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书系中的每首作品,都配以当代画家根据诗词意境绘制的中国画,通过欣赏这些诗、画,可以更深刻地领悟到中国古代艺术作品中的诗情画意,品味其艺术之美。

除了“诗情画意”的特色外,本书系以各位诗人、词人单独成册,以更清楚地展示其不同的个性和艺术风格;各分册包括诗人、词人简介与作品赏析两部分。对每篇作品的赏析,又分为题解、句解、评解三个章节:题解交代创作背景;句解用现代语文对诗词进行逐句意译,对某些难懂的字词作注释;评解部分则提要钩玄,对作品特色进行点评。我们的本意,首先是帮助读者减少阅读中的文字障碍,继而是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写作技巧。

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把汉语升华到至美至纯的境界,足以使每个中国人感到自豪。这些作品是联接所有炎黄子孙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无论身在国内,还是身在海外,优秀的诗歌对读者的感召力都是相通的。一个喜爱祖国传统文化的人,可能会不断地接触和学习祖先的这些遗产。久而久之,这些优秀文化中的一部分会积淀下来,构成每个人头脑中一道美丽的艺术长廊,不断给人以教益、激励和艺术享受。我们期望,本书系所介绍的诗词名篇能够成为这道艺术长廊的组成部分。

本书系介绍的诗人、词人,如唐代的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宋代的苏轼、秦观、李清照、辛弃疾、陆游,还有东晋的陶渊明、五代的李煜、元代的萨都剌,等等,都是中国诗歌史上耀眼的星座。他们都各有很多传世名篇,限于篇幅,书中每人只选取了二三十首代表作品。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书中会有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敬请读者朋友提出宝贵意见。

后记

萌动请人编辑出版一套独特的中国古典诗词赏读书籍的念头已久,没想到与五洲传播出版社的同志谈起,一拍即合。

社会上已出版的古典诗词类图书琳琅满目,这套书如何称其“独特”呢?我们的设想是:

一、每位诗人、词人独立成册。这便于选择最有代表性的诗词名家,集中介绍他们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便于读者体会和研究每位诗词名家的风格和文采。

二、撰写人物简介。每分册前面都有一篇诗人、词人的生平介绍,其内容要比常见的“三言两语”的介绍更翔实、更丰富。不仅叙说诗人、词人的身世际遇,而且对其创作成就、艺术特色也尝试作简明的评说。孟子日:“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说的是欲深入理解一个人的作品,就应该对这个人及其时代有一定了解。由于年代久远,大多诗家词人并非贵胄世家,其历史资料零散缺失,有些问题学术界尚无定论,比如李白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仍是个谜,有多种说法。由此可见,“知人论世”并非易事。对此,我们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尽可能吸纳目前的研究成果。

三、“三段解”方式。对书中的每篇作品,均采用题解、句解、评解的手法进行评析和赏读。古典诗词文辞精粹,含蓄内敛,善于通过各种艺术手法传达味外之旨、韵外之致。以“三段解”的方式对诗词逐题逐句地进行意译和评解,雅俗共赏,对大家深入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体味其中的文化意蕴,力图给出些许提示。

四、以画配诗词。每首诗词作品,都配以当代画家根据其意境专门绘制的国画,以期诗情画意,相得益彰。其中不乏程十发、顾炳鑫、刘旦宅、华三川、范曾、戴敦邦等名家手笔。部分画作,是画家先前发表过的;绝大多数的作品,则是邀请画家特意为本书系创作的。

有了这样的设想,下一步的关键在于能否请到合适的作者。五洲传播出版社为本书系约请作者的门槛颇高:首先须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有较深学术造诣;其次是能厚积而薄发,有深入浅出的文字表达能力。应该感谢的是,一批年富力强的学人加入了编写队伍。由于他们的辛勤劳作,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套《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

李冰

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岑参/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学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五洲传播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511252
开本 16开
页数 1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2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2: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