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努尔哈赤编年体传记(上下)
内容
编辑推荐

群雄争霸,相同的历史条件,为何独独努尔哈赤能够戎马倥偬,统一女真,百战创业?

古勒山之战,萨尔浒之战、辽沈之战……清初几场大战,以少胜多,场场精彩;“太子”被废、大福晋被迫殉葬……清初九大疑案,扑朔迷离,惊心动魄。

这是一部雅俗共赏的社会科学普及作品,在知识含量大的基础上,力求大众化,摒弃戏说,准确表达,引人入胜。读此书如读“三国”。

内容推荐

本书全方位立体描述了努尔哈赤的一生,从他的成长过程写起,直至统一女真各部、创建八旗制度,促进满族形成、建立后金政权、制定抚蒙政策等,并告诉您努尔哈赤如何成长为一个杰出人物所必备的素质:一位政治家应有的智慧和韬略;一位军事家应有的勇敢和计谋;一位民族英雄应有的襟怀和远略……

目录

第一章 满族的先世——从肃慎到女真

 第一节 唐以前的满族先世和唐朝渤海国的建立

 第二节 阿骨打建立金朝

 第三节 元朝统治时期的女真族

 第四节 明朝初期对女真族的管理

第二章 建州女真的民族大迁徙和建州三卫的设立

 第一节 五个万户府的三种命运

 第二节 斡朵里部和胡里改部迁徙的原因

 第三节 斡朵里部和胡里改部的第一次迁徙建州卫的设立

 第四节 斡朵里部的第二次大迁徙建州左卫的设立

 第五节 建州左卫的第三次迁徙猛哥帖木儿以身殉国

 第六节 建州卫的第二次迁徙

 第七节 建州卫的第三次迁徙

 第八节 建州左卫的第四次迁徙

 第九节 建州左卫的卫印之争建州三卫的形成建州左卫迁居苏子河

第三章 海西女真的民族迁徙和扈伦四部的形成

 第一节 海西地区与海西女真

 第二节 海西女真民族迁徙的原因

 第三节 海西女真的民族迁徙

 第四节 扈伦四部在南迁的过程中形成

第四章 努尔哈赤的列祖列宗之一:六世祖猛哥帖木儿

 第一节 关于满族始祖起源和神鹊救范噤的神话

 第二节 猛哥帖木儿接受明廷招抚

 第三节 迁徙方州荣任建州左卫首任指挥使

 第四节 效忠明廷升任右都督改善同朝鲜的关系

 第五节 以身殉职

第五章 努尔哈赤的列祖列宗之二:五世祖董山

 第一节 从阿木河迁往辽东地面

 第二节 卫印之争建州三卫形成

 第三节 建州左卫与明廷的友好关系抚顺马市的设立

 第四节 明廷与建州女真矛盾的激化

 第五节 明廷与朝鲜对建州三卫的联合大剿杀

第六章 努尔哈赤的列祖列宗之三:脱罗、脱原保、锡宝齐篇古、福满、觉昌安、塔克世

 第一节 四世伯祖脱罗

 第二节 三世伯祖脱原保

 第三节 四世祖锡宝齐篇古和三世祖(曾祖父)福满

 第四节 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

 一、消灭硕色纳和加虎两个家族宁古塔贝勒的兴起

 二、宁古塔贝勒与栋鄂部的争斗

 三、关于觉昌安与塔克世的身份和职务

 四、觉昌安和塔克世死难于古勒城(寨)

第七章 努尔哈赤的列祖列宗(附录):王杲与李满住

 第一节 王杲

一、王杲是努尔哈赤的外祖父

二、王杲屠杀明朝下级边官

三、王杲战胜明朝边官贾羽翼

四、王杲一步步走上不归路

 第二节 李满住

一、李满住的先人

二、李满住袭职迁徙婆猪江

三、加强对明联系积极发展社会生产

四、向建州左卫伸出援助之手

五、李满住与明廷的友好关系

六、李满住丢掉官职

七、李满住、李古纳哈父子成为朝鲜兵的刀下之鬼

第八章 扈伦四部的兴起之一:乌拉部的兴起

 第一节 纳齐布录是完颜宗弼的后裔

 第二节 纳齐布录建立扈伦国

 第三节 从多拉胡其到古对朱延

 第四节 乌拉部的建立

第九章 扈伦四部的兴起之二:哈达部的兴起及其走向全盛

 第一节 扈伦国的一至五代国主

 第二节 巴岱达尔汉叛乱和旺济外兰建立哈达部

 第三节 王忠成为扈伦四部的盟主

 第四节 沙津复仇王台主掌哈达部

 第五节 王台把哈达部推向全盛阶段

第十章 刚刚兴起即转为衰败的辉发部

第十一章 扈伦四部的兴起之三:叶赫部的兴起

 第一节 叶赫始祖星根达尔汉和他的儿子席尔克明噶图

 第二节 齐尔哈尼夺得塔鲁木卫大权

 第三节 祝孔革开创叶赫部

 第四节 祝孔革把叶赫推向发展高峰王忠捕杀祝孔革

 第五节 王台执杀太杵

 第六节 清佳砻和杨吉奢分掌叶赫部

第十二章 努尔哈赤的青少年时代

 第一节 努尔哈赤出生的家庭和他的童年时代

 第二节 少年努尔哈赤与外祖父王杲

 第三节 青少年努尔哈赤与辽东总兵官李成梁

 第四节 努尔哈赤初婚与“脱李成梁难”

第十三章 觉昌安与塔克世死难的真相和努尔哈赤起兵

 第一节 觉昌安与塔克世死难的真相

 第二节 努尔哈赤起兵

一、混乱的建州三卫

二、苏克苏浒河部的冤家对头:努尔哈赤与尼堪外兰

三、努尔哈赤建立了一支小小的武装力量

四、努尔哈赤起兵攻克图伦城

第十四章 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

 第一节 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的进程

 第二节 万历十二年(1584年)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的进程

 第三节 万历十三年(1585年)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的进程

 第四节 万历十四年(1586年)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的进程

 第五节 万历十五年(1587年)扩建佛阿拉山城 定国政

 第六节 万历十六年(1588年)是努尔哈赤收获最大的一年

第十五章 哈达由盛转衰明军两次重创叶赫

 第一节 哈达部两度达到鼎盛状态

 第二节 王台死后给哈达留下一个破烂摊子

 第三节 叶赫阴谋消灭哈达

 第四节 李松、李成梁设“市圈计” 明军第一次重创叶赫

 第五节 明军第二次重创叶赫的背景

 第六节 明军对叶赫的第二次打击

 第七节 叶赫与哈达的暂时和好

第十六章 努尔哈赤对海西女真长期斗争的开端

 第一节 努尔哈赤攻占兆佳城晋升都督佥事首次进京朝贡

 第二节 叶赫设计杀害了歹商

 第三节 叶赫对建州的讹诈和洗劫

 第四节 努尔哈赤二次进京朝贡和申请赴朝抗倭

第十七章 女真内部力量对比的转折点:古勒山战役

 第一节 战前的预演——富尔家奇小战

 第二节 古勒山战役爆发的政治原因和经济原因

 第三节 左弓手布占泰

 第四节 古勒山战役

 第五节 布占泰在建州

第十八章 古勒山战役之后建州的对外交往

 第一节 建州与蒙古的关系

 第二节 建州与辉发的关系

 第三节 建州与朝鲜的关系

 第四节 建州与叶赫再结姻盟

 第五节 明廷敕封努尔哈赤为龙虎将军

 第六节 布占泰继为乌拉部贝勒

 第七节 五部盟誓

第十九章 建州向东海女真进军制定老满文吞并哈达

 第一节 建州向东海女真进军的开始

 第二节 布扬古解除东哥与孟格布录的婚约

 第三节 努尔哈赤领导制定老满文

 第四节 建州吞并哈达

第二十章 努尔哈赤整编军队迁都赫图阿拉坐得宽奠等六堡

 第一节 努尔哈赤整编军队

 第二节 建州与朝鲜和乌拉的关系

 第三节 努尔哈赤迁都赫图阿拉

 第四节 孟古之死与努尔哈赤首攻叶赫

 第五节 努尔哈赤坐得宽奠等六堡的八百里沃土

 第六节 努尔哈赤发明人参煮晒法

第二十一章 乌碣岩之战建州灭亡辉发

 第一节 蒙古喀尔喀五部与建州的友好往来

 第二节 努尔哈赤收掠六镇藩胡

 第三节 布占泰向东海进军

 第四节 乌碣岩之战

 第五节 建州灭亡辉发

 第六节 建州与乌拉的战和以及与明廷的斗法

第二十二章 舒尔哈齐之死与纳林布录之死

 第一节 舒尔哈齐之死

 第二节 纳林布录之死

 第三节 建州与叶赫的空前激战

 第四节 1609年努尔哈赤对明廷四面出击

 第五节 继续向东海女真进军赈济寒苦旷夫

 第六节 舒尔哈齐的后世子孙

第二十三章 努尔哈赤消灭乌拉

 第一节 能屈能伸的努尔哈赤

 第二节 努尔哈赤与布占泰的两次婚姻争夺战

 第三节 万历四十年九月建州与乌拉之战

 第四节 建州消灭乌拉

第二十四章 努尔哈赤幽禁、处死长子褚英建州的四大贝勒和五大臣

 第一节 努尔哈赤幽禁、处死长子褚英

 第二节 四大贝勒

 第三节 建州的五大臣

第二十五章 建州三攻叶赫与八旗制度的确立

 第一节 建州第三次进攻叶赫

 第二节 战后双方的对明交涉

 第三节 由建州不贡蜜引起的风波

 第四节 建州与蒙古的广泛联姻蒙古各部的分布

 第五节 明朝与建州争夺哈达等土地的斗争

 第六节 叶赫老女东哥格格出嫁蒙古

 第七节 八旗制度的建立

 第八节 1615年建州与蒙古和东海女真的关系 努尔哈赤的嘉言懿行

第二十六章 建州女真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后金国建立

 第一节 后金国建立

 第二节 征讨黑龙江女真萨哈连部

 第三节 后金国与明朝的外交冲突后金始铸硬币

 第四节 明安贝勒首次造访后金博济哩率虎尔哈全员来归

第二十七章 后金攻取抚顺城和清河城

 第一节 努尔哈赤发布《兵法之书》

 第二节 努尔哈赤以计袭破抚顺城

 第三节 后金攻克清河城

 第四节 明朝与后金相互之间的恶意报复后金始建界凡城

第二十八章 萨尔浒大战

 第一节 努尔哈赤第四次进攻叶赫

 第二节 萨尔浒大战前明与后金双方的活动

 第三节 萨尔浒大战的左侧战场——明军西路和北路的败没

 第四节 萨尔浒大战的右侧战场——明军东路军的败没和南路军的狼狈逃归

第二十九章 后金攻占开原与铁岭和吞并叶赫

 第一节 后金攻占开原

 第二节 后金迁都界凡城

 第三节 熊廷弼出任辽东经略

 第四节 后金攻陷铁岭

 第五节 后金吞并叶赫

第三十章 叶赫灭亡后后金与蒙古各部的关系

 第一节 后金致蒙古喀尔喀五部的书信

 第二节 同时接待蒙古的两批使者

 第三节 后金与蒙古喀尔喀五部盟誓

 第四节 后金复察哈尔汗书

 第五节 后金致喀尔喀五部诸贝勒书

第三十一章 大贝勒代善被废黜“太子”的资格

 第一节 两个女人的争斗引出达海通奸案

 第二节 努尔哈赤休离大福晋阿巴亥

 第三节 大福晋究竟是谁

 第四节 大贝勒代善与努尔哈赤的府宅之争

 第五节 大贝勒代善与其次子硕托的尖锐对立

 第六节 努尔哈赤设立诽谤木后金释放朝鲜俘虏

第三十二章 明朝末年的三案: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

 第一节 梃击案

 第二节 红丸案

 第三节 移宫案

第三十三章 熊廷弼惨淡经营辽东及其罢官

 第一节 熊廷弼惨淡经营辽东

 第二节 小人公报私仇拱倒辽东统帅

第三十四章 后金攻占辽河以东

 第一节 努尔哈赤采取措施增强内部团结

 第二节 后金攻占沈阳

 第三节 后金攻占辽阳及其迁都辽阳

第三十五章 熊廷弼二次出任辽东经略经抚不和毛文龙抗击后金的斗争

 第一节 熊廷弼二次出任辽东经略和他的三方布置之策

 第二节 经抚不和

 第三节 毛文龙的抗金斗争

第三十六章 天命六年后金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

 第一节 努尔哈赤发布“计丁授田”令

 第二节 后金有条件地释放宰赛

 第三节 后金兴建东京城

 第四节 努尔哈赤囚禁族弟阿敦

 第五节 蒙古叛投后金的潮流

第三十七章 客魏集团专政与后金进占广宁

 第一节 客魏集团专政与熊延弼的绝望

 第二节 后金向辽西进军攻占西平堡

 第三节 平阳桥之战与后金进占广宁

第三十八章 后金在辽东推行的弊政及辽民的反抗斗争

 第一节 努尔哈赤在辽东推行的弊政

 第二节 辽东汉民反抗后金弊政的武装暴动

第三十九章 努尔哈赤关于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汗谕及其产生的背景

 第一节 努尔哈赤关于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汗谕

 第二节 努尔哈赤为什么要发表汗谕

一、达尔汉侍卫扈尔汉革职的事件

二、阿敦入狱被诛事件

三、努尔哈赤冤杀巴克什额尔德尼的案件

四、总兵官、额驸、都堂武尔古岱因受贿而降职的案件

第四十章 努尔哈赤崇信和保护喇嘛教

 第一节 囊苏喇嘛圆寂

 第二节 努尔哈赤为笼络和怀柔蒙古而崇信喇嘛教

 第三节 努尔哈赤为缓和汉族的反满心态而崇信喇嘛教

 第四节 努尔哈赤保护喇嘛教的措施

第四十一章 后金编设蒙古二旗和后金与蒙古的友好往来

 第一节 后金编设蒙古二旗和后金迁都东京城

 第二节 后金与蒙古的友好往来后金与宰赛、巴克、色本的故事

第四十二章 袁崇焕、王在晋、孙承宗三人对后金斗争策略的分歧及守卫宁远方针的确定

 第一节 袁崇焕赴任山海关

 第二节 王在晋在山海关外筑重城的方案

 第三节 孙承宗督师辽东

 第四节 守卫宁远方针的最后确定

第四十三章 努尔哈赤优礼蒙古贵族及其天命思想后金法律酷刑一瞥

 第一节 努尔哈赤优礼蒙古贵族

 第二节 努尔哈赤的天命思想和后金法律酷刑一瞥

第四十四章 明金西战场以外的争夺

 第一节 努尔哈赤以优礼两个蒙古额驸争夺整个蒙古

 第二节 招纳朝鲜降叛和对东海女真的用兵

 第三节 宴请二族兄和四老媪美化自己孝悌的形象

第四十五章 后金迁都沈阳 明朝自毁长城

 第一节 后金对毛文龙的和平攻势后金迁都沈阳

 第二节 后金援助蒙古科尔沁部奥巴台吉击败林丹汗的进攻

 第三节 明朝自毁长城——孙承宗罢官

第四十六章 天命十年洪匡失国

第四十七章 袁崇焕守卫宁远努尔哈赤兵败宁远城下

 第一节 袁崇焕守卫宁远的方略和措施

 第二节 袁崇焕取得宁远保卫战的胜利

 第三节 宁远之战中后金的伤亡及失败的原因

第四十八章 对蒙古的战争与和平及努尔哈赤的政治遗嘱

 第一节 努尔哈赤发动对巴林部和炒花部的战争

 第二节 努尔哈赤礼遇奥巴

 第三节 努尔哈赤的政治遗嘱

第四十九章 努尔哈赤病逝皇太极即位

 第一节 努尔哈赤病逝

 第二节 皇太极即位

 第三节 关于皇太极继承后金汗位的评说

第五十章 努尔哈赤的十六位后妃

第五十一章 努尔哈赤的十六个儿子

第五十二章 努尔哈赤的诸女:八女、一养女、一养孙女

第五十三章 清代的关外三陵

 第一节 兴京永陵

 第二节 沈阳福陵

 第三节 盛京昭陵

 第四节 附录:辽阳东京陵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满族的先世——从肃慎到女真

第一节 唐以前的满族先世和唐朝渤海国的建立

居住在我国东北广大地区的满族先世在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和中原地区具有密切联系。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在黑龙江省呼玛县十八站鄂伦村人民公社境内,首次发现了距今约一万多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石器一千零七十件,其类型和加工技术,与在华北地区发掘的一些旧石器有许多相似甚至相同之处。

进人新石器时代以后,我国东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关系更加密切。在我国东北的北半部,陆续发现了大量古人类遗址,出土了许多磨制的新石器和其他人类使用的器物,这些器物和中原地区、特别是和山东龙山文化的器物十分相似。以上旧石器和新石器器物的发现,说明在远古时代,黑龙江流域的文化就和中原地区的文化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二者甚至存在着交流的可能性。

我国满族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肃慎人。明朝人严从简辑录的《殊域周咨录》说:“女真,古肃慎之地,在混同江之东,后汉谓之挹娄,元魏谓之勿吉,隋唐日黑水靺鞨。唐初,渠长阿固郎始来朝,开元中,以其地为燕州,置黑水府。其后,粟末靺鞨强盛,号渤海,黑水往属之。及渤海浸弱,为契丹所攻,黑水复擅其地,即金鼻祖之部落也。初号女真,后避辽兴宗讳,改日女直,臣属于辽。部族散居山谷,至阿骨打始大,易部建国日金,灭辽伪都于渤海上京。至海陵,改为会宁府(又名合兰府)。金亡归元,以其地广阔,人民散居,设水达达等路军民万户府五,以总摄之。”这段简练的文字概述了女真先世肃慎至元的发展大略,为我们研究女真族的来龙去脉提供了一条明晰的线索。

肃慎人,居不成山(长白山)北麓,北至黑龙江中下游,从事狩猎。约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周武王姬发率军东进,经过牧野之战,灭掉商朝,建立西周王朝。肃慎人前来祝贺,所献的贡物是“楛矢石弩”,即“用桔木为杆、以青石为镞”而制成的箭,石镞长一尺八寸。在这之后,肃慎曾多次派遣使臣前来朝贡,每次周王都以厚礼相待,并把肃慎进献之箭,分给异姓诸侯,目的在于让他们永不忘记服从王室。由此可见,当时的肃慎人已经和西周建立了密切的从属关系。西周、春秋时的中原地区的人说:“肃慎、燕、毫,吾北土也。”这说明,中原的王朝已经把东北的肃慎等少数民族看成是捍卫北部边界的屏障。

汉代,肃慎改称挹娄。西汉至西晋的时候,挹娄人分布在今天的长白山以北、松花江和黑龙江的中下游、东滨今日本海的广大地区。挹娄源于肃慎,其居住情况是:“常为穴居,以深为贵,大家至接九梯”;在畜牧业方面,“好养豕,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豕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在武器制造方面,以“青石为镞,镞皆施毒,人中即死”。自汉以来,挹娄受夫余役属,三国曹魏黄初年间(220—226年)曹丕当政时期,摆脱了夫余的统治,直接臣服于中原王朝,向曹魏贡纳“梏矢石砻、弓甲、貂皮”等。在曹魏乃至西晋统治北部中国时期,挹娄部与中原的汉族建立的王朝保持着密切的往来,景元三年(262年)四月,“辽东郡言肃慎国遣使重译人贡,献其国弓三十张,长三尺五寸,楛矢长一尺八寸,石砮三百枚,皮骨铁杂铠二十领,貂皮四百枚”。肃慎向中原王朝纳贡的贡品首次如此丰富,而且还出现了铁器。这里所说的肃慎显然是指挹娄。

南北朝时,挹娄更名勿吉。北魏时(386—534年),勿吉分布在今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和今黑龙江中下游,东至今日本海,南抵今长白山的大片地区。据《魏书》载,勿吉人“劲悍,于东夷最强”,“筑城穴居,屋形似冢,开口于上,以梯出入”。勿吉人善于“嚼米醖酒”,“饮能至醉”。勿吉人善于射猎,他们常常在“七八月造毒药,傅箭镞,射禽兽,中者便死”。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元宏(拓跋宏)统治时灭掉夫余,部分勿吉人南迁至松花江中游夫余旧地。最初,勿吉有数十个部,仅黑水部就有十六个部,后来发展成为粟末、白山、伯咄、安车骨、拂涅、号室、黑水等七大部。北朝至隋时,多次朝贡,或一年数贡,或间岁一贡,一次“使人婆非等五百余人”,贡马达五百匹。从477年至547年的七十余年间,共向中原王朝遣使人贡三十余次。

到了唐朝,满族的先世靺鞨人和中原王朝的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靺鞨之名始见于北齐。北齐武成帝高湛河清二年(563年),“是岁,室韦、库莫奚、靺鞨、契丹并遣使朝贡”。关于靺鞨一词的词意,可谓众说纷纭,“有谓靺鞨为‘宝石’说,有谓靺鞨为‘帕头’解,有谓东夷之乐器日靺”。

靺鞨人在隋唐时分布在今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和黑龙江的中下游,其东到今天的日本海,西接突厥,南至高句丽,北达室韦。靺鞨的先民就是元魏时的勿吉。勿吉没有出现统一的政权,所谓“邑落各自有长,不相总一”。到靺鞨时仍然是勿吉时的七部,各部都有自己的酋帅,并且出现世袭制,其首领称为大莫拂瞒咄。各部的发展很不平衡,粟末部发展水平较高,黑水部发展得比较慢。

隋朝末年,棘褐酋长突地稽率领部众千余家内属,被分派驻于营州(今辽宁朝阳)。隋炀帝授其为金紫光禄大夫(为正三品)、辽西太守。唐武德二年(619年)靺鞨酋帅突地稽遣使朝贡,唐高祖李渊把突地稽部落安置在燕州,任总管职。唐太宗李世民因其率部赴定州参加镇压刘黑闼之役,以战功封蓍国公,赐以国姓李氏,又徙其部落于昌平城。不久,突地稽又击破突厥兵,拜右卫将军。唐高宗李治麟德年间,突地稽之子李谨行历迁营州都督,后以功累授镇东大将军,行右卫大将军,封燕国公。这就是说,靺鞨部的酋长加入了唐朝的国家机器,充当了唐王朝的中级官吏,甚至是封疆大员。

……

P1-P3

后记

拙著《努尔哈赤编年体传记》在搜集资料、写作过程及定稿打字阶段,得到不少亲属、朋友和学生的大力帮助,我认为必须把这些无私的帮助讲清楚,才能感到心安神宁。

2003年10月15日,我独自一人来到梨树县叶赫镇,围绕着叶赫东城的内城残存城墙转了一圈,深深地为遗址的庞大规模所震撼!

第二天,我在梨树县政协有幸结识了文史办主任田奎臣先生,经他与叶赫镇的干部“刘哥”(我至今不知道其名字)联系,得到一套《叶赫历史文化丛书》,该丛书包括《叶赫史话》等四册,编著者为苏景春先生。其中《叶赫史话》一书对我弥足珍贵,它就是我要寻找的突破性资料。

赵东升先生是吉林省的地方史学家,我至今与他尚未见过面,可他于2004年和2005年两次无偿地给我寄来他出版的新书:《扈伦四部研究》、《满族历史研究》。这两本书与苏景春的《叶赫史话》一起构成了我写作本书的起点。

我的儿媳妇赵坤的双胞胎哥哥赵鹏会同他的朋友到北京图书馆,硬是用笔抄写了徐乾学的《叶赫国贝勒家乘》四十页、《叶赫列传》一册一百五十八页,寄到了新宾。后来赵鹏又从北京寄来《筹辽硕画》卷十一百页的影印件。

我在辽大历史系的同学、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赵东辉先生用特挂邮递给我寄来了由研究员张玉兴提供的吴文衔《关于扈伦四部南迁》一文的复印件,这篇文章是打开扈伦四部南迁历史的钥匙。

安玉鼎是新宾县新华书店的退休干部。他向我提供了大量珍贵材料,有不少书他购得后首先借我阅读。在本书写作的两年间,我去他家请教不下二十次。他提供的《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一书成为本书写作的基础依据。

新宾县上夹河教育站退休干部孙相适撰写了许多有见地的文章,辑于《厚厚的落叶》(尚未出版)一书中。他把许多珍贵的乡土资料提供给我。尤其是他所绘制的《萨尔浒一带水淹前地图》对于本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新宾县公安局响水河乡派出所所长吴秀是我教过的学生,他陪伴我,由孙相适作向导,我们三人考察了新宾县境内的建州三关遗址、古勒寨遗址、王杲当年设水障的苏子河段以及兆佳城遗址。后来他又陪我考察了桓仁五女山。

新宾县高中图书馆馆员刘红兵女士服务态度好,百借不烦。

本书还得到刘庆华、曹文奇、张炳旭、冯志辉的大力帮助。省社科院特藏部方晓滨同志曾给予大力协助。

我的儿子高巍竟然在互联网上为我查到了关于熊廷弼犒赏明军的一条资料的出处。

本书的参考文献,可以分两大部分,一部分为古代文献,一部分是近现代文献。本书依据的古代文献主要有:

1.《旧唐书》、《新唐书》、《辽史》、《金史》、《明史》、《清史稿》等。

2.《明实录》、《明实录东北史资料辑》、《明史纪事本末》。

3.《朝鲜李朝实录》、《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高丽史》。

4.《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清太祖高皇帝实录》、《满洲实录》、《清太宗实录》、《满文老档·太祖》、《清史列传》、《东华录》。

5.辽大历史系编纂的《清初史料丛刊十四种》、《清入关前史料选辑》(初集)、《海西女真史料》。

6.《册府元龟》、《太平御览》、《三朝辽事实录》、《山中闻见录》、《万历武功录》、《辽东志》等。

7.《八旗通志》、《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本书依据的近现代文献主要有:  1.孟森:《明清史论著集刊》。

2.阎崇年:《努尔哈赤传》。

3.滕绍箴:《努尔哈赤评传》。

4.周远廉:《清太祖传》。

5.袁闾琨等:《清代前史》。

6.李洵、薛虹:《清代全史》(第一卷)。

7.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第一章,李鸿彬:《满族的兴起和后金政权的建立和发展》。

8.赵东升:《扈伦四部研究》、《满族历史研究》。

9.孙进己:《女真史》。

10.苏景春:《叶赫史话》。

11.樊树志:《万历传》。

12.董万仑:《猛哥帖木儿》、《建州三雄》。

13.李治亭:《爱新觉罗家族全书》。

14.陈永龄:《民族词典》。

15.李凤民:《兴京永陵》、《话说福陵》、《话说昭陵》。

16.陆海英、王艳春:《盛京三陵》。

17.薛虹:《明代初期建州女真的迁徙》(论文)。

18.吴文衔:《关于扈伦四部南迁》(论文)。

此外还有不少书没有列人本书目。笔者从上述文献中,或是获得了资料,或是吸收了成果,特此致以谢忱。

新宾县地税局大四平分局长马志权是我的另一个学生,他及同事彭程、高升承担了本书的打字任务。我的儿子高巍承担了第四稿以后的校对和打字的任务。

我的妻子纪桂秀常年承担家务,使我得以专心致志撰写本书。

在本书付梓之际,特向上述女士和先生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谨以虔诚之心将凝聚着众多人士智慧和辛劳的这部著作献给我的父亲高毓宾、母亲邵焕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努尔哈赤编年体传记(上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庆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大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846490
开本 16开
页数 5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00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8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49
丛书名
印张 42.7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30
171
3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3:3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