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童年(全译本)/世界经典文学名著
内容
编辑推荐

高尔基编著的《童年》是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的伟大自传体三部曲之一,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了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经历,与此同时也向读者清晰地展现了苏联19世纪末期社会政治生活的历史画卷,而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型其实就是高尔基本人。本书里的主人公阿廖沙,四岁时就失去了父亲。不久,他跟着母亲瓦尔瓦拉和外祖母乘上轮船,来到尼日尼的外祖父家。小阿廖沙看到,在这个家庭里,没有亲情和温暖,人与人之间弥漫着敌意和仇恨,有时候小孩子就成了他们发泄愤怒的对象。

内容推荐

高尔基编著的《童年》内容简介:阿廖沙(即童年高尔基)三岁丧父,母亲带着他回到外公外婆家。阿廖沙母亲的到来引起了大舅米哈伊尔与小舅雅科夫的争斗,他们怕母亲来讨要嫁妆,闹着分家,一家人打成一团。阿廖沙已感受到外公家弥漫着的相互仇恨的气氛。大舅捉弄老裁缝格里戈里,让侄子把烧得滚烫的顶针放在格里戈里手边,不料却被外公无意中戴上,外公把孙子抽了一顿。阿廖沙因为把桌布放到染桶里也被外公狠狠打了一顿,打得他失去了知觉,结果大病了一场。外祖父不仅经常打孩子们,还经常痛打外祖母,为一点点小事,外公就会大发雷霆,动手打人。阿廖沙就在这样的家庭中饱受虐待。后来,阿廖沙结识了小伙子茨冈,茨冈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他教会了阿廖沙如何面对生活的艰难,他俩成了最好的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每次阿廖沙挨打时,他总把胳膊伸出去帮他挡着。可是,好景不常有,可怜的小茨冈竟被两个凶狠的舅舅给害死了。两个舅舅为了分得外公的家产,联合起来到外公外婆家闹事,外婆的胳膊被舅舅打断,阿廖沙无比仇恨舅舅……

外公破产了,阿廖沙与外婆相依为命,通过三年级考试后他不再上学,开始自己养活自己。他结识了许多伙伴,他们互相帮助,一起捡破烂,扯木材。后来,母亲去世了,外公说阿廖沙不是奖章,不能老挂在他的脖子上。于是,阿廖沙便走向人间,外出谋生去了……

《童年》是一本经典的青少年成长励志小说。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试读章节

在一间狭窄幽暗的房间里,我的父亲躺在窗下的地板上。他穿着一件很长的白衣服,光着双脚,脚趾奇怪地张开着;双手安静地放在胸前,手指弯曲着;他那快乐的双眼紧闭着,像两枚黑色的圆铜币;平静的面庞毫无光彩;他那难看的龇着牙齿的样子,让我感到非常害怕。

母亲只在下半身围着一条红裙子,跪在那里,用我平时喜欢用来锯西瓜皮的那把小黑梳子,将父亲又长又柔软的头发从前额梳到脑后;她不停地说着什么,声音低沉而粗哑,她的眼睛因为不住地流泪已经浮肿,仿佛快要被泪水冲走了。

拉着我的手站在一边的是我的外祖母,她的头又圆又大.眼睛也很大,长着一个海绵一样松软的鼻子——她是一个面色黝黑、温柔而且非常有趣的人。她也在不停地落着泪,悲伤的哭声正合着我母亲的声音。外祖母全身颤抖着,将我往父亲身边推;可我却不安地、固执地试图往后躲。我从未看见大人哭过,我也不明白外祖母一直念叨的话是什么意思:

“跟你的父亲道别吧,孩子,你再也看不到他了。他已经死了——还不到岁数啊!”

我曾经得过一场大病,实际上我才刚刚离开床下地走路。我清楚地记得,我刚生病时,父亲总是高兴地在我身边为我忙碌着。可后来他突然不见了,换了一个对我来说陌生的人——外祖母。

“你从什么地方来的?”我问她。

“从上边来的,从尼日尼来的呀,”她答道,“但我可不是走来的,我是坐船来的。人是不能在水上走的呀,小鬼!”

这话真是又可笑,又让人难以理解,听上去不可能是真的。在我们上边,在楼上,住着一个蓄着胡子、打扮花哨的波斯人;在下边,在地下室,住着一个贩卖羊皮的黄脸卡尔麦克老头。可以沿着楼梯,骑在楼梯扶手上爬到上面去,但要是掉下来,就会翻着跟头滚下来,对此我可是有过经验的。但这和水有什么关系呢?这话一点儿也不像是真的,把我弄糊涂了。

“为什么叫我小鬼呢?”

“为什么?因为你总是话多呀!”她笑着说。

她说起话来,让人觉得又亲切又欢快,而且声调很好听。从见到她的第一天起,我就和她成为了朋友。现在我只想要她快点带我离开这个房间。

母亲紧挨着我,她的眼泪和呜咽声让我有一种前所未有的不安。我第一次看到她像现在这个样子,她平时是一个说话很少,显得很严肃的人;整洁、有活力,身体结实得像一匹马,全身充满了野蛮人般的力量,双臂坚强而有力。但是现在,她变得全身浮肿,浑身颤抖,悲凄凄的;她平时总是梳得很整齐、端正地戴着顶漂亮帽子的头发,现在却披散在赤裸的肩膀上,耷拉在脸上。仍然编着辫子的那半头发,垂在睡着的父亲的脸上。尽管我在房间里已经待了很久,但她一眼也没有看过我,她所做的就是不停地梳着父亲的头发,不停地呜咽着、抽泣着,眼泪扑簌簌地直流。

几个穿黑衣服的挖墓人和一个士兵不时地在门口窥视着。

那个士兵生气地大声喊道:

“现在就清理出去,快点!”

窗户是用一块黑色的披肩挡着的,披肩被风一吹像船帆似的鼓胀起来。我知道是像船帆,因为我记得有一次,父亲带着我乘帆船,天空突然毫无预兆地一声霹雳,父亲笑着将我抱在腿边,大声喊道:“没事的,不要害怕,卢克!”

母亲突然重重地倒在了地板上,但几乎与此同时,她翻过身来,在尘埃中拉扯着自己的头发;毫无表情的脸变成了青紫色,像父亲那样龇着牙,用可怕的声音说:“关门!……阿列克谢……出去!”

外祖母猛地推开我,冲到门口喊道:

“大家不要害怕,不要妨碍我们,看在基督的分上,请你们走开吧。这里不是在闹霍乱,是在生孩子……好人们呀,我求你们还是走开吧!”

我躲在房间黑暗角落里的一个箱子后面,所以能够看见母亲在地板上打着滚,将牙齿咬得格格直响。外祖母跪在她身边,用亲切而满怀希望的声音说着话。

“以圣父圣子的名义……忍耐一会儿,瓦里娅……圣母玛利亚……保佑我们吧!”

我感到非常恐惧。她们在父亲附近的地板上爬来爬去,呻吟着、尖叫着,不时触碰到他的身体,但他躺在那里一动不动,似乎还在微笑着。这种在地板上的爬动持续了很长时间;有好几次,母亲站起身来,但又重新跌倒下去,外祖母像一个又大又黑又柔软的圆球,从房间里滚出去又滚进来。突然,传来一阵婴儿的啼哭。

“感谢上帝!”外祖母说道,“是个男孩!”然后,她点上了一支蜡烛。

留在我记忆中的第二个印象,是一个阴雨天,在荒凉的墓地的一角。我站在湿漉漉的小土堆边的泥地上,看着父亲的棺材被放进坟坑里。坑底有很多积水,还有几只青蛙,其中两只甚至跳到了黄色的棺盖上。

站在墓旁的有我、外祖母和一个浑身湿透了的教堂司事,以及两个拿着铁锹的古怪的挖墓人。温暖的雨点像玻璃珠子一样滴落在我们身上。“埋吧。”教堂司事指挥道,然后走开了。

外祖母开始痛哭起来,用头巾的一角捂住脸。两个掘墓人弯下腰,迅速地往坟坑里填土,那两只青蛙从棺材盖上跳下来,往坑壁上爬,可是又被土块打落到坑底。

“走开,阿廖沙。”外祖母抓着我的肩膀说,但我从她的手里挣脱出来,我不想走开。

“你也真是的,主啊!”外祖母咕哝着,既是在对我说,也是在对上帝说,她伤心沮丧地低着头,站在那里沉默了很久。

等到墓穴已经填满了,她仍然站在那里。直到挖墓人将他们的铁锹扔到地上,发出很大的叮当声,一阵大风刮来,刮散了雨点。然后,外祖母抓着我的手,领着我穿过许许多多的十字架,走向远处的教堂。

“为什么你不哭呢?”当我们离开墓地的围墙时,她问我,“你应该哭两声。”

我回答:“我不想哭。”

“好吧,如果你不想哭,那就不必了。”她轻声地说。

这让我感到非常奇怪,因为我很少哭鼻子,而且即便是哭了,也是由于愤怒,而不是悲痛。另外我的父亲过去常常嘲笑我的流泪,而我的母亲也会大声斥责:“不许哭!”

后来,我们乘着四轮马车穿过一条宽阔、肮脏的大街,街道的两旁都是深红色的房子。

在路上,我问外祖母:“那些青蛙会爬出来吗?”

“不会,”她回答,“上帝保佑它们!”

我感到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从没有这样频繁和亲切地念叨过上帝。

几天以后,母亲和外祖母带着我搭上了一艘轮船,坐在狭小的船舱里。

我的小弟弟马克西姆死了,身体用白布包裹着,缠着红带子,被放置在角落的一张桌子上。爬上一堆包裹和箱子,我透过那个十分像马眼睛的又圆又鼓的舷窗向外望去。混浊、泛着泡沫的河水顺着窗格的方向不停地流着。当汹涌的河水撞击到玻璃上时,浪花飞溅,朝我袭来,我不由地跳到地板上。

“别怕。”外祖母说,她用轻柔的双手将我轻轻地举起,又把我放到了包裹的上面。

灰蒙蒙的湿雾笼罩在河面上,模糊的陆地在远方时隐时现,又在雾霭和水汽中消失了。我们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在颤抖,只有母亲稳稳地靠着舱壁站着,一动也不动,双手交织着放在脑后。她面色阴沉,没有表情。母亲这样站立着,缄默,紧闭着双眼,让我觉得她完全像一个陌生人。就连她身上的衣服也让我感到不熟悉。

外祖母不止一次地小声对她说:“瓦里娅,你就吃点东西吧!”

母亲仍然缄默不语,纹丝不动。

外祖母在和我说话时,轻言轻语,但是面对我母亲时,她说话的声音提高一些,而且与此同时,谨小慎微、畏畏怯怯,而且话很少。我觉得她有点怕母亲。这很容易理解,并且因此似乎把我们拉得更近了。

“萨拉托夫,”母亲突然大声地很凶地叫道,“水手在哪儿?”

很奇怪,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萨拉托夫?水手?P1-6

序言

俄国文坛上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著名的文学典故:德高望重的列夫·托尔斯泰第一次和青年作家高尔基会面时,高尔基向他讲述了自己童年和少年时代苦难和流浪的经历。听完后,善良的托尔斯泰热泪滂沱地说道:“孩子,在拥有了这些经历之后,你完全有理由成为一个坏人,而你却成了一个作家!”

是的,就童年和少年时代所承受的悲苦、屈辱和艰辛来看,高尔基是世界上所有作家中最令人喟叹和同情的一位。他真的完全有理由成为一个“坏人”。然而他没有。他最终成为了一位世界文豪,成为了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善良的好人。

长篇小说《童年》是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另外两部是《在人间》、《我的大学》)中的第一部。写的是高尔基幼年时期从三岁至十岁这段时间的生活经历。读过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的读者,也许都还记得这样一些句子:“生活条件越是困难,我就觉得自己越发坚强。……人是在不断反抗周围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还有,“就是这个社会不容我立脚的时候,我也要钢铁一般顽强地生存下去!”高尔基的童年经历和贵族出身的列夫·托尔斯泰的童年有着霄壤之别。1914年,俄国作家梭罗古勃在《作家日记》中谈到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时这样写道:“我边读边感到遗憾。我不由得想起列夫·托尔斯泰那充满芬芳气息的童年。正好相反,这里却是打架、斗殴、鞭挞……简直是一种在心理上不可理解的施虐狂。”年幼的高尔基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最底层的生活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童年》里的主人公阿廖沙,四岁时就失去了父亲。不久,他跟着母亲瓦尔瓦拉和外祖母乘上轮船,来到尼日尼的外祖父家。小阿廖沙看到,在这个家庭里,没有亲情和温暖,人与人之间弥漫着敌意和仇恨,有时候小孩子就成了他们发泄愤怒的对象。

有一天,小阿廖沙被外祖父一顿暴打,失去了知觉,一连在床上躺了好几天,还害了一场大病。从此,小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觉十分敏锐,一颗幼小的心开始忍受着巨大的煎熬。

更使小阿廖沙感到悲哀的是自己最敬爱的母亲。他和母亲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自然是毫无地位和尊严可言。有一次,母亲忍不住向外祖母哭诉道:“要不是阿列克谢(阿廖沙),我就离开这儿了——而且立刻就走。我再也忍受不了这种地狱般的生活了……”终于,母亲因为不堪忍受这种毫无尊严的生活,丢下了阿廖沙,离开了这个家庭。从此,在周围冷冰冰的世界里,只有外祖母一个人让阿廖沙感受到了一点疼爱和温暖。外祖母成了小阿廖沙最知心、最亲近和最信赖的人。

当然,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例如那些乐观、纯朴和放浪的茨冈人,还有正直、宽厚的老工人格里戈里。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起吉他,弹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外祖母也会跳起欢乐的民间舞……这一切,使小阿廖沙既感到了一些欢乐,同时又感受到了一丝前程微茫的忧愁。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那么深刻。她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良总会战胜邪恶。她会讲述很多优美的童话和民间故事。在那些故事里,穷人和弱者总是受到怜悯和保护,邪恶和贪婪的坏蛋最终会受到惩罚。小阿廖沙很喜欢这些充满正义感、能够让他看到光明和希望的童话故事。

后来,外祖父迁居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还招来了两个房客: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他寡言少语,却为人和蔼。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要阿廖沙好好学习写字,好把外祖母讲述的那些优美的故事记录下来。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让阿廖沙十分反感。不过,好景不长,不久,脾气暴躁的外祖父就赶走了“好事情”先生。“好事情”在阿廖沙的童年里留下了永难磨灭的印象。

不久,阿廖沙的母亲突然回来了,她又生了一个小孩。母亲的变化让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难过。刚开始时,母亲还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渐渐变得漫不经心,经常乱发脾气。这使得阿廖沙更加痛苦和孤僻,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总想避开所有的大人,一个人单独生活。

母亲再婚之后的生活仍然是极其糟糕的。贫困和疾病吞噬着她的美丽,还要经常挨后夫的打骂。因为心境不好,母亲对阿廖沙也常常表现得十分冷酷和不公平。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里也经常受到歧视和取笑。渐渐地,在阿廖沙的心中,“爱”的情感被“恨”所代替。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失望和少年的愤怒。一天,他看见继父又在对母亲施暴,便忍无可忍,操起一把面包刀刺向了继父。阿廖沙无法在母亲家住下去了,只好又回到了外祖父家中。这时候,外祖父已经完全破产了。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就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沿街去捡破烂卖,有时也到河滩上堆积木材的地方去偷些劈柴和木板。这种街头流浪生活,使阿廖沙结识了一批天真正直的穷苦的小伙伴,也感受到了人间的友谊和信任。

但是,这种自由和惬意的“野孩子”一般的生活没过多久,不幸再次降临到他的头上。他的母亲因病不治,离开了人世。安葬了母亲以后,外祖父对他说:“哎,阿列克谢,你不能总挂在我的脖子上,这里不是你待的地方,你还是到人间谋生去吧!”于是,阿廖沙就到“人间”谋生去了……

《童年》的故事到此结束。

《童年》里所展现的俄国底层的生活场景是十分真实的,也是触目惊心的。但是,小小的阿廖沙最终没有被苦难、艰辛和屈辱的生活所压倒、所吓倒,他满怀着信心,从逆境中站起,擦干眼泪,面对接连不断的厄运,继续向明天走去。这就是高尔基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高明之处了:即使是在描写如此悲惨的生活,他的作品仍然能像阳光透过云层一样,放射出了温暖的、明亮的、励志的光芒!他用自己童年的亲身经历告诉了读者,无论环境多么恶劣,生活多么艰难,总有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只要怀着一颗向上的心。在龌龊的环境下也能培养出健康、正直的心灵。

我们都知道,高尔基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贫穷和流浪中度过的。他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只上过两年小学。高尔基的童年和少年经历,本身就是一部真实感人的“励志教科书”。他在24岁那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作品,那是刊登在《高加索日报》上的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写的是吉卜赛人的流浪生活,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据说.当时的报纸编辑对名不见经传的高尔基说:“我们决定发表你的小说,但稿子应当署个名才行。”高尔基沉思了一下说道:“那就这样署马克西姆·高尔基吧。”原来,在俄语里,“高尔基”是“痛苦”的意思,“马克西姆”是“最大的”意思。从此,高尔基就以“最大的痛苦”作为笔名,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他的原名是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除了“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高尔基的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母亲》、《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散文诗《海燕之歌》以及数量众多的短篇小说、童话、诗歌、书信、评论、回忆录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童年(全译本)/世界经典文学名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前苏联)高尔基
译者 李峰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386397
开本 32开
页数 2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4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2013088908
中图分类号 I512.45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08
14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8: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