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欧仁妮·葛朗台(郑克鲁文集)(精)
内容
试读章节

在某些外省城市里,有些房子看上去使人产生愁惨感,恰如阴森森的修道院、了无生气的荒野、不堪入目的废墟令人油然而生的感触。也许这些房子里既有修道院的宁静、荒野的乏味,又有废墟残砖破瓦的堆积。里面的生活如此平静,活动如此悄无声息,要不是街上响起陌生的脚步声,窗口便会突然探出一张近乎僧侣的面孔,此人一动不动,用黯淡而冷漠的目光瞪着来人,外地人还会以为屋子里无人居住呢。

索缪城里有一所住宅,它坐落在通到城市顶端的古堡那条起伏不平的街道尽头,这座房子的外表就有这些愁惨的成分。这条街眼下很少有人来往,夏天炎热,冬天寒冷,有几处地方十分幽暗,可是,引人注目的是狭窄而曲折的小石块路面总是清洁和干燥的,往往响起橐橐声,而且属于老城的那些房子,城墙高耸其上,一片幽静。有些三百多年的房屋虽然是木质结构,却依然很坚固,并且式样不同,富有特色,使得索缪城这一地区受到古董家和艺术家的注意。从这些房子面前走过,不能不令人赞赏那些两端雕着古怪形象的粗大梁木,上面黑色的浮雕覆盖在大多数房子的底层顶部。这儿,屋子的横木之上,盖着青石板,在不牢固的墙上,勾勒出蓝色的线条,木板屋顶因年深月久而弯曲,木板也因日晒雨淋而腐烂变形。那儿,呈现出破旧黝黑的窗棂,上面精细的雕刻已模糊不清,似乎承受不了贫穷的女工种着石竹或者玫瑰的褐色瓦盆。再往前去,布满大钉子的门上,我们的祖先匠心独运,刻上一些难解的护家符号,其意义是永远也弄不清了。时而一个新教徒刻上了自己的信仰,时而一个天主教联盟的成员在上面诅咒亨利四世。有的市民刻上了“钟声贵族¨的徽章,表示当过市政官员的光荣。整部法国史全在这儿了。一座墙面由木头之间夹上砖泥砌成的房子,摇摇晃晃,但当年的工匠把他的刨子用得出神入化;旁边耸立着一座贵族的公馆,在石砌的拱形门框正中,虽然受到一七八九年以来震撼国家的历次革命的摧残,还依稀可见家徽的痕迹。

这条街上,底层全是做买卖的,既不是小铺子,也不是大商店,热衷于中世纪文物的人,会在这里发现我们的祖先极其天真。而简朴的工场。这些低矮的店堂没有铺面,也没有玻璃门关闭的货架和橱窗,伸进去的幅度很深,黑魃魃的,里外都没有装潢。大门分成上下两部分,粗枝大叶地钉上铁皮,上半部分可以向里折叠,下半部分安装带弹簧的门铃,不断开进开出。空气和阳光要么从上半扇门,要么从拱顶、天花板和半人高的墙壁之间的空隙,透进这间潮湿的洞穴般的屋子。这堵矮墙安装了结实的护窗板,早上卸下,晚上再装上,并且用螺栓连接的铁皮板顶住。墙是用作陈列商品的。招摇撞骗的东西是绝对没有的。陈列品按经营性质而定,有的是两三小桶装得满满的盐或鳕鱼,有的是几捆帆布、缆绳、挂在楼板小梁上的黄铜丝、沿墙摆放的桶箍,或者是货架上放着几匹布。

你走进去吗?一个讨人喜欢、年轻漂亮、系着白头巾、手臂泛红的姑娘便放下手中的织物,召唤她的父亲或母亲过来,他们按性格不同,有的冷淡,有的热情,有的傲慢,照你的愿望卖给你东西,或者是两个苏的小生意,或者是两万法郎的大买卖。P3-5

作者简介
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倾其一生创作的巨著《人间喜剧》在小说目前占有突出地位,从不同侧面描写了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社会,反映出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历史趋势,再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风貌,其中的代表作有《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百余年来,巴尔扎克的作品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郑克鲁,1939年生,广东中山人,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获法国文化教育一级勋章,2012年获傅雷翻译出版奖。学术专著有《法国文学论集》《繁花似锦——法国文学小史》《雨果》《情与理的王国——法国文学评论集》等,译著有《第二性》《蒂博一家》《基督山恩仇记》《沙漠里的爱情》《魔沼》“雨果散文》《卡夫卡》等,主编图书有《外国文学作品提要》《法国文学译丛》《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作品选》《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等。
目录

正文

序言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1850)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之一,他的鸿篇巨制《人间喜剧》(1829~1848)包括约九十部(篇)长中短篇小说。在这之前,他曾节衣缩食,住在巴黎的一间阁楼里,从事神怪小说的创作。1829年发表的《舒安党人》揭开了《人间喜剧》的序幕,这几乎可以看作他的成名作。他创作《人间喜剧》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29年至1835年,《欧仁妮·葛朗台》就发表于1833年,另有《高老头》发表于1834至1835年。巴尔扎克的创作一下子达到了成熟阶段,基本上确定了他的创作趋向和艺术风格。第二阶段从1835年至1842年,其间写出了七十多部作品,《人间喜剧》的框架已基本构成,并确定了《人间喜剧》的总标题。在出版这部巨著时,他应出版商的要求,写出了一篇《前言》,这是19世纪现实主义的一篇重要文献,阐述了巴尔扎克的文学主张,也是对他的创作的一个总结。第三阶段从1842年至1848年,巴尔扎克的创作题材有所发展,他的目光投到了他当时生活的七月王朝。

《人间喜剧》分为《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部分。据巴尔扎克自己的说明,第一块基石《风俗研究》“将反映一切社会现象,任何男女的面貌和性格,任何生活方式,任何职业,任何社会区域,任何法国地域,任何有关童年、老年、壮年、政治、司法、战争的情况,无一遗漏”。第二块基石《哲理研究》的主旨是:“在现象之后,紧接而来的是原因。”巴尔扎克欲从哲理的高度去探索社会现象。第三块基石《分析研究》“研究原则”。进一步探索社会现象的动因。可见,巴尔扎克是雄心勃勃的,他所做的事是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而且几乎可以说后无来者,即使后人想模仿他,但都不可同日而语。他的名言是:“法国社会将要做历史家,我只能当它的书记。”千万别小看这句话,这个书记是要真实而深刻地“再现自己的时代”,而且是要整体地再现,通过文学形象来再现一部法国史。他的成就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赞赏,认为这确是一部“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63页):简而言之,《人间喜剧》表现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这一重大历史现象,但这是一部罪恶的发家史。其次,《人间喜剧》描绘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给贵族阶级唱了一曲挽歌。第三,《人间喜剧》描写了一幕幕惨剧,这些惨剧都围绕争夺金钱而展开。《人间喜剧》的另一个独到之处是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显示了经济对社会、政治、精神生活的制约关系。巴尔扎克虽然幻想建立君主立宪,并且鼓吹天主教,但他在小说中却赞扬共和党的英雄,并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欧仁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法国评论家指出,这部小说“长期以来是巴尔扎克最著名的作品”,巴尔扎克本人也认为,这是他“最完美的绘写之一”。  小说叙述1819年11月,在外省的索漠城,欧仁妮22岁生日那一天,克吕绍和德·格拉散两家都来拜访,他们看中了这门好亲事。这时,葛朗台的侄子沙尔从巴黎赶来。沙尔的父亲破了产,自杀了。葛朗台的1000桶酒以高价卖出,欧仁妮央求父亲帮助沙尔,被葛朗台一口回绝。他让格拉散到巴黎去斡旋。欧仁妮看上了堂弟,把价值6000法郎的金币全数给了沙尔。沙尔决定到海外经商,把金首饰都交给葛朗台去变卖,葛朗台只给了他1500法郎。临行前,沙尔和欧仁妮海誓山盟。葛朗台发现欧仁妮送掉金币以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在屋里,只给她冷水和面包。德·蓬封所长得知葛朗台软禁女儿,自告奋勇去打官司。葛朗台得知太太去世后女儿要获得部分遗产,便决定跟女儿讲和。但他看到欧仁妮手里拿着沙尔送给她的金梳妆盒,抢了过来。欧仁妮以死相逼,他才作罢。葛朗台太太死后,欧仁妮同意不分遗产,葛朗台待她签了字才放心。可是他不久也去世了。沙尔在印度发了财,不过他以为葛朗台家没有钱,把欧仁妮抛在脑后。欧仁妮得知他安家,犹如晴天霹雳。她同意和蓬封结婚,蓬封不久死去,又有人开始包围这个有钱的寡妇。

“用不着;你可以给我们炖一罐野味汤,佃户们不会让你缺少野味的。不过我要吩咐柯努瓦耶打几只乌鸦。这种野味能做出世上最好的汤。”

“先生,这东西吃死人,可是真的?”

“你真蠢,娜侬!乌鸦就像大家一样,找到什么吃什么。难道我们不是靠死人生活吗?那么,什么叫作遗产呢?”

葛朗台把继承遗产和吃死人等同起来,言之凿凿,活生生表现出吝啬的性格,又写出了这个资产者的歹毒和凶狠。在塑造这个人物时,虽有夸张笔法,但并不影响人物的真实性。正如作者所说,在法国的每个省都有葛朗台式的人物,只不过其他地方的葛朗台不如索缪的葛朗台那么富有罢了。

小说写得非常紧凑,显示出巴尔扎克的艺术功力。小说先从环境和人物的介绍开始,将葛朗台的底细和发家经过做个交代,这等于戏剧的陈述部分,虽然进展缓慢,却能勾起读者的兴趣。转入正题后,从欧仁妮的生日叙述起,引入一场争夺女继承人的斗争;沙尔这位不速之客倏然而至,出现了第二条线索;葛朗台面对复杂的局面灵巧地周旋,并展开投机活动是第三条线。这三条线索彼此交叉,一环紧扣一环,笔势酣畅细腻,占去小说三分之二的篇幅。紧接着写家庭纠葛,父女的冲突达到白热化,但只延续了几个星期,达到故事高潮。这是小说的主体部分。继而沙尔回国,欧仁妮得知他负心,小说急转直下。但她处事果断,而且天从人愿,惩恶扬善,结尾留有余味。小说夹叙夹议,但并无废话。从结构上说,也达到了成熟阶段。这种结构是典型巴尔扎克式的。

内容推荐

巴尔扎克著的《欧仁妮·葛朗台》是《人间喜剧》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以写实的笔墨描写了资产阶级暴发家的罪恶手段:葛朗台控制市场、哄抬物价、大搞公债投机、放高利贷;查理贩卖人口、偷税走私、勾结海盗等。同时,还生动地刻画了葛朗台的爱财如命:妻子病危,他竟舍不得请医生;妻子死后逼迫女儿欧仁妮放弃继承母亲遗产的权利;眼看着弟弟破产自杀而不去救助;逼走了侄儿,制造了欧仁妮的爱情悲剧。作品以吝啬鬼葛朗台的家庭生活和剥削活动为主线,以欧仁妮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为中心事件,层层剖析了葛朗台的罪恶发家史和泯灭人性的拜金主义,成功地刻画了世界文学史中不朽的吝啬鬼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贪婪本性和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

编辑推荐

《欧仁妮·葛朗台》写得非常紧凑,显示出巴尔扎克的艺术功力。小说先从环境和人物的介绍开始,将葛朗台的底细和发家经过做个交代,这等于戏剧的陈述部分,虽然进展缓慢,却能勾起读者的兴趣。转入正题后,从欧仁妮的生日叙述起,引入一场争夺女继承人的斗争;沙尔这位不速之客倏然而至,出现了第二条线索;葛朗台面对复杂的局面灵巧地周旋,并展开投机活动是第三条线。这三条线索彼此交叉,一环紧扣一环,笔势酣畅细腻,占去小说三分之二的篇幅。紧接着写家庭纠葛,父女的冲突达到白热化,但只延续了几个星期,达到故事高潮。这是小说的主体部分。继而沙尔回国,欧仁妮得知他负心,小说急转直下。但她处事果断,而且天从人愿,惩恶扬善,结尾留有余味。小说夹叙夹议,但并无废话。从结构上说,也达到了成熟阶段。这种结构是典型巴尔扎克式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欧仁妮·葛朗台(郑克鲁文集)(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巴尔扎克
译者 郑克鲁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156844
开本 32开
页数 22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8-01
首版时间 2018-01
印刷时间 201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72
CIP核字 2017317969
中图分类号 I565.44
丛书名
印张 7.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0
15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9: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