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注意力(经营原理与实务)
内容
编辑推荐

当今时代,我们的企业家应该把自己的精力投向哪里?我们经营一家企业,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战略目标?长期以来,许多企业从追求“产值”、追求“利润”到追求“价值”,从追求“市场占有率”到锁定“顾客”,不断调整,但总是不尽如人意。本书提出,追求忠实消费者的市场占有率应该成为当今企业的战略目标。作者从“注意”、“注意力”、“注意力经济”、“注意力经营”这些词语入手,详细介绍如何发现与发掘、维护与稳定、拓展与延伸消费群体的注意力,诠释知识经济的具体运作,解读中国经济的多棱镜,透视全球的经济热点,主张注意力经济是21世纪的主流商业模式。一些经济学家在探讨注意力经济的时候,一些企业家早已在进行注意力经营了。本书将注意力经营的原理与实务紧密结合,为众多企业在新经济条件下进行市场化经营提供一条决胜思路。

内容推荐

现代社会、和谐社会,都讲求人性化管理,都追求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的核心是注重人的情感世界。随着恩格尔系数的提高,人们对高质量、高品位精神生活的追求欲望,将成为社会进步重要的激励因素。

本书除了在微观经济学、市场学、传播学和公共关系学的知识体系上有一些独到见解外,还有一项重大的突破在于,本书作者用实证的方法对注意力心理学现象进行了研究。这是一项基于人性化的科学研究。

目录

第一篇 注意力经营综论

第一章 注意力经营相关概念/003

 第一节 对“注意力”的主要认识/003

 第二节 关于注意力经济的时代背景/005

 第三节 “注意力”相关概念的定义/009

第二章 注意力的基本特征/014

 第一节 注意力的目标性——组织及个人形象的被认知/014

 第二节 注意力的复合性——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复合体/018

 第三节 注意力的互动性——影响的反馈系统/022

 第四节 注意力的扩张性——影响的连动倍增效应/024

 第五节 注意力的人本性——人本性是注意力的内核/027

 第六节 注意力的风险性——影响是一把双刃剑/030

 第七节 注意力的超值性——投资注意力一本万利/032

 第八节 注意力的真实性——诚信是注意力的立业之本/036

第二篇 注意力价值论

第三章 注意力商品观/043

 第一节 注意力中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043

 第二节 注意力中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044

第四章 注意力价值观/046

 第一节 注意力的使用价值和价值/046

 第二节 注意力商品价值量的计算/047

 第三节 注意力商品价值的转移和增值/050

第五章 注意力经营创造附加值/055

 第一节 附加值的重要特性/055

 第二节 附加值的来源/057

 第三节 发掘附加值的经济学理由/059

 第四节 发掘附加值的心理学理由/060

 第五节 注意力价值原理的结论/061

第六章 发掘附加值的二十种方法/063

 第一节 创新创意/063

 第二节 感情沟通/065

 第三节 地位提升/067

 第四节 特权享受/069

第七章 注意力价值实现实务/071

 第一节 用企业品牌营造企业注意力磁场/071

 第二节 自创形象大使形成注意力磁场/072

 第三节 促使新闻界成为注意力磁场的磁力线/074

第三篇 市场要素中的注意力资源

第八章 市场营销观念的发展脉络/077

 第一节 西方的市场营销观念/077

 第二节 市场资源和稀缺资源/079

 第三节 客户细分/081

第九章 注意力经营的市场导向/088

 第一节 “追求产值、利润和价值”的战略导向误区/088

 第二节 追求“市场占有率”的战略导向误区/090

 第三节 “锁定顾客”的战略导向误区/091

第十章 追求忠实消费者的市场占有率/094

 第一节 忠实消费者的基本概念/094

 第二节 发现和发掘忠实消费者群体/095

 第三节 维护和稳定忠实消费者群体/098

 第四节 发展忠实消费者群体/100

第十一章 用追求第一、唯一、专一的理念创造市场竞争优势/102

 第一节 现代社会致富秘诀/102

 第二节 “马太效应”和“富者愈富”基模的论证/105

 第三节 创造第一、唯一和专一的方法/107

第四篇 注意力经营的经济学原理及其运用

第十二章 注意力经营的需求供给理论/113

 第一节需求理论/113

 第二节供给理论/115

 第三节 市场均衡理论/116

第十三章 注意力经营的消费行为理论/119

 第一节 关于欲望和效用的分析/119

 第二节 关于边际效用理论的分析/121

 第三节 恩格尔曲线对边际效用递增理论的佐证/124

 第四节 “吉芬之谜”对边际效用递增理论的佐证/125

第十四章 注意力经营中的厂商理论/127

 第一节 生产理论/127

 第二节 生产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128

 第三节 生产的边际收益递增规律/130

第十五章 注意力经营中的分配理论/133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相关概念/133

 第二节 生产要素的组成因素/134

 第三节 关于生产要素理论的新认识/135

 第四节 客户的注意力对厂商的影响/137

第十六章 经营注意力的简捷方式——购买/139

 第一节 收购注意力的五大原则/139

 第二节 购买媒体的注意力资源/143

 第三节 收购注意力的其他方法/145

第五篇 注意力心理规律探索

第十七章 选择性注意/149

 第一节 心理暗示对注意力的影响/149

 第二节 注意力的选择性实验/151

 第三节 追随作业实验/155

 第四节 语意对注意力作用实验/157

 第五节 同期信息的选择实验/160

 第六节 目标的熟悉性实验/162

 第七节 注意力的反应选择模型(记忆选择模型)实验/164

 第八节 注意的瓶颈实验/167

 第九节 注意的敏感性实验/169

第十八章 分配性注意/171

 第一节 注意力的集中性实验/171

 第二节 持久性倾向的注意力实验/173

 第三节 临时陸倾向的注意力实验/176

 第四节 规定目标的注意力选择实验/178

 第五节 外力影响对注意力的作用实验/180

第十九章 持续性注意/183

 第一节 单一资源理论实验/183

 第二节 多重资源理论实验/186

 第三节 注意的持续性实验/190

 第四节 信号检测理论实验/193

 第五节 信号选择标准实验/195

 第六节 期待理论实验/197

第六篇 注意力传播原理及其运用

第二十章 传播的基本元素/201

 第一节 传播学的起源/201

 第二节 传播学的主要内容/202

 第三节 传播层次及其特征/204

第二十一章 大众传播媒介的产业化功能/206

 第一节 大众传播媒介的特性/206

 第二节 大众传播媒体的“圈地运动”/208

 第三节 大众传媒的注意力经营术/21 1

第二十二章 其他注意力传播载体的利用/215

 第一节 政府与政治/215

 第二节 体育业/217

 第三节 影视业/219

 第四节 娱乐及旅游业/221

 第五节 文化产业/223

 第六节 教育界/227

 第七节 民间技艺/229

 第八节 宗教界/231

第七篇 注意力经营实务专题

第二十三章 创造消费时尚/235

 第一节 时尚的特征和形式/235

 第二节 时尚的价值基础/236

 第三节 企业创造时尚的十大方式/237

第二十四章 经营广告/245

 第一节 广告的内涵/245

 第二节 经营广告的内涵/246

 第三节 经营广告的六大路径/249

 第四节 策划与广告经营水平/255

第二十五章 个人注意力经营/257

 第一节 个人形象塑造/257

 第二节 个人的语言魅力/261

 第三节 个人的动作和行为表现/266

 第四节 个人的注意力经营/268

第二十六章 团队注意力经营/274

 第一节 团队注意力的三要素/274

 第二节 团队注意力经营的契机和方法/278

 第三节 团队注意力的新闻制造/282

第二十七章 区域注意力经营/287

 第一节 区域物产价值升华/287

 第二节 区域风俗风情传奇/289

 第三节 区域名流人物包装/292

 第四节 区域自然景观推展/296

 第五节 区域眼球资源开发/298

主要参考文献/304

后记/305

试读章节

创意产业,又叫文化创意产业。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某专家撰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和技能,借助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提升,通过对知识产权的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能够创造财富,具有就业潜力的产业。

英国政府把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那些发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能够通过应用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在文化创意产业范围的界定上,英国政府选定了13项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包括软件开发、出版、广告、电影、电视、广播、设计、视觉艺术、工艺制造、博物馆、音乐、流行行业以及表演艺术等。

创意产业既隶属于“二产”,又归属于“三产”,是“二产”的延伸、“三产”的细分。创意产业的根本观念是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合作与重组,这种越界,打破了原有产业的界限,使“二产”需要创意化、虚拟化、品牌化、服务化,使“三产”要体现出艺术型、精神型、知识型、心理型、休闲型、体验型、娱乐型的新的产业增长模式,并以此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市场,培养新一代创意消费群体。因此,创意产业是基于工业化过程的现代服务行业,是“眼球制造业”。 

“创意产业”的提出,建立了在新的全球经济、技术与文化背景下,能够适应新的发展格局,把握新的核心要素,建构新的产业构成的一条新通道,创意产业也自然成为21世纪的新宠儿。

二、信息化使吸引关注成为制胜原则

据报道,美国Free-PC电脑公司刚刚推出一种并不超前的家用电脑。与品牌电脑商的产品相比,这种电脑在人们的心目中几乎没有地位。如何打开市场?Free-PC的决策者们决定从吸引关注人手,争取市场。于是,该公司打出广告说,谁如果同意本公司的两个条件,谁就可以免费获得一台Free-PC电脑。他们开出的两个条件是:第一,填写顾客情况登记表,内容包括家庭基本经济情况和对各种消费品的喜好,以及今后一段时期的消费欲望;第二,保证获得Free-PC电脑后的1年内,每个月登录Free-PC网站达10个小时。市民们觉得这些条件可以接受,于是纷纷报名,希望获得一台免费赠送的Free-PC电脑。很短的时间内,就有200万人进行了顾客登记,接下来就是开通拥有200万稳定网友的Free-PC网站。Free-PC公司在送出电脑的同时把顾客信息整理成数据资料,向电视机厂家提供有多少潜在顾客准备购买什么功能的液晶电视的信息,向房地产开发商提供有多少人准备在今后的两年中购买什么样的住房或别墅的信息,如此这般,连玩具生产厂商、床上用品生产厂商都纷纷出巨资,购买Free-PC的真实信息。同时,Free-PC网站因为有200万网友经常登录而成为著名的门户网站,吸引了大量的广告商到网页上寻求一席之地。结果就出现了电脑厂商靠“赠送电脑、贩卖信息”而获取利润的新型经营模式。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每天、每时、每刻都生活在信息的包围之中,也生活在信息污染之中,我们的每项决策、每种指令,都需要建立在对信息的广泛了解与分析的基础上。但是,从千千万万的信息中筛选出正确的信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信息和噪音之间几乎没有区别,都显得那么真实。

顾客也是一样。当他们走进一家电器商城想购买一台电视机的时候,热情洋溢的营业员滔滔不绝地介绍产品,加上漫天飞舞的广告册页,争奇斗艳的彩色荧屏,令人目不暇接,甚至头晕目眩。一位顾客具有一份购买力,而可以选择的购买物却有几百、几千种,这叫顾客如何是好?反过来讲,面对无所适从的顾客,我们的产品如何能够脱颖而出?如何让他直扑而来?这涉及信息社会的市场制胜原则。

三、城镇化为眼球经济搭建展示舞台

在十几年前的大连,城市中心的土地使用权每平方米卖到1万多元,这是政府非常重要的财政收入。可是,市长薄熙来竟然决定将市中心几块最贵的土地开发成市民广场。此举遭到许多人的非议,人们抱怨政府不会做土地的生意。可是,在市民广场建成后不久,奇迹发生了。优雅的生态环境、休闲的市民生活、市民绽放的笑容,吸引了世界500强中的许多国际巨头,他们觉得,这种环境才吻合公司的价值观、生态观,符合公司的形象要求。于是,他们以更高的地价买得市民广场周边土地的使用权,盖起了摩天大楼,把他们在中国的总部设在大连,把他们的生产、研发基地放在大连开发区。大连城区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总收入,因此增加了至少8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享受现代化都市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种愿望促进了中国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可是,城市基础建设的投资是巨大的,资金来源主要靠地方财政收入的转移支付,而地方财政收入的最大来源是土地税。于是,土地涨价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显著特点。级差地租的基本规律是,一块城市中心的土地,可能要比郊区的土地贵上几倍、几十倍。许多城市把最好的土地卖给最有实力的开发商,期望达到土地利用价值的最大化。

大连市的政府领导们在“经营城市”的时候,没有把眼睛盯在土地及其价格上,而是盯在了那些盯住土地及其周边环境的国际财团身上。国际大公司对企业总部大楼周边的环境要求很高,他们需要在城市中心建立基地,但这个“中心”地带“要青山绿水”。市民广场的建设正符合这些国际财团首脑们的标准,于是,市民广场周边土地炙手可热。一个城市开发一个市民广场,就能带动整条街的城市建设;开发10个市民广场,可能就能加速整个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大连城市经营的成功经验被全国大中城市甚至乡镇的建设规划部门学会了,于是,中国城镇建设的起点就提前了许多年,避免了二次拆迁、改造环境等弯路。

所以,现代社会城镇化建设的规划设计和决策者的眼睛,要锁住那些盯住城镇建设环境的有识之士的目光。“关注客户的关注点”,这正是注意力经营的基本法则。四、市场化使品牌经营成为价值核心

视窗软件占领市场后,比尔·盖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用什么样的战略让全世界电脑用户迷上“微软”产品。此时,盗版软件的广泛使用替“微软”公司向全世界的电脑用户提供了一份免费的早餐,人们可以不花钱就享受“微软”的新技术带来的实惠。“微软”见机行事,为了抓住眼球,不但不反盗版,反而利用盗版软件的发行渠道,推出了一个又一个升级版本,大赚其钱。此后,全世界都知道了“微软”,全世界最优秀的软件工程师都汇聚到“微软”,全世界的股民都希望能够成为“微软”的股东。

与其说比尔·盖茨有钱,不如说他的钱是全世界的注意力带来的财富;与其说比尔·盖茨是个软件开发商,不如说他是全世界最成功的品牌开发商。比尔·盖茨并不是永远不反盗版,更不是对所有的软件都不反盗版,而是只对可供全世界的电脑用户轻松使用的Word软件不反盗版。一个电子版的Word软件被复制,对“微软”而言,其损失几乎微乎其微,但“微软”的品牌却深深印在了全世界电脑软件用户的心中。“微软”的所作所为,何尝不是对全世界电脑用户注意力的利用?但人们默默接受了这种行为,还以为自己开始了一段美妙人生。不见市场竞争的刀光剑影,只用使用盗版的惬意享受去牵制人们的视神经,“微软”的品牌很快占领了市场,激起了电脑用户的购买欲。

信息时代的市场,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奇妙。

P6-8

序言

长期以来,处在工业经济时代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接受传统的市场观念,认为启动生产和消费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价格。谁能以低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价格出售商品,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成为人赢家。信息社会已经到来,这种情形正在改变。资源稀缺吗?市场的范围有限吗?点击互联网,全球的资源状况将明白无误地向您展示,全球60亿人口的供求信息能快速向您提供。同时,也将有数以万计与您同类的企业在分享这些资源,提供其产品和服务。这时,用企业的质量和价格优势去吸引顾客,往往逊色于品牌、文化及价值观念给顾客带来的巨大冲击波。在信息社会,客户的注意力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谁拥有最广大的忠实客户的注意力,谁就能获取自身的最大价值。

美国学者米切尔·哥德哈伯1997年在《连线》杂志发表了《注意力购买者》一文,提出“我们进入了注意力经济时代”的论点。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认为营造注意力将成为21世纪流行的商业模式。我国学术界、企业界20世纪末开始关注注意力经营课题。因为在我们现在所处的以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为特征的后工业时代,资源将在全球整合,信息将在全世界共享,生产和市场的可能性边界将被彻底打破,软件开发带动硬件生产的趋势更加明显,互联网日新月异、迅猛发展使人目不暇接,从而出现了没有注意力将没有资源、没有市场的现象。按照“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原则,我国的企业和各级社会组织都应该重新思考应对这种变化的经营思路。

为了探寻上述问题的正确答案,吴之洪、荚莺敏两位作者,通过对微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注意力心理学、传播学以及公共关系学基础理论的潜心研究,结合长期的教学和经营的体会,撰写出这本充满新观念的论著。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注意力商品观和注意力价值观命题,提出了注意力价值量化的计算公式,研究了注意力在市场经济中的杠杆作用及其传播规律。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设计出几十种对注意力心理的实验方法,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开创性地展开了对注意力心理规律的探索,掀开了我国目前注意力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新篇章。这些理论成果还被作者直接引入注意力经营实务的研究中,形成了具有指导意义的注意力经营的操作指南。因此,本书是一部理论上有创新内容、实践申有指导价值的专著。

诚然,作为一本探索性的论著,区区几十万字,加上作者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所限,本书不可能解决注意力经营所有的理论和技术问题。但本书作者以其求实、创新的态度为研究注意力经济发展和注意力心理变化规律开了一个好头。我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多规律性的结论还会被发掘出来;我更相信,有更多的学者、企业家和社会组织领导人将对“注意力”相关问题予以重视,从而壮大注意力研究和实践的阵营。

我们相信读者开卷有益,并可以学以致用。

江苏省公共关系协会会长、研究员

江苏省社科院原党组书记、代院长

徐福荃

2008年6月29日

后记

注意力经济相关问题是进入本世纪以来我们倾心研究的一个课题。为此,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专门为我们成立了注意力经济研究所,提供了许多研究条件。我们自己也注册成立了南京注意力经济事务所,承接来自社会各界的有关注意力经营的策划和设计业务。近年来,我们撰写并发表了一些论文,出版了《注意力经营》专著,完成了江苏省教育厅的社科类研究课题“注意力经营实务”。尤其是,我们把对注意力经济学、市场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的研究成果,直接运用到南京秦淮河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南京宝船厂遗址景区开发、金陵大报恩寺重建、中国宿迁华夏国际酒都等数十个策划项目中,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体会到,注意力不但代表着一种消费倾向,预示着经济发展的趋势,而且注意力本身就是一种民意、一种权利,应当受到充分的重视和尊重,应当让更多的企业家、学者了解注意力,研究注意力。经过两年多的认真准备,在收集了数以万计的个案及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我们终于完成了本书的撰写,在注意力研究问题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本书第六篇为荚莺敏女士撰写,其余部分为吴之洪先生撰写。

虽然聊以自慰的是我们对注意力相关问题的探讨是认真的、求实的、具有开创性的,引起了多方面人士的共鸣,但我们还是感到非常遗憾。由于知识面的限制,我们对注意力在股市、楼市、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影响还缺乏研究,对新闻媒体在注意力经营中的垄断性的研究还未涉足。我们想借本书出版发行之际,呼吁有识之士不吝赐教,提供研究成果,以便帮助我们能够将注意力经济相关问题的研究深入下去。

对于本书的出版,我们要特别感谢江苏省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徐福基先生。他不但在病榻上看完全书稿,而且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并欣然为本书作序。本书的理论起点,正是笔者二十多年来对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和实践,而这种研究和实践机会,很大程度上是徐福基会长提供的。因此,与其说本书是我们个人的学术专著,不如说是徐福基会长及江苏省公共关系协会同仁及中国公关界同仁对公共关系学理论研究的结晶,凝聚着公关群体的智慧。

在本书收集资料、探讨理论的过程中,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周家华、院长王兆明等领导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支持,杨屏老师参与了对注意力心理学实验课程的设计和资料整理,蔡丽芬老师协助绘制了各种数学模型,2004级现代物流管理(1)班、(2)班、(3)班的140多位同学积极参与了40多项注意力心理的实验。江苏大学出版社的责任编辑给了我们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其他许多友人向我们提供了许多物质上、精神上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吴之洪 荚莺敏

2008年8月2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注意力(经营原理与实务)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之洪//荚莺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300536
开本 16开
页数 3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38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4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49
18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6:5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