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流年长怕少年摧(白金纪念版)
内容
试读章节

“我一定要成为一个传奇!”这句话不值钱地在我手指快速敲动键盘后出现在电脑屏幕上。

忘记自我介绍了,我叫张扬,身高175厘米。今年是一个不到20岁的小青年,高考过后暂时处于无业状态,整个晚上端一瓶纯净水坐电脑前敲敲打打。虽然我也想喝电视剧《欢乐颂》里安迪喝的那贵族瓶装水,可是依靠着每月码字的零星稿费起码能供自己暂时的大部分开支,其余则不定时地伸手往老爸老妈要,想想还是忍几年再说吧,再说就算是马云也还不是有过骑自行车的日子。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言以蔽之,我当下的状态就是混着糊天糊地的日子,过着不痛不痒的生活,有钱就打车,没钱就骑车。用旁人的话说就是,小日子悠闲自在算是挺幸福了。当然,这幸福只限在高考之后。

“扬扬啊,爸知道你这几天累了,高考成绩也不用等了。多在外面找工作,别灰心。你看你以前的高中副校长不是都怕你影响学校的毕业率把毕业证破例发给你了吗?你说咱还有什么干不成的事?找工作跟去工作一个样,也是讲究个坚持,外面的招聘广告那么多呢,你跟那些个老板好好说说,人家总会心软给你口饭吃的。”

听完老爸的教育,我脑中各种的离奇思想开始泛滥,我认真地想了想发觉自己脑中一片空白,只有着镜子里的那张布满青春痘的脸洋溢着笑容在我脑袋里挥之不去。

那段日子许多人都是无聊心情闹得凶,不想出门的小青年都上网解闷,于是网恋也跟着闹得凶。这种非典型爱情让大批热血小青年沉迷于网络,整天风花雪月要死要活哭爹喊娘,我深知其害也深受其害。

“好歹我也是一个会弹吉他的文学青年啊。”我在网恋几经挫败后经常抚着额边的头发喃喃自语。这种时候我总是会想起当初和强子就自己是不是天才这个问题展开的无聊对话,那次对话后很长时间强子都不会主动去跟我说话,用强子自己对外宣称的话说就是我不会说人话,老子懒得跟他扯。

强子是我的高中同学,其实不只强子,跟我一起毕业的同学都在混着日子等通知,谁都不例外。

“我是天才,你敢不承认?”

“你了解天才?”

“废话,我还能不了解自个儿?”

“你可知道那些天才为了完成一幅画情愿自己饿死?”

“哦,这么回事啊。”

“怎么,还有什么话说?再给你说最后一句话的权力。”

“我情愿自己吃饱了饭然后看那些所谓的天才饿死。”我见到屏幕上这句话甚至可以想象得出电脑另一边的强子正在以他那特有的姿势笑着。右边的嘴角单方面地向上扯,在离嘴角不远的上方堆积出一个小酒窝。那时的强子被我定义为文学青年,因为他戴了好大的一副黑框眼镜。电脑屏幕的光反射到镜片上,一闪一闪的。

那年高考结束,甚至还没等到毕业证发下来的时候,老爸就对我说了一堆话,一堆所谓的人生观价值观,彻底地把我因为刚脱离学校而对社会产成的美好向往和愿望扼杀在了萌芽状态。我爸真是个没有远大理想抱负的渺小人类,完全不照顾我当时年龄幼小心理承受能力不高,愣是让我硬生生地知道了自己算是一个什么东两。

说起我爸妈这样普通善良的小老百姓,他们也真是不容易。老爸是资本几千块的个体小商贩。以贩卖各种时令水果赚几个可怜巴巴的差价,老妈一辈子都是工人,没钱。身为他们直系亲属的我并没有遗传到这种安于现状的性格。用他们的话说是:做老实人就要本分,用我的话讲则是:做人就是要有理想有追求,否则跟那些个猫猫狗狗的又有啥区别?

很多个晚上我都在想象关于未来的一些东西,相信很多人都会在夜深人静睡不着的时候思考哲学三大问题“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到哪儿去?”未来的生活、未来的事业、未来的姑娘,如同梦魇缠绕心间,挥之不去。但在我们幻想这些东西的时候,往往都会相信它的真实。手中的烟雾缥缥渺渺,虚幻如此。于是我开始思考一些很复杂的问题,明明已经不在,却仍伸手想要抓住,可只是留下一个苍凉的手势。越是握得紧,越是证明没有什么东西存在。试着摊开手心,还是……

P5-7

书评(媒体评论)

十年前第一次采访徐鹏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那个时候他告诉我,他一定会写一本关于大学青春的书,看到《流年长怕少年摧》时我回想起那个午后和那个男孩倔强的嘴角,我知道千里之外的他一定会把自己文学的道路坚持走下去,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徐鹏。

——《齐鲁晚报》记者董钊

认识徐鹏已经很久了,生活中他是一个很快乐的孩子,但在《流年长怕少年摧》中,他描写出的热血青春又是那么的惨烈,也许他在书中描写出另一个他,我所不了解的他,或者根本是我的一场梦境。

——《重庆时报》记者李萃

也许小说只截选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某个片段,也许它会让你想起你早以走过或已经开始的青春岁月,也许你觉得它硬伤累累,只是,当这本书已经到你手里的时候,请你细读,你会找到某个出口,看见阳光或者看见阴影,而它就在你的生活里。

——《每日新报》记者王小柔

先后看过徐鹏的八部长篇小说,每部小说里的人物和情节,都会有他的影子。看他的小说,一如品味他的为人,跟他接触的时间久了,我才领悟到青春应该是什么模样。从他身上,我感受到的无穷的生机和活力,他似乎永远都是充满着正能量。有这样的朋友,真好。

——《重庆日报》记者李志峰

如果青春是一片叶子,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嫩绿过,那娇艳欲滴的青涩是秘密,我们避而不谈,在躲避中惶惑。我们都以为青春会很长,但很快,那翠绿便到了尾声,回望中,看到了很多心甘情愿的忧伤。我想,那就是青春中的我们吧,无所适从却满怀期待。徐鹏告诉我们的正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新华社香港分社记者秦晴

后记

后记 谁把流年暗偷换

1

终于写完这些沉甸甸的东西,交完稿子心头却又有些失落,《流年长怕少年摧》很早就签订了出版合同,但是拖了许久才把它写完,也许是心境不同了,总是感觉笔下的文字越来越让我不满意,修了又修,改了又改。终于呈现出今天这个样子。

十年前刚刚动笔的时候,我曾把书名定为《早过忘川》,这四个字源于苏轼那首很美丽的《月出》:“灯影桨声里,天犹寒,水犹寒。梦中丝竹轻唱,楼外楼,山外山,楼山之外人未还,人未还,雁字回首,早过忘川。抚琴之人泪满衫,扬花萧萧落满肩。落满肩,笛声寒,窗影残,烟波桨声里,何处是江南。”

澜子古书上记载着一个凄美的故事,人死之后要过鬼门关,经黄泉路,在黄泉路和冥府之间,由忘川河划之为分界。忘川河水呈血黄色,里面尽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虫蛇满布,腥风扑面。

忘川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个老妇人在卖用忘川河水熬成的孟婆汤。忘川边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孟婆汤会让你忘了一切记忆,三生石记载着你的前世今生。在那个传说中人是生生世世轮回反复的。这一世的终结不过是下一世的起点。生生世世循环的人无法拥有往世的记忆,只因为每个人在转世投胎之前都会在奈何桥上喝下忘记前程往事的孟婆汤。孟婆汤即是忘情水,一喝便会忘记前世今生。所有的爱恨情仇,浮沉得失,都遗忘得干干净净。今生牵挂之人,今生痛恨之人,来生都同陌路,相见不识。

所以,走在这座连接各世轮回的奈何桥上时,是一个人最后拥有今世记忆的时候。这一刻,很多人还执着于前世未了的意愿,却又深深明白这些意愿终将无法实现,就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奈何桥,路迢迢,

一步三里任逍遥;

忘川河,千年舍,

人面不识徒奈何。

十年过去了,当年那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变成了而立之年的中年入,更多问题的视角也发生了变化,对我而言,这个故事也不再是一开始的悲剧色彩,所以最终定名为《流年长怕少年摧》,出自唐诗人杜牧那首《寄湘中友人》:“莫恋醉乡迷酒杯,流年长怕少年催。西陵水阔鱼难到,南回路遥书未回。匹马计程愁曰尽,一蝉何事引秋来。相如已定题桥志,江上无由梦钓台。”从这两个书名的变化或许可以看出自己十年心境的变化,从感伤到念旧,一个是依依不舍,一个是学会接受。

2

这本书从计划动笔到今天完成一共花了十年的时间,而这也是我人生最重要的十年,大学毕业,第一次踏入社会,第一次参加工作,第一次走出国门,第一次创业下海。一切充满了未知。记得刚刚上大学的时候,爸爸给我的忠告是“学好大学的专业知识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培养你学习的方法和培养你未来可能需要的人际关系。”等到毕业之后我才发现他当初的话是那么的精辟。

书里的故事主要是讲的一个少年从高中到大学这个过程中的心理转变,其中多多少少有些我的影子,当然,也有很多人的原型在里面。记得第一次出书的时候还在读大二,那个时候的激动与喜悦不亚于现在拿下了一个五百万的大项目。从学生到商人。心理的变化是任何语言也无法形容的。

刚刚大学毕业的时候正好赶上80后作家现象的强弩之末。于是在媒体的报道之下幸运地比别人顺利地跨入济南的一个事业单位,三个月的时间自己策划了一本杂志,然后估计学得差不多了就跑到重庆,从实习编辑做到责任编辑又做到首席记者,后来辞职下海、出国进修,直到今天我也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和事业。我相信自己的这个选择是对的,因为年轻人就要网海为家,看到我的同学朋友至今寻寻觅觅地难道重复父辈的生活真的就是稳定踏买吗?

我是2006年7月10号来到重庆的,清楚地记得那天大学好友王德久去机场送我,那也是我第一次坐飞机。在等待安检的时候德久笑着说:“徐鹏,你的笔名是易水寒,古人说易水送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但愿你不要做秦舞阳。”我随手从包里拿出一张纸写了一首诗给他“徐鹏今日辞济南,不得功名誓不返。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朋友们说我是一个感性的人,其实我觉得理性的思考、感性的生活未尝是件坏事。

3

大学毕业已经很久了,见惯了一些是是非非,从学生到社会的转变也已经淡淡习惯,这十年的变化是我从没有预料到的,我从没有想过自己会依靠写文字生活,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当大学同学都还在为了一个糊口的工作四处奔波的时候我已经坐在有冷气的大办公室里面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位子,其实走到今天也在我的意料之中,我永远都会记得在大二第一次创办大学生杂志的时候,济南下着很大的雪,我和我的六个好兄弟在没有暖气的教室讨论着版面设计和广告,丝毫不觉得冷,因为我们都觉得自己在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做着有意义的事情,我坚决要求把一句话写在我们出版的第一份刊物的封面,送给所有会读到刊物的大学生同龄人:“当你们花前月下、海誓山盟的时候,我们正在创业;等到你们想工作的时候,只能给我们打工。”

虽然这句话遭到了很多非议,在很多人眼中我至今仍是毁誉参半。但是一年过去了,我越来越觉得这句话适合所有正在读书的大学生们。起跑的位置决定最后的名次。别去介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人是为自己活的,因为我知道让那些瞧不起自己的人闭嘴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达到他们永远也无法企及的高度。

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是《一球成名》,它讲述了一个贫穷的移民孩子,从小就热爱足球,但没有因为家庭的压力和父亲的白眼而放弃自己的理想,终于一步一步依靠自己的实力闯进了英超联赛,并收获了自己的事业和爱情。采访《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时候,他的一句话让我感受至深:“我相信穷人的孩子会统治中国,因为他们对于成功的渴望异于常人。”

我从一个小小的县城到今天在中国最大的直辖市有了自己一个平台,全是自己一个人闯过来的。回想起来,真的挺不容易的,我的父母都是县城里面的普通工人,在他们眼中,儿子一直是他们的骄傲,庆幸的是我做到了。我希望看到这本书的同龄人能够记住一句话:“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只是赐予我们生命和名字,而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则是让我们生命的意义非比寻常,让我们的名字发扬光大。”

因为很多事情,努力未必成功,放弃一定失败,无论事业抑或是爱情。

这也是这本书的意义,青春短暂,光阴宝贵。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大学毕业,只是开始。回想起那些岁月,我们会发现那是一个冲动而迷惘的年代,有我们冲动的相爱、茫然的未来。当我们手足无措地慌张时,却发现那些其实都仅仅是路过的美丽风景,而人,终究是要往前看的。

最后,谨以此书送给所有支持我关心我的朋友们。我们一起仰望,我们都在路上。

徐鹏

2016年6月15日于美国芝加哥至北京的航班上

目录

序言 十七人中最少年

楔子

第一章 人在江湖

第二章 猛龙过江

第三章 只手遮天

第四章 龙争虎斗

第五章 战无不胜

第六章 胜者为王

第七章 少午激斗

终章 偷天挟日

番外篇

后记 谁把流午暗偷换

序言

十七人中最少年

文/步非烟

第一次和徐鹏见面是在十年前80后作家们在山东的一次公益活动中,一行十余人,他年纪最轻,却令我最难以忘记。

徐鹏那年21岁。给我的第一印象,他是个有才华却不张扬的大男生,热情、周到,还有几分孩子气。这和他义气、叛逆、特立独行而不失幽默的文字有些两样。同行的朋友们都说,只读文字的时候,欣赏徐鹏的一份书生意气,相处时,却更欣赏他的热情与细心。

慢慢了解了之后,知道刚刚大学毕业的他从山东一个人跑到重庆,在《课堂内外》做了记者,成功地完成了几个不错的策划,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初显锋芒,从普通记者做到了首席记者。之后又去了美国进修,学习之余又玩起了职业赛车和极限跳伞。回国后又自己创建了文化公司,事业做得风风火火,让我们这些老朋友着实羡慕。

前几天接到了为他的新书《流年长怕少年摧》作序的委托,当时正忙于搬家等琐事,无法执笔。于是我说,能不能等到下一本书再写,最近杂事太多,若匆匆动笔,反而辜负了他的大好文字。

可是他却对我说,这应该是他的最后一本书了,在以前写过的八本书里,他完成中学、大学、工作、留学、创业五个人生转变。九九归一,从此,今年已是而立之年的他希望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商人,认真经营自己的事业,或许就没机会再写书了。

听到了这句话,突然有点莫名的伤感。

是的,我曾一再说,80后的我们早已成熟了。已经跨入人生中第三个十年的我们,终于从孩子长成了大人。十多年来,媒体一直把我们推到风口浪尖,我们以时尚先锋的姿态,以一个时代的叛逆者的姿态,步入文坛,从此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然而,十多年过去了,时尚先锋的帽子已经顶戴得太久,让整个80后一代不堪重负,是时候成长,也是时候离开了。

90后甚至00后已经登上了文坛,更加时尚关注的焦点,理应让更新的新锐们去承担。而我们80后一代,从风口浪尖退下之后.可以更冷静地审视自己的社会责任。无论前辈们以怎样的目光看待我们,这个世界,终究会交到我们手中,我们必须以成年人的姿态,宣誓自己的责任和接掌文坛主流的决心。但是,成长的蜕变总会有着阵痛。其中的一部分文采飞扬,意气挥洒的作者,竟然离开了。他们暂时放下了手中的笔和激情飞扬的少年热血,走向了生活。

他们从诗人、作家变成了经理、总裁。

或许,这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成长。

正如徐鹏。

但我相信,他还会回来。

永远忘不了那次公益活动上,他面对高中校友时孩子般的可爱、面对90后孩子们激情演讲时的成熟、忘不了他当众向妈妈鞠躬感恩时男儿泪下的真性情。也忘不了他对文学的执着,对人生的思考,对80后一代文学的责任。

如果可以,希望80后那颗青春、热血的心,永远执着,不再长大。

如果可以,希望看到离开的80后,在历经了生活的磨砺后,以更成熟稳健的面目,再次归来。

那将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而立之年,告别青春,期望新生。

内容推荐

徐鹏著的《流年长怕少年摧(白金纪念版)》中有理想远大、个性张扬的张扬,有纯净水一样的女孩简单,有从不看书却整天捧着一本莎士比亚的李小辉,有因为家庭环境自卑的许炎,有家里富得流油却得不到自由的徐大川,这些人都在唱着青春无悔。

编辑推荐

徐鹏著的《流年长怕少年摧(白金纪念版)》是一部关于大学、家庭、社会、义气与反思的当代校园小说。

小说里的每个人都是一段文字,作者写着这一段段的文字,为我们讲述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而通过其中主人公的种种细致描写更加反映出当代中国大学生的真实生存状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流年长怕少年摧(白金纪念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110295
开本 16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6-11-01
首版时间 2016-11-01
印刷时间 201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4
CIP核字 2016247166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30
16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8: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