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史学方法导论/大家学术文库 |
| 内容 | 作者简介 傅斯年(1896—1950),有名历史学家。字孟真,山东聊城人。在北京大学国学门学习期间曾参加1919年五四运动,任学生游行队伍总指挥。后赴英、德留学。回国后任中山大学教授、代理文学院长。1928年参与筹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并从此担任所长23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后任台湾地区大学校长。他研究历史注重从史料出发,提出有名的“史学即史料学”观点。著述结集为7卷本《傅斯年全集》。 目录 史学方法导论 中国历史分期之研究 与顾颉刚论古史书 《史记》研究 战国子家叙论 本所发掘安阳殷墟之经过 ——敬告河南人士及他地人士之关心文化学术事业者 战国文籍中之篇式书体 ——一个短记 考古学的新方法 明成祖生母记疑 夷夏东西说 说“广陵之曲江” 谁是《齐物论》之作者? 谁是《后出师表》之作者? 内容推荐 《史学方法导论》是傅斯年先生关于史学理论的代表作,是由他任教北京大学时的讲稿整理而成。原书共七讲,今仅存第四讲《史料论略》。作为全书精华所在,此讲详细地阐述了史料的价值、辨别整理史料的方法,提出了“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的著名观点。此次出版,我们对原书做了有益的扩充,依时间顺序将十二篇作者写于1918年至1941年的学术论文收入书中,以期能全方位地反映傅斯年先生的学术思想。 编辑推荐 《史学方法导论》收录了傅斯年先生1918年至1941年间有关史学问题研究的十三篇学术文章。其中以《史学方法导论》一文为代表,在此文中,傅斯年先生不仅详细分析了各种史料的分析、鉴别与应用方法,而且强调了“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的一贯观点。其他十二篇文章依照时间顺序排列,从多个角度反映了傅斯年先生的史学思想和治学方法。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史学方法导论/大家学术文库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傅斯年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江西教育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929820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23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09 |
| 出版时间 | 2018-07 |
| 首版时间 | 2018-07 |
| 印刷时间 | 2018-07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294 |
| CIP核字 | 2017316869 |
| 中图分类号 | K207-53 |
| 丛书名 | 大家学术丛书 |
| 印张 | 14.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江西 |
| 长 | 229 |
| 宽 | 150 |
| 高 | 12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34.00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