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也不是说根本不存在害虫问题或者完全没有必要控制害虫。我的意思是说要使用合理的方法来有效地控制害虫,绝不能把我们自身与害虫一起毁掉。
人类想解决害虫的问题,可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灾难。作为种类非常繁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物,昆虫早在人类出现以前很久,就已经生活在地球上了。等到人类出现以后,这50多万种昆虫中的一小部分因为与人类争夺食物和在人类中传播疾病而与人类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由昆虫传播引发的疾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人们可以对一些昆虫进行必要的控制。可是通过大量使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昆虫的方法仅仅能取得有限的胜利。昆虫正试图给人们要改善的状况带来更大的威胁,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严峻现实。
在原始农业时期,很少会发生昆虫灾害。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昆虫问题产生。人们开始在大面积的土地上只种植一种谷物。这种单一的种植方法,导致了某些昆虫数量的猛增。显而易见的是,这种单一种植的方法纯粹是由工程师构想出来的,它是一种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的农业模式。其实,自然界的景色应是多种多样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然格局的平衡。但人们却喜欢简化它,这样就打破了这种平衡,从而导致了昆虫灾害的频发。大自然的平衡主要是大自然对每一种生物所生存的面积有所限制。显然,一种只吃麦子的昆虫在专门种植麦子的田地里繁殖的速度肯定会比在其他不适应的谷物掺杂的田地里繁殖的速度要快很多。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农田以外的其他地方。在美国大城镇的街道两旁,曾经排列着很多高大的榆树。而如今,一种由甲虫带来的病害已经给这些榆树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这些曾经的美景几乎消失殆尽。如果当初把榆树和其他树种掺杂混种,那么甲虫繁殖和蔓延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那些种类繁多的物种从它们原来的生长地向新的区域蔓延入侵,这是人们面临的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
植物的进口是昆虫跨区域传播的主要途径。一些昆虫会附着在植物上随着植物一同迁移。检疫措施并不能有效地杜绝昆虫的迁移。在美国,植物引进局从世界各地引进了大约20万种植物。有将近90种昆虫就如同旅客一样搭乘着这些“植物汽车”来到了美国。
这些在其故乡数目不断下降的昆虫,到达了新的地区以后,由于缺乏天敌,很容易泛滥成灾。因此,那些最难防治的昆虫往往是通过引进物种传入的,而这已不再是巧合的事件了。
这些自然发生的或者是在人类的帮助下发生的入侵,正在无休止地进行着。采取检疫措施和大量使用化学药物等方法,代价昂贵。况且,也仅仅能起到些许延缓病虫害发作的作用。正如艾登博士所说的,我们迫切要做的,不是仅仅去寻找抑制这种植物或那种动物的新的化学药物,而是去了解动物繁殖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稳定的平衡,才能遏制虫灾的爆发和新的入侵行为。
现在,已经有很多现成的生态防控知识。可是,我们并没有把这些知识应用到病虫害的防治中去。我们培养、雇用生态学家,却很少去听取他们的建议。好像除了像下雨似的喷洒足以致命的化学药物,我们再也没有别的办法来防治虫害了。事实上,只要我们愿意,只要充分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我们很快就能够发现更好的防治病虫害的办法。
我们不能失去同低劣而有害的状态做斗争的意志,不能失去判断“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的能力;我们更不能陷入一种被迫接受低劣而有害环境的状态。
遗憾的是,这样有害的环境正在向我们步步逼近。许多专家和大部分所谓的管理部门都怀着极高的热情参与了这场企图用化学药物来消灭昆虫的战斗。不管在州还是在联邦政府部门内,这种肆意滥用农药的恶劣行为都顺畅无阻地被予以进行。
我的意思并不是化学杀虫剂一点儿都不能使用。但只是我们不能在人们对化学杀虫剂潜在的危害全然不知的情况下,就不加区分地把大量有毒的和对生物有效力的化学药品一起交给人们。我们也不能在没有征得他们同意甚至在不告知他们的情况下,就让他们去和这些有毒物质接触。如果民法条例中并没有提到要保证公民有免受由私人或公共机关散播致死毒药侵害的权利,那也只是因为我们的先辈受限于智慧和预见能力而无法想象到这类问题。
P17-18
蕾切尔·卡森(1907-1964),美国海洋生物学家,曾任职于美国渔业管理局,并逐渐转变为职业博物学作家。她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海洋生物学家,天才的作家、伟大的环保先行者,著有“海洋三部曲”《海风下》《海洋的边缘》和《周边的海洋》;1962年出版《寂静的春天》,引发了美国以至于全世界的环境保护事业。《寂静的春天》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引发DDT在世界范围内停用。卡森被《生活》杂志选为20世纪100名很重要的美国人之一。
能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譬如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苫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干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贾平凹
阅读是写作之母,没有阅读的积累则无以支撑写作。孩子写作所需的语言能力与逻辑能力,都不是死记作文书和背诵范文可以得到的。而当阅读真正成为一个人所热爱的事,写作也就离他不远了。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著名文化学者,作家余秋雨
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按摩,在书页中你嗅得见悲剧的泪痕,摸得着喜剧的笑靥,可以看清智者额头的皱纹,不敢碰撞勇士鲜血淋淋的创口……当合上书的时候,你一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菲薄的纸页和人所共知的文字只是由于排列的不同,就使人的灵魂和它发生共振,为精神增添了新的钙质。
——国家一级作家毕淑敏
“在读书上,数量并不列于首要,重要的是书的品质与所引起的思索的程度。”人生漫漫,变化无常,我们往往不能决定我们遇到什么样的人,也不能决定自己这一辈子走什么样的路。然而,幸运的是,我们可以决定读什么样的书,读多少书。
目前,有一个词在国家自上而下地大力推广下,成了社会热词,这个词就是“全民阅读”。“全民阅读”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有国家的提倡,更容易在社会上引起阅读的潮流,弘扬传统文化,接收世界文明,塑造国民性格,提升国民素质。作为中小学生,更应该养成读书的习惯,因为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世界观和个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而阅读对人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其价值观的形成史,阅读的内容与方式决定了其价值观的内容与形成过程。价值观的培养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阅读数量与质量决定了其成长的方向与速度。
当今社会,电子产品带来的快节奏娱乐已经让人们的心变得很浮躁,他们往往不能静下心来,去慢慢阅读一本书,细品一首诗、一篇散文、一部小说……因而不能体会文字之美,阅读之乐。久而久之,读书成了一件很遥远的事情,而孩子的心得不到书籍的滋润,也将慢慢成为文化沙漠。这对一个国家、一个人来说,是一件多么遗憾、多么危险的事情啊!
正因为如此,我们国家教育部为中小学生量身定制了一套新课标推荐阅读书目,还把一些世界经典名著列入其中,在考试中加以考查。现在,有了国家对阅读的大力提倡,顺应“全民阅读”的潮流,加上学校和家长对孩子的引导,我相信我们的孩子会慢慢拿起书,悄悄喜欢上阅读,渐渐得到读书带来的快乐。
而且,有了推荐书目的指导,我们就有了阅读的方向和大致的范围,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我们就不会感到无从选择。
但是,阅读也是一门学问。怎么阅读一本书呢?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抓住什么,体会什么?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我们才能从《小巴掌童话》里体会纯真与美善,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感受顽强与坚毅,从《城南旧事》里领略北平的风土人情,从《老人与海》里学习永不放弃的精神……
所以,我们策划出版了这套丛书,教你学习阅读的方法,掌握阅读的技巧,解开阅读的奥秘,从而提高阅读成绩,品尝阅读的快乐,得到生命的滋养。为此,我们做了以下策划:
一、制订名师导读方案和名著阅读导航,帮助学生详细深入理解、体会作品
为了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每一部名著的阅读要点,我们聘请教育专家和作家团队,根据中小学生的阅读特点,制订了一整套阅读方案,包括对名著主题、形象塑造、语言风格、艺术特色、作家生平、写作背景、作品评价、名著情节、人物关系、重点章节的总结与归纳等,可以让中小学生迅速把握一本名著的阅读要点,懂得怎么深入阅读名著,提高阅读能力与欣赏水平。
二、名师撰写点评与赏析,帮助学生把握阅读要点,体会名著之美
名著不同于一般的作品,它的文字往往更具美感,更有深意。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会与学习,我们特别邀请了一线著名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和他们的阅读特点与水平,在文中和文末撰写赏析文字,这里有对精彩语言的赏析,有对人物形象的解读,也有对作品思想与主题的挖掘,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体会名著之美。
三、设置“考试真题回放”和“阅读达标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考试成绩
为了适应教育部对中小学生关于阅读世界经典名著的考查,我们特意设置了“考试真题回放”“阅读达标训练”两个栏目。“考试真题回放”可以帮助中小学生了解、熟悉考题范围和类型,从而更好地备考。“阅读达标训练”中的训练题,题型丰富,贴近真题,可以巩固练习。相信这二者的结合,一定会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四、组织多方面专家,全力为中小学生打造完美的世界名著阅读丛书
在丛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邀请了著名作家、中小学一线著名语文教师,从文学和教学的角度对本套丛书进行整体策划、栏目撰写、严格审定,希望把本套丛书打造成中小学生新课标课外阅读读物的首选读本,让中小学生从这里出发,拿起名著,阅读名著,爱上名著,体会名著的语言之美、人物之美、思想之美,轻而易举提高阅读成绩!
读书是一个人值得用一辈子去做的事情,因为书籍是沙漠中的一抹浓绿,是山间的一缕清风,是夜空的一轮明月……它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吹走内心无名的焦灼,照亮暗夜里前行的道路……拿起名著,热爱读书,从这套书开始吧!相信你会收获人生的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寂静的春天》先是描述一个祥和安宁且非常美丽的城镇突遭横祸,变得“剩下的只有寂静”,在强烈的对比中揭示了化学药物的使用正在把“美国无数个城镇的春天变得寂静无声”,从总体上点明了大量使用化学药物给人们带来的严重危害。然后,作者蕾切尔·卡森运用大量翔实而确凿的事实材料,列举了“滴滴涕”、马拉硫磷和对硫磷等各种新型化学药物对自然环境中的水体、土壤、河流造成的严重污染,以及由此给植物、鸟类、鱼类、哺乳动物和人类自身带来的严重危害。作者还详尽地介绍了滥用化学药物对人类基因构成的严重威胁以及化学药物的致癌原理。在指出由于无节制地滥用化学药物而给人类自身带来无穷无尽的巨大危害以后,作者断言:其实,与其将这些化学药物称作“杀虫剂”,还不如将它们称作“杀生剂”。作者认为,“通过采用其他的方法代替化学药物对昆虫进行防控的这一条道路为我们提供了保护地球的最后唯一的机会”。作者列举了引进昆虫的天敌、播放声波驱虫、利用微生物让昆虫得病等具体的非化学药物控制昆虫的方法,从而给人们指出了控制害虫的新出路。
蕾切尔·卡森著的《寂静的春天》是一部包含了生态哲学思想的作品。生态哲学思想即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生物进化思想、生态整体主义以及敬畏生命。它通过大量的事实证据在向读者揭露人类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同时,更引发了人类对于如何与自然相处的哲学思考。
金帆编的这本书以这一经典名著为载体,精心编排,增加细节板块,为小读者呈现不一样的新课标必读故事,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品读经典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