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读库(1605)
内容
编辑推荐

《读库》为“京城著名文化名人”(圈内语)张立宪主编的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一般每两月推出一本。丛书侧重对当今社会影响很大的文化事件、人物做深入报道,回忆和挖掘文化热点,对文艺类图书、影视剧作品、流行音乐等进行趣味性分析和探究,为读者提供珍贵罕见的文字标本和趣味盎然的阅读快感。

《读库(1605)》由张立宪主编。

内容推荐

由张立宪主编的《读库(1605)》是2016年第五期,共包含六篇文章。从诗学到医学,从匠人到游戏,从古今到中外,有智有料有趣。

本辑头条《漆匠》,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徽州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甘而可的口述史。从木工、模型工、漆器学徒,到成功“下海”的古董商人、挽救失传技艺的漆器艺术家,他的人生道路与选择道路的智慧,读来精彩又富于启迪。而洋溢其间的匠人精神,与三十余幅精美漆器配图相辉映,带读者一窥徽州漆器艺术的堂奥。

艾苓老师写学生,白描中深蕴温柔。《非走不可的弯路》里的男孩女孩,都是挨过巴掌的云,那些走过的弯路,回首望去,都成了云上镶着的灿烂金边。

杨照对于现代诗,一直心存感激。十几岁时若不曾与现代诗相遭遇,则无法想象自己将如何面对青春期内在的不安与骚动、苦恼与叛逆,如何表达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感受,并坦然成为一个“无法理所当然过‘正常’生活的人”。在《诗的》一文中,他将宝贵的读诗经验,以及从诗中得到的启悟与安慰,和盘托与同样陷入成长困境的年轻人。

朱石生的《天花旧事》完整呈现了人类与肆虐全球近三千年的天花病毒的搏斗史,资料翔实,娓娓道来,荡气回肠。着重讲述了将牛痘接种术推广至全球、造福全人类的爱德华·詹纳其人其事。这位平凡的乡村医生,让叱咤风云的拿破仑都无法拒绝其提出的“任何要求”。

随着制作人小岛秀夫的离职,曾给无数玩家带来欢乐与思考的《潜龙谍影》系列游戏也陷入前途未卜的命运。洪韵在《失落的乌托邦》中梳理了这一著名战术谍报游戏系列的脉络,为读者呈现游戏这种融合了先前各种艺术形式精华的“第九艺术”所能达到的令人震惊的艺术性与深刻性。

最后一篇《圣主朝朝暮暮情》,辛上邪以高度凝练的笔触,还原五十载太平天子唐玄宗李隆基一生的情事。短短篇幅,如一部微缩盛唐史,从情爱的角度让我们窥见开元盛世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一角。

目录

甘而可自述

非走不可的弯路

诗的

天花旧事

失落的乌托邦

圣主朝朝暮暮情

试读章节

我们屯溪的家在老街附近,屋前不远就是一条大河,水很清。洗衣服、喝水都用河水,水路运输也非常发达,船民常常去疏通河道。各种各样的船,有大有小,到傍晚成排成排地停泊在江边,这是一道景,叫“屯浦归帆”。还有泛排的,就是把木头打眼,一根根串成一排,到了汛期,把木排从上游的流口、休宁一直泛到新安江、富舂江,卖给别人。自古以来的贸易都是通过这种方式。现在这种木排没有了,因为陆运比较快,水路运输几乎消失。

我印象挺深的是1960年的自然灾害,很多地方闹饥荒,没有饭吃,甚至有人饿得只能吃野菜和观音土,但对我们的冲击不是很大,我们只是吃得差一些,还有的吃.因为我父亲照相还是有收入的,人缘也比较好,可以搞一些粮票和米回来。我们也到田里去挖野菜,再买点萝卜,放很少的米,煮了一起吃。那时只要有的吃,就是幸福的。父亲还是做他的生意。我们没有那种快饿死的状态。

我六岁时,因为吃的不够了,我们举家迁到江西,到大姨家住。她家在江西丰城的淘沙镇,这是丰城的乡下,大姨家住在一条小街上,开了一个小店,生活还过得蛮好。店里有个大石臼,大姨夫把煮熟的热糯米倒在里面,用一根长木槌捶捣,捶好后的糯米很黏,可以蘸着糖吃。当时碾米都用水牛,牛眼蒙着,转着圈拉磨碾米。大姨把我抱到牛的背上,我骑在牛背上跟着碾子转,我至今还记得碾米发出压榨的响声和牛粪的味道。

在那边我们生活了大概半年或者一年,就回来了。

我小时候身体一直很好,因为再困难还是有的吃。在自然灾害期间,我看过一个小姑娘站在那儿吃玉米饼,金黄金黄的,当时我想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了。后来才知道她父亲是空军。

我还记得奶奶。她很勤劳,常带我们到山上种南瓜、种菜、种芝麻,也种山芋、玉米。我们还帮着挑粪肥。我很小,是挑不动的,就跟她到山上做点事情。她很喜欢我。她在家里养着猪,卖点钱可以够生活开销,杀猪的时候会让我们过去,有一次还炖了猪蹄。她抽水烟,也用竹烟袋杆抽烟,一根中间空的管子,我们用火媒帮她点火。火点好,吹的时候有窍门,吹一下停住,火马上就有了。她把烟抽完,吐掉,我们又装,又吹.她一边抽烟一边给我们讲故事。我们跟她很亲近,在一起很幸福。

我儿时没有受过特别好的教育,但父亲对我有影响,他不但会照相,而且有文化,能写能画,八十年代江西老家修宗谱,就是他写的。他也爱刻字,记得小时候他喜欢抽旱烟,在烟袋杆上刻了“可以清心”几个字,他还在象牙筷子五毫米见方的筷头截面上刻印章,平时也喜欢跟人一起谈论文章、对联和书法。他性格耿直,比较倔。

父亲让我们每天写一张大字,毛边纸黄黄的,折叠成格,在上面描红,后来写正楷,又写柳体、颜体和赵体。父亲还给我买了一块墨,估计不贵,但磨墨的时候很香。字写好了,我们要把砚台洗净,那时候还没有讲究的歙砚。

这都是小学以前的事情,我记得清清楚楚。

我八岁上学,在屯溪三小就读。那是政府办的正规学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每个年级三个班,一个班五十多人,很满的。因为离家较近,我与同伴一起上学、一起回家。现在这个学校已经并到屯溪七小了。我三年级的数学老师还健在,非常巧,就住在隔壁,年龄应在八十岁了。

记得报到第一天,是母亲带我去报的名,但户口本什么的都没有拿。班主任姓金,是位女老师,四十岁左右,她问我叫什么名字,我说叫甘而可。她说:这个名字奇怪,这样也可,那样也可,这样好啊!她理解为一二的“二”了。我那个时候也不懂,就记住了这样一句。其实,我的名字一直是“而可”一一小时候我有一张照片,应该是两岁前后拍的,我光着头,穿着背带裤,把手含在嘴里,照片上就有“而可”两个字,是父亲用墨写在底片上洗印出来的反白字。

记得第一堂课的时候,我们坐在安排的位置上,教室桌子比较小,两个人一张,桌面灰灰的,黑板黑黑的,总归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心里头非常虚,有一种忐忑不安的感觉。老师用粉笔在上面写了什么都记不清了,但发新书本的时候,那油墨香我现在还记得,本子是一个个格子的…、…放学了,我们说:老师再见。我懵懵懂懂有一个奇怪的想法,老师也要去吃饭的。我记得清清楚楚,那天我背着书包,也没有人接,也没有人送,我就知道怎么回家来。

课程主要是语文、算术、绘画三门,有音乐课,但没有课本。上课以语文、算术为主,一个星期两节音乐课,还有体育课,做广播体操,还有一些书法练习,就是描红。学汉语拼音时,我为拼音字母纠结了很长时间,感觉很难学。因为小时候父母亲说江西话,跟我说屯溪话。我在小学才开始学说普通话。

绘画课有点印象,我画得很丑,只要完成就可以了。二年级的时候有音乐课,桌子一排排的,我们站在桌子中间,先唱歌,再跳舞。学的第一首歌我现在还会唱:

我家种大西瓜,天天除草天天去看它,发了芽,开了花,结了瓜,瓜呀长呀长,西瓜呀慢慢大,我们抱呀抱不下……

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搬到新的教室,那是1965年。我成绩好,是班上的学习委员,负责收书本。三年级的班主任、语文老师叫汪芙蓉,常常把我的作文在班上读。一篇在课上念过的作文写的是我哥哥当民兵,他怎么参DI~Jll练:早上顶着凛冽的寒风,排着整齐的队伍进行操练,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一二一”的号子。我哥哥比我大四岁,已经上初中了。  三年级的时候,我代表三班参加了全校书法比赛,还获了奖。我对绘画也感兴趣,小学一二年级元旦的时候,我们班上流行给同学送礼物。我们先在纸上画天安门:上面一个城楼,下面一个城楼,城楼两边有角。然后用刀刻,哪些部分该剔掉、哪些部分要留好,还要连着不能断一一那时我都懂得怎么做。然后下面附张纸,用牙刷蘸着红墨水在刻纸上来回刷。

P6-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读库(1605)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张立宪
绘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323673
开本 32开
页数 3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6-11-01
首版时间 2016-11-01
印刷时间 201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64
CIP核字 2016257801
中图分类号 I217.61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5
125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6: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