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朱德发学术精选集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选编了发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2018年前后40年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30余篇。这些论文分别论述了鲁迅“为人生”文学观的基本特征、胡适早期的白话诗主张与创作、茅盾前期的新小说观及其小说“时代女性”的性格结构特征,同时探讨了鸳鸯蝴蝶派等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流派的特性及历史地位,论述了齐鲁文化与现代中国文学关系、人本型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构特征、四大文化思潮与现代中国文学关系、城市意识觉醒与城市文学新生等问题。从不同方面和领域反映了发的文学研究学术成就。 目录 论胡适早期的白话诗主张与创作 略论鲁迅“为人生”文学观的基本特征 五四文学革命指导思想商兑 论茅盾前期的新小说观 文学研究会“为人生”文学观的基本特征 宏观审视:黎明期新文学的“现代型”特征 ――《中国五四文学史》绪论 鸳鸯蝴蝶派小说观新探 关于抗战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论茅盾小说“时代女性”的性格结构特征 现代纪游“是一种了不起的文学体裁 ――《中国现代纪游文学史》“导论”部分 一份《文学史观讨论》的答卷 20世纪中国文学流派的浪漫主义美学倾向 评判与建构 ――新文学史研究主体思维的沉思 一个“女性绕着男性转”的原型模式 ――从《雷雨》婚恋关系谈起 城市意识觉醒与城市文学新生 ――五四文学研究另一视角 开放与创造:文学史研究的发散型思维 新文学流派研究的社会学方法 中国文学:由古典走向现代 中国新文学流派特性论 中国百年文学思潮研究的反观与拓展 文学现代化首在创作主体意识现代化 ――重读鲁迅其人其文之一 论40年代中国文学的世界化与民族化 20世纪中国文学理性精神的多元性 晚清至“五四”:新文学“英雄理念”的嬗变与钩沉 齐鲁文化与现代中国文学关系的沉思 探询现代文学研究的新与旧认知模式 现代中国文学研究30年 人本型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构特征 四大文化思潮与现代中国文学关系辨析 重构现代中国文学通史关键在于探索其联系性与互通性 “里比多”释放的悲歌和欢歌 ――细读莫言《丰乳肥臀》有所思 鲁迅个性意识的当代思考 质疑“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以文学史举证 论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范式的重建 胡适在“五四”文学革命中所表现出的儒帅风范 ――纪念新文学运动百周年有所思 重探郭沫若诗集《女神》的人类性审美特征 后记:重读先生,初心永恒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朱德发学术精选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光芒, 魏建编选 |
译者 | |
编者 | 编者:张光芒//魏建 |
绘者 | |
出版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912003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5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60 |
出版时间 | 2019-5 |
首版时间 | 2019-06-01 |
印刷时间 | 2019-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798 |
CIP核字 | 2019097170 |
中图分类号 | I206.653 |
丛书名 | |
印张 | 34.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238 |
宽 | 170 |
高 | 28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85.00 |
印数 | 1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