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的真相在春天抵达(赛金花传)
内容
编辑推荐

别业青编著的这本《我的真相在春天抵达(赛金花传)》以犀利的笔触审视纷乱的历史,淋漓剖析那动荡黑暗的时代,力图抹去赛金花身上被想象力覆盖重重的面纱,为她作一番重新的阐释,还她一个自然的本相、凡尘的面目,用艺术的手法为读者真真切切地描述出一个充满女人味却又颇具智能勇气,浸淫恶习、追求虚荣却又不失善良本性的混迹于青楼卖笑生活的普通女子。

内容推荐

她不是孽海花,也不是我们所想象的传奇。爱情是她每一次绝境逢生时的力量,虽然总是与悲剧不可分离。她遭遇那些慈悲和残忍,疼痛和欢喜。她与时光博弈,与岁月和解。她风光背后藏着悲凉,悲凉尽头是一个粲然的笑。到最后,沾得一身的浮尘厌土,但真相总算在春天抵达。

她是谁?她就是由别业青编著的这本《我的真相在春天抵达(赛金花传)》的主人公赛金花。书中,作者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她。

目录

她不是孽海花(自序)

第一章 从花船姑娘到状元夫人

 一 活着是唯一的信仰

 二 富记花船上的十年

 三 遇见未来的第一个丈夫

 四 从彩云到梦鸾

 五 作别苏州

第二章 欧洲风光

 一 启程远行

 二 生命中最任性而美好的三年

 三 月亮化身的小孩

 四 遇见俾斯麦

 五 初遇瓦德西

第三章 繁华一梦终觉醒

 一 回到北京

 二 洪钧去世

 三 重新漂泊

第四章 零落成泥香如故

 一 再堕风尘·孙作舟

 二 上海故事·书寓

 三 上海故事·李鸿章

 四 天津金花班

 五 八大胡同

 六 生逢乱世

 七 杨立山之死

第五章 谁成就了谁的传奇

 一 一个会说德语的中国女人

 二 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三 与亲爱的德官重逢

 四 议和赛二爷

 五 人生唯有离别多

第六章 人生几度秋凉

 一 无愧社会和苍生

 二 深牢大狱

 三 曲终人散

 四 第二任丈夫

 五 夫死女亡

 六 种桃道士归何处

第七章 最后一点的甜

 一 上海京都赛寓

 二 四十九岁时的一场“初恋”

 三 最后一次婚姻

 四 如意郎君

 五 爱别离求不得

第八章 美人暮年

 一 居仁里的“江西魏寓”

 二 一纸呈文与新闻头条

 三 生命落幕

赛金花年表

试读章节

她出生在徽州黟县的一户曹姓人家。黟县是黄山脚下一个安静的古村落,相传陶渊明在此写下《桃花源记》,现代人所熟知的旅游景点西递村和宏村也正是在这里。她的祖祖辈辈都住在这个村落,老人们都说这个地方风景好但是阴气太重,村里处处弥漫着霜露凝重的阴湿。那一排排古村落老屋,藏在层层叠叠的光影中,就仿佛藏着一个个幽深的秘密。很多年以后,这个地方建起了一座赛金花故居,在里面造了不少景致,有的叫双桥截春,静寄弄鱼,有的叫远风耸逸,环碧秀色,给游客留下了不少想象空间。

早期在当地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徽州人倒没有那么强的坚守故土情结,很多人少小离家,从此义无反顾地与故乡渐行渐远。

那生于斯而不长于斯的故乡,便随着少小离家的风烟而渐渐模糊了。

她出生那天是十月初九,南方一般从这个时候天刚开始冷。黟县民谣里有一首《十二月花名歌》,说到十月是这样的:“芦花似雪飞,初冬时节百花稀;山头枫叶呈奇采,赛过三春锦绣围。”黟县的乡亲们应该不会想到,几十年后,有一个同乡姑娘的名字比这首民谣要更出名得多。

在她出生后的一两年,太平天国运动已进入苟延残喘的尾声,仍有一支战火燃烧到徽州,四处捕杀清朝官员。她家是大学士曹振镛的后代,一听到风声,全家老少便急匆匆从徽杭古道逃往苏州。这条古道算是她生命的起点。而战争令她感到厌恶,大概就是从这段兵荒马乱的岁月开始。

到了苏州后,在一个远房婶娘的帮助下,全家躲进周家巷安顿下来,并在巷尾开了一片小小的当铺。赛金花成年后自称出生在苏州,倒不是为了刻意隐瞒这段逃难的日子。一来在徽州之前度过的短暂的婴儿时光,她自然很难记得;二来她真正开始有作为一个女孩的意识,也是从来到了苏州城开始。

邻家住着一个孀居的女人,近四十的岁数了,依然一身碎花袖口的衣裳、梳着齐齐整整的发髻,穿着一双绿色底上绣着一朵大红莲花的花丝鞋,顶着微雨,细碎的步子走在青条石板上,那行走时香风细细、娉娉婷婷的俏丽模样,深深地烙印在童年的赛金花的脑中。她经常会偷偷地站在她家的窗下,听她用一种醉里吴音相媚好的声调念一首诗:“幽兰露如啼眼。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珮。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她有时候发现了窗外站着的小女孩,会对她说,小姑娘是听不懂的。赛金花便有几分羞赧地跑开,过几天又会如同着迷般站在她的窗户底下听她念诗。

每一个字她都不懂,但她深深地记住了她念的每一个字,也对那声音背后的寂寞似懂非懂。若是被祖母看见,一定会训斥她,少与那个每天涂脂抹粉的女人接触。她知道祖母不懂得这个美丽的女子,至少还不如她懂得。

虽然搬到了苏州,家里依然习惯做徽菜,有一道安徽的传统小吃叫作状元饭,据说得名于明朝的状元刘若宰。状元饭是用红米苋煮出苋菜汤,再加上熟猪油拌的糯米饭,一般人觉得油腻,她却非常爱吃。祖母经常边叹气边打趣道,可惜不是男儿身,要不然吃了状元饭便能当状元咯。

她从小就善于选择性地遗忘。比如她的脑中偶尔浮现状元饭红彤彤的样子,却想不起母亲做的那碗饭的味道;她的记忆里时常有那个从巷子里经过的邻居家美丽的女人,却很少会出现父母的形象。那是一对愁眉苦脸的中年夫妇,每天不是在担心追兵,就是在愁于生计。母亲是个典型的徽州女人,常年穿一身宽大的青衣黑裤,能干而寡言少语,只有在窗边飞针走线时才能看出她的满腹心事。

而父亲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是缺失的,他经常不在家,当铺的生意也都是祖母和母亲在张罗。起初据说在躲追兵,后来太平天国的残部都被剿灭了,他每天和一些旧时的朋友聚在一起不知在商谈什么,再后来那些朋友一个个都不再上门了,他每天仍旧出门,晚上喝得酩酊大醉地回家。父亲几乎没有单独对她说过什么话,只有一句训诫,也是她日后拼命想要忘记的:对你没有什么要求,只要你长大后能正正经经嫁人,不沦落风尘就够了。

家里那种暮气沉沉的气息侵蚀着她的潜意识,她的一生之所以那么如饥似渴地追寻着生机和欢娱,源头正在于此。

赛金花到了十岁上下,出落得娟秀动人,身量虽还是幼女的样子,五官却不稚嫩,鹅蛋脸,纤巧的鼻子,充满女性的柔情。巷子里情窦初开的小男孩总喜欢有事没事转到她家的当铺前和她说说话,就连那些成年男子,经过她身旁时也会多看几眼。邻居们都称赞她的美丽,只有母亲常常叹息,一个女人倘若生得貌美如花,注定会因此付出代价。

所以家里人都刻意不打扮她。她几乎没有一件鲜艳的衣裳,身上穿的都是祖母和母亲的旧衣服改做的,不是黑就是灰,穿在她身上却有一种难得的素净。“披褐怀玉”这个词也可以有另外一个注解:身穿粗布衣裤,也掩饰不住面容的如花似玉。她渴望拥有一件漂亮衣服,哪怕只是借给她穿几天都好,她穿着这件衣服在巷子里翩翩行走。但她懂事,这份惦记从未向家人提起过。

到达苏州后的第三年,赛金花的父母就生病了。本就一般的家境更加一落千丈,日子过得很清苦。在她十岁到十三岁之间的三年内,亲人一个个地离开了,祖母去世时,她没有哭,姐姐去世的那一天,她没有哭,父母去世的时候,她还是没有掉下眼泪。童年时的经历是潜伏在她心里的一个深渊,即便扔一块巨大的石头下去,也发不出任何的回响。

P4-7

序言

她不是孽海花

在写这个故事之前,我曾去过一趟樱桃斜街。这是当年赛金花和魏斯炅婚后住过的地方。这条街和前门的大栅栏相通,虽然有一个关得勾魂摄魄的名字,走进去也不过寻常的街巷。据说,张之洞曾为樱桃斜街写过一首诗:“侬是花枝花是侬,惜花人恰与花逢。樱桃街上春光好,一日来看一日浓。”

惜花人恰与花逢,乱世之中的互相依偎,很容易成就一段倾城之恋。而在风云际会的大时代,因为与几个人的恰好相遇,被卷入了一个个历史里程碑的事件,于是成为了传奇。她是个传奇,但她不是大家所想象的传奇。

所以我在故事里写道:“赛金花从来都不是遗世独立的出尘女子,没有谁比她更眷恋尘世生活。这么漫长的一段人生岁月,她一直在努力地活着以及更好地活着,她热烈地享受着这爱恨交加的人间烟火,她用尽了她全部的气力抵抗着死亡,抵抗着那个冰冷的世界。”

她不是名媛。名媛的第一要义是出身名门。从清朝末年到民国中期的那段时光,真是属于女人的盛世华章。那么多美人,如同流星雨般闪耀、晶莹地纷纷洒洒,降落在世间,每一颗星都演绎了一段璀璨的故事。她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家境优渥的,要么世代书香门第,要么有个富甲一方的父亲,要么虽然家道中落但骨子里流淌着贵族的蓝色血液。她们精通英文和法文,从小过着程乃珊曾描述过的那种烤蛋糕、煮咖啡、在大房间里开party,唱机下垫着厚厚的海绵的生活。所以她们的一颦一笑,一句言语一种装扮一段情缘,都成为后世人争相膜拜并效仿的名媛范儿。

而赛金花呢,有着众所周知的卑微出身。只有英雄才不问出处。即便她有着不输于任何一个名媛的颠倒众生的芳华,人们也只会将之称为名妓本色。因为卑微,所以她的身世成谜。但同时人们又都喜欢来历不明的人,喜欢那种因为行踪飘渺而充满出尘仙气的感觉。都说莫问芳名,她有许多个名字。关于她的印象,人们大多来自于那几本书和一个一个真假难辨的传说。这个来历不明的女人,身上有那么多的传说。如果按照电视剧编剧技巧中几分钟就得有个卖点的说法,她浑身上下全是卖点,随便她的一段经历都可以被谈论很久。

她也不是才女,没念过什么书,所谓琴棋书画的技能,不过是在花船上学的,凭着一股聪明劲,在陪同丈夫旅欧时学会了德语。世间的事总是那么对称,如果有一种女孩的学问来自于如水照缁衣的闺门书香,那么一定还有一种是缘于摸爬滚打后的人情练达。也许正因为读书少的关系,她的漂亮是那种一剑如虹的丽质。而且在我看来,她所受的苦难也都有着诗篇一样的美。

所以在每一章的开头,我都用一首诗来作为引言。比如第一章引用的仓央嘉措的那首诗:“那个女子,满身都是洗也洗不尽的春色。眸子闪处,花花草草。笑口开时,山山水水。但那块发光的松石,却折射着她一生的因缘。她坐在自己的深处避邪,起来后再把那些误解她的人白白错过。一挥手,六尘境界到处都是她撒出的花种。”我读的时候就觉得诗里面写的那个女子实在是太像她了,模样像,气质像,命运也像。她是不是才女倒没关系,只要大家能从许多美丽的诗篇里看到她的影子就够了。

她也不是孽海花。所谓孽海花,不过是菲勒斯中心主义的一个投射——孽海浮沉全因红颜祸水,因为有着某种身份原罪所以需要付出一生的悲剧去偿还。有人讴歌她在重大的历史事件中的华丽亮相,刘半农就曾将她与慈禧相提并论:“中国有两个宝贝,一个在朝一个在野。”胡适曾因此感叹道:“一位北大教授,为妓女写传还是史无前例。”也有人津津乐道于一个花船姑娘是如何搞定状元郎,又是如何令八国联军的统帅神魂颠倒的故事。我想写的不是真实的历史的考据与还原,也不是野史八卦的荟萃。我写这个故事的初衰,是剥离大半个世纪以来贴在她身上的那些标签,让她简单地以一个女人的面目出现。

在我的故事里,她是一个“美丽而忧伤的女人”,她有她的虚荣世故,多年不与心爱的女儿相见,就是顾忌自己的身份。她有她的精明投机,在八大胡同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她有与其他女性一样的爱情遭遇和选择。我写了赛金花与六个男人的故事,其中的三位是她的丈夫。

第一个是洪钧,他喜欢她,或许仅仅因为她是个漂亮的女人,而她多半是爱上了他的状元光芒,就像她闻到茉莉花的香气就被吸引、见到美人儿也忍不住多看几眼,对于美好绚丽的东西天生就想接近一样,“即使只是站在太阳的影子下面,也会感到温暖。”

第二个是孙作舟。他是赛金花在富记画船上遇到的第一个客人,那个笑容温暖的会唱京剧的白衫男人。两人几经颠沛之后相遇。赛金花对他的感情,“就像《大明宫词》中的太平公主面对张易之一般,明知道他不是薛绍,但他与心中的薛绍长得一模一样,仍然可以对他倾注一些情感。”甚至她为了他,再次走进她其实深恶痛绝的烟花之地。他始终不像是个丈夫,但几乎够得上伴侣两个字。人生若只如初见,说的应该就是这样。

第三个是瓦德西。“总有一些人,他辜负了全世界,却始终对一个人好。他是世人眼中的魔鬼,却愿意张开双手变成翅膀去守护他心爱的人。他杀人如麻心冷似铁,却唯独愿为一个人热血沸腾。”他并不是真实历史里的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只是赛金花爱情世界里的日耳曼族人瓦德西。

第四个是户部尚书杨立山,一段生死之交的情谊。“这一生,总有那么一些人,与你相逢在黑夜的海上,本来各有各的方向,可他愿意在交会时赋予你一些光亮;总有那么一些人,当你受尽生活的创伤,心如小小的窗扉般紧掩时,用一阵清脆的马蹄声在青石的街道向晚,给你一场美丽的相识;总有那么一些人,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时,他就在楼上看着你,不偏不倚地正好承接你的微笑,呼应你的友谊。”

第五个曹瑞忠,相对着墨较少,客观来说无论是陪伴的时间还是感情的重量,他在赛金花的人生中只占很少的比重。他是个经济适用男,令她只想用一段长相厮守的岁月静好来回报他。

最后一个是魏斯炅。如果说每一个故事都得有一对官配,那么我属意的官配就是他和赛金花。他是在她年长色弛时出现的,如果说女性天生欠缺安全感,那么他出现的这个时候反而是最好的,爱原本就是一个对的人与一段天时地利的相逢。她的悲剧也应是但凡美人总免不了碰到的悲剧:岁月如花,既赐予了你不会凋零的芳华,就会同时给你无可救赎的寂寞。我将她与魏斯炅之间的所有的爱和痛,都写在了这个故事里。

除了按照自己的理解,从现有的纷繁资料中捕风捉影地提炼一段段细节,再拼凑出一个我眼中的赛金花之外,也编撰了几个超脱于历史资料之外的角色,窃以为于文章的大局无伤大雅。比如秋喜和金云仙。我觉得,她的身边一定有个秋喜,也一定有个闺蜜,多年后在自己落难时会伸出援手。同时,对于史料中提到过的几个人物,因为面容模糊,所以我也敢妄加揣测,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解读。比如陆家二太太,对于她我是抱歉的,因为不了解,便揣着一颗小人之心,把她当作是大家常见的那种姨太太形象。所幸在写作的全程中,我一直居住在北京。由于近便,赛金花当年生活过的八大胡同、居仁里等地,皆一一访过,也算是为这个一直存在于脑中的人物寻找到了一些现实的依傍。

大部分的关于赛金花的艺术作品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往往都是庚子年间她的救国义举。历来人们对于赛金花这个人物的讨论分歧,最主要的也都集中在她是否救国这个真相上。既然她一生的真相已无法抵达,所以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相信某一个观点。因为我愿意相信她是个传奇,所以无论是不是传说,这个戏核我还是保留在了故事里,只是将它处理成平常的一个篇章,与她人生中的其他事件,比如结婚、生女儿、东奔西走地生活一样,都是她的生命轨迹中的一部分。

赛金花是那个时代的一曲绝唱。当然像她这样的女人,她与她的时代密不可分,浑身沾染着历史的风烟。生于新旧之交的人,多少也有矛盾的地方。她常让人想到“旧”,我承认她性格中的某些虚荣和冷漠的成分,充满了旧时气息。但同时她的现代女性主义意识,又无处不在。她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她对情的那份真,爱情是她每一次绝境逢生时的力量,虽然总是与悲剧不可分离。我就想写一写这样的一个女人,写她遭遇的那些慈悲和残忍,疼痛和欢喜。写她与时光的博弈与岁月的和解,写她风光背后的悲凉,以后悲凉尽头的粲然的笑。

我也试图还原她的一部分“女儿性”。《红楼梦》里说,这女儿两个字,是“极尊贵,极清净的”,只是希望说明所理解的女儿性,我所理解的女儿性,大概是在长长的一生里,始终保存着柔软而善良,天真而炽热,明媚而勇敢,贪恋一切美的事物,追逐一切光亮和暖,始终用力地活着以及相信爱情。

顾城曾经如此谈论“永恒女性之光辉”:“她无所不在,于我们是陌生而熟悉的。她像春天一样,不时到来,又必定离去,无可挽留。但她一定会到来。在她到来的时候,生命里都是美好的感觉……女儿性对于人世来说是一个个瞬间,一朵朵凋谢的玫瑰;女儿性对她自身来说,却是无始无终的春天,永远在大地上旅行。”赛金花也是如这般行走,走到最后,一身的浮尘厌土,但总算将人间功过化为了春天里的流水和落花。

有一种美好的感情是曾经相爱却浑然不知,有一种美好的女子是无意成为一篇传奇,却将自己活成了一则妖娆的寓言。赛金花是千千万万美好女子中的一个。我知道,如果她不是身处那个时代,她很可能会拥有一个更温存一些更顺遂几许的人生。但如果不是在那个时代,她不会这样美这样芬芳这样璀璨。我们和她一样既生不逢时,又幸逢其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的真相在春天抵达(赛金花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别业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79113
开本 32开
页数 2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5-03-01
首版时间 2015-03-01
印刷时间 201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82
CIP核字 2014278647
中图分类号 K828.5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9: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