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本书通晓国学(经典阅读珍藏本)
内容
编辑推荐

《一本书通晓国学》是一本辅助广大年轻国学爱好者初入国学之门的书籍,将浩瀚无穷的国学知识融入到一个又一个颇有趣味的小故事中,既涉及品性修为方面的启发,也有处世方圆技巧的渗透,还包含有为学重孝理念的传达,覆盖面广,可读性强,旨在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国学、认识国学并在领略国学精华魅力的同时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所启发。

国学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和中华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递的瑰宝。愿每一位读者都能从本书中学有所得,感受到国学精华的滋养。本书由苏陌编著。

内容推荐

国学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和中华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递的瑰宝。愿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一本书通晓国学》中学有所得,感受到国学精华的滋养。

《一本书通晓国学》精选了一百多个精短的国学故事,并附上相应的白话译文、背景知识介绍和名家的智慧点评。力图将浩如烟海的国学知识生动简洁地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在帮助大家认识国学、了解国学并领略国学魅力的同时,也希望能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所启发。本书由苏陌编著。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圣贤的品格——国学经典中的美德

 目不见睫:做人必须要有自知之明

 烽火戏诸侯:失去诚信,就失去了一切

 寄人篱下:扔掉依赖的拐杖

 孔融让梨:“让”是一种可贵的德行

 吾日三省吾身:保持自省的习惯

 有容乃大:以宽容之心待人接物

 曾子杀猪:谎言里开不出灿烂的花朵

第二章 君子的风骨——国学经典中的傲骨

 不食无主之梨:有原则,才能成为大写的“人”

 嗟来之食:困境中也要保持一种骨气

 鸿雁传书:铮铮傲骨可以铸成一颗忠心

 趋炎附势:跟着别人走,早晚会弄丢自己

 不为五斗米折腰:淡泊名利,保持做人的傲骨

 奴颜婢膝:骨气是一个人的“脊梁”

第三章 侠士的言行——国学经典中的快意

 克己奉公:心中要有一把不能松懈的尺

 破釜沉舟:要有义无反顾的精神

 强项令:为人要刚正不阿

 赴汤蹈火:不畏艰险奋勇向前

 先忧后乐:大丈夫应以天下为己任

 力士脱靴:不轻易折服于权势

 两袖清风:让正气常驻于心

第四章 仁者的心肠——国学经典中的仁爱

 仁者爱人:仁与爱是大智慧

 雪中送炭:困境中的善行最有意义

 子产放生:小事中更能彰显向善之心

 隋侯之珠:善行存在于举手投足间

 朱冲送牛:从心出发,回归善良的本性

 卖狗嫁女: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

第五章 入世的智慧——国学经典中的谋略

 买椟还珠:不要被事物的外表所迷惑

 运筹帷幄:做事前要有全局计划

 隔岸观火:冷眼旁观静待渔翁之利

 狡兔三窟:做人要给自己留有余地

 围魏救赵:以变通的手段达成目的

 鸡鸣狗盗:微不足道的能力也可能成大事

 一日千里: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与他人

第六章 承诺的价值——国学经典中的信仰

 一饭千金: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大禹治水:责任感是安身立命的根基

 立木为信:说出的事就要做到

 中流击楫:誓言是一种实际的行动与作为

 季札挂剑:信誉要用毕生来坚守

 完璧归赵:培养自己的责任感

 鞠躬尽瘁:全力付出是对责任感的最佳践行

第七章 平衡的艺术——国学经典中的方圆

 反客为主:先声夺人占主动之位

 掩鼻之谗:远离小人的世界

 萧何自污:不妨自损形象以避灾祸

 唇亡齿寒: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三人成虎:不要被谣言所迷惑

 明哲保身:祸福只在一念之间

第八章 理想的交情——国学经典中的友谊

 人琴俱亡:睹物思人是一种常态

 倾盖如故:真正的友情是永不贬值的财富

 推心置腹:以心相交才能换来信任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复难求

 胶漆相投:人生难得一挚友

 肝胆相照:开放的心才能赢来友谊

第九章 亲情的分量——国学经典中的人伦

 扇枕温席:孝敬父母是最珍贵的美德

 芦衣顺母:对家人理应宽容

 负米养亲:孝是发自内心的诚敬

 亲尝汤药:为父母愿以身试险

 弃官奉亲:为亲情所做的牺牲是伟大的

 乌鸟私情:人不事亲,不如禽兽

 煮豆燃萁:兄弟切勿手足相残

第十章 后人的典范——国学经典中的英雄

 鸿鹄之志:人生要以远大抱负为起点

 志在四方:放开眼才能看到希望

 鹏程万里:有目标才能有动力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成功属于有勇气的人

 荆轲刺秦:要有过人的胆识

 老骥伏枥:志向没有老幼之别

 三顾茅庐:英雄要有一种坚韧之气

第十一章 学子的榜样——国学经典中的劝学

 磨杵成针:成功来源于孜孜不倦的努力

 开卷有益:把读书当做一种习惯

 闻鸡起舞:勤奋是通往成功的桥梁

 囊萤映雪:乐于读书,苦中也可作乐

 牛角挂书:勤奋是一种克己的练习

 悬梁刺股:为学要有刻苦之心

 凿壁偷光:学习不应因困境而放弃

第十二章 成功的途径——国学经典中的忍者

 水滴石穿:忍耐就能赢来曙光

 东山再起:逆境蛰伏,静待机遇而奋起

 卧薪尝胆:隐忍之士必有大成

 胯下之辱:小不忍则会乱大谋

 司马迁受辱著《史记》:感谢折磨你的人

 贾岛推敲:坚持才能练就真理

第十三章 公共的原则——国学经典中的为人

 负荆请罪:要勇于承认错误与过失

 金玉其外:为人应当表里如一

 亡羊补牢:犯下过错就要尽力弥补

 过河拆桥:不要兀自给自己断了后路

 滥竽充数:蒙混欺骗总会被他人识穿

 东施效颦:一味地模仿只会错漏百出

 结草衔环: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第十四章 求知的禁忌——国学经典中的为学

 孟子不尽信书:要带着头脑读书

 不求甚解:读书要有钻研的精神

 囫囵吞枣:欲速则不达

 断织劝学:半途而废只能一事无成

 东床袒腹:才学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

 按图索骥:读书不能生搬硬套

 纸上谈兵:光说不练假把式

第十五章 修为的深度——国学经典中的境界

 以管窥天:克服狭隘之心

 杞人忧天:恐惧本身才是最恐惧的

 杯弓蛇影:摒除多疑的心态

 从善如流:听从他人善意的劝解

 安步当车:做人要有超然淡泊的心态

 宠辱不惊:凡事都应顺其自然

 后羿射箭:保持一颗平常心

 塞翁失马: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试读章节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选自《史记·周本纪》)

译:褒姒终日不笑,周幽王便带着褒姒登上了骊山烽火台,命令守兵点燃烽火。诸侯见烽火纷纷赶来,却发现并没有敌人入侵。褒姒见状,不由哈哈大笑。集人马。

周幽王是西周末代君主,在位时昏庸无道,不思朝政只沉迷美色。有个叫褒响的大臣劝说周幽王应该以国家大事为重,周幽王不但不听,还把褒响关了起来。为了把褒响救出来,褒家的人就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取名褒姒,将她献给了周幽王以替褒响赎罪。

周幽王十分宠爱褒姒,可褒姒自从进宫以后就没有笑过一次,整天闷闷不乐。周幽王想尽各种办法都无法让她笑。有个叫虢石父的大臣给周幽王出了一个主意,他说:“大王可以跟娘娘上骊山去玩几天。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火点起来,让附近的诸侯见了赶来,上个大当。娘娘见许多兵马扑了个空,肯定会笑的。”

于是,周幽王便带着褒姒和虢石父众人上了骊山,把烽火点了起来。各路诸侯误以为天子蒙难,纷遣军队星夜兼程地前往救驾,但到京城后才发现是个恶作剧。果真笑了。京城里外,此时已是兵马云集,一片混乱。褒姒见到这种狼狈滑稽的场面,禁不住哈哈大笑。幽王心花怒放,以后又数度重复这个荒谬的方法,以致无人再相信狼烟信号的意义。

五年后,犬戎大举攻周,周幽王连忙下令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但是各路诸侯谁也不愿再上当了。结果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智慧感悟

周幽王无信,最终导致了国破家亡。对于普通人来说,因为诚信同样重要。诚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为人处世的基石,而待人以诚,就是要以信义为重。荀子曾经说过:“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智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可见,良好的信誉能给人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是一个人形成强大亲和力的基础——诚实守信会使别人产生与你交往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会消除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使困境变为坦途。

诚信就像深埋在泥土里的果实,谎言犹如枝头上妖艳的花朵。尽管谎言能给人暂时的关感,但它的枯萎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时间会耗尽它虚假的妖艳;而诚实则会在那里生根发芽,因为时间会让真实的根须长得更加茁壮。因此,诚信不需要写在脸上的,也不需要挂在嘴边的,而是要求人要始终坚持以一种对人、对己负责的态度去面对一切。

诚信是衡量人品的试金石。诚实守信不仅反映出一个人的品行,而且能让人建立起对个人、家庭以及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

无论走到哪里,诚信的人身上总有一层“光环”,使人倍加尊敬;而缺乏诚信品质的人则像一块有瑕疵的玉,再美也会因自身的缺点而使光泽黯淡。一个人倘若失去了诚信的品质,那么也就意味着他失去了一切。

寄人篱下:扔掉依赖的拐杖

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选自《南史·张融传》)

译:大丈夫应当删编《诗》、《书》,制定《礼》、《乐》,为什么要因循守旧依附于他人的篱笆之下呢?

背景链接

张融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朝人,虽其貌不扬但才智过人,诗文书画无所不精且不拘常法,独创一格,尤其擅长狂草。其为人处世,清高绝俗,只与有真才实学和真知灼见的人交往,否则即使王公贵族也不放在眼里。南朝皇帝萧道成在前朝做太尉时就很赏识他,而张融对萧道成也是非常佩服,于是二人结为好友。萧道成建立南齐政权当了皇帝以后,两人还经常在一起探讨文学艺术领域里的一些问题。

一天,两人又讨论起了书法。在评价了几位著名书法家的特色之后,皇帝评论起张融的书法来,他说:“您的书法颇有风骨,但还缺少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法度。”张融笑道:“陛下只看到张融缺少二王的法度,却没看到二王缺少张融的法度啊。”皇帝听了心头一惊,随后指着张融笑道:“也只能从你嘴里说出这样奇怪的话,好,说说你的理由吧。”张融说:“男子汉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要像孔夫子删编《诗》、《书》,制定《礼》、《乐》那样,开拓新路,独创一格,推出的作品要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法度,怎能因循守旧,拾人牙慧,寄人篱下呢?二王的法度我不是没吸收,但已经转化为我自己的法度了,遗憾的是二王不能吸收我的法度再行转化了。”皇帝听了也不得不点头佩服。

智慧感悟

张融不仿前人、独具一格的书法成就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太过依赖于前人或已知的经验,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一个人激发自己的潜能、以自己的能力开拓全新的局面。因此,要想让自己的人生过得与众不同,要想创出一番独属的成就,就要尽早扔掉依赖的拐杖。摆脱一份依赖,就多了一份自主,也就向自由的生活前进了一些,向成功的目标迈近了一步。

有些人遇到什么事、什么人,首先想到的是别人怎么看、怎么想;然后,在做事的时候追随别人、求助别人,这就是对别人的依赖。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别人做了以后自己才敢去做,凡事不相信自己,不能自作主张,不能自己决断,这也是对别人的依赖。

对于成大事者而言,拒绝依赖他人是对自己能力的一大考验。这就是说,依附于别人是肯定不行的,因为这是把命运交给别人,而失去做大事的主动权。纵然我们不一定非要有多么卓尔不群的成就,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上单纯靠依赖别人而生也是不行的,因为依赖之心会毁掉一个人该有的斗志,这样一来生活就很难由自己决定了。只有舍弃依赖之心,鼓起自主自立的勇气,走出过分依赖别人的误区,才能独立自主地干好自己的事,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尽好自己的责任,当好自己的主人,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导者。P4-7

序言

中华文明至少有五千年历史,每个人的一生与之相较,只能是沧海一粟。人生虽然极为短暂,但文明的精髓却可以通过典籍佳话世代相传。

国学作为我国古代文明浩瀚海洋中的一枚璀璨明珠,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瞩目。进入21世纪以来,国学再次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个热门的话题,开始渗透到各个年龄层次、各行各业的人群之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国学、学习国学、研究国学,以领略古代圣人先哲留给我们的文明精华。

深厚的国学积淀中,凝聚的不仅仅是可为今用的处世智慧,更多的则是人性、品格、修身等关于人内在素养修炼提升的智慧与探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国学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证明,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还是我们每个人内在发展提升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在国学中,不仅可以一领古代圣贤之风格、君子之风骨、侠士之言行,更可品悟到仁者的心肠、入世的智慧以及中国人最为提倡的友情和孝道的魅力。读国学,既可以丰实一个人的文化内涵底蕴。也可以促使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和自我提升。

国学可以说是一个极为庞大的知识体系。若以学科来分,可以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当中以孔子所代表的儒家哲学为主流;若以思想来分,可以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同样以儒家贯穿并主导整个思想史,其他则列从属地位;若以《四库全书》的标准来分,又可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经、子部为重,两者中更倾向于经部。可见,若要深入把握国学的经脉、汲取国学中的全部精髓,是一个长期系统性的学习过程,甚至可以说是需要倾注毕生精力来完成的事业。

然而,真正做到深入系统把握国学精华并为之所用的人并不多,而但凡能达到此等地步的也几近不惑甚至是花甲垂暮之年,毕竟知识要与人生经验相互汲取渗透,才有通达的可能。那么,对于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又应当如何才能更好地感受国学的魅力并为己所用呢?在编者看来,年轻人学国学,不妨先从启蒙开端,大体认识国学中所蕴涵的内容,着重品读历代先哲思想之精华,结合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让认识与思考交替循环、不断向前,以此循序渐进,来品味国学中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明精华。

本书正是一本辅助广大年轻国学爱好者初入国学之门的书籍,将浩瀚无穷的国学知识融入到一个又一个颇有趣味的小故事中,既涉及品性修为方面的启发,也有处世方圆技巧的渗透,还包含有为学重孝理念的传达,覆盖面广,可读性强,旨在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国学、认识国学并在领略国学精华魅力的同时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所启发。

国学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和中华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递的瑰宝。愿每一位读者都能从本书中学有所得,感受到国学精华的滋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本书通晓国学(经典阅读珍藏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52085
开本 16开
页数 2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6
出版时间 2011-10-01
首版时间 2011-10-01
印刷时间 2011-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Z126-49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29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7: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