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逆向设计与数字化设计 第2版 单行本
内容
目录
章概述
第2章逆向工程数字化数据测量设备
2.1逆向工程测量方法31-6
2.1.1接触式测量31-7
2.1.2非接触式测量31-8
2.2坐标测量机原理、结构与特点31-11
2.2.1坐标测量机原理31-11
2.2.2直角坐标测量机结构形式与特点31-13
2.2.3便携式关节臂坐标测量机结构形式与特点31-15
2.3坐标测量机主要生产商及部分产品31-15
2.4典型光学测量设备31-24
第3章逆向设计中的数据预处理
3.1测头半径补偿31-29
3.1.1拟合补偿法31-30
3.1.1.1B样条曲面补偿法31-30
3.1.1.2Kriging补偿法(参数曲面法)31-31
3.1.2直接计算法31-32
3.1.3三角网格法31-33
3.1.4半球测量法31-34
3.2数据的剔除31-35
3.3数据的平滑31-35
3.3.1数据平滑处理方法31-35
3.3.2数据平滑滤波方法31-35
3.4数据的拼合31-38
3.4.1数据拼合问题31-38
3.4.2基于三基准点对齐的数据拼合31-39
3.4.3多视数据统一31-40
3.4.4数据拼合的误差分析31-41
3.5数据的修补31-42
3.6数据的精简31-44
3.7数据的分割31-45
3.7.1点云数据分割方法31-46
3.7.2散乱数据的自动分割31-47
第4章三维模型重构技术
4.1曲线拟合造型31-50
4.1.1参数曲线的插值与拟合31-51
4.1.1.1参数多项式31-51
4.1.1.2数据点参数化31-51
4.1.1.3多项式插值曲线31-52
4.1.1.4最小二乘拟合31-52
4.1.2B样条曲线插值与拟合31-53
4.1.2.1B样条曲线插值31-53
4.1.2.2B样条曲线拟合31-53
4.2曲面拟合造型31-55
4.2.1有序点的B样条曲面插值31-55
4.2.1.1曲面插值的一般过程31-55
4.2.1.2双三次B样条插值曲面的反算31-56
4.2.2B样条曲面拟合31-58
4.2.2.1最小二乘曲面拟合31-58
4.2.2.2在规定精度内的曲面拟合31-58
4.2.3任意测量点的B样条曲面拟合31-58
4.2.3.1B样条曲线、曲面及最小二乘拟合定义31-58
4.2.3.2基本曲面参数化31-59
4.3曲线的光顺31-62
4.3.1能量光顺方法31-62
4.3.1.1能量法构造过程31-62
4.3.1.2迭代停止准则及方法31-63
4.3.2参数样条选点光顺31-63
4.3.3NURBS曲线选点光顺31-63
4.3.3.1曲线选点修改基本原理与光顺性准则31-63
4.3.3.2节点删除方法与光顺中的误差控制31-64
4.3.3.3曲线选点迭代光顺算法31-65
4.4曲面的光顺31-66
4.4.1网格法光顺31-66
4.4.2能量法光顺31-66
4.5曲线曲面编辑与曲面片重建方法31-67
4.5.1曲线的编辑31-67
4.5.2曲面的编辑31-67
4.5.3基于曲线的曲面片重建31-69
4.6模型重建质量与评价31-71
4.6.1工程曲面的分类31-71
4.6.2模型重建误差分析31-72
4.6.3曲线曲面的连续性与光顺性31-73
4.6.3.1曲线曲面的连续性31-73
4.6.3.2曲线曲面的光顺性31-74
4.6.4模型精度分析与评价31-75
4.6.4.1基于曲率的方法31-76
4.6.4.2基于光照模型的方法31-77
4.6.4.3任意点到曲面的距离31-77
第5章常用逆向工程设计软件
5.1逆向工程设计软件简介31-81
5.2GeomagicWrap软件31-81
5.2.1软件介绍31-81
5.2.2工作流程31-82
5.2.3基本功能31-82
5.2.4主要数据处理模块31-82
5.2.5主要特点31-82
5.3Geomagic DesignX软件31-84
5.3.1软件介绍31-84
5.3.2工作流程31-84
5.3.3基本功能31-84
5.3.4主要数据处理模块31-86
5.3.5主要特点31-87
5.4GeomagicControlX软件31-87
5.4.1软件介绍31-87
5.4.2工作流程31-87
5.4.3基本功能31-87
5.4.4主要数据处理模块31-88
5.4.5主要特点31-91
5.5UG/Imageware软件31-92
5.5.1软件介绍31-92
5.5.2工作流程31-92
5.5.3基本功能31-92
5.5.4主要数据处理模块31-94
5.5.5主要特点31-94
5.6Creo软件的逆向设计模块31-94
5.6.1软件介绍31-94
5.6.2扫描工具31-94
5.6.3小平面特征31-96
5.6.4重新造型31-97
5.7CATIA软件的逆向设计模块31-98
5.7.1软件介绍31-98
5.7.2工作流程31-98
5.7.3基本功能31-98
5.7.4主要数据处理模块31-99
5.7.5主要特点31-100
第6章逆向设计实例
6.1基于Geomagic Wrap的螺旋结构逆向设计31-101
6.1.1产品分析31-101
6.1.2点云的处理31-101
6.1.3多边形的处理31-102
6.1.4形状阶段处理31-104
6.1.5逆向结果的分析31-107
6.2基于Geomagic Design X的发动机叶轮模型逆向设计31-107
6.2.1叶轮模型领域划分与对齐摆正31-108
6.2.2叶轮基体的逆向设计31-109
6.2.3大小叶片的逆向设计31-110
6.2.4叶片阵列及叶轮缝合31-113
6.3基于Geomagic Control X的机车转向架构架焊接变形检测31-114
6.3.1点云预处理31-114
6.3.2点云与设计模型坐标系配准31-116
6.3.3检测结果分析31-117
6.4基于UG/Imageware的发动机气道逆向设计31-119
6.4.1输入和处理点云数据31-119
6.4.2模型重建31-121
6.5基于Creo的铸造件逆向设计31-124
6.5.1独立几何模块31-124
6.5.2扫描曲线的创建和修改31-124
6.5.3型曲线的创建和修改31-126
6.5.4型曲面的创建和修改31-126
6.5.5小平面特征31-126
6.5.6重新造型31-128
6.6基于CATIA的钣金件逆向设计31-129
6.6.1点云处理31-129
6.6.2创建空间曲线曲面31-131
6.6.3钣金件逆向品质分析31-135
参考文献31-136
第32篇数字化设计
章数字化设计技术概论
1.1数字化设计技术内涵32-3
1.1.1数字化设计技术的概念32-3
1.1.2数字化设计的主要内容32-4
1.1.3数字化设计的特点32-6
1.2数字化设计技术的相关技术32-7
1.2.1“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32-7
1.2.1.1“工业4.0”32-7
1.2.1.2“中国制造2025”32-8
1.2.2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32-8
1.2.2.1大数据32-8
1.2.2.2云计算32-9
1.2.2.3物联网技术32-10
1.2.3互联网32-11
1.2.4虚拟现实技术32-12
1.2.53D打印技术32-13
1.3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发展趋势32-17
第2章数字化设计系统的组成
2.1数字化设计系统的组成32-18
2.2数字化设计系统的硬件系统32-18
2.2.1主机32-18
2.2.2内存储器32-19
2.2.3外存储器32-19
2.2.4输入输出装置32-19
2.2.4.1输入设备32-19
2.2.4.2输出设备32-20
2.2.5网络互联设备32-21
2.2.6硬件系统配置32-22
2.3数字化设计系统的软件系统32-22
2.3.1常用操作系统32-23
2.3.2数据库32-23
2.3.3支撑软件32-24
2.3.4程序设计语言32-25
2.3.5数字化设计典型软件32-26
2.4数字化设计系统的建立32-29
2.4.1数字化设计软件系统的开发流程32-29
2.4.2数字化设计系统软硬件的选型32-30
第3章计算机图形学基础
3.1概述32-33
3.1.1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内容32-33
3.1.2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领域32-33
3.1.3计算机图形系统的硬件设备32-34
3.2图形变换32-34
3.2.1二维图形的基本几何变换32-34
3.2.1.1恒等变换32-34
3.2.1.2比例变换32-35
3.2.1.3反射变换32-35
3.2.1.4错切变换32-36
3.2.1.5旋转变换32-37
3.2.1.6平移变换及齐次坐标32-37
3.2.2二维图形的组合变换32-38
3.2.2.1平面图形绕任意点旋转的变换32-38
3.2.2.2平面图形以任意点为中心的比例变换32-39
3.2.3三维图形的几何变换32-39
3.2.3.1平移变换32-39
3.2.3.2比例变换32-40
3.2.3.3旋转变换32-41
3.2.4正投影变换32-42
3.2.5复合变换32-43
3.2.5.1主视图变换矩阵32-44
3.2.5.2俯视图变换矩阵32-44
3.2.5.3左视图变换矩阵32-44
3.2.5.4三视图变换矩阵应注意的问题32-44
3.2.6复合变换轴测图投影变换32-44
3.3三维物体的表示32-45
3.3.1曲线32-45
3.3.1.1参数曲线32-45
3.3.1.2Hermite曲线32-46
3.3.1.3Bezier曲线32-46
3.3.1.4B样条曲线32-47
3.3.1.5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NURBS)32-48
3.3.2曲面32-48
3.3.2.1Coons曲面32-48
3.3.2.2Bezier曲面32-49
3.3.2.3B样条曲面32-49
第4章产品的数字化造型
4.1概述32-50
4.2形体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32-50
4.2.1几何信息和拓扑信息32-50
4.2.2形体的定义及表示形式32-50
4.3线框造型系统32-51
4.4曲面造型系统32-52
4.5实体造型系统32-54
4.5.1实体造型的定义32-54
4.5.2构建实体几何模型(CSG)32-54
4.5.3边界表示几何模型(B-Rep)32-55
4.5.4空间位置枚举法(spatial occupancyenum eration)32-55
4.5.5实体空间分解枚举(八叉树)表示法(spatial partitioning representations)32-55
4.5.6扫描表示法(sweep representations)32-56
4.6基于特征的实体造型32-56
4.6.1特征造型的定义32-56
4.6.2特征的分类32-57
4.6.3特征造型技术的实施32-57
4.6.4特征造型的优点32-57
4.6.5参数化造型32-57
4.6.6参数化特征造型系统32-58
4.7装配造型32-58
4.7.1装配造型的功能32-58
4.7.2装配浏览32-58
4.7.3装配模型的使用32-59
第5章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5.1概述32-60
5.1.1CAD技术的内涵32-60
5.1.2CAD技术的特点与应用32-61
5.1.2.1CAD技术的特点32-61
5.1.2.2CAD技术的应用32-61
5.2CAD图形标准32-62
5.2.1计算机图形接口和图形元文件32-62
5.2.1.1计算机图形接口(CGI)32-63
5.2.1.2计算机图形元文件(CGM)32-63
5.2.2计算机图形软件标准32-64
5.2.2.1GKS标准(GKS和GKS-3D)32-64
5.2.2.2PHIGS标准(程序员层次交互图形系统)32-66
5.2.2.3OpenGL标准(开放图形库)32-67
5.2.3产品数据交换标准32-73
5.2.3.1DXF(图形交换文件)32-74
5.2.3.2IGES(初始图形交换规范)32-77
5.2.3.3STEP(产品模型数据交换标准)32-83
5.3工程数据的计算机处理32-86
5.3.1数表的程序化32-86
5.3.1.1数表的存储32-86
5.3.1.2一元数表的查取方法32-87
5.3.1.3二元数表的查取方法32-88
5.3.1.4数表的公式化32-90
5.3.2线图的程序化32-91
5.3.3建立数据文件32-92
5.3.4数表的数据库管理32-93
5.3.4.1数据库系统简介32-93
5.3.4.2数据库管理系统在CAD中的应用32-93
5.3.5工程数据库32-94
5.3.5.1工程数据库的概念32-94
5.3.5.2工程数据库的特点32-94
5.4CAD软件工程技术32-95
5.4.1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32-96
5.4.2CAD应用软件开发32-97
5.4.3软件开发流程32-97
5.4.4CAD软件的文档编制规范32-100
5.4.4.1可行性研究报告32-100
5.4.4.2项目开发计划32-101
5.4.4.3软件需求说明书32-101
5.4.4.4数据要求说明书32-101
5.4.4.5概要设计说明书32-101
5.4.4.6详细设计说明书32-102
5.4.4.7测试计划32-102
5.4.4.8测试分析报告32-102
5.4.4.9项目开发总结报告32-102
第6章有限元分析技术
6.1弹性力学基础32-103
6.1.1弹性力学的主要物理量32-103
6.1.2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32-104
6.1.3弹性力学问题的主要解法32-105
6.2有限元法基础32-105
6.2.1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32-105
6.2.2有限元法的基本步骤32-106
6.2.3常用单元的位移模式32-107
6.2.4非节点载荷的移置32-108
6.2.5有限元分析应注意的问题32-109
6.2.6有限元法的应用32-109
6.3各类问题的有限元法32-110
6.3.1平面问题的有限元法32-110
6.3.2轴对称问题的有限元法32-117
6.3.3杆件系统的有限元法32-117
6.3.4空间问题的有限元法32-120
6.3.5等参数单元32-123
6.3.6板壳问题的有限元法32-126
6.3.6.1平板弯曲问题的有限元法32-126
6.3.6.2壳体弯曲问题32-128
6.3.7稳态热传导问题的有限元法32-129
6.3.8动力学问题的有限元法32-131
6.3.8.1质量矩阵与阻尼矩阵32-132
6.3.8.2直接积分法32-133
6.3.8.3振型叠加法32-133
6.3.8.4大型特征值问题的解法32-134
6.3.8.5缩减系统自由度的方法32-134
6.3.9材料非线性问题的有限元法32-135
6.3.9.1材料非线性本构关系32-135
6.3.9.2弹塑性增量分析有限元格式32-136
6.3.9.3非线性方程组的解法32-136
6.3.10几何非线性问题的有限元法32-136
6.3.10.1大变形情况下的应变和应力32-136
6.3.10.2几何非线性问题的表达格式32-138
6.3.10.3大变形条件下的本构关系32-139
6.3.10.4几何非线性问题的求解方法32-139
6.4有限元分析算例32-140
6.4.1结构线性静力分析算例32-140
6.4.1.1平面问题的有限元分析32-140
6.4.1.2桁架和梁的有限元分析32-143
6.4.1.3多体装配有限元分析32-145
6.4.1.4静力学分析综合应用实例——矿井提升机主轴装置静力学分析32-147
6.4.1.5静力学分析综合应用实例——材料非线性有限元分析32-152
6.4.2结构线性动力学分析算例32-155
6.4.2.1模态分析32-155
6.4.2.2瞬态分析32-159
6.4.2.3热分析32-162
6.4.2.4流体动力学分析32-169
6.4.3结构疲劳分析算例32-180
6.4.4结构优化设计算例32-186
6.4.4.1优化设计32-186
6.4.4.2拓扑优化32-193
6.4.5耦合场分析算例32-195
6.4.6电磁分析算例32-204
6.4.7注塑分析算例(Moldflow)32-215
6.4.7.1问题描述32-215
6.4.7.2分析过程32-215
6.4.7.3设定分析参数32-218
6.4.7.4后处理32-220
6.4.7.5工艺优化32-222
第7章并行工程技术
7.1并行工程的内涵32-227
7.1.1并行工程的产生背景32-227
7.1.2并行工程的概念32-227
7.1.3并行工程的主要特点32-228
7.2并行工程的实质及其过程32-228
7.3并行工程原理32-229
7.4并行工程的体系结构32-230
7.5并行工程关键技术及关键要素32-231
7.5.1并行工程的关键技术32-231
7.5.2并行工程的关键要素32-232
7.6并行工程的并行化途径32-233
7.7并行工程研究热点32-234
7.8并行工程的发展趋势32-235
7.9并行工程应用案例32-235
7.9.1波音777并行设计工程实例32-235
7.9.2并行工程在重庆航天新世纪卫星应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应用32-237
第8章虚拟样机技术
8.1虚拟样机及虚拟样机技术内涵32-240
8.1.1虚拟样机32-240
8.1.2虚拟样机技术32-241
8.1.3虚拟样机技术实现方法32-242
8.2虚拟样机技术体系32-243
8.2.1虚拟样机系统的体系结构32-243
8.2.2虚拟样机技术建立的基础32-244
8.2.3系统总体技术32-245
8.2.4建模技术32-245
8.2.4.1虚拟样机建模的特点32-245
8.2.4.2虚拟样机建模技术的核心32-245
8.2.4.3虚拟样机建模的实现方法32-247
8.2.4.4虚拟样机建模技术应用实例32-248
8.2.5虚拟样机协同仿真技术32-250
8.2.5.1虚拟样机协同仿真技术的实现32-250
8.2.5.2协同仿真实例32-250
8.2.6虚拟样机数据管理技术32-251
8.2.7其他相关技术32-253
8.2.8虚拟样机结构分析实例32-255
8.3虚拟样机技术的工业应用32-257
8.3.1虚拟样机技术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32-257
8.3.1.1需求分析及概念设计阶段32-257
8.3.1.2初步设计阶段32-258
8.3.1.3详细设计阶段32-259
8.3.1.4测试评估阶段32-259
8.3.1.5生产制造及使用维护阶段32-260
8.3.2虚拟样机技术的工业应用实例32-260
8.3.2.1德国宝马汽车公司(BMW)32-260
8.3.2.2德国大众汽车公司(Volkswagen)32-261
8.3.2.3EDO Marine and Aircraft Systems公司(EDO)32-262
参考文献32-264
内容推荐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二版单行本共20个分册,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各分册分别为:《机械零部件结构设计与忌》《机械制图及精度设计》《机械丁程材料》《连接件与紧固件》《轴及其连接件设计》《轴承》《机架、导轨及机械振动设计》《弹簧设计》《机构设计》《机械传动设计》《减速器和变速器》《润滑和密封设计》《液力传动设计》《液压传动与控制设计》《气压传动与控制设计》《智能装备系统设计》《丁业机器人系统设计》《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逆向设计与数字化设计》《创新设计与绿色设计》。
本书为《逆向设计与数字化设计>〉,主要介绍了逆向工程数字化数据测量设备、逆向设计中的数据预处理、=维模型重构技术、常用逆向工程设计软件、逆向设计实例;数字化设计技术概论、数字化设计系统的组成、计箅机图形学基础、产品的数字化造型、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有限元分析技术、并行工程技术、虚拟样机技术等。本书可作为机械设计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逆向设计与数字化设计 第2版 单行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卫民,盛忠起,朱建宁 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2356482
开本 16开
页数 401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885000
出版时间 2020-02-01
首版时间 2020-02-01
印刷时间 2020-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机械工业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H122-62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26cm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3: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