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吉檀迦利新月集采果集(精)/中外名家经典诗歌
内容
编辑推荐

  泰戈尔是世界著名的印度诗人、小说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他多才多艺,一生创作了50多部诗集,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的诗歌多姿多采,许多诗歌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都很高。从《吉檀迦利 新月集 采果集》精选的诗中,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出这位伟大的诗人是怎样的热爱自己的有着悠久优秀文化的国家,我们可以看到海边岸上和波涛一同跳跃喧笑的印度孩子,以及热带地方的郁雷急雨,丛树繁花……我们似乎听得到那繁密的雨点,闻得到那浓郁的花香。

内容推荐

《吉檀迦利 新月集 采果集》简介:泰戈尔的诗歌以优美的文字、深刻的情感及充满哲理的思考,在唤起人们对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爱心的同时,也启示人们如何执著于现实的理想追求,让人生充满欢乐与光明。诗人将自己的灵魂编织于一句句诗行里,使诗集充满了灵性的芬芳,如珍珠般闪耀着深邃的哲理光芒。也因此,泰戈尔的诗作被誉为滋润了全球亿万读者一个世纪的心灵之歌。

《吉檀迦利 新月集 采果集》收入了全部的《吉檀迦利》、《新月集》和《飞鸟集》,选译了《园丁集》、《采果集》、《情人的礼物》、《游思集》的部分内容。

目录

吉檀迦利

新月集

园丁集

飞鸟集

采果集

情人的礼物

游思集

试读章节

31

“囚犯,告诉我,是谁给你上锁链的?”

“是我的主人,”囚犯说:“我以为自己在财富和权力上能胜过世上的每一个人,我的藏宝屋里聚敛了应属于国王的钱财。睡意压倒我的时候,我便躺在了给我的主预备的床上,醒来时发现我成了自己藏宝屋中的囚犯。”

“囚犯,告诉我,是谁打造了这牢不可破的铁链?”

“是我,”囚犯说:“我非常细致地锻造这铁链。我以为我的无敌的权力会把世界俘虏住,让我安享自由。因此我日日夜夜用烈火重锤打造这铁链。当工作终于完成,链环完美无缺牢不可破的时候,我发现它把我捆住了。”

32

这世上爱我的人,千方百计把我抓紧。但是你的爱不一样,你的爱比他们伟大,你给我自由。

他们唯恐我忘记他们,从来不敢把我独自丢下。而日复一日,你却一直不露面。

若不是我在祈祷中呼唤你,若不是我把你藏在心间,你对我的爱便依然还在等待我的爱。

33

白天他们走进我的宅子,说:“我们只占用这儿最小的一个房间。”

他们说:“我们会帮助你们敬你们的神,而且只会谦恭地从神的恩赐中领受我们的一份。”然后他们在角落里找了个座位,安静而温良地坐着。

但是在夜色中,我发现他们闯入我的神殿,强大而狂暴,邪恶而贪婪,从神的祭坛上攫走了祭品。

34

只要我一息尚存,就会把你称作我的一切。

只要我一愿尚存,就会感觉到四周你无处不在;我将通过万物接近你,时时刻刻向你奉献我的爱。

只要我一息尚存,就永远不会掩蔽你。

只要我的脚镣一节尚存,我就受你的意志束缚,我的生命就实现你的旨意——那脚镣就是你的爱。

35

在那里,头脑中没有恐惧,头颅高高扬起;

在那里,知识不受约束;

在那里,世界没有被分裂成碎片,用围墙各自围起狭小的一块;

在那里,话语出自真理的深处;

在那里,不懈的努力向完美伸出双臂;

在那里,理性的清泉没有迷失在僵死习惯的沉闷沙漠之中;

在那里,心灵在你的指引下前进,通往不断拓展的思想和行为——

进入那自由的天国,我的父,让我的国家觉醒吧。

36

这是我对你的祈祷,我的主——从我心中,从我心中根除贫乏。

给我力量,让我悠然承受悲欢。

给我力量,使我的爱在奉献中果实累累。

给我力量,令我永不拒纳穷人,永不在傲慢的权力面前屈膝。

给我力量,高扬我的心志,让它远远地超越日常琐事。

并且给我力量,助我怀着爱,拿我的力量听命于你的意志。

37

我以为,我已经到了能力的极限,我的旅程已经到达终点——前路已绝,粮和水已尽。已经到了蔽身于清静归隐之所的时候。

但我发现,你的意志在我身上不知有终点。旧言词刚从舌尖上消失,新旋律便从心中进发;旧车辙迷失之处,奇妙的新天地又蔚然展现。

38

我需要你,只需要你——让我的心无尽地重复这句话。昼夜折磨我的各种欲望,实质上都是错误和虚空。

黑夜对光明的祈求一直隐藏在它的晦暗里,我的潜意识的深处也不停地回响着呐喊:“我需要你,只需要你。”

风暴尽全力冲击平静,却寻求归结于平静;我的反叛之心冲击着你的爱,但它的呼声依然是:“我需要你,只需要你。”

39

当心灵干枯变硬时,请你莅临,带来阵雨般的仁慈。

当生命失去天恩时,请带来骤雨般的歌声。

当嘈杂的工作在四周喧闹,将我和外界隔绝,来吧,宁静之主,带来和平与休憩。

当我那乞丐:一样的心蜷坐着,幽闭在角落里,请破门而人,我的王,带着王者的威仪。

当欲念以错觉和尘埃使心智失明,圣主啊,清醒的主,请你挟带着光和雷霆莅临。

40

我的神啊,我干涸的心上,已经多日洒不到雨水。地平线赤裸裸的,不见一缕云影的遮蔽,没有一丝远雨的凉意。

如果你真的想,就遣来愤怒的暴风雨吧,暗黑黑地挟带着死亡,挟带着震撼整个天空的一道道闪电之鞭。

但请召回,我的主啊,请召回这沉默却无处不在的炎热,它死寂、强烈而残酷,用可怕的绝望烧烤着心灵。

请让恩惠之云从空中垂降,像父亲发怒的日子母亲含泪的目光。

41

我的情人,你站在大家后面,藏在何处的阴影里?在尘土飞扬的路上,他们把你推开,径自走过去,不把你当回事。我摆开献给你的礼品,在困倦的时辰里守候,路人过来拿走我的花,一枝又一枝,我的篮子几乎空了。

早晨过去了,中午也过去了。暮色中我倦眼矇眬。回家的人瞥着我笑,我羞赧难当。我像丐女一样坐着,拉起裙子挡住脸,他们问我要什么,我垂下眼睛,什么也不答。

哦,真的,我怎能告诉他们,我在等你,你也答应过会来。我怎能说我以这贫困为嫁妆,并引以为耻。啊,我把这尊荣搂紧在心底。

我坐在草地上,凝望天空,梦想你突然来到的荣耀——流光溢彩,车辇上金色的旌旗飘扬,路边人们站在那儿目瞪口呆,看着你走下车座,把我从尘埃中扶起,让这褴褛的丐女坐在你身旁,羞赧而骄傲,颤摇如夏日微风中的藤蔓。

时间悄悄流逝,依然听不见你车辇辘辘的声音。许多队伍风光而喧腾地走过,只有你,默默地站在阴影里,在大家后面?只有我,哭泣着等待,在徒然的渴盼中伤透了心?

42

初晨,我们悄悄地相约,要去扬帆行船,只有你和我,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会知道我们这无有到达国、无有止境的朝圣。

在那一片无岸的海洋上,对着你静静聆听时的笑容,我的歌将澎湃着旋律,像波浪一样自由,不受任何言词的束缚。

那时辰还没有到来?还有工作要做?瞧,黄昏已经垂临海岸,在渐渐黯淡的霞光中,飞翔的海鸟正归巢而来。

谁知道什么时候链索会解开,这只船,会像落日的最后一道余晖一样,消融在夜色之中?

43

那天我没有准备好迎候你,你却不期而至来到我心中,像一个素不相识的凡人,我的王啊,在我生命中许多转瞬即逝的时刻,你盖上了永恒的印记。

今日我偶尔照见了它们,看到了你的签章,我发现它们散落在尘土中,和我已经遗忘的琐碎日子,那些欢乐和哀愁的记忆,混杂在一起。

你不曾鄙弃我童年尘土中的游戏,我在游戏室里听到过的脚步,正是群星间那回响的足音。

44

这是我的快乐:就这样守候在路旁,影逐光而移,雨随夏而至。

使者们带着不知名的天空的消息,问候了我,又加快脚步赶路。我内心充满欢乐,吹过的微风气息芬芳。

从黎明到黄昏,我就这样坐在门前,我知道,我一看见你,幸福的时刻便会突然来临。

那时我独自欢笑和歌唱。那时空气中充满应许之芳香。

P18-27

序言

在一个忙碌和浮躁的时代,您打开这样一本书,看到这一页,我就应当向您表示敬意。读文学著作的人越来越少了,读诗的人更少。而其实,无论我们在怎样生活着,音乐、诗歌、梦想和其他许多美好的事物,对于我们有一个尽可能美好的人生,都是必须的。

你是谁,一百年后读着我的诗歌的读者?

我无法从这春天的富丽里送你一朵花,从那边的云彩里送你一道金。

打开你的门,放眼四望吧。

从你鲜花盛开的花园里,采集一百年前消失的花朵的芬芳记忆。

在你的心之欢乐里,愿你感到那活的欢乐,它歌唱着一个春日之晨,穿越一百年传送着它快乐的声音。

这是泰戈尔《园丁集》的最后一首诗。诗人虽是一个谦卑的人,却也自信自己的作品会流传下去。确实,近一百年来,泰戈尔在全世界的影响力经久不衰。而且可以说,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他是拥有最广泛的读者的诗人之一,也是中国读者最喜爱的一位外国诗人。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年5月7日出身于孟加拉加尔各答市一名门望族,书香门第。他在世时孟加拉还是印度的一个省,因此他一直被认为是印度诗人。

诗人兄弟姐妹十五人,他排行第十四。一个大家庭。他出生时已家道中落,生活并不富裕。但他的童年受到了良好的人文和艺术熏陶,他的兄姊中有近一半成就非凡,他本人则13岁便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泰戈尔没有好好读过书,因为不能忍受学校的呆板沉闷,14岁就退学;几年后在伦敦大学也只读了几个月便不得不回国,从此以文学创作为业,开始他的艺术人生之旅。20世纪20年代初,他创办了国际大学,其目的是为了金人类的利益,给各国艺术家.、哲学家和科学家提供一个交流场所,为此诗人捐出了许多财产。在他的一生中,印度都是英国的殖民地,.而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参加了非暴力运动,为印度的独立奔走呼吁,被英王室褫夺了勋爵头衔。值得一提的是,1932年9月圣雄甘地开始绝食时,写信希望泰戈尔支持他,泰戈尔立刻回信并动身去监狱;甘地绝食行动胜利时,诗人在他的身边。

作为著名的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他虽然享有盛名,一生丰富多彩,却也经历了许多坎坷。他幼年丧母,壮年丧妻,妻亡后又有一双儿女夭折。而他的另外几个子女也都相继离开他身边,他成了一个孤独的人。在社会活动中,他也经常遭受挫折,被人误解。他的中国之行,虽然受到中国各界众多名人的热烈欢迎,但当时真正理解他的人不多,并且遭到不少误解和抨击。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他的诗作在自己的国家很少得到赞扬,多受批评和攻讦。

面对这种命运,泰戈尔满怀的是悲悯和爱,是对强权、金钱和暴力的轻蔑。一切化为美的旋律,从他心中流淌出来,洋溢在字里行间,使他成为一代“诗圣”。在他的约五十部诗集中,有八部由他本人从孟加拉文译成了英文,它们是:《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采果集》、《情人的礼物及歧路》(即《爱者之贻与歧路》)、《游思集》和《渡》,应该说,这是他最得意的八部作品。其中,《吉檀迦利》和《新月集》为他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新月集》则成了印度大、中、小学的必读教材。

诗人多才多艺,除诗歌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撰写了许多文学、哲学和政治方面的论著,而且作画谱曲不计其数。

泰戈尔的诗自成一派,特色极其鲜明。首先是诗中的景物:大地、树、花、绿草、河、海、山、渡口、船、牛、牛棚、阳台、摇篮、篱笆、屋檐、风、云、雨、雷电、太阳、群星、月亮、灯、火、黑夜、白昼、光、影、黎明、黄昏、梦、睡眠、仙境……都有一种独特的风情,也许是印度的风情,但又不全是印度的风情。应该说它们就是诗人的心境,广袤无边,包容着他的祖国同时又包容着世界。这也许就是诗人之伟大所在,诗人之魅力所在。

再者是诗中的人物:神、“我”、旅人、母亲、孩子、少女、妇人、牧人、船夫、商人、小贩、君王……以及所有的景物,因为这些景物常常是拟人化的。而出现得最多的是神、“我”、母亲和孩子。每一个诗人的诗中都有“我”,诗中不能无“我”,否则诗人便丧失了自我,不成其为诗人。而泰戈尔的“我”所倾诉的,主要是爱和悲悯。这些人物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母亲”和“孩子”,这可能与泰戈尔丧妻失子、与他的祖国的命运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字眼诉说的是泰戈尔的善良,是他对于世界和人类的爱,是他的人性之美。他最令人敬仰的品德,在于常怀感恩之心,谦卑而无畏。他的这种品德是他的价值观的体现,这种价值观在他的作品中时有流露。

如前所述,泰戈尔一生中,他本人和他的祖国都遭遇着不幸,所以他的有些作品在美丽中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有时诗人甚至以死亡为诗的主题。他把死亡写得那么恬淡、那么美:“我已经获准离去。向我道别吧,我的兄弟们!我向你们大家鞠个躬便启程。”“但群星仍将在黑夜里守望,晨曦会照样升起,时辰将依然像海浪一样起伏着,激荡起痛苦和欢乐。”原也不奇怪,泰戈尔写那些诗时,已经年过半百,在当时的印度已经算是一个人的晚年了。但诗人一直纯真犹如孩童。“伟人是一个天生的孩子;他死去时把他的伟大童年留给了世界。”(《飞鸟集》第125首)他写下这首小诗的时候,大概没有意识到把自己也说了进去。1941年诗人以八十高龄辞世后,他的一颗童心连同大量美丽的诗作永远地留给了这个世界。

泰戈尔诗作的另一个特点是将哲思融入诗中,这是读者喜爱他的原因之一。有人认为,哲学和诗歌是互相排斥的,我曾举过一个反例,那就是威廉·布莱克。在《布莱克诗集》译序中,我曾经说过,布莱克的作品中,宗教、哲学和诗歌三位一体。另一个反例就是泰戈尔了。他的作品也是宗教、哲学和诗歌三位一体。布莱克也是个纯真如孩童的诗人。两位伟大的诗人已经有了两个共同之处。他们的第三个共同之处就是诗歌的音乐性,泰戈尔曾经撰文赞赏布莱克诗歌的音乐性,他自己的诗歌中同样回荡着音乐的旋律。  写到这里我才意识到,我只译过两位诗人的诗选集:布莱克和泰戈尔。这是不是一个巧合?

印度是诗歌之国,正如印度人能歌善舞一样,印度人喜爱吟唱诗歌,且多有能作诗者。也许正因为如此,泰戈尔的诗有不少表达了对诗歌本身的爱和赞美。他在诗中常说把他的歌献给神,而我们知道,他把诗歌献给了人类,献给了我们——一百年后读着他的诗歌的读者。

泰戈尔一生同情和热爱中国,1924年泰戈尔访问中国之后,他的作品开始被译成中文,并开始在中国拥有大量的读者和崇拜者。他的朋友、知音、译者、崇拜者还有反对者中,包括许多名家名人,如梁启超、蔡元培、林语堂、胡适、陈独秀、梅兰芳、徐悲鸿、刘半农、冰心、郭’沫若、徐志摩、陈西滢、林徽因、王统照、郑振铎等。其中,徐志摩是他最相知最亲密的朋友,郑振铎(西谛)是他最忠实的译者。此后,读一读泰戈尔几乎成了中国文学爱好者的传统。时至今日仍然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文学爱好者都读过他,并且喜爱他。

陈独秀是泰戈尔在中国的第一个译者(1915年,《赞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后来成了泰戈尔最激烈的反对者。其他我们熟悉的早期译者中,包括赵景深、郑振铎、梁宗岱、徐志摩、李金发、伍蠡甫等。其中郑振铎先生的译作较具规模,且流传至今。后期的译者则有冰心、汤永宽、吴岩、石真、白开元等。

而在读者方面,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文学爱好者都读过,并且都喜爱泰戈尔的诗。因此,再来把泰戈尔的诗重译一遍,必须有勇气或者说斗胆,更必须格外多花些力气。对诗进行翻译原本就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如果没有翻译,那么不懂原文、或者懂原文但达不到一定程度的读者,便无法读。从某种程度上说,译诗也是对诗的破坏,所以必须格外小心;译泰戈尔这样的大诗人的作品就必须更加小心,更何况是重译。

2003年以来,拙译第三次增加内容出版。希望读者有兴趣和机会时,对照泰戈尔作品的其他译本,甚至对照原文,对我选译的这个集子提出批评。在译事上,我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当然我知道,距离完美永远有很长的距离,但您的批评将帮助我从这距离中减去一小段。

在这里我要郑重地向读者致以深切的歉意:在前两个版本的泰戈尔诗译序或译后记中,因我不够严谨慎重,查询的是过时的资料,造成了讹误:一、说泰戈尔的儿女“尽皆夭折”,实际上他仍有几个子女,只不过都不在他身边;二、说诗人有六部诗集自己译成英文出版,实际上是八部。

郑振铎先生所译的《新月集》和《飞鸟集》、冰心先生所译的《吉檀迦利》,都是我早年所熟读的,在此我向二位前辈致以敬意。

本诗选收入了全部的《吉檀迦利》、《新月集》和《飞鸟集》,选译了《园丁集》、《采果集》、《情人的礼物》、《游思集》的部分内容。

张炽恒

2007年4月26日于上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吉檀迦利新月集采果集(精)/中外名家经典诗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泰戈尔
译者 张炽恒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51811
开本 32开
页数 26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04
出版时间 2011-10-01
首版时间 2011-10-01
印刷时间 2011-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351.25
丛书名
印张 8.6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0
146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7:5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