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杨奇(精)/当代岭南文化名家
内容
编辑推荐

“当代岭南文化名家”以人物(文化名家)为线索,旨在为当代岭南文化名家提供一个集体亮相的舞台,展现名家风采,引导读者品鉴文艺名作,深切体悟当代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广东民众的文化自信和地域认同,弘扬新时期的广东精神,为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中国梦的广东篇章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驱动力。

《杨奇(精)》为《当代岭南文化名家》丛书之一。

内容推荐

《杨奇(精)》为《当代岭南文化名家》丛书之一。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名家小传”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介绍杨奇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及办报历程;第二部分“从艺访谈”收录各时期对杨奇的访谈记录,并增加对其新的访谈文章;第三部分“代表作精选”涵盖杨奇历年发表文章,并节选其《粤港飞鸿踏雪泥》《香港沦陷大营救》等专著。该书对岭南岭南报界泰斗杨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突出体现了“文化粤军”的内涵。

目录

第一篇 杨奇传略

第一节(附特写:咖啡馆里的誓言) 002—

第二节(附特写:出生入死办《前进报》)

第三节(附特写:来自深山密林的恋人) 016—

第四节(附特写:全社员工一夜撤离) 023—

第五节(附特写:南北二人亲如兄弟) 031—

第六节(附特写:总编辑强调“人民性”) 037—

第七节(附特写:最早批判“四人帮”谬论的新书) 046—

第八节(附特写:“党外知交”查良镛) 052—

第九节(附特写:岭南四大家合作逾百佳作?

第十节(附特写:“五年磨一剑”的《香港概论》) 066一

第十一节(附特写:离休后的著作《香港智力阶级》) 074—

第二篇 对话杨奇,

杨奇和报纸结下的是一生之缘(李怀宇)

香港新华分社筹建者访谈录(路剑)

一个报人在看不见的战线(邓琼)

第三篇 杨奇作品

I 办报经历

潜入敌占区办《前进报》

香港《正报》的战斗历程

独树~帜的香港《华商报》

——在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主办的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

复刊后的香港《华商报》

创办《南方日报》的准备工作

新的中国,新的广东,新的报纸

——《南方日报》创刊纪实

“反右派”高潮中创办《羊城晚报》

陶铸与《羊城晚报》

——为纪念《羊城晚报》创办50周年提供一些史实

港澳中资报纸的性质、任务和办报方针

——1986年3月在香港报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港报港办”再写新篇

——1988年10月3日在《大公报》全社大会上的讲话

II 特写、散文

一个游击队员之死

和韬奋相处的日子

罗浮礼赞

春花灿熳白云山

Ⅲ 评论、随笔

庆贺基本法谱写新历史

香港新的社会矛盾与阶级结构

抵抗文化霸权捍卫中华文化

传记、回忆录失实种种

听总理讲话忆舆论监督

——写于广东省老记协成立25周年

何须惆怅近黄昏

——在广东省老记协祝寿会上的发言2儿

“老记”不老

——写于《羊城晚报》老记协成立15周年

IV 为人作序

从杂工到学者

——刘逸生《学海苦航》序

浓墨重彩的历史图卷

——李春晓长篇小说《西关大宅》序

开拓视野探索世界

——李春晓、袁效贤《走读地球村》序

从记者型到学者型的知识分子

——施汉荣《港澳和平回归与经济社会论文集》代序

V 缅怀先贤

怀念香港分局书记方方

杨康华重视报刊工作

尹林平与《前进报》

默诵遗篇悼我师

遥祭夏公

哀思老社长曾彦修

VI 史实简编

虎穴抢救

——日军攻占香港后中共营救文化群英始末

风雨同舟

——护送民主群英离港北上参加新政协始末

附录杨奇新闻出版年表简编(1922—2015)

试读章节

经过在香港做事的姐夫介绍,杨奇投考了大新公司做练习生,后来又辗转到广州的大新公司上岗。杨奇日日在堆满绫罗绸缎的柜台上,为生活富裕的人们服务,他尽职地包装货品、用彩色细绳利落地系好蝴蝶结,送它们的新主人步出店外……他谋生,也认识世界: “原来人的命运如此天差地别!”

1938年冬,杨奇的店员岗位转到了香港皇后大道中的梁国英药局。他白天在门市部售药,晚上到内间打开帆布床,便算有个栖身之所。梁老板住在跑马地,几乎每晚都到距药局不远的大同酒家吃喝玩乐。老板的司机送主人往返时,总是看到药局里面有灯光,很久以后,他才知道,那是小伙计杨奇在“偷光自学”。这段时光,是杨奇自学生涯的最初起点,《大公报》《星岛日报》《立报》就这样一一走进了他的视野……

渐渐地,杨奇不满足于仅为一名普通读者了,他开始向报刊投稿,并且结交新闻界的师友,向往那个书香油墨飘逸的世界。1940年初,他在报上读到《中国新闻学院招生简章》,这是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香港分会的进步人士主办、为抗战培养具有爱国正义感的新闻人才的基地。该学院晚间授课,课程包括报馆经营法、新闻编辑法、新闻采访法、资料整理法、经济新闻、社会新闻、国际新闻、政治学、中国现代史等。杨奇决心投考这所夜校的第二届学员。

决心已下,而障碍不小。招生简章明确要求投考者须具有高中毕业或有同等学力,可店员杨奇连小学都未毕业,在药局的工作还是“朝九晚九”,又怎能上得了夜校!多亏有朋友帮他打听到,有家名为《天文台》的半周评论报是每天下午五时半就下班的,现在正好要招考一名校对。又有在另一家报社当校对的同乡青年为他充当辅导,才使杨奇考取了这份新工作,终于迈进了新闻的场域。

有了《天文台》校对的工作,杨奇就可以报考中国新闻学院了。以小学未毕业的学历同二百多位高中程度的应考者竞争,而名额又只有六十名,其难可见。但杨奇成绩出众,竟被录为正取生。从此,他开始了白天工作、夜间上学的生活。

《天文台》社长是国民党中将陈孝威,他写的分析抗战形势的文章颇有读者。管事的老板娘温徵德为人精明麻利,总编辑陈伯流则是燕京大学毕业生,通晓英文、日文,思想开明。虽是初来乍到,杨奇却很快感受到了小小报社中的“利害”——多了他一个雇员,老板娘竟不愿意增加包餐的费用,只让现有的五个人吃原订四人的饭菜!杨奇看在眼里,一连三天都宁肯自己上外面啃面包充饥,也不愿损害同事的利益,直到老板娘增订了他的伙食。这样的经历,更让他明了现实的不公与残酷。

而另一方面,在中国新闻学院的夜间学习却给了他极大的慰藉。杨奇每天下班后急急赶去的那间简易教室,是源源不断为他提供精神食粮的殿堂。刘思慕(《世界知识》编辑)老师、乔冠华(乔木)老师,以及一批我国现代新闻开创时期的著名记者、编辑、学者、作家的授课,让年少失学的杨奇畅游知识大海而全不知疲倦。他还是邹韬奋开办的生活书店的常客,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及其他进步著作成为他的课外读物。这个十八岁的青年人,他之前经历的坎坷、磨难,已渐渐被知识点燃为追求真理的动力。

当时,从香港《大公报》的《文艺》副刊上还能读到许多关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散文和小说,令杨奇深感到那番景象与当下现实的大不相同。此时,他已参加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文艺通讯部(简称“文通”),并刻苦地练习写作,文学才能有了长足进步,很快被选为“文通”理事会理事。

1 940d~9月14目的香港《星岛日报》上,一篇《“我不愿意这样死”》的稿件吸引了读者的关注。那是杨奇第一次发表的新闻特写稿,就在当时的“七月文艺通讯竞赛”中获奖。他记叙了一位曾经是抗日游击队队员的青年,因患严重疟疾,从中山到香港治病,昂贵的物价及医药费,很快便使他一贫如洗,流落街头。青年饥饿已极,拿了小商店里的一个面包吃,被店员追着,拳脚相加地殴打;于是,警笛响了,满街满巷的人旁观热闹ill roll这样的现实令杨奇悲愤异常,他以细致传神的文学笔调,为被迫害被压抑者喊出了“我不愿意这样死”的不平之音。P3-4

序言

五岭之南的广东,人杰地灵,物丰民慧。自秦汉始,便是沟通中外的重要门户,海上丝绸之路即发祥于此。近代以来,中国遭遇外来侵略,一批有识之士求索救国图强,广东成为民主革命的策源地。进入20世纪70年代,广东敢为天下先,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钟灵毓秀,得天独厚,哺育出粲若星辰的杰出人物,也孕育出独树一帜的岭南文化。谦逊、务实、勤勉的广东人,用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悄然推动着中国历史的进程,也赋予了岭南文化不拘一格、不定一尊、不守一隅的丰富内涵和特质,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改革开放大潮涌起珠江,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涌现出一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化名家,在文学、音乐、美术、建筑等众多领域取得开拓性成就,岭南文化绽放出鲜明的时代亮色。今天,我们又面临一个新的、更大的历史机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广东如何响应要求,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慎海雄同志就此提出,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大力推动文化创新,打造岭南文化高地,打造一批弘扬中国精神,具有中国风骨、岭南风格、世界风尚的精品力作,形成一支规模宏大、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文化粤军”,并主持策划了《当代岭南文化名家》大型丛书。

记录当代,以启后人。本丛书以人物(文化名家)为线索,旨在为当代岭南文化名家提供一个集体亮相的舞台,展现名家风采,引导读者品鉴文艺名作,深切体悟当代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广东民众的文化自信和地域认同,弘扬新时期的广东精神,为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中国梦的广东篇章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驱动力。

为此,我们从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曲、影视、新闻出版、工艺美术、非遗传承等领域,遴选出一批贡献卓著、影响广泛的广东文化名家。他们之中,既有土生土长的“邑人”,也有长期在广东生活、工作的“寓贤”。我们为每位名家出版一种图书,内容包括名家传略、众说名家(或对话名家)和名家作品三大篇章,读者可由此了解文化名家的生平事功、思想轨迹、创作理念、审美取向和艺术造诣等。同时,我们将结合多媒体技术,在视频制作、名家专题片、影音资料库和新媒体推广等方面大胆创新,多形式、多渠道地向读者提供新鲜的阅读体验。

我们深信,当代岭南文化名家丰富的文化实践,一定会编织出一幅底蕴深厚、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文化长卷,它必将成为一份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的文化积累,价值非凡,传之久远。

《当代岭南文化名家》丛书编委会

2016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杨奇(精)/当代岭南文化名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奇//邓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8110813
开本 16开
页数 31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10
出版时间 2016-10-01
首版时间 2016-10-01
印刷时间 201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81
CIP核字 2016178925
中图分类号 K825.41=76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8
174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8: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