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丽新世界/英语文学典藏译丛
内容
试读章节

“肃静,肃静,”当他们踏进第十四层楼的电梯时,一个扩音器低声说.“肃静,肃静。”那些喇叭不知疲倦地在每条走廊重复着。学生们,甚至连主任自己,都不自觉地抬起了脚尖。他们当然都是阿尔法;但就连阿尔法也是受过充分制约的。“肃静,肃静。”十四楼的所有空气都咝咝响着这断然的命令。

他们踮起脚尖走了五十码,来到一扇门前,主任小心翼翼地开了门。他们跨过门槛,进入一个百叶窗全关闭的昏暗的宿舍。靠墙摆着一排八十张的小床,有一种轻柔而有规则的呼吸声和连续的喃喃声传来,仿佛是远处微弱的细语。

他们进屋时,一位护士站了起来,来到主任面前立正。

“今天下午上什么课?”他问道。

“我们在开始的四十分钟上初级性教育,”她回答,“现在已经转入到初级阶级意识了。”

主任缓缓走入那一排小床的长列间。八十个脸蛋红红的小男孩和小女孩舒坦地躺着,轻柔地呼吸。每个枕头下都有轻柔的声音传来。主任停住脚步,在一张小床前弯下身子仔细倾听。

“你说的是初级阶级意识吗?我们把喇叭声放大点重复试试看。”

屋子尽头有一个扩音器伸出在墙上。主任走到它面前摁了摁按钮。

“……都穿绿色,”一个柔和清晰的声音从句子中间开始,“而德尔塔儿童穿卡其衣服。哦,不,我不要跟德尔塔儿童玩耍。伊普西龙穿得更差一些。他们太笨,学不会读书写字。而且他们穿黑色衣服,那是很讨厌的颜色。我非常高兴我是个贝塔。”

停顿了片刻,那声音又开始了。

“阿尔法儿童穿灰色。因为他们聪明得吓人,所以他们的工作要比我们辛苦得多。我为自己是个贝塔而非常高兴,因为我不需要工作得那么辛苦。何况我们也比伽马们和德尔塔们要好得多。伽马们都很愚蠢,他们全都穿绿衣服,德尔塔们穿卡其衣服。啊,不,我不愿意跟德尔塔孩子们玩。伊普西龙就更糟糕了,他们笨得连……”

主任关上按钮,声音没有了。只有它的细弱的幽灵还在八十个枕头底下继续絮叨。

“在他们醒来前这些话还要重复四五十次;星期四、星期六还要重复一次。三十个月,每周三次,每次一百二十遍。然后接受更高一级的课程。”

玫瑰花和电击,德尔塔们穿卡其服,还加上阿魏树脂的香味——在孩子们能够说话之前,这些东西便已不可分割。但是不用语言的制约是很粗陋的、笼统的,无法把精微的区别带回家,无法灌输更复杂的行为课程。所以必须用语言,而且必须是不讲道理的话语。简而言之就是:睡眠教育。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道德化和社会化的力量。”

学生们把这些全写进了小本子。老马识途,亲口传授啊。

主任再度摁响了喇叭。“聪明得吓人。”一种轻柔的、暗示的、不倦的声音在说,“我为自己是贝塔而非常高兴,因为……”

这不太像水滴,虽然水的确能够滴穿最坚硬的花岗岩;倒更像是滴滴的封蜡,一滴一滴落下,粘住,结壳,跟滴落的地方结合在一起,最后把岩石变成一堆深红色的黏糊糊的东西。

“直到最后,孩子们心里只有这些暗示,而这些暗示就成了孩子们的心灵。还不仅是孩子们的心灵,而且是成年后的心灵——终身不变,那产生判断和欲望并做出决定的心灵——都是由这些暗示构成的。可是这一切暗示都是我们的暗示!”主任几乎因为胜利而高叫了起来,“国家的暗示。”

他捶了捶最靠近他的桌子。

“因此随之而来的就是……”

一阵噪声使他转过身去。

“啊,福帝!”他换了个调子说道,“我昏了头,把孩子们都吵醒了。”

P24-25

作者简介
阿道斯·赫胥黎(1894―1963),生于英国萨里郡,是家中的第三子,有名的生物学家托马斯·赫胥黎之孙。先后毕业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他前半生的创作都以社会讽刺小说为主,中年后,其创作开始反映科技的发展抹灭人性的现象,共写作了五十多部小说、诗歌、哲学著作和游记,其中很有名的是反乌托邦经典之作《美妙的新世界》。之后渐渐转向创作与编辑有关和平主义的非小说作品。
目录

译者序

 一部奇特而深刻的警世小说——小议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

美丽新世界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序言

一部奇特而深刻的警世小说——小议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

郑婷

本书作者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Leonard Huxley,1894—1963),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他是《天演论》的作者、著名生物学家T。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1825—1895)的孙子,与英国诗人、评论家马修·阿诺德(Matthew Amold,1822—1888)也有血缘关系。他早年就读于伊顿公学,曾立志做一名好医生,十七岁时因严重眼疾而改变初衷。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巴利俄尔学院。赫胥黎是名门之后,但他得以名留青史,靠的绝不是祖上余荫,而是自己响当当的作品。

赫胥黎有五十多部作品传世,包括小说、诗歌、哲学著作和游记等,其中除了代表作《美丽新世界》(1932)外,还有《铬黄》(1921)、《滑稽的环舞》(1923)、《那些不结子的树叶》(1925)、《瞎了眼睛在噶扎》(1936)、《几个夏季之后》(1939)、《时间须静止》(1944)、《天才与女神》(1955)、《岛》(1962)等。他是20世纪少有的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于一体的大学者,因此其作品常常显示出深厚的学养,具备视野开阔、思想深邃、旁征博引等风格特点。比如,在《美丽新世界》中,赫胥黎借“野人”之口大量引用莎士比亚戏剧人物的台词,引文或用典不仅与小说情节糅合得天衣无缝,而且把人物心理和性格表现得入木三分。

《美丽新世界》是20世纪的伟大经典之一,与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所著的《1984》以及俄国作家扎米亚京所著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在世界思想界影响深远。在美国兰登书屋评选的20世纪一百部英文小说中,《美丽新世界》排名第五。该书曾荣获1959年年度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奖,并被多次改编拍摄成电影。《美丽新世界》问世后便引发了读书界和学界的激烈讨论,该小说的预言意味使其时至今日仍然为人们津津乐道。

《美丽新世界》诞生于英国可谓顺理成章,因为英国有写作幻想作品的悠久传统。托马斯·莫尔爵士(SirThomasMore,1478—1535)的《乌托邦》便是一部伟大的社会幻想作品。“乌托邦”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乌有之乡”。该书描写了一个理想的幸福国度在那里,社会的基础是公有制,人们的经济、政治权利平等,社会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人们每天只需劳动六小时便能满足社会需要,其余时间用来从事科学、艺术、智慧游戏等活动……因此,莫尔被视为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继莫尔之后,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其夫为诗人雪莱)创作了科学幻想小说《弗兰肯斯坦》(又译为《人造人的故事》)。该书同样是开山之作:这部科幻小说与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等大异其趣。玛丽·雪莱通过写一个利用科学技术人工制造的人的孤独、痛苦与叛逆,表达了对科学高度发展是否会失控的担忧。而到了赫胥黎这里,社会幻想和科学幻想被融为一体,其结晶便是《美丽新世界》。而赫胥黎又影响了他的学生乔治·奥威尔,后者写出了大名鼎鼎的《1984》。

《美丽新世界》这个书名源自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的女主角米兰达。米兰达是米兰公国公爵普洛斯彼罗的女儿,她幼年时因宫廷政变死里逃生,与父亲一道流落到一个荒岛,在那里与世隔绝地生活了十二年。在《暴风雨》第5幕第1场中,不懂人世险恶的米兰达见到衣着华丽的海上来客,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儿有多少好看的人啊!人类是多么美丽!啊,美丽的新世界,这里有多少出色的人物!”然而,以“美丽新世界”做本书书名显然有反讽意味,因为该书的男主角“野人”正是在所谓的“美丽新世界”不堪痛苦而自杀的。本书讲述的是“福特纪元六三二年”(即“公元2545年”)的人类故事。大胆的幻想或预言固然使本书不同凡俗,但其更奇特之处在于,小说所写的很多东西既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美丽新世界”的所有症结,都隐含于世界国的箴言里:共有、同一、安定。先说“共有”。新世界最著名的格言是:“每一个人都属于其他每一个人。”在赫胥黎所设想或预言的新世界里,按预先设定的阶层划分工作类别,同类工作是由同阶层的人共同完成的;快乐是大家共享的,从食品、衣服、球赛到快乐药“唆麻”,都是按定额共享的;甚至连性都是大家共享的,因为新世界取消了婚姻和家庭,生育已由工业化的流水线完成,于是性便蜕变成了由个人自己安排的纯粹的快乐行为。“贞洁”与“淫荡”的概念消失了.人尽可夫已变为正常,自然“嫉妒”也消失了或者被压抑了。小说的男主角“野人”固守着旧世界的“贞洁”观等,结果他对人尽可夫的雷宁娜的爱,变成了一场柔情与激情同时缺席的深深的灵肉折磨。

再说“同一”。在新世界里,所有的人都不再是自然生殖的。都是工业化的流水线的产品。所有的人从胚胎状况开始,就已预先被当局按希腊字母表的开头几个字母分类,即其命运便已被权力部门预先决定了。同类或同型号的人属于同一阶层,他们不仅从事同样的工作,住同样的房子,吃同样的食品,玩同样的游戏,连每个人的长相都一模一样。想想看,无数的人长着同样的脸,穿着同样的衣服,发着同样的声音,那是多么单调而恐怖啊。在本书中,展现在“野人”面前的是这样的场景:“一个跟一个的孪生儿,一个跟一个,像梦魇一样进来了。他们的面孔,那些雷同的面孔——那么多人却只有一张脸——像哈巴狗似的张望着,一模一样的鼻孔和骨碌碌转着的白眼。他们穿着卡其制服。每一张嘴唇都耷拉着。他们一路叽喳着进来。顷刻之间,病房里就像爬满了蛆虫……”新世界那种必须接受的“同一”,是一种强迫下的“平等”,它本质上意味着暴政。  在新世界,各种群的人除了长相、工作、娱乐等的“同一”,更有思想、认识、情感的“同一”,即在精神领域,只能有集体的共同意识与情感,不能有个人的思想与情感。为了实现精神的高度“同一”。新世界的统治者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通过无数次重复的“睡眠教育”不断灌输和强化当局既定的观念与情感,让所有的人泯灭个性并消灭“小我”。新世界的圣歌唱道:

来吧,大我,社会之友,

灭掉十二个小我融合到一块。

我们渴望死亡,因为我们的结束

意味着更伟大的新生命到来。

无论是肉体的“同一”,还是精神的“同一”,都是由权力当局严格掌控的,不允许有任何违抗,否则就会遭到流放或消灭的命运。因此,所谓的“新世界”,其实是一个单调而乏味、冷酷又荒诞的极权世界。《美丽新世界》貌似在娓娓讲述一个妙趣横生的理想国故事,其实同时也严肃而深入地探讨了现实的权力政治问题。

三说“安定”。在新世界,“安定”首先是通过“睡眠教育”完成的。思想、认识、情感实现了“同一”,人们的精神就在既定轨道上运行了,就不会有叛逆之举了。由于要追求超常的稳定,所以在新世界里莎士比亚作品是被禁止阅读的,文学、艺术和科学都被视为危险的东西,因为它们可能激发人的个性和创造力,从而威胁到社会的“安定”。对此,世界国的元首之一穆斯塔法·蒙德阁下说得非常明确:“跟幸福不能共存的不仅仅是艺术,还有科学。科学是危险的,我们必须极其小心地给它拴上链子,给它戴上口套豢养着。”

在新世界里,科学的确被拴上了链子,成了用以驯服人的利器。比如,细胞分裂技术被用于流水线上的造人作业(就像生产汽车那样),“条件反射”原理化身为“睡眠教育”,成了洗脑的核心技术。此外,人们的肉体也被极权当局利用科学手段控制住,那就是快乐药“唆麻”的使用。“唆麻”是一种精神麻醉药品,是新世界的科学成果,能让人产生强烈的心理和生理依赖。服用“唆麻”。人们能忘记所有烦恼,忘情于纵欲之中。“唆麻”带来的所谓快乐,其实就是陷入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幻觉。由于对“唆麻”的身心依赖,新世界的人们彻底失去了反抗极权的意志。“野人”发现“唆麻”和精神控制的严重危害后奋起抗争,他要毁掉“唆麻”,要拯救那些“唆麻”受害者,但出乎意料的是,受害者们非但不愿被拯救。非但没有丝毫感激,相反还开始袭击好心的拯救者。他们深受“唆麻”之害,却深深地痴爱“唆麻”……赫胥黎从生理和心理等多层面深刻地表现了新世界的心灵扭曲。

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所针砭的,当然有极权主义、对科学的迷信等,但料想范围更加广泛。回顾历史,“新世界”也常被用来指称美国。因此,《美丽新世界》或许也可以解读为对新兴的美国式生活模式的反思,或者说对以实用主义为指导的美国梦的反思。在民主的美国,极权的存在又是一副什么模样呢?在《美丽新世界》里,美国汽车大亨亨利·福特被尊为神灵,他取代了旧世界的“上帝”,成了新世界的“福帝”。同时,福特公司的流水线出品的T型汽车因此也具有了某种图腾意味,难怪基督教的“十字架”在新世界蜕变成了“T字架”。当追求快乐成了人生的唯一目标。当对真理的追求被人们遗忘,人就变成了物欲的奴隶,也就失去了心灵的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说,《美丽新世界》不仅是一本科学、社会幻想小说,而且是一本关于人生的有深层思考的哲理小说。

自《美丽新世界》诞生以来八十多年过去了,人们却仍然视其为经典而热读它,这除了赫胥黎不凡的艺术想象力、深邃的社会洞察力和高超的文学表现力之外,想必还有其他很多原因。八十多年以来,这个世界的确有了很多改善,但这世界无疑还远非完美。赫胥黎所针砭的极权现象仍然存在,对物欲的极端追求仍然存在,同样,技术崇拜对人类的潜在威胁也仍然存在。因此,即使在八十多年后的今天,《美丽新世界》这部幻想小说对人生的众多困惑所做的探索,仍然具有警世的现实意义。

本译者序系用电脑完成,每天不上电脑我就不舒服。上电脑,除了看东西、写文章,就是网上购物。就在几分钟前,我还满怀期盼地打开了网页,在搜寻各类网上促销信息呢。与此同时,全世界数以亿计的网迷也和我一样在做同样的动作。电脑使我们成了“共有”网络资源的人,成了离开网络就简直难以生存的“同一”类型的人。有了电脑,哪怕明天要发生地震,我们今天也会很快乐、很“安定”。尽管我们还有精神生活,但对物欲的追求正在把我们的生活填充得越来越满。我突然感到,今天的这一切好像早已出现在阿道斯。赫胥黎创作于1932年的《美丽新世界》中,区别只是表现形态稍有不同而已。看来,我辛辛苦苦翻译这本书,即使是重译,也不能说是毫无意义的。真想对这个世界说:世界啊,你真美丽,美丽得让人想流泪……

内容推荐

阿道斯·赫胥黎著的《美丽新世界》描写了一个有阶级、有社会分工的社会,人类经基因控制孵化,被分为五个阶级,分别从事劳心、劳力、创造、统治等不同性质的社会活动。人们习惯于自己从事的任何工作,视恶劣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与极高的工作强度为幸福。因此,这是一个快乐的社会,这种快乐还有别的措施保障,比如睡眠教学,催眠术被广泛用来校正人的思维,国家还发放叫作唆麻的精神麻醉药物让人忘掉不愉快的事情。

本书不仅是一本科学、社会幻想小说,而且是一本关于人生的有深层思考的哲理小说。

编辑推荐

阿道斯·赫胥黎著的《美丽新世界》是20世纪的伟大经典之一,与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所著的《1984》以及俄国作家扎米亚京所著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在世界思想界影响深远。该书曾荣获1959年年度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奖,并被多次改编拍摄成电影。

小说讲述的是“福特纪元六三二年”(即“公元2545年”)的人类故事。大胆的幻想或预言固然使本书不同凡俗,但其更奇特之处在于,小说所写的很多东西既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丽新世界/英语文学典藏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阿道斯·赫胥黎
译者 郑婷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783426
开本 32开
页数 2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7
出版时间 2018-07
首版时间 2018-07
印刷时间 2018-07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34
CIP核字 2017287741
中图分类号 I561.45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0
144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5: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