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第三本日记/温情疗愈儿童小说系列
内容
试读章节

从那以后,她写日记就打不起精神了。她会先猜老师喜欢看什么,如何写才能让老师看到她是一个乖孩子。一段时间下来,宋祈安觉得自己上交的日记很虚伪,十分丑陋。突然之间,她开始嫌弃它。

宋祈安很陕又发现,看她日记的不只是老师,还有妈妈。她的习惯是回到家先写日记,再翻看一下妈妈给自己订的报刊,最后才写作业。这样,最终放在学习桌上的几件东西,从下到上的顺序就是日记本、报刊、作业本,很有条理。

有一天,同时到了两本杂志,宋祈安好奇,忍不住就翻了一本,之后才写日记,接着又看了另一本。宋祈安清楚地记得,晚上她把作业本装进书包时,桌上的日记本夹在两本杂志中间。第二天早晨出发时,她还看了它们一眼。但晚上放学回来时,她却发现日记本被放在了最下面。宋祈安问妈妈,妈妈若无其事地说,她打扫卫生,桌上的东西被碰到地上,没有归回原位。老师是一定会看日记的,这样的日记宋祈安写的时候就特别小心,所以妈妈看了也不要紧。可她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

类似的情况,后来还发生过很多次。这样,宋祈安就有了第二本日记。她把这本日记放到了一个相对隐蔽、安全的地方,但是她很快就注意到日记本还是被人动过了——她放的地方不难被找到。幸好,她只是稍稍记了一点儿真实的想法,没有太过分的内容。

第二本日记,她还要写,但每天只记一两笔,内容有别于第一本,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里面记的内容比第一本多了一些棱角,也多了一分认真。这是写给妈妈的,带有一部分真实,但不是全部的真实。

宋祈安还有更重要、更想写的东西,是她认为绝不能让老师和妈妈看到的,就是她一个人的心事。日记就该是一个人的隐私,然后自己留一辈子,始终秘不示人才对。也是在这一刻,宋祈安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她要有第三本日记。

宋祈安觉得全部的真实不可以对任何人讲。第二本日记可以让妈妈大致了解自己的想法,消除她的担心。第二本日记是对第三本日记最好的保护。 宋祈安甚至在第一时间就想好了这本日记的藏身之处。 她的床头靠墙,床的左边贴着窗户,侧板和窗台下的墙面之间有一道很小的缝隙。宋祈安三四岁的时候,有一次在床上摆弄一堆纪念币,不小心弄丢了一枚,她东找西找,最后就是在那个缝隙里找到的。缝隙很小,只有她的小手能伸进去,又刚好能放下一个日记本。黑色的日记本隐没在阴影和视线的盲区里,就算妈妈给她换床单也根本发现不了。

宋祈安的一个亲戚开过印刷厂,后来改做了别的生意。清库时,送给她几十个漂亮的本子,正好用来写日记。宋祈安想:这么多,自己写到大学毕业都用不完。

从外观上看,她的三本日记几乎是一样的。从内容上看,第三本日记更像周记,她一两周才写一回,每一篇的篇幅也相对比较长。

第三本日记,像是宋祈安的一面隐秘的镜子,她常常在里面照照自己,看看真实的自己;还像是一间温馨的小屋子,只属于宋祈安一个人,她可以时不时住到里面,这让她感到轻松、幸福,还有一点点神秘;更像是她的朋友,随时都可以陪她聊天,宋祈安和它无话不谈,它能听瞳她的每一句话,也会为她保守每一个秘密。

有了第三本日记,宋祈安开始随心所欲地记录自己的感受。P2-4

作者简介
林日暖,黑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目前就读于南开大学文学院。七岁起有文字见诸报刊。曾在《提前读写报》《幼儿故事大王》《小学阅读指南》《小雪花》《小作家》《生活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绿洲》《地火》《岁月》《小说林》《大公报》(香港)等处发表文学作品。
书评(媒体评论)

“成长”是一棵树的名字。若能有爱与美的阳光及时照耀,那么一切疾病、弯路和围困都可战胜。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终有一天.那棵参天大树会生动地证明:所有的付出都不曾被辜负。

——常新港(儿童文学作家、四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得主)

生命的苦难既有来自外部的,也有来自精神的。因此,苦难是多维度的。温情疗愈儿童小说系列,不但有抓人眼球的故事、难得的人文情怀和仁者大爱之心,也填补了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的空白。

——谭旭东(儿童文学作家、创意写作博士生导师、鲁迅文学奖得主)

同为孩子,他们在来到这个世界的路上遗失了一角。我们要做的。只是帮助这些孩子寻找到那丢失的一角,修复这个世界,愿所有的生命都能够被温柔相待。

——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儿童文学作家、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得主)

后记

我的父母都是大学教授,也都是作家,教学之外他们还要不停地读书、写作。也许就是这个缘故,我从小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是读书——从《幼儿画报》、看图识字之类以图画为主的“小书”,到后来有字无图的“大书”,甚至台历上印的小知识、小典故我都会看。

那时候,家里的书架从地面一直延伸到顶棚,排满了书房的两面墙。父母从来不限制我读什么书,我想看什么自己取就是了,也不必每本都看完。低处的书随看随取,高处那些书我也可以爬到书架上取下来,看过再还回去。妈妈经常说,我刚上初中还没有学古文的时候,就捧着文言版的《聊斋志异》,自己一边看一边傻笑。

七岁时,发表在《幼儿故事大王》上的一篇看图说话作品,应该算是我写作的起点吧。后来,我开始陆续发表稚嫩的习作,主要是一些认真修改后的作文和篇幅短小的散文,至今我还记得其中有一篇叫《我去了萧红故居》的文章。在中考前一天,我写完了一篇近万字的小说。高考前夕,父母要我全力备考,可他们不知道的是我私下写了很多不打算发表的小说,题材跨越了校园、玄幻、推理等很多领域。写小说虽然消耗了不少时间,却是我高考前最好的减压方式。

接到这部小说约稿的时候,我觉得这是对我从前写作经历的一种检验,也是对我在专业之外一直喜欢的心理学的一种回馈。我觉得我可以试着切换视角,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用他们可以理解,甚至觉得有趣的叙述方式传达一些正面的东西,与孩子们产生共鸣。

在创作初期,我找了一些同学和朋友,询问他们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事。他们讲了一向很乖的自己在学校被迫打架,结果回家又被家长训斥的事;讲了在家门口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用雪球做的小猪,却因太丑而被别人当作垃圾铲掉时,心里那份无法言说的委屈;还讲了为了吓唬父母而躲进衣柜里假装离家出走,结果在衣柜里睡着了的糗事……那些欢乐、那些酸楚都让我感同身受。

我没有将这些素材全部写进小说,但受访对象的经历为我的创作开拓了空间。最终决定以宋祈安为主体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是因为我看到更多的人只在意孩子的成长.却忽略了大人同样也需要成长。所以,宋祈安的转变其实是依赖于她的母亲尚晓飞等大人的转变,更依赖于教育大环境的转变。

我在初中时曾有过一段转学的经历,也将部分个人感受融入了小说的情节中。适应一个新的环境对小孩子来说是一件不那么容易的事,从南方来的转学生纪阳对北方的雪充满了好奇,也很在意同桌顾易笙对自己的信任,不希望被她误会。纪阳的父母工作很忙,对孩子疏于关心,平时不会送他上学,也不来参加家长会,但纪阳是一个十分自律的孩子,他很快习惯了新环境的节奏,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了代表学校参加数学竞赛的资格。

小说中虽然对李小毛着墨不多,但我很喜欢这个角色。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李小毛这样的孩子可能是很不起眼的。他学习不好,也不喜欢参加团体活动,还常常被人欺负,但他也有自己的特长,他的剪纸作品在全校展示,班级出板报也总是找他画画。李小毛的家庭条件和多数同学差别不大,因此他的辍学与弟弟无关,与经济状况无关,只是因为父母心中“读书无用”的理念。在一个相对闭塞的小城市,他们并不认为上学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李小毛的辍学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在大学时代回顾童年,同时观照当下孩子们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对我来说也是一次重要的洗礼。在历时几个月的创作与修改过程中,我和身边的老师、朋友们建立了更为深厚的情感链接。我要感谢丛书策划者王如老师对我的信任,感谢王芳老师的鼓励和引导,感谢焦婧轩、侯晓钰等朋友向我提供的素材和建议,感谢林超然先生与高方女士的支持和指点,感谢看着我长大的辙艳阿姨在百忙之中帮我完成了书稿的校对工作。

这是我的第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不知能否得到大朋友、小朋友的喜爱。如有疏漏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林日暖

2018年4月

目录

第一章 隐秘的镜子

第二章 交换秘密

第三章 转学生

第四章 家长会

第五章 出游前后

第六章 数学竞赛

第七章 教育诗

第八章 新年好

后记

内容推荐

“温情疗愈儿童小说系列”是一批优秀的中青年作家,献给在生命中暂时丢失一片蓝天的孩子们的礼物。作家们勇担社会责任,以丰富的人生经验、感人至深的故事和充满诗意的文字,带着孩子们完成了一次生命拔节的旅行,并由此体验到温润的人文情怀、无私的人间大爱,从而得到不同层面的成长和进步……

林日暖著的《第三本日记》讲述了:主人公宋祈安从小就被认为是天才,在家长和亲戚的期望下长大,在班级当班长,在大家眼中是个优秀的女孩。但她感觉一直活在别人的“期望”中,没有活出真正的自我,就像在人前一直戴着一个面具。在大学当教授的妈妈对她要求很严格。她有第三本日记,一本是交给老师的,第二本是为了敷衍妈妈的,第三本是她自己的,她把第三本日记偷偷藏在床板和窗台夹缝间,没人会发现,她会在里面记录真实的自己。随着远方小姨的开导和班主任付老师对宋祈安的评价对妈妈的启发,妈妈渐渐理解了宋祈安,不再那么严格要求她,给了她一个宽松自由的成长空间,宋祈安也体会到了妈妈的转变,最终收起了第二本日记和第三本日记,不用再隐藏真实的自己,学会了做一个真正的自己。

编辑推荐

第三本日记没有锁,却完全在大人的视线和认知之外。将心里话都锁进隐藏的日记,就走进了孤独之中。有一种爱叫理解,有一种呵护叫陪伴。在理解与陪伴的感化下,长大就在一瞬间。

《第三本日记》是一本很贴近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长篇小说,作者林日暖文笔细腻,文字优美,行文流畅,以儿童的内视角讲述,还原当初现场,将平凡小事写得煞是好看。她笔下的小学高年级生活叙写与心理变化描摹,如沁人心脾的清风,更似一剂疗伤良药,给人留下了曾经的孩子们从蜜罐中突围、各自奔向成熟的鲜明印象。家长读后对孩子心灵成长的教育会有所启发,学会适当放手,给孩子做真实的自己的空间;孩子读后,感觉就是在写自己的故事,从故事中获得心灵的沟通,给孩子的心路成长助力加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第三本日记/温情疗愈儿童小说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日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8325610
开本 32开
页数 2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18-06
首版时间 2018-06
印刷时间 2018-06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82
CIP核字 2018072131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印张 7.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3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25.00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7:4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