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自幼性格孤僻,年轻时做过画廊职员、教师、牧师,直到而立之年才决定踏上绘画之路。虽然一生贫困、孤独,饱受世人的嘲笑和误解,并以自杀的方式了结一生,但在梵高去世后,人们却从他不朽的作品中看到了他的价值,他被誉为19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并深深影响了20世纪的艺术。
图说世界名人编委会著的《梵·高(表现主义先驱)》叙述了荷兰画家梵高独特的生命历程,以及他为艺术不懈追求和探索的一生,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梵高及其作品的价值。
图书 | 梵·高(表现主义先驱)/图说世界名人 |
内容 | 编辑推荐 梵高自幼性格孤僻,年轻时做过画廊职员、教师、牧师,直到而立之年才决定踏上绘画之路。虽然一生贫困、孤独,饱受世人的嘲笑和误解,并以自杀的方式了结一生,但在梵高去世后,人们却从他不朽的作品中看到了他的价值,他被誉为19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并深深影响了20世纪的艺术。 图说世界名人编委会著的《梵·高(表现主义先驱)》叙述了荷兰画家梵高独特的生命历程,以及他为艺术不懈追求和探索的一生,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梵高及其作品的价值。 内容推荐 文森特·威廉·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20世纪的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极其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1890年7月29日,梵·高终因精神疾病的困扰,在美丽的法国瓦兹河畔结束了其年轻的生命,年仅37岁。 图说世界名人编委会编的《梵·高(表现主义先驱)》讲述了梵·高传奇的一生。 目录 忧郁的少年 忧郁的孩子 兄弟之间的情谊 艺术人生的起程 海牙的艺术公司 勤勉的职员 确定一生的追求 发现自己的世界 结识良师益友 梦幻般的鸟巢 它并不是一条普通的狗 杰作《食薯者》 坎坷绘画路 前往巴黎的路 这种光和颜色 花朵盛开的果园 痛失友情 高更来啦 割耳的悲剧 阿鲁鲁医院 消失的画室 为绘画献出一生 宁静的疗养院 埋首在绘画里 卖出一幅画 卡雪医生 奥贝尔的麦田 试读章节 荷兰的宋德尔特村,是个穷乡僻壤,田野里看不到色彩鲜艳的郁金香。村民的生活和周围的风景,全都呈现出一片灰色、忧郁和沉静。 在荷兰,梵·高家族是个著名的古老家族,其间,曾出现过很成功的美术商和军人,有过一段辉煌的岁月。 不过,梵·高的父亲——德奥特牧师既无杰出的才能,也没有卓越的辩才,每次讲道或说教,都显得笨拙而无生气,内容也很平淡。虽然他生性忠于职守,而且做事谨慎,但内心缺少那种燃烧的热情。 为此,有些亲友们曾失望地表示说:“德奥特的地位到此为止,恐怕再也无法攀升了。” 不过,村民们倒很欣赏他温和的性格,只要他表现出温和的眼神、开朗的胸怀和亲切的态度,任何人都会很愿意接近他。 这位德奥特牧师二十七岁时(1849年)才搬到邻近比利时国境的宋德尔特村来。过了两年,就跟一位比自己大三岁的荷兰姑娘——安娜·柯内利亚·卡尔贝特丝结婚成家。 这位牧师妻子出身于很体面的家庭,父亲担任荷兰第一部宪法的王室附录制作工作,可惜,他们一族人的健康情况都很糟。 她有一位兄弟因癫痫病发作而早亡。这种病症是会遗传的,从安娜·柯内利亚身上似乎也能隐隐约约看出若干这方面的迹象。她虽然平时表现温和,但有时脾气暴躁,又多愁善感,有时会显得有点歇斯底里。 幸好家庭生活还算平静,全家人都能过着愉快的日子。 安娜·柯内利亚一向工作勤勉,主持家务时能够量入为出。她喜欢在庭院里种植蔬菜和果树,每当夏季来临,他们家的房子周围就会盛开着各种鲜花。 当他们在宋德尔特村生活习惯了以后,这对年轻的牧师夫妇便经常去探访病患和穷困人家,并且多半都会带些小礼物送给这些人家。 不久,他们生下了一个男孩子。牧师对他的妻子说:“既然是个男孩子,给他取名为文森特怎么样?” “为什么?”妻子反问道。 “因为文森特这个名字,跟我们家成功显耀的祖父布雷达和哥哥哈古的名字相同。而且,还含有‘胜利者’的意思,文森特·威廉·梵·高这个孩子,一定能够光耀门庭的。” “既然如此,那就取这个名字好了。”妻子高兴地同意了。 不料,这个不幸的男孩仅活了六个星期就夭折了。牧师和妻子十分悲痛,他们把孩子的尸体埋在附近阿拉伯橡胶树下的墓地里。 幸好,没有多久安娜又怀孕了,无论如何,这次一定要培育出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他们以无限的热情,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秋末之后,就是严寒的冬天,宋德尔特的天空阴郁灰暗,太阳似乎已从地平线上消失了。一月、二月、三月……牧师和妻子焦急地等待着。 1853年3月30日,距离长子文森特的诞生刚好满一周年,孩子呱呱落地了。他们的出生日期竟然完全相同,真是不可思议的巧合! 为了纪念夭折的长子,他们给这个孩子仍然取名为文森特·威廉·梵·高。 这家牧师公馆,后来又接连生下了五个孩子,一家人非常热闹。文特森很快有了大妹妹安娜。1857年5月1日生下的男孩,沿袭父亲的名字,叫做德奥特,也就是小德奥。 接着又有两个女儿——伊丽莎白和温美娜,最后一个是男孩,叫做康内利伍斯。小小的牧师公馆整天都能听到孩子们的哭闹声。 “你们安静点好不好?爸爸还要准备明天的布道呢。” 德奥特牧师常常不得不这样呵斥这群孩子,大家虽然会马上沉默下来,但只要有人发生叽叽咕咕的说话声或轻微的笑声,孩子们就又会跟着嚷闹起来。 只有一个孩子不需要父亲大声呵斥,那就是文森特。P1-4 序言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iem van Gogh,1853~1890年)出生于荷兰宋德尔特村一个新教牧师之家。二十四岁之前,曾在海牙、伦敦、巴黎等地的高比尔画店当店员。因求爱失败,他积蓄的感情受到打击和压抑,产生了一种为了拯救自己也为了拯救一切痛苦灵魂的信念和寻求神灵的愿望,于是投入到宗教的怀抱,决心做一个牧师。在比利时西南部的博里纳日矿区传教时,他由于同情和支持穷苦矿工而被解职。梵·高之所以成为画家,是为了解决撕裂他灵魂的内心冲突,是为了对生活中遭受的挫折进行自我解脱。 梵·高走进绘画,严肃而狂热地研究一切画理画法,生活全靠弟弟资助。他逝世于1890年7月27日,当时他走进一片成熟的麦田,面向太阳,向自己的胸膛开了一枪,两天后即去世,时年三十七岁。梵·高死后,弟弟德奥特痛苦万分。六个月后,1891年1月25日,德奥特去世了。他们被共同葬在了奥维尔墓园。 梵·高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真正承认。梵·高作品中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这些作品中突出地追求自我精神的表现,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正因为他远远地走在时代的前面,所以,难以被当时的世人接受。但是,他对西方20世纪的艺术具有深远影响。充分认识作者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自由地忏悔内心的感情,意识和把握与形式相对的独立价值,在油画创作中吸收和撷取东方绘画的因素——这是梵·高艺术对后人的启示。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派,都曾经受益于梵·高的艺术。他是继伦勃朗之后荷兰最伟大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画家。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梵·高(表现主义先驱)/图说世界名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图说世界名人编委会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西高校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93196570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2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20 |
出版时间 | 2015-01-01 |
首版时间 | 2015-01-01 |
印刷时间 | 2015-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62 |
CIP核字 | 2013106518 |
中图分类号 | K835.635.72-64 |
丛书名 | |
印张 | 8 |
印次 | 3 |
出版地 | 江西 |
长 | 225 |
宽 | 165 |
高 | 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