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求道:在古今中西之间/中西哲学比较与文明史研究丛书
内容
内容推荐
本文集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建所60周年的纪念论文集。文集主编为方松华,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哲学研究所的学者们用自己很有代表性的学术作品,纪念哲学研究所的六十华诞。这些论文来自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美学与伦理学六大领域。既收入中国与西方哲学经典问题的研究,又涉及中西哲学的比较,还包括技术发展带来的科学哲学与伦理学前沿问题。中国哲学部分收入了对庄子、朱熹、刘宗周等哲学家的主要论题的研究,也涉及佛道论辩史、中西哲学比较等问题。西方哲学部分则涵盖了对埃克哈特、笛卡尔、黑格尔与尼采等哲学家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重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问题的关联。科学哲学、伦理学与美学部分的作品除了经典哲学问题的研究,也着眼于解决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所引发的哲学问题与伦理问题。
目录
序:呼唤中国学术的原创时代
中国哲学
朱熹《周易》研究得失论
间性――中国哲学的开端
修养:中国哲学的道路
古代纸质衣物与僧伽生活考释
权利与经界――兼论儒家视野中的人权思想
《庄子》寓言正义
论刘蕺山对朱子学的继承、批评与会通
“吾之有大患者,为吾有身”新诠――中古佛道论辩语境中的“老君身体”
智慧的实践之维与哲学史的写法――对冯契哲学思想的一点分析
礼的“义”“仪”关系之辨
外国哲学
关于哲学的开端问题
笛卡尔的两条身心联结原则――论《灵魂的激情》之转变
成形与教化――埃克哈特论“神人合一”
论精神分裂症中的知觉障碍与思维障碍――一种理性现象学的分析尝试
论黑格尔对“应当”概念的批判与重述
尼采对形而上学的三重批判
信仰之思:舍勒宗教的本质现象学溯源
批判与超越:两种功利主义的评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与中国的“民工荒”问题――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一种反思
中国模式与中国文明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自我意识
阿格妮丝?赫勒的个性伦理学及其悖论
当代都市社会语境中的正义转向与规范重构――一种空间正义构成维度的反思
开放的地方性何以可能――曼纽尔?卡斯特论“全球性城市”
黑格尔现代性的哲学话语
论作为社会理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从思想轨迹的角度
科学技术哲学
当代知识论:出场路径及其作为方法论和认识论
“熟练应对”的哲学意义
浮士德精神与西方科技文化
科学革命:一种流行的人文神话
技术哲学经验重建的内在逻辑――基于SS的视角
赛博格分又与N.维纳的信息论生命观
对基于大数据的科学研究范式的哲学研究
证据还是文化?――由韦伯探测引力波实验引发的三场争论
伦理学
把握科技与伦理的平衡――和干细胞专家讨论几个问题
阿奎那德性伦理学的认知基础及其当代意义
从批判到对话:英语世界关于阿伦特与马克思的比较研究
“回归自然”――论尼采的道德自然主义
康德“恶魔的共和国”诠解(汪志坚)495
天国、俗世与主权者――霍布斯上帝观念之考察
美学
循着中国历史必然性的新木刻――写于《新中国的木刻》出版60周年
古典园林的守护者和复兴者――怀念陈从周先生
生命美育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求道:在古今中西之间/中西哲学比较与文明史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松华 主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172943
开本
页数 54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9-04-01
首版时间 2019-04-01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1-03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2: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