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诗来见我
内容
亮点展示

4-长提.jpg

编辑推荐

在这本书中,作者不是在注释古诗,而是用古诗注释每一条赤诚性命。他怀着对命运的敬与念,忍与愿,让我们看到一个又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在大地上为活计奔命,在注定了的洒泪之时,在胼手胝足的行旅中,使路人成友人,又使友人成过命的兄弟。与此同时,白居易、元稹、陆游、杜甫、李白、罗隐、陶渊明、辛弃疾,苏轼等古人的诗,又如一曲慷慨的悲歌,滋润着他们的骨血;而今时今日的血性,又无时不在焐热古人的深情。在读这本书时,你会时常惊讶,作者的情感是如此温婉炽烈,穿透词与义,入心刻骨、击中心灵。诚如作者所说,“我所写下的不仅是我的审美对象,而是我自身命运的一部分”,这些椎心泣血的文字,足以“纪念我们性命里做不了主的一切”。

内容简介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李修文的*新散文集,通过古典诗词叙写人生际遇,通过古今对话见证自我完成。这一次,作家以自己独有的风格与角度解读中国古典诗词,既保留了《山河袈裟》里对身边人与事的关切与悲悯,又对古人命运生出入心彻骨的体悟与理解,使文章兼具坚硬和饱满、悠远和贴己、苍凉和热烈的情感力度。这一次,作家沿着随心而至、迎面而来的古人诗句,向着历史更深处行进,走进杜甫、白居易、刘禹锡、元稹等人的世界,写他们人在江湖的无奈与感叹,写他们犹在笼中的挣扎与艰辛。这一次,作家不仅展现这些诗句的心血与道路,更体悟他们意在言外的人生感怀。作家试图透过这些诗人诗句,以自身的真性情体味古人心意、世间冷暖,透视古往今来的人生苍茫,探索文章千古事的真髓本意。

作家将一首首古诗与当下的个体生命与人生际遇相连接,感知每个人身上那份挣扎于生活时产生的勇气与赤诚。因此,书中诗句便不再限于意境中的优美,而是与命运融合时的“如是我闻”,亦或是“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时的顿悟。诗由远走近,由古向我,由物及心,比坐在花前月下、岁月静好中读到的唐诗宋词更透彻、更贴己。这份已经融进作家血液中的诗句和诗意,在“我”之命运与悲苦中的印证,亦是中国古诗千百年来不断被唱诵、记忆、感动的灵魂根本。

《诗来见我》,为中国文学、世间苍生带来苍凉而热烈、细腻而磅礴的意象、情感、力量和美。

作者简介

李修文,1975年出生,湖北荆门人。著有长篇小说《滴泪痣》《捆绑上天堂》及散文集《山河袈裟》《致江东父老》等。曾获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新人奖、南方文学盛典“年度散文家”奖等多种文学奖项。现任湖北省作协主席。

精彩书评

1、重构诗句背后的历史时空,书写个体联结的苍茫世界。

2、“我所写下的不仅是我的审美对象,而是我自身命运的一部分”

3、李敬泽:“他把命放在诗里,他让那些诗句有了热血和魂魄。”

4、《诗来见我》,为中国文学、世间苍生带来苍凉而热烈、细腻而磅礴的意象、情感、力量和美。

5、导演宁浩眼中的李修文:“其文骨骼精干,笔翼丰满,性刚猛,情浓烈。如王昭君练拳击,有容貌有力气。读之,行云流水大开大合,花团锦簇,刀刀见血。时而天地万物,时而庖丁解牛。看其文章如拜一尊大山大河儿女情长的菩萨,满满的苍生,满满的慈悲,满满的热血就在如画般的文字中流淌出来。”

精彩书摘

句子摘选:

人活于世,当然少不了行来风波和去时迍邅,但是往往,你我众等,越是被那风波与迍邅纠缠不休之时,可能的救命稻草才越到了显露真身的时刻。

果真是,你是什么样的人,你便会遇见什么样的雪。

只要人间之苦不曾停止,那些悼亡的句子便不会停止。

一旦落下悼亡之笔,你便有了一座秘密的大雄宝殿。

一人眼中的罪过,却往往是他人眼中的奖章。

这世上众生,但凡定下一个要去的地方,哪一个,不是先入了那只孤雁的身,再去承接它的命?

小到一己之困,大到兵祸天灾,只要你活着,你便逃不过,说白了,这风尘,就是我们的活着和活着之苦。

要想减消先往之痛,唯一的路途,不在九泉之下,而是携带着悲痛,继续辗转于风尘又搏命于风尘。

古今以来,多少笔下云蒸霞蔚之人,只要念及母亲,全都变作了答话的小儿。

微弱秋声,竟使得整个秋天有荣有衰,有兴有亡,多像是一片正在涌动和扩大的铁打江山!

这世上的万千追悔,也像是春风里的柳条,垂下池塘之后,好看是好看,却也常常挡住了池中之鱼的去路。

诗之于我,是镜子,是鞭子,是手里的武器。

人道是“草木一秋”,可是,当草木再度易色,有一些人,再也走不进你我的队伍了。

许多时候,正是因了那些无名氏的吟唱,正道的丛林里才横添了几可与史志对峙的殿宇楼台。

当我们从烈酒、群山和白纸黑字里抽身而出之时,遇见的阵仗再大,撞上的伏兵再多,我们和你们,也已经能够平起平坐。

你可能会来,也可能不会来,但我只当你会来。

段落摘选:

遣悲怀

(节选)

说及元稹之轻薄无行,世人早有定论,其人行状,颇似近人胡兰成:言辞里多拌蜂蜜,胸腔间就少了几块石头。一桩早已盖棺的定案是:年少时,在蒲州,元稹与双文姑娘欢好,留下艳诗数十,一进长安便口吐恶言,逢人便说那双文姑娘根本非人,实为妖孽,“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其人”,而后又百般抵赖,说他亲手写下的《莺莺传》绝不是自身遭遇之记叙,而是被他转述的同僚往事,只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自圆其说。早在宋代,曾将《莺莺传》改编为商调《蝶恋花鼓子词》的赵令畤,抽丝剥茧之后,便一口咬定那张生即是元稹,元稹即是张生。到了近代,通过考据,又添两样铁证——鲁迅说:“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陈寅恪也说:“微之年十五以明经擢第,而其后复举制科者,乃改正其由明经出身之途径,正如其弃寒族之双文,而婚高门之韦氏。”

只是,以上所说,川西小镇上开小超市的老周全都不在乎。进入四月,川西一带终日阴雨不停,清明节隔日即到,老周备了好酒,再带上笔墨纸砚,淋着雨来旅馆里和我消磨半日之后,直说了来意:要我给他写副对联。却原来,此地的规矩是,清明时节,但凡家里三年之内办过丧事的,门框上都要贴上白纸写的对联。说起这老周,可算是命大,两年前,他在城里的一个市场进货的时候,头上的顶棚突然掉落,将他砸晕了,其后,他在医院里昏迷了三个月。他的妻子,当初也是他的远房表妹,自打他昏迷,就半步不离地在医院守着他,可是,当他醒过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却因为心肌梗塞,已经去世半个月了。我早已知道,那妻子,自从跟着老周从老家云南来到川西,就没过上一天好日子,等到好不容易孩子大了,房子也盖下了,人却没了,如此,我便趁着酒意,给老周写下了一副对联,上联是:重过阊门万事非;下联是:何事同来不同归。

老周不解何意,我便给他背起了一整首宋人贺铸的诗,《半死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诗来见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修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69030
开本 32开
页数 35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63
出版时间 2021-04-01
首版时间 2021-04-01
印刷时间 202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48
CIP核字 2020271738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2
136
2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2:4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