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南昌起义之后
内容
编辑推荐

展现南昌暴动后起义军何去何从,呈现我军诸多将帅早期成长经历,填补多年来此方面历史研究空白。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书写“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南下潮汕的这段史实,就是要如实地记录这段不平凡的历史事件以启示后人:书写这段历史,是为了深切怀念为创建我军建立功勋的革命先辈;书写这段历史,是为了深深缅怀我军初建时期献出生命的革命烈士:书写这段历史,是要让我们记住20世纪20年代潮汕的那场“血雨”,让我们牢记历史,不忘先辈,踏着他们的足迹,激发斗志,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内容推荐

七十八年前,处于白色恐怖之中的潮汕人民,听到“八一”南昌起义的消息,感觉如响春雷,一扫阴霾,共产党人、革命群众在起义遭受挫折后埋好烈士的尸体,揩掉身上的血迹,擦干脸上的泪水,又拿起武器。集中在镰刀铁锤的鲜红旗帜下。当周恩来、贺龙、叶挺、彭湃带领“八一”南昌起义部队抵达潮汕,杨石魂等一批潮汕人民的优秀儿女积极参与建立人民红色政权。在国民党反动派大军压境之下,人民红色政权虽然仅仅存在七天,但在潮汕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史学家称之为“潮汕七日红”。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后,潮汕党组织、潮汕党员、革命群众奋不顾身地投入抢救起义部队、起义领导人的战斗,他们冒险排难,想尽一切办法抢救起义军部队,从而也使起义部队领导人化险为夷。

目录

序言

一、潮汕在望

 1.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说,自己支持第二条行军路线……

 2.潞边穑续出现了被战士们扔掉的子弹、火炮零件。有时竟然出现了被扔掉的整门迫击炮和山炮……

 3.刚刚打跑钱大钧占领了会昌城,黄绍□的两个师又赶上来了……

 4.三百余名需要开刀医治的伤病员突然到来,傅连□和另外两个外科医生投入了紧张的劳碌之中……

 5.薛岳给大埔县政府的电报,落到了刘伯承的手中……

二、进军三河坝

 1.参谋团留下朱德来指挥第二十五师,主要考虑到三河坝方向应该有一名军级干部坐镇……

 2.一路南下行军,张国焘领教了彭湃的厉害……

 3.在彭湃的组织指挥下,不费一刀一枪就将五十多个民团解决了……

 4.第二十五师是一支英勇善战、屡歼强敌建奇功的“铁军”队伍……

 5.朱德军长的演说,像火种一样在人们的心里点燃了革命的烈焰……

三、潮汕七日红

 1.谭平山他们一门心思,就是准备把政治中心放在汕头……

 2.身为海关交涉使和海关监督的郭沫若很头疼,因为他所面临的是“外交问题”……  

 3.周恩来不仅仅是在盼共产国际,他还在想去上海给中共中央送信的陈宝苻……

 4.形势越来越坏了,已经坏到了人们连共产国际都顾不上谈论、期盼的地步了……

 5.一通“炮弹”式的铺天盖地的轰击,张太雷顿时懵了……

四、汾水鏖战

 1.周恩来浓眉下的一双明亮眼睛盯着刘伯承,对其看法点头表示赞许……

 2.彭湃回敬贺龙:你“神龙”发威,我和揭阳县的党组织不敢怠慢啊……

 3.(李济深)把口袋打开了,等候起义军钻人……

 4.叶挺干脆就顶着风上,和他来个硬碰硬,看看谁厉害……

 5.打败了王俊,打跑了薛岳,陈济棠率领战斗力很强的第十一师又接上来了……

五、潮汕悲歌

 1.这股敌军不光是数量众多,而且来势凶猛,一再组织敢死队冲锋……

 2.周逸群只好带着一群卫兵,打开一个缺口,向南突围而去……

 3.苏文钦将自己的身子隐藏于烂泥土的深处,只露出鼻孔朝着天喘气……

 4.胡毓秀、王鸣皋和谭勤先是在厕所里整整潜藏了一个星期……

 5.哪怕是晚走上一天,能否走脱就成了大问题,中国革命的历史十有八九很多内容和结果就要重写了……

六、喋血三河坝

 1.朱德他们这时候还不知道潮汕那边的情况,按照约定的方案,他们的任务就是在三河坝牵制钱大钧……

 2.这次进攻的敌人损失惨重,江面上浮起一大片尸体……

 3.最终将敌人击溃,坚守住阵地,但起义军损失也很大……

 4.蔡晴川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和第三营全体官兵实现了“与阵地共存亡”的钢铁誓言……

 5.孙树成团长的遗体安葬在高山苍松密林之中,朱德、周士第、李硕勋前来向其告别……

七、流沙、流沙

 1.谭平山发现,仅仅一个多礼拜没有见面,叶、贺好像是老了几十岁似的……

 2.周恩来:我不能脱离部队,我要把部队带到海陆丰去,扯起苏维埃的旗帜……

 3.流沙的枪声一响,二十四师的部队马上就分成了几个摊子……

 4.贺锦斋哭着道:“诸位同志,你们来迟了,部队已经架枪缴械了……”

 5.抵达陆丰后,二十四师可算是鱼人大海,虎进山林了……

八、云落脱险之后

 1.周恩来道:“不走更危险,那等于坐以待毙了。”

 2.周恩来他们刚刚离去不久,闻到风声的敌军就气势汹汹向湖东村扑来,展开了大肆搜查

 3.望着周恩来精神饱满走上轮船的身影,范桂霞似乎是看到了革命的未来……

 4.郭沫若、安琳等四人像是孤儿,被留在一片昏天黑地之中……

 5.郭沫若一行人服了:看来普宁党组织在当地暗中还是很有些震慑力的……

九、逃亡、逃亡……

 1.张国焘、李立三他们几个人带着满身的臭汗和泥泞,穿着一身不伦不类的装束在香港登陆了

 2.彭湃带领起义领导人到湖东,其原因就是看中了这里坚实可靠的群众基础

 3.谭平山叫姜治方把所有的东西都扔掉,说这些东西惹人注目,带着它们就不像本地人的样子了……

 4.陈赓是员福将,福大命大造化大……

 5.不顾自己出身于书香门第,也不顾曾是铁军的一名军官,放下架子开始他的乞讨生活……

十、新生

 1.朱德把他在茂芝会议上的决策概括为: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

 2. 从此开始,拉开了“朱毛”井冈山会师的序幕……

 3.朱德握着手枪,站在隘口边上的一块巨石上,看着部队从自己面前通过……

 4.朱德讲了一段苏联革命史,说1905年革命失败后俄国如何黑暗,1917年又如何再次爆发革命……

 5.从这一天开始,中国历史上产生了两个特殊汉字的组合——“朱毛”……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5.薛岳给大埔县政府的电报,

落到了刘伯承的手中……

经过汀州短暂休整,中共前敌委员会决定留下周士第的第二十五师掩护革命委员会庞大机关。第二十四师与贺龙的第二十军则轻装前进,于9月18日占领了福建上杭城。

周恩来和彭湃率领一个团兵力沿着汀江进入上杭,没想到刚落脚,就有一个自称为闽南特委书记的人来找周恩来,周恩来一见大喜,张口就喊出了“罗明”的名字。

罗明又名善培,是广东省大埔县人。1925年9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26年5月任中共汕头地委书记。罗明担任闽南特委书记,是1927年春天间的事。

当年在上海时,周恩来曾经和罗明在一起工作过一段时间,彼此十分熟悉,在这里能够相逢,自然显得格外亲热。罗明激动地告诉周恩来:“前一段时间国民党镇压,这里的同志们都有气,认识到搞武装的重要性。可是没有枪也没有队伍。这次一见到这么多队伍进城。大家都惊呆了,原来还有这么多我们自己的队伍!”

周恩来高兴地对罗明说:“行军很久,总是找不到地方党的组织和同志,也不知道外界的消息,希望你能尽快介绍一下附近的情况。”

罗明因为和中央没有直接联系,外面的形势其实他也不十分清楚。他只能把听到的一些传闻告诉了周恩来:广东方面有不少农民暴动,兴宁、五华在农军的占领中,高陂、普宁、揭阳农民暴动失败,汕头工人已经炸坏了潮汕铁路,海陆丰尚在暴动的农民手中。

尽管罗明说的这些消息很不全面,但周恩来听了还是非常兴奋,说:“那好,后头的部队就要来了,现在的目标是向潮汕、海陆丰进军,希望你能留在上杭城迎接后边的部队,并能解决筹集粮食、交通运输和搜集情报方面的问题。在汀州的时候,我们没有找到党组织,好在还有进步人士协助,能解决一些困难。”

罗明提出了要留下一部分部队,周恩来没有同意:“目前起义部队集中力量向潮汕、海陆丰发展,不能留部队在闽西。”他告诉罗明,如果要枪的话,后头部队可以留一些。不过,他要求罗明想办法收留一些伤病员。

上杭城起初和前面经过的地面一样,老百姓对起义部队不了解,怕拉夫,都躲在家中不敢出来,街上空荡荡的,连个卖菜的小贩都没有。福建话叽里哇啦,起义军差不多都不懂,和当地群众便难以沟通、交流。因此,虽然宣传员满大街跑着喊“我们是革命的队伍,是不打扰老百姓的”,怎么喊都没人理睬。起义军有纪律,不许闯到老百姓家里强买,更不允许搜粮抢粮,如果没有地方上同志的协助,解决供应真是难上加难。

最终还是闽南特委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他们利用熟悉当地情况的优势,找来秘密工会、农会的人,开会交代了任务。虽然地下党的人并不多,但毕竟是当地人,和老百姓有着密切联系,说起话来老百姓懂也肯相信。很快,大街上又出现了热闹的人群,店铺也纷纷恢复开张营业了。农民们也用船把粮食运到城内,卖给了起义部队。

南下船只如何解决呢?当时船工们怕拉夫。都回家躲避去了,怎么办?

还是罗明有办法。他找到了当地开明的“左”派人士傅柏翠,请他出面帮忙。

傅柏翠出身望族,家中广有田土,颇具实力。他本人曾留学日本,思想进步,同情共产党人。他利用自己的声望和势力很快成立了一个船工工会,出钱雇请船只和船工帮助起义军运输。

上杭城内,罗明和闽南特委送走了一批又一批过往的起义部队,还召开了群众大会欢迎起义军。从南昌出发至今,受惯了冷清待遇的起义部队官兵看到这样热烈的欢迎场面,情绪顿时又高涨起来。  郭沫若此时也来了劲。有群众情绪的感染,浪漫的大诗人岂能不热血沸腾!

讲演本来就是郭沫若的特长,面对着几千人欢迎的宏大场面,郭沫若自然要宏论滔滔不绝、来一番讲演了,但没想到上台刚说了一句“一路上,我们把敌人打了个落花流水”,就表情不对,捂着肚子跑下台去。台上的罗明不知出了什么事,急忙赶过去询问究竟。原来郭沫若肚子疼,腹泻。罗明只好着人陪他去找厕所,讲话暂由他人替代。

罗明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去协助落实起义部队的给养补充、南下船只安排,而周恩来紧接着又接见了中共汕头市委代表罗伯良、中共大埔县委代表赖释然、李明光等一批领导干部。

周恩来高兴地听取汕头和大埔县党的代表汇报之后,面授这批代表立即返埔,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尽最大努力,迅速做好迎接起义军人粤进埔的一切后勤工作,为彻底打倒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为解放全中国而共同奋斗!

周恩来和前敌委员会及革命委员会领导们忙得兴致盎然,但唯独两个人情绪一直不高。

这二位一个是张国焘,一个是谭平山。

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农工委员会主席的“张特立”,自从在南昌起义前夕由于出面反对起义而遭到同志们的指责后,对大家就一直耿耿于怀,虽然革命委员会中他也挂个职务,但一路上却总是提不起劲来,躲着不出来工作。每当遇到有人找他办公事时,他就一推了之,说“找董秘书办去”。结果身为张国焘秘书的董方城反而成了张主席的替身,实际上担负起了农工委员会的工作。作为中共最早的老党员、党的一大主持人,张国焘的老资格毋庸置疑,但他那冷漠与消极的态度分明让人难以恭维。久而久之,人们对他也只有敬而远之了,农工委员会处理事情时,也很少有人找他了。

谭平山虽然名义上是革命委员会的最高领导人,但由于事实上是中共党组织在领导起义,他也就没有被列入前委四成员之一,对这个空头虚名的处境他自然心知肚明。而关于土地革命观点的分歧,引发来众人的责难,加之决议还要取消国民党“左”派的旗帜而另打出工农政府的新旗号,也让他难以接受,心头窝火。

老资格的谭平山因此精神萎靡,唉声叹气,每日里愁眉不展。

南下途中起义部队受到热烈欢迎,上杭城是起点。

这不仅使起义部队在士气上得到了鼓舞,而且在物质上也有了充分的保障。

官兵们由此看到了未来的希望。离开上杭后至潮汕,起义军一路上减员很少,锐不可当,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起义部队的后续部队离开上杭时,遵照周恩来事先的嘱咐。给罗明留下了几十条枪。就是这些武器,使以罗明为首的闽南特委拉起了一支上百人的武装队伍,并且继续占领上杭城达半个月之久。

潮汕失败后,罗明立即觉得上杭县城不能呆,遂拉出几十个人追赶朱德的队伍。前面的人见到朱德后给罗明带回来一张纸条,要他留下来负责闽西几个县的武装斗争。这样,罗明和闽西地方党组织的张鼎丞、邓子恢等人一起创建起了闽西苏区,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罗明后来担任了福建省委书记,并受中共中央委派,任中共闽粤赣特委组织部长。他曾经在汀州傅连□的福音医院疗养过。在那里巧遇患病住院的毛泽东,二人在谈论到革命策略问题时,罗明非常赞赏毛泽东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思想。

罗明出院后的第二天。立即召开福建省委会议作了传达,谭震林、刘晓、张鼎丞、李明光、郭滴人、李坚真等委员一致表示拥护毛泽东的意见,并决定由罗明任省委特派员去上杭、永定、龙岩进一步开展游击战争。罗明等在杭、永、岩前线成立了中共前敌委员会,并写了《对工作的几点意见》的报告,认为党在杭、永、岩等边缘地区的基础比较薄弱,党的政策应当不同于根据地的巩固地区。临时中央见到罗明的报告后,十分不满,令杭、永、岩战区动员一千余人参加红军,组织一切力量同国民党军作斗争。其时,敌人大举进攻和摧残前线地区的人民群众,民众恐慌不安,情绪悲观,他们愿意参加游击队,进行游击战争,保卫家乡,而不愿参加主力红军。罗明根据这些情况写出了《关于杭永岩情形给闽赣省委的报告》。临时中央和苏区中央局见到报告后更加不满,立即做出决定,撤销罗明的职务,并在福建开展所谓反“罗明路线”的斗争。罗明被撤职后,被软禁在瑞金,中央机关干部还召开了批判“罗明路线”大会。批判会上,少数无知的青年干部竟高呼“枪毙罗明”的口号。刘晓、谭震林、张鼎丞、郭滴人等人也一并受到冲击。

反“罗明路线”斗争一直到主力红军长征时才缓和下来,福建省比较高级和比较老的干部都遭到了打击或株连。红军长征时,罗明随军活动,在遵义会议后奉命留在贵州北部率领一部分红军打游击、开辟根据地。可惜的是由于国民党重兵追来,留下的部队很快全军覆没,罗明夫妇也被捕入狱。狱中的罗明夫妇十分坚强,未向敌人屈服,后来因为自己的亲戚罗卓英是国民党大员而被保释出狱。此时的罗明已经脱离了党的关系。1936年冬,他由上海回到家乡,出任大埔百侯中学代校长。中共六届七中全会的决议中,“罗明路线”得以平反。之后,经中共中央批准,罗明恢复党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明出任南方大学副校长,后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3年4月28日,罗明去世,享年86岁。

在周恩来上杭城内和罗明、汕头市委和大埔县委党组织代表谈话、安排工作时,参谋长刘伯承已经跟随起义军先头部队南行,于9月18日占领了广东大埔县城。

由于无敌阻拦,进军速度很快,当地的国民党政府措手不及,甚感到意外,惊惶逃遁之际,把县署中的文件和电报都丢下了。因此,广东方面国民党军新编第二师师长薛岳给大埔县政府的电报,落到了刘伯承的手里。

刘伯承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了周恩来。一天后,周恩来赶到了大埔,和刘伯承、叶挺、贺龙等一起研究后。决定马上派兵直取汀江、梅江和梅潭河这三条河流汇合的要地——三河坝。

其实,在汀州的时候,前敌委员会就举行过一次重要军事会议,对进军广东、夺取东江的行军路线又作过一次讨论。当时与会人员持有两种意见,周恩来和叶挺主张:以主力军由广东大埔县三河坝经松口取梅县,再经兴宁、五华取惠州,以两个大兵团实力赴潮汕。从战略战术上分析,走这条路线切实可行,因为潮汕敌军兵力空虚,地势可守,预计不战而得。反之,如果先以主力取潮汕,再折回来取兴宁、五华,攻惠州,则行动上就过于迂缓,使敌人有集中兵力抢占有利地势以攻击起义军的可能。

而持另外一种意见的人则主张:先以主力取潮汕,留部分兵力于大埔县三河坝监视梅县尾追之敌,进行牵制、阻截,以配合主力部队经揭阳出兴宁、五华,直取惠州,再占广州,举行第三次北伐。这种主张不仅得到了共产国际军事顾问纪功的支持,也符合大多数起义官兵的意愿,他们早就渴望着攻占潮汕,以便得到休整,又能在沿海口岸获得共产国际的援助。

会议最终采纳了后一种军事行动路线,汕头市委和大埔县委因此大受鼓舞,他们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和要求,决定立即返埔,动员一切力量,做好迎接起义部队事宜。

参谋团据此做出了以主力部队取潮汕,夺取三河坝以后留下一部分兵力驻守的决定。

这一决议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了起义部队的首次分兵:第九军军长朱德(此时已经扶正)率领周士第、李硕勋的第二十五师二千五百余人驻守三河坝,警戒、阻截梅县方向的敌人。其他部队由周恩来为首的前委及叶、贺率领,抢先攻占潮州、汕头。

从此,中共革命史上开始了特有的一段光辉历史:潮汕“七日红”。  P37-42

序言

20世纪已成为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21世纪。在过去的20世纪中,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三件震撼世界的大事:1921年7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8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1949年10月诞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的开始。1933年6月3日。中华苏维埃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了命令,“决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这个节日确定后,每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都隆重庆祝。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初期——1955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授予了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十名我军卓越的领导人以元帅军衔。这十颗光辉灿烂的军事巨星中,有七位直接参与和支援了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在授衔仪式前,叶剑英还怀念与他共生死同患难的战友,感慨地说:要是叶挺活着的话,新四军就有两个元帅了。

叶挺是一位让人怀念的功勋卓著的高级将领。

1925年11月,经中共广东省委决定,以“铁甲车队”为基础组建一个团的正规军队。除了提拔铁甲车队原有的骨干当干部外,陈延年、周恩来等一些负责人又派出一批共产党员黄埔生到团内担任军官,再按旧军队的雇佣法招募士兵,以刚刚从苏联学习回来的叶挺为团长,于广东肇庆成立了第四军第三十四团,翌年改称第四军独立团。

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叶挺率部长驱直进,连战皆捷,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并为四军赢得“铁军”称号。叶挺独立团在北伐后期扩编为第二十四师、第二十五师及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参加南昌起义的部队是以第二十四师叶挺部、第二十五师周士第部为骨干的。

叶挺独立团成立于粤西的肇庆,而又在粤东的潮汕遭到了失败。这是使人难以忘却的一场潮汕“血雨”——

广东潮州市西湖公园涵碧楼,当年是起义军第二十军第三师司令部的驻地,现在已被开辟为“潮州七日红”纪念馆。1997年1月25日,原中顾委常委、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学院院长、政委萧克上将故地重游,感慨万分。老将军当年在起义军二十四师,他兴致勃勃地说:当年起义军人粤时天气很热,急行军100里,都累得快走不动时,宣传队在路边竖起鼓动标语“潮汕在望”,大家一看,情绪高涨,很快就冲进潮州城,9月23日晚进城后就睡在大街旁的店铺前,两天后我随部队开赴揭阳。

随后,萧克老将军还挥毫题下“潮汕在望”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赠与纪念馆。

1927年10月,李立三给中央的报告中这样形容部队撤离南昌南下潮汕的情况:食物与饮料全买不到,甚至终日难得一粥。渴则饮田沟水。以故兵士病死极多,沿途倒毙者络绎不绝。同时军队中多无军医处、卫生处等组织,无法救治。加以宣传工作极坏,兵士全不明此次暴动的意义,因此军心大为动摇,逃去极多,仅行军三日,实力损失已在三分之一以上,遗弃子弹将近半数,迫击炮完全丢失,大炮亦丢了几尊,逃跑及病死的兵士将近四千……

天气炎热,行军极度困难。饮食卫生又跟不上,有病不能及时医治。前有阻敌,后有强大追兵,所以南下部队把到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作为目标,“潮汕在望”亦即接近目标“圣地”。所以“潮汕在望”标语一竖,大家的情绪就高涨起来。

萧克老将军参观了涵碧楼以后,又到当年他参加激烈战斗的揭阳、汾水旧战场参观。驱车来到汾水,其原貌没有太大改变,小车停在竹竿山西侧,前面就是葱葱绿绿的老鼠山。老将军提出要登上他当年打仗的竹竿山阵地,随行人员考虑到老将军年迈,山虽不高,但登上去是很困难的,于是大家劝阻了他,老将军也只好作罢。他动情地指着老鼠山的方向说:我军为了夺下老鼠山。打通汾水村,和强敌在老鼠山展开了对攻战,双方伤亡十分惨重,老鼠山前的小河变成了血河,鲜血顺着河沟直往下流;山前的尸体堆积有一米多高,最后我们是趟着鲜血、踏着成堆的尸体攻上老鼠山的。

可见这次战斗的残酷、惨烈!

汾水战役,我军未能打败强敌,这是起义军南下作战的首次失利。之后,我军被迫撤出战场。

汾水战役后,战场上满是敌我双方的尸体。敌我双方都是穿蓝灰色的军服,识别的标志是脖子有没有系红领带,系红领带的则是我方官兵。

我军匆忙撤出战场,根本没法收拾我军烈士的尸体,而敌军是胜利者,很快将己方的尸体都收拾走了,战场上剩下的大都是我军烈士的尸体。红的领带,红的鲜血,染红了潮汕的土地。很凑巧,我军刚撤出战场,天空就下了一场大雨,雨水冲刷着鲜血,雨水变成了鲜红的血水。当地群众说,老天有眼。为起义军的烈士掉泪了。大地流的是“血雨”,“血雨”将会浇灌出“胜利之花”。

潮汕血雨,这惨烈的场景,换来了重大的启示,使后人从血路中踏出了通向胜利之道……

起义遭受挫折后,在那腥风血雨中,起义部队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彭湃、李立三、恽代英、吴玉章、郭沫若、林伯渠、徐特立、张国焘、谭平山等,没有一位被捕、被杀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聂荣臻生前曾接见过革命烈士杨石魂的亲属。1927年10月担任汕头市委负责人的杨石魂凭着自己在当地的影响力和对当地情况的熟悉,冒着危险,历尽艰辛,掩护身患重病的周恩来和聂荣臻、叶挺,辗转来到陆丰的金厢港,护送他们安全抵达香港。《聂荣臻回忆录》一书曾对这段历史作了生动的记述。聂荣臻元帅的女儿聂力将军说:在当时的险境中,要不是杨石魂的护送,是很危险的,后果不堪设想。

七十八年前,处于白色恐怖之中的潮汕人民,听到“八一”南昌起义的消息,感觉如响春雷,一扫阴霾,共产党人、革命群众在起义遭受挫折后埋好烈士的尸体,揩掉身上的血迹,擦干脸上的泪水,又拿起武器。集中在镰刀铁锤的鲜红旗帜下。当周恩来、贺龙、叶挺、彭湃带领“八一”南昌起义部队抵达潮汕,杨石魂等一批潮汕人民的优秀儿女积极参与建立人民红色政权。在国民党反动派大军压境之下,人民红色政权虽然仅仅存在七天,但在潮汕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史学家称之为“潮汕七日红”。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后,潮汕党组织、潮汕党员、革命群众奋不顾身地投入抢救起义部队、起义领导人的战斗,他们冒险排难,想尽一切办法抢救起义军部队,从而也使起义部队领导人化险为夷。

多年来,有些人养成一种思维模式,对我方取得胜利的历史都会给予大力的讴歌、颂扬,而对遭受挫折的历史或则一笔带过、或则加以责备鞭挞。“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在潮汕遭受挫折,这是令人痛心的事件。但是,历史毕竟是历史,况且这是我军的大事件,有必要如实予以纪录。当年,我军正处在初创阶段,幼稚、经验不足,并受到诸多条件限制,在与多于我军几倍、十几倍的强敌搏斗,敌众我寡,终遭挫折。对此,后人应多予理解。“八一”南昌起义,功绩是肯定的,她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起义部队遭受挫折后,由朱德带领剩余部队上了井岗山与毛泽东会师,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也带上了井岗山,从而以集体智慧开始了人民军队的伟大创建。

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书写“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南下潮汕的这段史实,就是要如实地记录这段不平凡的历史事件以启示后人:书写这段历史,是为了深切怀念为创建我军建立功勋的革命先辈;书写这段历史,是为了深深缅怀我军初建时期献出生命的革命烈士:书写这段历史,是要让我们记住20世纪20年代潮汕的那场“血雨”,让我们牢记历史,不忘先辈,踏着他们的足迹,激发斗志,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南昌起义之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汉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319419
开本 32开
页数 2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6-07-01
首版时间 2006-07-01
印刷时间 200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9.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4: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