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相摩烈士的日记生活,始于学生时代,参加革命后,不论环境多么险恶,他始终坚持不懈,从未中断。他把日记视为鞭省自己、激励自己、加强自身修养的“一面镜子”,是可以倾心交流的“老友”。本书为钱相摩烈士的“文艺日记”和“光明日记”的选编。“文艺日记”写于1946~1947年苏北解放区,反映了钱相摩烈士以文艺为武器,开展前线和敌后战时宣传工作的日日夜夜。“光明日记”写于1948~1949年蒋管区上海、泰州等地,由于地下工作的特殊环境,日记中使用了许多暗喻或隐晦的字句,如“党国”暗喻党和人民的事业,“母亲”暗喻党组织等,反映了钱相摩烈士只身战斗在敌人心脏里的艰险,忠贞党的革命事业的赤子之心。
钱相摩烈士,江苏阜宁人,1944年春在苏北(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盐阜区阜东县参加革命。1949年5月在蒋管区上海进行党的地下工作,因叛徒告密,被捕牺牲,时年29岁。他在短促的革命征途上,用热血写下了53万字战斗日记。日记既是钱相摩烈士在硝烟弥漫的战斗前线,在白色恐怖的虎穴狼窝革命斗争的翔实记载,也是一个知识分子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在革命的大熔炉里,追求真理,勇于进行自我思想改造,成长为一位优秀共产主义战士心历的有力见证。
本书收录了钱相摩烈士1946年9月—1947年6月的《文艺日记》和1948年1月—1949年4月的《光明日记》。将使我们不忘那腥风血雨的岁月,不忘先烈们前赴后继的奋斗,不忘今日幸福的来之不易,鼓舞我们在党的领导下,用先烈的精神去实现社会主义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1月19日 星期二 悼谢司令
《盐阜日报》已经公布谢祥军将军牺牲的消息,这当然是一个令人沉痛的噩耗。据报载,谢将军今年三十三岁,是一个布尔塞维克的青年将领,是湖北黄陂人,在1931年参加共产党。他在军事上有过很大的成就。就他一生来说,从事军事教育和戎马生活各占一半,他从排、连、营、团的首长一跃为十纵队的司令。另一方面他做过军校科员,军教科长,华中抗日军政大学总分校的教育长,直至抗大第五分校的校长。这次是参加涟水保卫战而牺牲的,在军事领导的力量上又弱一个。象这样年青有为的人才,不幸早逝,要算是中国人民无法弥偿的损失。
本来,这次涟水战斗曾经过最高当局巧妙的布置。第一次新四军故意向西北方向移动,意诱敌出城追击,歼灭其主力于两淮的平原,不意敌军很乖觉,不闻不问。当新四军回哨到涟城时,敌军乃集中力量侵犯沐阳,这显然是避其实袭其虚的战术。第二次新四军故作回救沐阳,预伏大军于东翼附近,仅留十纵队负责涟水的城防,果然敌军集中雄厚兵力东犯涟水,计有51、57、58、192四个旅,来势极端凶猛,十纵队几乎招架不住。虽然我们终于在涟水获得大捷,而英勇的谢将军却不能亲眼看到,以及战士伤亡有两千八百人之多。但谢将军果尔地下有知,应该为74师的毁灭而安慰的瞑目了吧。
记得去年冬天,盐城解放战结束后,孙良诚的第四军全部投诚,谢将军时任第五军分区的司令员,特赶到东坎负责接收和改编工作。同行的有起义不久的伪警备第二师师长钟健魂,曾轰动整个阜东,谁不对他们啧啧称羡。我可惜未能一赌风采,抚今追昔,黯然神伤,也是人情之常吧。
11月20日 星期三 郝团长的死
我没有理由再不谈郝将军的死了。我听得郝将军的死已经很早,还是我前次回去的时候,听得村里的人窃窃地谈过这事情。因为“郝团长”在十四顷是个熟悉的名字,象对他们的邻友一样的熟悉。我最初颇不相信这说法,后来程正南同志从十纵队回来,也秘密的这样告诉我,总归因为党报上没有公布,我们还不便公开的谈。但这严恶的谜,不幸终于揭破了。在十五日晚上,熊县长报告时事时曾附带的提出这件事,使得我们了解郝将军遇难的经过。他原来在运河线上担任防御工作,有一天,他命令属下的营长去查看地形,所得到的回报比较模糊,他焦燥于这个回报,不惜麻烦地亲身到前线去视查。工作结束后,由于身体疲劳过度,就地委身小眠,不意为敌军发现行踪,便向这方面偷袭,郝将军就在这次战役中光荣的牺牲了。不过我们怀疑,为什么不能象谢祥军将军那样发出沉痛的讣告呢。熊县长便又作了解释,他说“郝将军不能警觉地注意时空,无谓牺牲是不值得向全军作光荣的号召的”,大家默然的叹息了。
郝团长有结实的身体,黝黑的脸庞,尤其他那机智英沉的眼睛乌亮亮的,给每个熟悉的人印象最深。他住在十四顷的时间较长,他对群众的态度和蔼谦虚,象晚春的和风足以温馨芬拙的心,我看他比前任的阜东总队长张奋发同志更英明,天才。他是行伍出身,完全从共产党的怀抱里生长起来的。自他调离十四顷以后,我在那一年看过他两次,一次在后二截,一次是教救剧团往独立团公演的时候(那时独立团驻在郭集区的丁滩村)。抗战胜利后,他就脱离盐阜地区,想不到他终为保卫苏北而捐躯。
11月21日 星期四 会议生活
近日生活很轻松,有时反感没有事做,胡乱的唱几个歌子,读读报纸。自昨晚干部会上作了新的决定以后,仿佛对昏晕的思维注射一管强心剂,今天的生活自起身为始,便开始规律起来,紧张而且严肃的过了一天。早饭后,召开全体教师的检讨大会,起初是自我检讨,大多卑谦的、和顺的找出自己的弱点来。当展开相互检讨的时候,对V提得很厉害,主要由于他在言行上脱离群众,程正南先生说他犯了作风上的错误。第一是官僚主义,前两夜里民夫来敲门,比较哕唣,而他大耍其官腔。第二是损害团体名誉,例如在马逻将老百姓笆门子烧掉,还要把主人找来大肆教训,结果反被人家抢白一顿。贺宜也附和两点,除前一点雷同外,又批评许他不能和群众同甘共苦,布置工作太琐碎累赘。你一言,他一句,害得他面红耳赤,幸好他有较深的修养,否则肚皮得被涨破。
午后,除大部向后庄迁移,我和其他部门负责人到司令部去参加后勤工作座谈会,让大家先尽情地提出工作困难,计共有二十多项。由C科长根据问题性质归纳四个:①民夫科与各部门的联系不够;②怎样订定各部门的工作计划;③怎样组织起来,将生活纳入正轨;④是干部的调整和充实问题。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暂时也得到四个结论:①以民夫科为中心建立通报、介绍和反映等制度;②由各部门自订计划送交县长核阅;③订出作息时间表,统一执行,并加强学习;④除粮秣部再调后方财经干部来帮助工作,其他部门一律精简。我部宣慰部也精简王敬之等五个同志,至于争取空闲回去拿衣报的提议是不难解决的,可能在这批民夫拨出以后。
因为司令部要我们自订计划,S即在晚饭后召开全体大会商讨,不期发言权为他一人独买,其余同志不平,纷起攻讦,致会议草草而散。
11月22日 星期五 谈天
世界局势有了变化,我们不妨以法国大选的揭晓为起点。这次法国共产党能在大选中获得胜利,能在国会中夺去一百六十八席,这不仅是法国的创举,也是欧洲的创举,对欧洲的反动势力起了很大的震动。法共已准备推选代表团到纽约去参加联合国大会,比道尔政府亦准备在月底辞职。世界的共产党能以和平手段而光荣取得政权的,在历史上,以法国为始。这固然可以看做法国国内两条阵线势力的消长,也就影响到世界两种力量的强弱,今后美国在法的势力是否能如前优越是一个问题。英国工党最近也有一些转变,由商讨外交政策而引党内分裂,可惜反对的人数不多,只有57人。总之英当局目前向苏频送秋波,双方正在秘密交换意见的英、苏商约已日趋接近,这也许是老大帝国解脱外交苦闷的手段。
由国民党主订召集的国民代表大会已于本月十五日在南京开幕,关于代表有三个数字:额定代表是二千多人,实际报到是一千四百人,出席为一千三百多人,除包括青年党数席,中共民盟均没有代表参加。党派意见的分歧,日益尖锐,也可说明内战的规模只有格外扩大,时间上将不可能缩短,粉碎了群众对和平存在的希望。大会主席是国民党的耆宿吴稚辉,其目的在使政府内战合法化,解放区在这样戟刺下,也许最近会召开解放区人民代表大会以对抗。
P44-47
钱相摩烈士,江苏阜宁人,1944年春在苏北(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盐阜区阜东县参加革命。1949年5月在蒋管区上海进行党的地下工作,因叛徒告密,被捕牺牲,时年29岁。他在短促的革命征途上,用热血写下了53万字战斗日记。日记既是钱相摩烈士在硝烟弥漫的战斗前线,在白色恐怖的虎穴狼窝革命斗争的翔实记载,也是一个知识分子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在革命的大熔炉里,追求真理,勇于进行自我思想改造,成长为一位优秀共产主义战士心历的有力见证。
钱相摩烈士的日记生活,始于学生时代,参加革命后,不论环境多么险恶,他始终坚持不懈,从未中断。他把日记视为鞭省自己、激励自己、加强自身修养的“一面镜子”,是可以倾心交流的“老友”。本书为钱相摩烈士的“文艺日记”和“光明日记”的选编。“文艺日记”写于1946~1947年苏北解放区,反映了钱相摩烈士以文艺为武器,开展前线和敌后战时宣传工作的日日夜夜。“光明日记”写于1948~1949年蒋管区上海、泰州等地,由于地下工作的特殊环境,日记中使用了许多暗喻或隐晦的字句,如“党国”暗喻党和人民的事业,“母亲”暗喻党组织等,反映了钱相摩烈士只身战斗在敌人心脏里的艰险,忠贞党的革命事业的赤子之心。
钱相摩烈士已牺牲57年,他和千百万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之奋斗的事业,正在祖国大地上变成现实,人民将永远铭记他们的功勋。“相摩日记选”将使我们不忘那腥风血雨的岁月,不忘先烈们前赴后继的奋斗,不忘今日幸福的来之不易,鼓舞我们在党的领导下,用先烈的精神去实现社会主义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时逝如流水,转眼之间,父亲(钱相摩烈士)牺牲五十七年了,相依为命的母亲也已去世五年。自己退休后,每每回首往事,心中总难以平静,总觉得应该为父辈们做点什么。父亲的日记是他留下的一笔宝贵精神遗产,从我幼年开始,母亲和叔叔们就以父亲英勇牺牲的事迹教育我,以后又把日记抄件(原件存在江苏省档案馆)给我看,鼓励我继承父亲的遗志和事业,做一个对党和人民有用的人。我是读着父亲的日记长大的,他告诉我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成了我人生的一把标尺。退休后,对父母的思念越来越强烈,在家人和朋友们的鼓励下,我决定将父亲的日记整理出版,以作为对父母思念的一份表示。
在日记的编选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钱辉镜社长,孙庆武副社长,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季如迅先生、季昕女士等的大力支持,在此谨向他们表示我诚挚的感谢。尤其是要感谢我的三叔钱诚,没有他几十年对父亲各类资料、纪念文章及日记的精心收集、整理、保存,出版这本日记选是根本不可能的。
日记选中的年代已远离我们而去了,壮烈残酷的斗争,亲人牺牲的苦痛,也多留在我们这代人的感受中,但我希望人们不要忘记幸福的今天,美好的未来都是那个年代孕育出来的。倘若这本日记选能使人们对我们父辈们多一些了解,获得一点启迪,产生一份感动,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是对千百万革命先烈及其家人们的一丝告慰。
钱一呈
2006年11月6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