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发端与拓展:(1899-1929)北京大学政治学
内容
作者简介
    金安平,女,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党学、中国政治发展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现代政治学学科和学术发展的起源、演变与发展研究”(批准号12AZZ002)。李硕,湖北荆门人。201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主要从事中国政治学学术发展史、民族政治学等相关研究,曾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导论/ 1章中国近现代政治学缘何在此发端/ 6一、 京师大学堂的双重身份及背景/ 7(一) 填补中央教育行政管理的机构空白/ 7(二) 补救新式学堂兴起后凸显的旧体制缺陷/ 9(三) 破解戊戌维新背后的官制改革难题/ 9二、 京师大学堂双重身份的优势与困境/ 11(一) 行政权力地位带来的资源优势/ 12(二) 双重角色在发展中的困扰/ 14三、 京师大学堂地位的嬗变为接纳现代学科创造了条件/ 17(一) 京师大学堂与全国教育管理权力的日渐分离/ 17(二) 学部成立与京师大学堂“最高学府”的重新定位/ 19(三) “去行政化”后京师大学堂近代化的加速/ 20第二章政治学专业设置从筹划到启动:京师大学堂的三个章程/ 27一、 《衙门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与仕学院/ 28(一) 个章程的两个版本与仕学院的出现/ 29(二) 仕学院时期的“政治学”课程设计/ 33(三) 政治专门讲堂: 北京大学政治学最早的学科和学系渊源/ 35二、 《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与速成科/ 39(一) 《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的课程设置与调整/ 40(二) 速成科时期政治学科建设的尝试/ 44(三) 进士馆的增设与“从政之选”的办学取向/ 56三、 《奏定京师大学堂章程》的预备科与“政法科—政治学门”的设计/ 77(一) 预备科不单设政治学相关课程的考虑/ 78(二) “政法科”与“政治学门”在分科大学规划中的出现/ 79第三章从政治学门到政治学系: 中国现代政治学学科与学系的建立/ 87一、 分科大学理想的实现/ 87二、 教育改革与废门改系(1919)/ 90三、 北京大学政治学系架构(1912—1929)/ 97(一) 管理结构/ 97(二) 教员结构/ 105(三) 课程结构/ 135四、 民国初年政治学系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生涯/ 181(一) 1913—1929年政治学系毕业生规模/ 182(二) 毕业生职业生涯分析/ 183第四章政治学“知识资源”向“学术资源”的转变/ 203一、 中国政治学知识的早期积累/ 204(一) 晚清国外政治学著述在中国的译介/ 204(二) 清末有关政治学的本土书籍的出现/ 206二、 北京大学政治学学术共同体的初步形成/ 210(一) 以政治学系教授会为核心的专家学者团队/ 212(二) 以学术性研究社团为平台的研究力量/ 213(三) 以刊物聚集起的学术同人/ 224(四) 以研究高深学问为目标的法科研究所/ 233三、 北京大学早期政治学学术的建立与发展/ 241(一) 教师的学术成果/ 241(二) 学生的学术表现/ 250四、 北京大学政治学系代表性的学者及学术贡献/ 257(一) 张慰慈的国家学说与市政理论/ 258(二) 陈启修的新政治学与公共财政研究/ 266(三) 高一涵的政治思想史研究/ 275(四) 周鲠生的外交理论与国际法研究/ 278第五章北京大学与政治学在全国的扩展/ 280一、 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政治学的交相辉映: 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展开/ 281(一) 两校课程设置的异同/ 283(二) 两校的交流和资源共享/ 289二、 燕京大学政治学系的建立发展/ 293(一) 燕京大学历任政治学系主任/ 293(二) 北京大学政治学系与燕大政治学系的交流/ 296三、 全国范围政治学专业和学系的建立与北京大学的影响/ 297(一) 北京大学政治学系教师的南下和流动/ 297(二) 原北京大学政治学系教师直接任教各地大学/ 303(三) 通过学术著作和教材呈现的北大影响/ 307尾声/ 309附录/ 310附录1: 京师大学堂仕学馆、进士馆与分科大学教习简介(1898—1911)/ 310附录2: 京师大学堂仕学馆、进士馆学生简介/ 321附录3: 北京大学法科政治学系任课教员简介(1912—1929)/ 373附录4: 北京大学政治学系历届毕业生简介(1913—1929)/ 395参考文献/ 447后记/ 475
内容推荐
    中国政治学学科的发轫与源起是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密切相关的,是中国近代社会政治转型的学术折射。《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发端与拓展:北京大学政治学(1899-1929)》将从两条主线叙述和研究中国政治学学科与学术的发轫。一条主线是从京师大学堂仕学馆的政治堂、政治科到北京大学政治学门的演变,研究政治学学科作为中国近代大学的学科与学系建立的历史;一条主线是从清末《皇朝政治学问答》的出版到民国初年西方政治学著作的引进和编纂,研究中国近代政治学学术的建立。该书抢先发售使用大量档案材料和原始材料,对政治学学科与学术在中国的萌发和早期发展做出描述和考证,并研究和分析政治学这一现代学科的落地与生长与中国近代社会政治转型的关系,此书,既是学科史的研究也是政治社会学的研究。对于厘清北京大学乃至中国政治学学科发展的源头及发展脉络,进而以史为鉴,建设世界品质学科,具有重要价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发端与拓展:(1899-1929)北京大学政治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安平,李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305430
开本 16开
页数 4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63000
出版时间 2019-07-01
首版时间 2019-07-01
印刷时间 2019-08-2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0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23cm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5: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