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欣德米特哈特曼与亨策(原版引进) |
内容 | 作者简介 盖伊·理查兹出生于德国,在英国接受教育。他是一位自由音乐作者,经常为《留声机》杂志和《速度》杂志供稿。曾编撰圣·詹姆斯出版社的《当代作曲家》丛书和《国际歌剧辞典》,为《当代音乐评鉴》《BBC音乐杂志》《卫报》《Faze音乐新闻》《北方之声》等期刊撰稿,还为不列颠音乐与哈维格·布莱恩协会的刊物供稿。 目录 序言 德国问题 第一章 前奏1895—1914 第二章 战争与革命1914—1920 第三章 在火山口跳舞1920—1933 第四章 灵感的源泉1933—1939 第五章 无尽的苦难1939—1945 第六章 废墟与重生1945—1953 第七章 新方向 1953—1963 第八章 承诺的政治1963至今 尾声 作品分类列表 拓展阅读 唱片选录 索引 图片鸣谢 导语 二十世纪作曲家系列是一套充满可读性和趣味性的作曲家传记丛书,它们向读者展现了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的生平经历与音乐创作。在各分册作者权威而生动的讲解下,诸位作曲家独具特色的性格跃然于纸上,引人人胜的叙述和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必然能让喜爱阅读、喜爱音乐的你对这些精美的传记爱不释手。 这本盖伊·理查兹著的《欣德米特哈特曼与亨策(原版引进)》是其中一册。 序言 在写作这三位作曲家纵横交错的生平过程中,我 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在此我很乐意对他们提供的经 验和支持表示感激。关于这三位传主各自情况的丰富 资料已经被罗列在书后的扩展阅读中。我很幸运地接 触到一些亲身同欣德米特、哈特曼与亨策相识或与他 们一样度过德国困难时期的人们的私人收藏——许多 此前并未出版过。相反,一些杰出人物的反应令人失 望;特别是当我试图了解纳粹暴政时期和有关卡尔· 阿玛丢斯·哈特曼个人情况的时候,遇到了不小的阻 力。或许是那段痛苦的经历令他们不忍回首。倒是本 书唯一尚在人世的主人公——汉斯·维尔纳·亨策① 对此并不介意。我非常感激他能在百忙之中抽空与我 畅谈自己的生涯与工作、他和哈特曼的交往。对于后 者,他至今保持着忠诚。他允许我随意采用他和我的 谈话以及一些书信。在这儿我也要一并感谢法博与法 博公司允许我摘录彼得·拉班伊翻译的亨策自传《音 乐与政治》。其他一些提供了回忆录,令我深受启发 的人包括:丹麦作曲家凡·霍姆波伊和他的妻子梅塔 ·格拉芙、马德莲·米约夫人,冰岛作曲家荣·托拉 林森,法兰克福保罗·欣德米特协会的吉塞海·舒伯 特博士、安德拉斯·布里纳,芬兰作曲家帕沃·海尼 宁、著名指挥家奥托·克伦佩勒的女儿洛特·克伦佩 勒,英国作曲家罗伯特·辛普森和约翰·麦凯布、指 挥家加里·布莱恩,还有最重要的,伊丽莎白·哈特 曼夫人,卡尔·阿玛丢斯的遗孀。 其他为我提供资料、乐谱、唱片和其他帮助的人 士有:安德鲁·D.麦克雷迪博士(他曾为哈特曼写过 一本传记)、《托卡塔报》的马丁·安德森、《留声 机》杂志的詹姆斯·乔利和哈里特·史密斯、迈克尔 ·斯蒂沃特、作曲家兼作家马尔科姆·麦克唐纳德、 阿玛丢斯四重奏前演奏员西格蒙德·尼赛尔、作曲家 贝尔托德·哥德施密特、托米·麦克莱博士、玛格丽 特·楚斯各特(音乐学家与作曲家哈罗尔德·楚斯各 特的遗孀)、埃里克·李维、奴丽雅·勋伯格一诺诺 、德国唱片厂商“奥斯纳布吕克古典唱片”(cPO)的 安德里亚斯·Kw.梅耶尔、“科赫国际”(Koch)的卡 伦·皮奇福德、“考尼佛唱片”((20nifer)的安一路 易·海德·克罗夫特、“和谐世界”(Harmonia Mundi)的员工们、大卫·丹顿、斯科特·巴特勒、“ 斯帕格咨询公司”(Spargo C;onsulting)的大卫· J.哈里斯、艾伦·马绍尔博士以及“朔特出版 社”(Schott)——三位作曲家共同的出版商的诸位员 工:伦敦分部的萨丽·格洛弗斯和乌里克·缪勒、美 茵茨分部的凯亚·恩格哈特、阿尔穆特·维灵,此外 尤其要感谢克劳斯·莱纳·肖尔,他是我和哈特曼夫 人之间不知疲倦的中间人。 鲁波特·盖茨,我特别要感谢他以飞快的速度译 出哈特曼的自传文章;感谢丛书编辑诺曼·勒布莱希 特,让我按照自己的思路写作;费顿出版社 (Phaidon)的员工们不辞辛劳的工作使本书如此精美 ;最后,我无法表达自己对妻子和孩子们的无尽感激 。感谢他们长时间对我的支持和容忍。 盖伊·理查兹 霍舍姆,1995 内容推荐 盖伊·理查兹著的《欣德米特哈特曼与亨策(原版引进)》一书,展现了这三位在本世纪德国音乐发展历程中举足轻重的作曲家相互交错的生平经历。 尽管他们三人的人生道路、政治立场不尽相同,但先后通过将德国音乐传统与自己的创作相结合,互相产生影响;实际上,哈特曼一直是亨策音乐的灵魂所在,而这两人早期又都受到欣德米特的影响。尽管出生于不同的时期——保罗·欣德米特(1895一1963)、卡尔·阿玛丢斯·哈特曼(1905一1963)、汉斯·维尔纳·亨策(1926—2012)__一出身背景与成长环境也不相同,但他们的生涯有明显的相似之处,特别是在纳粹统治的严酷时期以及此后的德国战败时期。最显著的可能是,这三人一定程度上都遭遇过被德国生活排斥的经历:欣德米特,更多是在音乐上而不是意识形态上被排斥;哈特曼留在德国,但却拒绝与纳粹或他们控制的音乐机构有任何瓜葛:亨策因为厌弃战后仓促组建的联邦德国政体而前往意大利,在那里一直居住下去。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欣德米特哈特曼与亨策(原版引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作者:盖伊·理查兹 |
译者 | 译者:毕祎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231534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8-06-01 |
首版时间 | 2018-06-01 |
印刷时间 | 2018-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86 |
CIP核字 | 2018102439 |
中图分类号 | J657.32 |
丛书名 | |
印张 | 1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25 |
宽 | 153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