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吸收近年来国内外文学研究工作的最新成果,广泛、深刻地阐述了文学基本原理。全书共分12章,具体内容包括文学作品的形态、文学作品的形象、文学作品的语言和结构、文学作品的类型、文学创作的主体与客体、文学的创作方法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图书 | 文艺学基础理论(修订本)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在吸收近年来国内外文学研究工作的最新成果,广泛、深刻地阐述了文学基本原理。全书共分12章,具体内容包括文学作品的形态、文学作品的形象、文学作品的语言和结构、文学作品的类型、文学创作的主体与客体、文学的创作方法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目录 绪论 一 文艺学基础理论及其研究对象 二 文学本质论诸说 三 观察文学的视点 四 文学本质多层次的统一 第一编 作品论 第一章 文学作品的形态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 一 文学作品存在方式诸说 二 文学作品是一种物态化的实体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內容和形式 一 文学作品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 二 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要素 第二章 文学作品的形象 第一节 文学形象和文学意象 一 文学形象 二 文学意象 第二节 文学典型和文学意境 一 文学典型 二 文学意境 第三章 文学作品的情感、思想和题材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情感 一 情感性是文学的基本特征 二 情感与形象描绘的关系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思想 一 文学作品中思想的特点 二 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 三 文学作品中思想和情感的关系 第三节 文学作品的题材 一 文学作品的题材 二 文学作品中题材与情感、思想的关系 第四章 文学作品的语言和结构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语言 一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 二 文学作品语言与自然语言 三 文学作品语言的类型特征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结构 一 结构是构成文学作品有机整体的重要手段 二 文学作品结构的原则 第五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 第一节 叙事类文学 一 叙事类文学的特点 二 叙事类文学的体裁 第二节 抒情类文学 一 抒情类文学的特点 二 抒情类文学的体裁 第三节 戏剧类文学 一 戏剧类文学的特点 二 戏剧类文学的体裁 第二编 创作论 第六章 文学创作的主体与客体 第一节 文学创作的主体性 一 文学创作与作家的主体 二 作家的素质和才能 第二节 文学创作的客体性 一 文学创作与社会生活 二 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 第三节 文学风格是文学创作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一 文学风格的形成和体现 二 文学风格的多样性与一致性 第七章 文学创作与艺术思维 第一节 文学创作的过程 一 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 二 文学创作的特殊性 第二节 文学创作活动的思维特点 一 人类掌握世界的主要方式 二 艺术思维的基本特征 三 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第八章 文学的创作方法 第一节 文学创作和创作方法 一 作家掌握创作方法的意义 二 作家对创作方法的选择 第二节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一 现实主义的特征 二 现实主义的历史发展 三 浪漫主义的特征 四 浪漫主义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一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形成 二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特征 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发展 第四节 西方现代主义 一 西方现代主义的特征 二 西方现代主义诸家 第三编 阅读论 第九章 文学的阅读和欣赏 第一节 文学消费 一 文学消费的重要意义 二 文学消费的分类 第二节 文学阅读 一 文学阅读的特点和普遍性 二 文学阅读的意义和作用 第三节 文学欣赏 一 文学欣赏中的审美直觉 二 文学欣赏中的审美想象和创造 三 文学欣赏中的审美情感 四 文学欣赏中的审美理解和判断 五 文学欣赏中的两种体验 第十章 文学批评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性质和作用 一 文学批评的性质 二 文学批评的作用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标准 一 批评标准诸说 二 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 第三节 文学批评的方法 一 文本分析的方法 二 心理分析的方法 三 比较分析的方法 四 阐释分析的方法 五 历史分析的方法 第四编 发展论 第十一章 文学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 文学艺术的起源 一 文学艺术起源诸说 二 文艺的起源是人类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二节 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 一 文学发展的涵义 二 文学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 三 文学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第三节 文学发展自律的纵向关系 一 文学的历史性——继承与革新 二 文学内容的继承与革新 三 文学形式的继承与革新 四 文学思潮、流派的继承与革新 第四节 文学发展自律的横向关系 一 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的共同性 二 世界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影响 第十二章 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发展的规律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性质和特点 一 社会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二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学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发展的道路 一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三 批判地继承中外文化遗产 四 按照艺术规律管理文学 后记 重印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文艺学基础理论(修订本)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唐正序//冯宪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40171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05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90 |
出版时间 | 1994-07-01 |
首版时间 | 1994-07-01 |
印刷时间 | 2003-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4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0 |
丛书名 | |
印张 | 16 |
印次 | 3 |
出版地 | 四川 |
长 | 203 |
宽 | 140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