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浴火重生
内容
编辑推荐

《浴火重生》编著者徐剑。

传说中有一种神鸟,当它翱翔的翅膀不能承载生命之重、渐入式微

时,便会选择往生经历烈火后,重新开始更绚丽的历程:东北老工业

基地就是这样涅槃后浴火重生。

内容推荐

《浴火重生》编著者徐剑。

《浴火重生》内容提要:著名军旅作家徐剑继《东方哈达》之后的又一次倾情巨献。捧着一颗赤子之心,怀着对东北大地和黎民百姓的敬畏之情,历时近一年的采访,走遍城郭、海港、煤都、钢城和大型国有企业。以数个普通工人世家与一个时代、一座城市、一座工厂的沉浮为命运纵线,穿越六十年的历史时空.再现“共和国长子”创造的工业神话、奇迹与辉煌.反映在沉寂和黯然岁月里经历的生命劫难。找回东山再起的自信和骄傲。以气韵沉雄、悲怆婉壮、灵动柔美的叙述向度和笔力,直抵普通百姓的灵魂和情感疆域.浮雕般刻画出东北大地那些热血激昂、豪迈壮烈的工人群像,给读者再造一个灵魂的天堂。这是一幅非虚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壮丽画卷,一部共和国工业发展与文明的心灵史。

目录

神道 引子——东北“双红”淡出国人视线 l

第一章 铁西——中国“鲁尔”

1.鲁尔,曾经是德国的一个制造基地 8

2.一门父子兵与一座铁西城 10

3.伪满时期的一段老皇历 15

4.“共和国长子”扛起一国江山 21

5.铁西地标,三根大烟囱高耸云端 25

第二章光荣与梦想

1.与郝建秀同一辈分的女劳模 30

2.新中国的N个“第一” 35

3.“北上…南下”,只因支援新中国大工业 38

4.六大常委视察“沈飞” 45

5.咱们工人有力量50

6.一个钢铁I垃家与一个激情年代 56

第三章 天堂新村——工人村

1.中国几点钟?天堂就是一天天建成的 62

2.只缘嫁进工人村,66

3.一双少女明眸觊觎天堂工人村 68

山河入梦:龙兴之地

第四章 “共和国长子”之殇

1.第一峰倒下的骆驼 80

2.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 85

3.逃过一劫之谜,92

4.轮回之咒,电大教授入鞍钢 99

第五章 天堂沉没

1.尹家五朵金花与一艘国企大船的沉没 104

2.恋爱九载,嫁进天堂却已开始沉沦 109

3.东湖集贸市场摆书摊的女劳模 115

第六章 炼狱门

1.背运的魔咒形影相随 12l

2.蜗居街头铁皮小屋梦想不灭 127

3.浮生如尘北风吹,133

4.日暮乡关何处是,139

山河入梦:柳条边墙

第七章 风水轮流转

1.“沈变……变天”以后 154

2.父子两代沉浮轮回只守一个“号” 170

3.港口世家冷风吹雨 176

4.风水轮转总归零,182

5.老劳模的徒弟成了分厂厂长 187

第八章 东搬西建

1.一份“非典”肆虐时冒死起草的文件7 19l

2.一着妙棋:铁西与张士开发区合二为一 195

3.铁西卖地的第一槌“嘎嘣”砸下 199

4.北二马路的前世今生 204

5.铸造博物馆——钢铁时代的历史符号 208

山河入梦:闯关东之旅  

第九章 煤都之恸

1.省委书记走进棚户区潸然泪下 222

2.一个坚硬的现实:贫困代际传递 224

3.煤都之恸 228

4.嫁进莫地沟的女人 230

5.太阳鸟浴火再生,236

第十章 断崖千尺亲情有声

1.母爱无边让苦海有岸 242

2.同胞亲情让人间情义无价 248

3.姊妹亲情让金花惊艳 255

山河入梦:白山黑水

第十一章 东山再起藉东风

1.历史轮回——东北工业部、东北司 270

2.一厂一策,分散突围 273

3.再建天堂劳模楼 277

4.老虎台矿的后代动迁进了单元房 283

5.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抚煤”工资条 287

山河入梦:得东北者,得天下

第十二章 北国之春

1.中国“一重”与西马克、三菱重工三分天下 302

2.父子劳模与长春客车的枯荣衰兴 310

3.“玉米棒子”带来的吉祥雨 317

4.“长客”驰骋了“中国速度” 321

5.老劳模的幸福观 328

第十三章 大东北太阳鸟呜

1.辽宁转身,面朝大海 332

2.“黑脸包公” 336

3.大学生炉长的房与车 344

4.背水一战,磁悬浮让“中捷”绝地逢生 349

山河入梦:太阳鸟啼

圜丘·后记纵笔海天望东北 363

试读章节

然而,我对红双喜的质量情有独钟,毕竟用13年了。对出自老工业基地的品牌更是深信不疑,非“红双喜”不买,甚至请人到沈阳乃至东北去找寻,却始终未见踪影。于是,家里宁愿不用压力锅,也不再买别的品牌。

随后,一直使用多年的红梅味精,也渐渐从我家的厨房里消失了。后来做饭时,发现妻子和女儿买回来的是另一种品牌的味精。

痛失“双红”,.我不知究竟何故。它们怎么会双双淡出国人的视野?我有些不解,却又始终找不到答案。

2011年9月28目,我应邀到沈阳采访东北老工业基地。

那天下午,从铁西区委宣传部采访结束后,宣传部特意派办公室主任赵九魁陪同我去工人新村采访。我们登上商务车,驶出铁西区委大院,往动迁后的工人新村劳模楼驶去。

赵九魁也是工人出身,20世纪80年代中专毕业后,分配到一家工厂当了一名装配工,因为喜欢舞文弄墨,颇受厂长青睐,很快被委以重任。厂长是一位有远见之人,很快给他转了干部,调到厂宣传科,写些宣传报道和官样文章。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工厂形势紧张时,他已经完成了鲤鱼跃龙门,进入街道社区工作,一步步擢升到铁西区委宣传部,逃过了那场“共和国长子”所遭遇的命运之劫。

那个秋天,沈阳城阳光普照,如金的碎片漫撒在大地上。极目远眺,一片秋色渐浓的金黄。秋风所至,天幕上几乎不留一丝痕迹。在驶往铁厂址在离这儿不远的沈河区,不过,如今已是人去厂空,改作他用了。

为何?他们搬迁到新厂了吗?

厂子早黄了!

工人呢?还能找得到吗?

和我一起从中专学校毕业进厂的同学,可能还能找到一两个人。

好啊!抽个时间,找来我与他们聊聊。

可以。不过要大碗喝酒啊!也许醉了,他们才愿忆起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嗯!我点了点头,说,当然要舍命陪工人老大哥了。不过,“红双喜”这么好的品牌最终还是倒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是适应不了市场;南方的企业反应太快,居民家庭有什么需要和喜好,他们就会制造什么样的产品。而“红双喜”则是几十年一个老面孔,吸引不了年轻的家庭主妇。

可是他们有最好的设计专利啊!安全,可靠。我感叹道,这可是核心技术。

厂里的总工被人家挖走了,所有的专利和核心技术就全没了。

赵九魁谈起“红双喜”倒闭的内幕,当时,红双喜生产厂家已经不景气了,正常开工资都很困难。这时,南方一家做压力锅的公司找到“红双喜”的总工程师”愿出高薪诚聘,唯一的条件就是“孔雀东南飞”,并许以车子和房子,再加上20万元的年薪。

那位总工程师痛苦了许多日子,一直不敢答应南方这家公司。可是他正处在上养父母、下抚妻儿的中年。面对兄弟姐妹纷纷下岗,铁西区的街道成了下岗街,被人称为“穷鬼街”;目睹一些姐妹无可奈何,只好由丈夫用自行车驮着到光荣街站街招客的惨状,怅然不已。当初读大学,他就冲着这座人间天堂来的。走进天堂,娶妻生子,在工人村拥有一套40平方米的住房。曾经红红火火的好日子,让铁西区的许多工人艳羡不已。然而这一切光荣与梦想,皆化成了冬天吹过荒原上的大烟泡,一阵风掠过,便被吹得无影无踪。  辉煌梦想已经寂灭,前途黯然。他最后回眸让自己功成名就的企业,深深作一揖说,对不起厂里的师傅和师兄师姐们了,恕我背叛,既然公家单位救不了我们,我唯有自救了。这位工程师将牙关一咬,吐出一个字,走!

决然南下,“孔雀东南飞”!20万元的年薪,谁不动心啊?

果然,红双喜厂的总工到了南方那家做压力锅的公司后,将“红双喜”的材料、工艺和压模技术统统用上了,使出浑身解数,为那家工厂制造出了中国甚至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压力锅。随着这家公司的压力锅风靡全国,红双喜压力锅厂的倒闭就越来越近了。

没有办法啊!单位出了“甫志高”,一个“叛徒”砸碎了“红双喜”厂子所有人的饭碗。车上,陪同人员感叹道。

唉呀!话不能这么说。赵九魁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啊。人们过日子,都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那位工程师,也是无奈之举。

也是。我随口附和道,终于解开了我买不到红双喜压力锅之谜。那红梅味精呢,又是咋整的?

红梅味精还在啊!赵九魁说道。

是吗?咋在北京市场上买不到了?

那是因为销售市场萎缩,只有在东北还有人认。

咋会萎缩啊?不是很红火吗?

一言难尽啊。赵九魁仰天长叹,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现在的老厂,退休工人太多,厂子背的包袱越来越重,终于让最后一根“稻草”将一峰“大骆驼”压倒了。

那为何这个品牌还活下来了呢?

当年厂里停薪留职下海的一位工人成了巨富,斥资买下了他曾经工作的工厂和品牌。

说话间,商务车已经驶入了工人新村的路口,而关于红双喜压力锅、红梅味精淡出国人视线的故事,也画上了一个句号。

驾车的师傅不知道工人新村该往哪里走,停下来找人问路。P1-P3

后记

敲下《雪域飞虹》最后一个句号时,已经是2011年12月20日,屈指算来,整整一百天,我一直跋涉在青藏高原之上,转山转湖,魂儿已经扔在了那里。我知道,一旦走下雪山、神山,返回内地,便会醉氧,醉在人间炊烟袅袅处,迷失在了金樽美酒的眩晕中,昏睡不醒。

不想回去。可是当今之世,又有几人禁得住人间烟火的诱惑呢!

前方有铜炊煮茶吗?我走下雪山,走下青藏高原,因为另一片积雪的大地,另一个血性的群族,还等着我去策马纵游和挥剑书写。

其实,在那片极地雪国,我已经断断续续地行走了半年之久。

接下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这个题材前,我曾经一度犹豫。我知道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这是一个百年难遇的好题材,可是对于我自身的写作而言,近两年,我一直是在一种高度的旋转之中,刚从一片军事禁区耕耘出来,写下《镇国重器》,又远行青藏高原,继续向一座座文学的神山走近、靠近,体力已经高度透支,却又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了《雪域飞虹》,这是《东方哈达》的姊妹篇。这时我很想静静地坐下来,择一居茶室,观景品茗,摆一张八仙桌,喝酒忘忧,过几天优哉游哉的日子。

出版社社长的电话又来了,那种温情的催促,是商量,是尊敬,让你无法拒绝。几乎没有给自己一点儿松弛的时间,2012年元旦的钟声敲过之后,我从一片精神的高原上,由西向东,穿行而过,走进了另一片龙兴之地,开始了又一场踏冰立雪的远征。

我站在了这片血性大地的入口处。仰首之间,罡风猎猎,狂雪飞舞,马背上射出的响箭,还在雪原上飞掠。从拓跋鲜卑,至契丹人,至女真人,至蒙古人,这支喋血的响箭,穿过岁月的云层,精神的响箭,一直在飞翔。它越过长城,射入京畿,射向汴京和江南,让醉生梦死的汉人悚然惊悸之时,又不能不惊叹!箭头上涂抹的药液,却是一种昂扬兴奋剂,雄起了尚武精神,让一代代江南士子在惊叹这片大地喋血杀戮时,莫不惊诧,它的箭镞嵌入中原躯壳时,带来的尽是豪迈与壮丽。

我信步于这片丰饶大地的钢都煤城。环顾之间,60年向大中国输血,一列列黑色的金子、黑色的原油、黑色的钢铁,仿佛仍在眼前,车轮滚滚输向神州大地,驱动了中国的发展之轮、制造之轮。然而,再有宝藏的矿山,总有挖空的时候:再丰饶之海。,总有枯竭的一天。终于有一天,饮誉中国乃至世界的煤都资源枯萎了,渐次被人们冷落,甚至被遗忘了。

也就在这不经意之间,我走进铁西,走进工人村,走进鞍钢,走进煤城,走进当年的棚户区,走进大连港,走到远在极边的齐齐哈尔中国“一重”,也走进当下处于最底层的中国工人家庭,那些曾经被称为无产者的家庭,那些曾经在几十年间作为革命的中坚和依靠、荣耀和骄傲过的产业工人家庭,虽然现在他们开始有产了,但是家产无多、存款无多,依旧清贫。可是与他们交谈之中,我却从东北工人的身上,从东北这片曾经的莽荡之地上,触摸到了那种叫中国的体温,感受到了她仍然强烈的心跳。也就在走进底层之中,我如此反复地称量一个文学无法避让的术语:命运与宿命。大时代的命运,一个城郭的命运,一座工厂的命运,一个家庭的命运,一个人的命运,皆与家国江山和一个伟大民族联系在了一起。国家盛、民族兴;则企业兴。家庭兴。家庭沉、个人沉,则国家沉,民族亦沉。经历了那么多的沉浮之后,我们企望家庭兴、个人兴、工厂兴、城郭兴。

东北那片血性的大地和血性的家族,总在上演一幕幕血性的壮歌。在民间、在底层、在苍生百姓中间,所经历的一个个轮回和宿命的故事。  他们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将无产阶级工人能得到的幸福、荣耀、辉煌都消费光了,然后却要让他们和他们的后代在40年后加倍偿还。于是,他们便经历了入地狱般的‘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的一个十年。

……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浴火重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018460
开本 16开
页数 3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3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23.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40
17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5:2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