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跨国与跨文化视角下华莱坞电影理论与历史 |
内容 | 内容推荐 《跨国与跨文化视角下华莱坞电影理论与历史》以跨国与跨文化为视角透视华莱坞电影百年的历史。迎合靠前靠前中国电影学界对跨国与跨文化的讨论热点,力图在对跨国电影(transnational cinema)理论和世界电影(world cinema)理论的深刻检讨基础上,深化华莱坞电影理论。该书在强调现实关照的基础上,注重历史的维度。 作者简介 付永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副所长。 目录 上编 跨国华莱坞电影理论 章跨国语境中的华莱坞电影理论研究范式流变初探 一、中国与华族性 二、华语电影研究范式及其问题化 三、中国电影话语场域的新晋力量:电影研究范式的华莱坞理论 四、结语 第二章不只是电影——对外传播符号的“华莱坞” 一、引言 二、对外传播符号的华莱坞 三、华莱坞的对外传播之路 中编 跨国华莱坞电影史 第三章早期华莱坞电影的跨国影像流动 一、全球初体验:《柳碟缘》与英美烟公司在华电影活动(1921—1926年) 二、华莱坞萌芽时期的女明星及其跨国影响力 第四章早期华莱坞电影的跨国人员流动 一、贝兰女士的生平考证 二、美亚电影传习所 三、贝兰女士对华莱坞电影明星制的贡献 四、未竟的事业 第五章早期华莱坞电影的跨国贸易、制度与管理 一、旧海关史料中电影市场的嬗变与电影进出口贸易 二、华莱坞视阈下的前现代电影检查实践 三、早期华莱坞电影发行制度的确立 下编 跨文化华莱坞电影 第六章跨文化视角下华莱坞的离散华族性 一、华莱坞电影中的动物性与离散华族性 二、《盲猪》:情感空间的电影童年 三、华莱坞的彼岸镜像: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女性与中国形象 第七章跨文化视角下华莱坞电影的类型建构 一、全球化语境下华莱坞魔幻类电影的转型逻辑 二、全球化语境下中医题材电影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三、全球流行文化与都市爱情电影的生产 四、都市爱情电影的跨地互动与华莱坞的建构——合拍片、美学与产业合作 五、结语 第八章跨文化语境下华莱坞功夫电影的文化策略 一、“西方中心主义”的本土话语 二、资本驱动下的全球性与本土性浮华景观 三、全球性与在地性的角力与共生 四、结语 第九章理论旅行、时代规制与华莱坞电影生产 一、“作者论”框架下电影类型的承续与新生——华莱坞功夫电影的风格化导演论略 二、视觉奇观的可能与限度——21世纪以来华莱坞功夫电影的美学呈现论略 第十章华莱坞电影的海外文化接受 一、21世纪以来华莱坞电影在日本的接受度考察 二、从华莱坞电影片名的日译方法初探中日文化差异 第十一章跨文化视角下的阶层、人地关系和文化冲突 一、华莱坞电影中的人地关系 二、华莱坞电影中的跨文化冲突与故乡认同 第十二章华莱坞:中国电影研究中的第三股力量 一、中国电影研究中的第三股力量 二、总体性的电影理论视野 三、对电影业界的新动向保持高度敏感 四、拒绝霸权、拒绝殖民的华莱坞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跨国与跨文化视角下华莱坞电影理论与历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付永春主编 |
译者 | |
编者 | 付永春 |
绘者 | |
出版社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382924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16千字 |
出版时间 | 2019-9 |
首版时间 | 2019-09-01 |
印刷时间 | 2019-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40 |
CIP核字 | 2019046585 |
中图分类号 | J992 |
丛书名 | |
印张 | 1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69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55.00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