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侘寂天涯
内容
编辑推荐

天涯的侘寂之美,美得无声无息、美得让人透不过气。如果当年古龙大侠笔下的西门吹雪和叶孤城的世纪之战不是在紫禁城上进行,那天外飞仙的一剑不是从皇宫的屋脊之上刺出,而是在这极地的山脊上进行的话,那惊天动地的天外飞仙在这侘寂的自然面前还有什么意义?

本书收录了作者在世界各地的游记散文,分为法国篇、英国篇、爱尔兰篇、德国篇、美国篇五篇。

内容推荐

热闹过后是孤独,奋斗过后是寂寞。圆润得到平稳,坚持己见则被逐出主流。成功只是一种过去,欢乐恰恰可能是一种追求。严寒虽然冻死了杂草,但冰雪毕竟还在哺育大树。何况在冰雪中还有万年以上的各种细菌永远不灭。世界还是美好的,丑恶毕竟只是极小的一小部分。侘寂在天涯,让我们原谅敌人,宽恕仇恨。

本书收录了作者在世界各地的游记散文,分为法国篇、英国篇、爱尔兰篇、德国篇、美国篇五篇。

目录

序 侘寂天涯

PART 1 法国篇

协和广场

香榭丽舍一瞥

凯旋门

埃菲尔铁塔

卢浮宫

巴黎圣母院

巴黎的荣军院

凡尔赛宫

古城贡比涅

巴黎购物

鹅肝酱

会玩才是有本事

快乐不在大小

PART 2 英国篇

伦敦

大英博物馆

莎士比亚故居

克拉克皮鞋

日本人在伦敦

大家的钱大家花

PART 3 爱尔兰篇

都柏林技术学院

教育投入

爱尔兰的软件产业

创新的文化建设

利默里克大学

女大使

PART 4 德国篇

法兰克福机场

法兰克福

波恩

柏林的中国大使馆

柏林墙

德国国会大厦

勃兰登堡门

小城波茨坦

西席林霍夫宫

科隆市与科隆大教堂

魏玛

布痕瓦尔德集中营

海德堡

德累斯顿

乌珀塔市的恩格斯故居

什么德国菜最好吃

德国陪同

一位德国女士的二战观

PART 5 美国篇

平凡见品质

巴提摩尔谈创新

当代“白求恩”

圣地亚哥湾

老布什博物馆

创新是一种文化

心脏为谁而跳动

成果与压力

思念吕福源

试读章节

德国国会大厦

感谢接待部门的安排,我们一行有机会参观了德国国会大厦,一座用苏联红军鲜血浸透了的建筑。

据说是在1945年4月30日夜里10点50分,苏联红军战士叶戈洛夫中士和坎塔里亚下士两人,一个高举着突击红旗、一人紧握着波波莎冲锋枪,经过艰苦奋战,在几万战士流血牺牲后,将红旗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的楼顶,宣告了希特勒法西斯帝国的灭亡和伟大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踏进国会大厦,即有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氛扑面而来,但同时也使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国会大厦的建筑远远不是用“宏伟”二字就可以描述的。在我的感觉里,这个钢筋混凝土的怪家伙,既不同于巴黎用石头堆砌而成的凡尔赛宫或卢浮宫之类的庞然大物,也不同于普通的混凝土建筑物或工字钢结构的现代化建筑。国会大厦的气势太恢弘、建筑太凝重,远远不是那些大理石或花岗岩建筑可以比较的。因为任何建筑,虽然有历史、虽然有文化,但很少经过血的洗礼,很少经过自认为必死而又不得不战斗的悲壮。据说,德国政府把首都迁到柏林之后,又花了四年时间对其进行了全面装修,这更使得大厦在具有那种沉重的压抑感的同时,又多了几份现代的气息。

国会大厦是苏联红军最精锐部队与德国法西斯党卫军和纳粹分子最精锐部队最后决战的地方,是柏林战役的最后一幕。

在这一幕里,一方是苏军精锐150师和171师,他们为了二战的胜利,所有的战士都在拼死战斗。他们挟攻克了柏林几乎所有地区的余威,誓死攻克国会大厦。另一方则是1200余名抱着必死的决心,以生命来捍卫希特勒法西斯政权,誓死和大厦共存亡的党卫军纳粹主义狂热分子。

国会大厦是纳粹第三帝国权利的象征,是第三帝国最后的防线和堡垒。国会大厦砖墙的厚度超过了两米,底层还有钢筋混凝土加固的围墙,所有的门窗都已封死只留下一个个冷冰冰的枪眼。所有的制高点和大厦的各层,都布置成了杀伤力极强的交叉火力网。

4月29日和4月30日,是交战双方都处在生死攸关的鬼门关上的两天。朱可夫元帅麾下的第79步兵军的17l师和150师以锐不可当的勇气一举突破了国会大厦前的外围阵地,向国会大厦发起了猛攻。正义和非正义之战,和平与反和平之战。在德军从上到下的立体火力网下,两个师的几万部队,被1000多名抱着必死决心的纳粹分子压倒在所有通往国会大厦的道口上,战斗的惨烈,据说没有哪一场战斗能够比拟,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伟大的苏联红军,你们为了和平、为了人类解放、为了使人类免遭法西斯铁蹄的践踏,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和牺牲?

多少苏联母亲,等待着他们永远不会回来的儿子;又有多少苏联妻子,等待着他们永远不归的丈夫?

同样,那些战死的德国军人,他们不也是妻子的丈夫、母亲的儿子吗?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国会大厦的那些里里外外的墙壁上,会留下那么多苏联战士留下的俄文涂鸦。他们是在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他们亲密战友的怀念和对法西身纳粹分子的愤怒!

惟有牺牲多壮志。可是要攻下如此坚固的堡垒,要对付这些怀着必死决心、又战技高超的纳粹分子,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和牺牲!近8万名红军战士倒在了法西斯的枪口下,25万名红军虽然没有付出生命,但却付出了血的代价。这就是柏林大战的代价!

历史不容遗忘,更不容篡改。德国国会大厦的议会厅并不能吸引多少参观者的眼光,装修后的国会大厦如果没有陪同或讲解员的解说,人们也很难知道在国会大厦里发生的惨烈拼死战斗。攻坚的和守卫的都是抱定了必死决心。

但是,国会大厦几乎所有的墙壁上,都能看到那些用木炭等写下的俄文字母,有的很大、有的很小、有的歪歪扭扭。这些俄文字句与这座国会大厦是如此的不协调,但德国人仍然让它们永远留在这些墙壁上。因为这是血,有英雄的血、也有德国纳粹分子的血。因为这是历史,它告诉后代人们,这里发生过多么不寻常的事情,发生过许许多多惨烈的故事……

红军战士们是多么聪明!

保留这些涂鸦的德国后代们又是多么有胆识!参观完国会大厦,我的脑子里留下的不仅仅只有这些。

勃兰登堡门

参观完德国国会大厦,出门不远就是勃兰登堡门。

世界各国都有许多门,例如中国的天安门、巴黎的凯旋门、俄罗斯的胜利门等等。

但是,不管哪国的门,一般门洞大多以一个为主,多的也就两、三个罢了。勃兰登堡门则不一样,5个大门洞,6根大石头柱子,白白的,不知道是不是花岗岩。

由于时间关系,陪同只让我们照了几张照片,然后花上1分钟左右眺望了一下这座横跨整个菩提树下大街的门,就登上了旅行车。

出于补偿,陪同在车上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这座神奇而伟大的门。

勃兰登堡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53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定都柏林,修建了18座城门,而勃兰登堡门便以两根巨大的石柱支撑起来的简陋石门得以问世。

勃兰登堡门现在的样子是1788年的普鲁士国王威廉二世修建的。他请了德国最著名的建筑学家卡尔·歌德哈尔·阆汉斯进行了重新设计,并花了3年时间建造。除了有5条通道,门的顶端还有一套栩栩如生的青铜装饰雕像,即四匹飞驰的骏马拉着一辆双轮战车,战车上屹立着一位背插双翅的女神,她一手执杖、一手提马缰,头戴花冠,脚踏战车,显示着普鲁士国王统一德意志帝国的胜利。

在各通道的石柱和石头门楣上,还有德国著名雕刻家的多幅作品。这些作品描绘古希腊神话中大力神的故事以及和平征战的故事。

因此,此门建成后被命名为“和平门”,战车上的女神则被称为“和平之神”。

然而,和平之门并不和平。勃兰登堡门建成之后不久的1806年,法国的科西嘉小个子拿破仑就率领法军横扫了普鲁士军队,把“和平女神”及四马战车卸回了巴黎。直到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之后,“和平女神”和她的战车才重返勃兰登堡门。从此,和平女神易名为“胜利女神”。

法西斯第三帝国的灭亡也带来了勃兰登堡门的损坏。攻打德国国会大厦的强大火力几乎摧毁了这座和平之门。

现在我们看到的勃兰登堡门,是1956年东德重新修复后的门。

很不幸的是,1961年8月的柏林墙,把柏林划分成了东柏林和西柏林。而勃兰登堡门成了柏林墙的起点,成了柏林墙的一部分。

谁说柏林墙是建于1961年?

从1788年有了勃兰登堡门开始,勃兰登堡门就注定成了柏林墙的一部分。

我国有不少的门。而且这些门都有特定的意义。

天安门、地安门、宣武门等等。

我只听说清代时宣武门是杀头的门,但电视和小说中,清廷处决犯人又大多在菜市口。

勃兰登堡门则实实在在成了封锁东西德来往的门。

好在1989年拆除了柏林墙,好在1991年两德重新统一。历史终于又重新还给了人民一个完整的德国,一个完整的柏林。但愿勃兰登堡门不再是分割德国之门。

60多年过去了,二战也正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忘。勃兰登堡城门已变通途。但是,浅浅的海峡,忧忧的乡愁。台湾海峡仍然隔断着台湾与大陆。哪一天,海峡也能变通途呢?我们期待着。

P192-199

序言

出门捡到几只贝壳,就以为看到了大海。这本书就有一点这样的味儿。最近读了一本很流行的英文书,叫做《The World is Flat》,直译就是《世界是平的》。这本书讲的是在全球化浪潮下和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哥伦布发现的“世界是圆的”这个概念变了,世界变成了平的。这个变化不仅涉及美国,还涉及全球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信息化和高科技发展,使信息获取和处理更容易,使通信和交通更方便。

然而,尽管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了、交通工具更便利了,但是,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包容并没有变得更快。相反,信息传播太快有时反而阻碍人们的互相谅解和妥协。例如,中日之间、阿拉伯和以色列之间、基督教和其他宗教之间都存在着长期悬而未决的文化冲突。

缩小和解决这些冲突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和交流,并需要人们发白内心的理解和宽容。

这次我又拿出几只贝壳,供读者们茶余饭后消遣。从这几只贝壳,当然不能看到大海,但是,我希望人们能够看到,这是来自于大海的贝壳。

作者

2006年3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侘寂天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尧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4035624
开本 16开
页数 2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9
出版时间 2006-04-01
首版时间 2006-04-01
印刷时间 200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2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6: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