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漫说中国科大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通俗性读物,主要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建校以来近60年的历史,学校的人、事、物,以及现在取得的成果。具体内容包括“符号”“温故”“谈今”“文化”四个部分,对于中国科大的文化符号、历史脉络、办学成就以及文化精神进行了多方面解读和展示。 作者简介 蒋家平,安徽巢湖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事机关管理工作,历任党委办公室主任、党委组织部部长、党委宣传部部长兼新闻中心主任等职,在大学文化、思想政治工作等领域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主编《梅与牛——中国科大文化研究》等多部图书。长期坚持业余创作,发表大量散文、杂文、随笔、时评作品,出版散文随笔集《闲暇集》《怡红院里没有“巧宗儿”》和时事评论集《古惑年代》等。 现任安徽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目录 目录 >> 序 >> 符号 理念/002 校名/002 校徽/003 校训/004 校歌/005 >> 温故 初创时期的科大“朋友圈”/008 111天如何创办一所大学?/011 聂帅眼中的“新型大学”新在何处?/016 “不要命的上科大”是几个意思?/021 865吨:南迁时的全部家当/029 逆流而上的“回炉班”/037 “代拟稿”中的声声呐喊/040 人民日报:“一定要办好中国科技大学”/043 “知识荒原”上的“少年突击”/045 国务院批准成立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049 “小讲师”与“大工程”/052 “梅”与“牛”/056 “三大工程”催生世界一流大学之梦/064 >> 谈今 科大为何“墙内开花墙外香”?/070 “百所助一校”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076 “1860”何以被戏称为科大“恒数”?/083 百分百自主选择专业是怎样做到的?/092 “斧背要厚,斧刃要尖”——教授上基础课是传统/097 从实验到实践/102 科技英才班:求解“钱学森之问”/108 研究生培养:变“撑杆跳”为“跨栏跑”/113 科学研究:有所为有所不为/121 协同创新引领战略产业崛起/134 为人才群聚育一方水土/139 预警与援助系统/145 青春科大/151 >> 文化 文化解读/158 名师大爱/175 永恒记忆/190 薪火相传/204 >>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漫说中国科大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蒋家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12044038 |
开本 | 其他 |
页数 | 24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74千字 |
出版时间 | 2017-03-01 |
首版时间 | 2017-03-01 |
印刷时间 | 2018-04-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649.285.41-49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