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刀锋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有些人能够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他们依此行事,这些人很终不是疯了就是成了传奇。威廉·萨姆塞特·毛姆的《刀锋(精)》是一部普通人的传奇。美国青年飞行员莱雷经历了残酷的战争,他的战友为营救他而牺牲,因此他对人生感到迷惘,弄不懂世界上为什么有罪恶、痛苦和不幸。复员后,莱雷既不肯进大学,也不肯就业,一心想探求人生的优选。为此,他丢下未婚妻来到巴黎,又从巴黎遍游世界,很后到了印度,终于对人生大彻大悟。返回美国后。他当上一个自食其力的出租车司机,很终隐身人海。 作者简介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英国小说家、戏剧家。十岁之前都住在法国巴黎,因父母先后去世,他被送回英国由叔叔抚养。 毛姆先后就读于坎特伯雷皇家公学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孤寂凄清的童年生活和因身材矮小、严重口吃遭受歧视的学生时代,在毛姆的心灵上投下了痛苦的阴影,养成他孤僻、敏感、内向的性格,也对他的世界观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892年进入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学医。学医使他学会用解剖刀一样冷峻、犀利的目光来剖视人生和社会。他的靠前部小说《兰贝斯的莉莎》(1897),正是根据他从医实习期间的所见所闻写成的,从此弃医从文。 接下来的几年,毛姆写了若干部小说,但是没有一部能够“使泰晤士河起火”,遂转向戏剧创作,获得成功,成了红极一时的剧作家。代表剧作《弗雷德里克夫人》(1907),连续上演达一年之久。 在事业如日中天时他决定暂时中断戏剧创作,用两年时间潜心写作酝酿已久的小说《人性的枷锁》(1915)。1919年发表的《月亮与六便士》更加巩固了他作为小说家的地位。 为了收集素材,毛姆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因此不少作品有浓郁的异国情调。1920年毛姆到了中国,写了游记《在中国的屏风上》(1922),并以中国为背景写了一部长篇小说《面纱》(1925)。 两次世界大战的间隙期,是毛姆创作精力很旺盛的时期。代表作有刻画当时文坛上可笑可鄙的现象的《寻欢作乐》(1930)和充满异国情调的短篇集《叶之震颤》(1921)等。 第二次大战期间,毛姆到了美国。1944年发表长篇小说《刀锋》。此后,他回到早年定居的法国里维埃拉,直至1965年溘然长逝。 目录 刀锋上的行者/郭勇健 刀锋 附录/毛姆年表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刀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著;秭佩 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754294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08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77千字 |
出版时间 | 2016-01-01 |
首版时间 | 2016-01-01 |
印刷时间 | 2018-05-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外文原版-英文原版-文学小说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561.45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6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