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直面企业的冬天/经济低增长时期企业对策书库
内容
编辑推荐

自然有节气,经济有周期。伴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经济放缓、股市低迷、人民币持续升值、生产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中国经济正面临着深度调整,中国企业也将普遍遭遇“寒冬”。

针对企业如何“过冬”,本书将为你精彩呈现:中国企业的生存现状如何?三星、松下、索尼如何“过冬”?华为、阿里巴巴、万科如何“过冬”?如何树立正确的“过冬”心态?如何确保订单,维护生命线?如何把成本控制到最低?如何融资解困?如何整合与升级?如何整合核心竞争力?如何实行精兵战术?如何实行现金为王战术?……

内容推荐

回顾历史,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年,一路风雨兼程,一路高奏凯歌。当时光流转到2008年时,受内在经济规律与全球经济趋缓的影响,中国经济正面临着深度调整,一场经济的“冬天”挟裹着风雪汹涌而至。那么,中国企业如何才能顺利“过冬”呢?

本书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企业如何通过自身的调整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达到保全实力、积蓄力量、顺利“过冬”的目的。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谈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及其对企业的影响;中篇谈企业如何从文化、管理、营销等诸多方面调整自身,适应变化,安全“过冬”;下篇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介绍已经“过冬”的名企与正在“过冬”的名企,为广大读者提供实例和借鉴。

本书特别适合企业管理者以及关心经济大势的读者阅读,它就像冬天里的一盆炭火,为深处“严冬”中的企业送来阵阵温暖。

目录

序言

 上篇 严冬之象:寒意渐深的中国经济

第1章 “冬天”的征兆

 倒闭风潮

 “风雪”欲来“股”先知

 楼市困局

 经济周期拐点之争

 企业老总“过冬论”

第2章 趋缓的全球经济

 美国的忧虑

 美国经济的外暖与内寒

 次贷危机的爆发与蔓延

 疯狂的石油

第3章 挣扎的国内经济

 通货膨胀、流动陛过剩与货币从紧

 人民币升值风波

 产业链低端之痛

 宏调新政:从“双防”到“一保一控”

 中篇 过冬之策:中国企业的自保与突围、

第4章 正确的“过冬”心态

 生存高于一切

 树立危机意识

 增强开源与节流意识

 万事有备无患

 统一思想,激励士气

第5章 确保订单,维护生命线

 维护已有客户

 开发潜在客户和目标客户

 “捆绑式”前进

 提升竞争力,赢得订单

 留住业务骨干人员

第6章 把成本控制到最低

 控制采购成本

 库存管理

 砍去人工成本

 严控日常开支

 适当代工与外包

 有效利用固定资产

 控制营销费用

第7章 融资解困

 企业内部融资

 债权融资

 股权融资

 项目融资

第8章 整合与升级

 垂直一体化整合

 专业化整合与产业链整合

 设备升级,代替人力

 技术创新,产品升级

 提高设备利用率

第9章 战略:整合核心竞争力

 战略的本质

 打造核心竞争力

 从粗放到精细

 反思的作用

第10章 人力资源:精兵战术

 人才的“二八法则” 

 如何减去冗员

 防止精英流失

 合并中层,组织扁平化

 提升员工素质与技能

 优选客户和供应商

第11章 财务:现金为王

 建立财务危机预警制度

 核心产业,稳健经营

 确保充足的现金流

 环境恶化的财务应对

 财务危机的挽救

 下篇 过冬之炭:他山之火,可以暖己

第12章 名企“过冬”的成功经验

 三星电子突出重围

 松下的妙手回春术

 索尼转型

 吉田的“仁善循环” 

 “商神”的绝招

第13章 正在“过冬”的中国名企

 华为的“冬天” 

 阿里巴巴的“棉衣” 

 万科:现金为王战“寒冬” 

 金乌沉没:命断资金链

 “飞跃”断翅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次贷危机发生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中国人对于次贷危机了解较少,那么,什么是次贷危机呢?

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而引起的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流动性不足危机。

通俗地说,美国人与中国人喜欢储蓄不同,他们喜欢预支未来的费用,有一个小笑话反映了两国国情的差别。一个中国老太太在临死前说:我终于用一生的积蓄买了一套房子;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临死前却说:我终于把买房子的钱还清了。

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车子,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是我们也知道,在美国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呢?因为信用等级不够高,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简称次级贷款者。

在贷款的时候,由于房价高,银行认为把钱贷给次级信用贷款者,即使贷款者无法偿还贷款,也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来还,通过拍卖或者出售收回银行贷款。然而,让银行想不到的是,由于房价持续走低,当贷款者无力偿还时,即使银行把房屋出售,发现得到的资金并不能弥补当时的本金和利息,甚至都无法弥补本金,这样,银行就会在这个贷款上出现亏损。

当经济出现问题时,还会导致大量无法还贷的贷款者。正如上面所说,银行收回房屋,却买不到高价,出现了大面积亏损,引发了次贷危机。

在次贷危机的冲击下,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被迫进入“降息周期”,以图力挽经济于狂澜。让美国政府尴尬的是,2007年底至2008年初,次贷风波的势头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扼制,反而愈演愈烈,掀起了第二波风暴。

华尔街成了风暴中心。曾经财大气粗的投行美林感觉到日子越来越艰难,宣布了三个出售协议,以缓解资金困局;鼎鼎大名的花旗集团为避免贱价甩卖,将SIV并入账内资产。一时间,各大银行债券保险商风声鹤唳,纷纷自保。

与此同时,美国楼市指标全面恶化。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声称2007年10月成屋销售连续第8个月下滑,年率为497万户,房屋库存增加1.9%至445万户。第三季度标普/希勒全美房价指数季率下跌1.7%,为该指数21年历史上的最大单季跌幅。12月新屋开工数量下降了14.2%,年率为100.6万户,为近16年最低。

面对这种状况,2007年12月7日,美国总统布什决定在未来5年冻结部分抵押贷款利率,而美国、加拿大、欧洲、英国和瑞士五大央行宣布联手救市。美联储在降息75个基点的基础上再降50个基点。

次贷危机并没有由此收手,第三波风暴开始毫不留情地冲击美国经济。

2008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濒临破产,引发了次贷危机的第三波风暴。美联储紧急向其注资,并再次大幅降息75个基点。3月14日,贝尔斯登向摩根大通和纽约联储寻求紧急融资。17日,摩根大通同意以2.4亿美元左右收购贝尔斯登。

美林公司第一季度净亏损达19.6亿美元,连续三季度亏损。该公司第一季度资产减记总额超过了65亿美元,并将再裁员3000人,预期未来数月的形势将更加艰难。

4月18日,花旗集团宣布,在冲减逾130亿美元损失后,第一季度净亏损达51.1亿美元,合每股损失1.02美元。

5月6日,华尔街三大巨头——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和雷曼兄弟的日子也不好过,同时颁布计划在近期精简员工人数。  5月6日,是美国灾难性的一日。同一天,房利美宣布今年第一季度损失21.9亿美元,每股亏损2.57美元,预计明年损失将继续恶化。

房利美的这一宣布,将次贷危机带入了第四波风暴。

2008年6月,第四波风暴冲击正式到来,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美国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房利美)和美国联邦住宅抵押贷款公司(房地美)宣布公司陷入困境,市场一片恐慌。自次贷危机发生以来,美国民众长期以来对“两房”的担心被证实了,各外国投资者开始大量减持两房股票。7月11日,对于房利美和房地美来说是个阴云密布的日子,在电闪雷鸣中,它们的股价度过了“惊心动魄”的一天,早盘,两者跌幅分别高达49%和51%,股价双双被腰斩。

美国经济学家认为,次贷危机已从最初的次贷领域,向整个金融市场和美国经济基本面蔓延。

面对“黑色星期五”两房的股价暴跌,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心急火燎,坐不住了,他站出来强调:“房利美和房地美保持活力对维持我们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信心和稳定至关重要。”

为避免“两房”危机进一步恶化,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在经过两天的紧急磋商后,已于7月13日宣布对两大房贷机构采取紧急救助措施。财政部决定:提高对两大房贷机构的信用额度,并承诺在必要时政府将出资购买两大房贷机构的股票并出借资金。美联储也表示将给予两大机构特别融资待遇。

7月15日,美国证交会(SEC)也出手相助,紧急宣布:为防止部分投资机构利用卖空机制操纵股价,将限制投资者卖空美国两大房贷机构和券商股票。

7月26日,美国参议院批准总额为3000亿美元的住房援助议案,授权财政部无限度提高“两房”贷款信用额度,必要时可不定量收购“两房”股票。

P28-30

序言

2008年的春天,并没有给广东东莞的中小企业主们带来温暖的感觉,企业倒闭的阴影自2007年冬季开始就一直笼罩着东莞。

在东莞凤岗镇工业区,附近街上的店铺一批批地倒闭,工人也大量离去。随处可见紧闭的铁闸门上方挂着招租的广告牌。“老板走了,工厂倒了,人都空了。”一家餐馆的老板无奈地说。虽是就餐时间,他的餐馆里面却没有几个客人。

2008年以来,广东地区工厂的倒闭和迁移呈现出加速趋势,伴随着这一过程的是此起彼伏的“裁员浪潮”。

这是目前中国沿海较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工业园区经济现状的一个缩影。人们开始感觉到经济领域的阵阵寒意,对于这个“冬天”到底有多冷,民众议论纷纷,“寒冬论”逐渐成为网络热点。新浪网对此做了一个民意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民众对中国经济信心不足。然而,政府与一些海外人士却又对中国经济持乐观态度。新华社发表评论《宏观经济平稳较快运行,股市长期向好基础未改》;股神巴菲特2008年7月通过媒体表示,自己看好中国经济,并有意投资购买中国的一支股票。

“继续增长论”认为,美国经济2008年第二季度的增长率为3.3%,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冲击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严重。

“什么萧条?”经济研究机构Capital Economics的保尔·艾什沃思(Paul Ashworth)表示,“美国的经济增长不仅在七国集团(G7)中是最强劲的,而且超出了其2.5%~3%的潜在经济增长率。”

持“继续增长论”的学者认为:目前来看,中国经济仍保持了较快增长,物价上涨也有所回落。2008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30619亿元,同比增长10.4%;CPI同比上涨7.9%,6月份同比上涨7.1%,继续回落,较上月回落了0.6个百分点。总体来说,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寒冬论”与“继续增长论”的争论,表面之暖与切肤之冷,让中国企业家与民众在犹豫中观望、彷徨。

这微暖的东南风是“春天”快来了的先兆,还是“冬天”里由于特殊原因而出现的短暂的暖和天气?直到万科的王石抛出楼市“拐点论”,华为的任正非实施先辞职再上岗,阿里巴巴公司的马云在深夜里给员工发了一封“冬天的使命”,所有的人才如梦初醒,“冬天”真的来了。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了解在全球经济趋缓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目前的基本状况,我们需要对经济气候进行全面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理性的判断,采取有力的措施来适应变化,让自己的公司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持续增长。

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在“华为的冬天”一文中告诫员工说:“记住一句话:‘物极必反’,这一场网络设备供应的‘冬天’,也会像它热得令人们不理解一样,冷得出奇。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

全国的企业家们,你们的“棉衣”又在哪里呢?

书评(媒体评论)

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波动将影响到企业和个人开支,尤其是金融服务行业。我认为,没有任何企业能够幸免于这些问题,包括微软在内。

——微软公CEO 史蒂夫·鲍尔默

“冬天“才刚刚开始,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联想要在逆境中成长,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裁员“过冬”。

——联想集团董事长 杨元庆

我们对全球经济的基本判断是经济将会出现较大的问题,未来几年经济有可能进入非常的困难时期。我的看法是,整个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接下来的“冬天”会比大家想象得更长!更寒冷!更复杂!我们准备“过、冬”吧!

——阿里巴巴董事长 马云

大家团结一心是共同度过“冬天”的最好方法。在这个时候达成的共识与信任,往往可以持续很久:经过“冬天”考验的组织,生命力会更强,竞争力会更强。

——中国宽带产业基金董事长 田溯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直面企业的冬天/经济低增长时期企业对策书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玉凤//廖小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257219
开本 16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9
出版时间 2008-12-01
首版时间 2008-12-01
印刷时间 200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0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2
16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7:5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