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循环系统 |
内容 | 作者简介 叶本兰,厦门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授,厦门大学医学院护理系系主任,获福建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7-2010年厦门市很好教师,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目录 篇 循环系统基础理论篇 章 循环系统的形态结构 节 心脏的形态结构 一、心脏的位置和外形 二、心腔 三、心脏的构造 四、心脏传导系统 五、心脏的血管 六、心脏的神经 七、心包 八、心脏的体表投影 第二节 血管及淋巴的形态结构 一、动脉 二、静脉 三、淋巴系统 四、血管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节 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 第二节 心脏的发生 一、原始心脏的形成 二、心脏外形的建立 三、心脏内部的分隔 四、静脉窦及其相连静脉的演变 第三节 胎儿与新生儿血液循环 一、胎儿血液循环的结构特点 二、胎儿血液循环途径 三、新生儿血液循环的变化 第三章 心血管的功能 节 心脏的生理功能 一、心肌细胞的结构特点与生理特性 二、心脏的泵血功能 三、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四、心肌收缩的特点 五、心脏代谢与生化的特点 第二节 血管的生理功能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二、血液的流体动力学基础 三、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 四、静脉血压与静脉回心血量 五、微循环 六、组织液的生成 七、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第三节 几个特殊的器官循环 一、冠脉循环 二、肺循环 三、脑循环 第四章 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节 神经调节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二、心血管中枢 三、心血管反射 四、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合形式 第二节 体液调节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三、血管升压素 四、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 五、激肽释放酶一激肽系统 六、心钠素 七、前列腺素 八、阿片肽 九、组胺 第三节 自身调节 一、代谢性自身调节机制 二、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 三、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第五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条件 一、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常见原因 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常见条件 第二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一、自由基的作用 二、钙超载的作用 三、白细胞的作用 第二篇 循环系统诊断基础与辅助检查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 第四篇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内容推荐 本书为厦门大学医学院模块化教材建设试点图书,内容主要为人体循环系统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理病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内容,其将循坏系统的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医学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整合,有助于学生建立临床思维,从结构、功能自然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循环系统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叶本兰 |
译者 | |
编者 | 编者:叶本兰//王焱//王挹青//戴翠莲 |
绘者 | |
出版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573037 |
开本 | 29cm |
页数 | 78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00千字 |
出版时间 | 2018-12-01 |
首版时间 | 2019-05-01 |
印刷时间 | 2019-05-01 |
正文语种 | CHI |
读者对象 | 心脏血管疾病研究人员,医学院校师生,临床工作者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基础医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470 |
CIP核字 | 2019019026 |
中图分类号 | R54 |
丛书名 | |
印张 | 50.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福建 |
长 | 284 |
宽 | 208 |
高 | 29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98.00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