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14中篇小说(21世纪年度小说选)
内容
编辑推荐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著的《2014中篇小说(21世纪年度小说选)》从本年度全国文学刊物发表的中篇小说中精选十余篇,总体上力求反映本年度中篇小说的最高水准。编选主旨:以作品质量为第一标准,同时兼顾题材、风格;独立编选,欢迎推荐,只看作品,不搞关系。

内容推荐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著的《2014中篇小说(21世纪年度小说选)》编选范围为2014年全国各报刊上发表的中、短篇小说,入选篇目的排列以作品发表时间先后为序。《2014中篇小说(21世纪年度小说选)》多种多样的叙述手法,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在反映悲喜人生、复杂人性的生动和深刻方面,呈现出优秀的品质和丰富而绚丽的艺术光彩。

目录

太阳宫 叶广芩

我们究竟谁对不起谁 文珍

所有路的尽头 弋舟

长寿碑 田耳

世间已无陈金芳 石一枫

良霞 李凤群

汤因比奏鸣曲 宁肯

深圳蓝 邓一光

从何说起呢 李洱

我的对手 钟求是

走失的卡诺 李清源

月光边境 罗伟章

试读章节

太阳宫

叶广苓

太阳宫是北京过去、现在都不太有名的地方。

有时候母亲会领我到太阳宫住两天。太阳宫是乡下,出东直门坐三轮车得走半天。

去太阳宫的季节多是夏末秋初,早晚天气渐渐转凉,各种瓜果开始下市,气候不冷也不热,是个敞开了玩儿、敞开了吃的季节。

我喜欢这样的季节。

太阳宫也是我和农村接触的初始,从这里我知道了什么是“乡下”,知道了什么是沤粪、浇地、除草、打尖,以致我“文革”期间到农村插队,望着异地的河沟水渠、黄狗白杨,才并不觉得生疏。

当年,我和母亲在胡同口雇三轮车,母亲得跟蹬车的讲半天价,因为人家不愿意去,嫌太阳宫偏远,回来拉空,挣不着钱。原本东直门有驴可雇,因打仗,驴主怕兵们拉差征用牲口,有去无还,都把驴处置了,这使得东城的焖驴肉、驴霜肠一类驴制品货源很充足,驴却不见了踪影。

出东直门是个大粪场,东城一片茅房的粪便都在这里集中晾晒,这里永远臭气熏天,永远苍蝇成群蚊子打蛋。但是这里的土地相当肥沃。过了粪场往北拐,路渐渐不好走,两边都是乱葬岗子,坟头起起伏伏,道路坑坑洼洼,有的棺木腐朽破烂,露出地面,里边的内容一览无余暴露在阳光下。逢到这种情况,我都要扭过脸使劲看,看那里头除了骷髅以外还有什么新奇。母亲不让我看,我偏看,母亲说我是“贼大胆”,不像闺女,像小子。蹬车的开始抱怨路坏,做后悔状,母亲就一大枚一大枚地慢慢往上加钱。对母亲来说,这都是计划内的,并没有超出预算。蹬车的说这样的地界以后他说什么也不来了,他回去大半会遇到“鬼打墙”,他的内弟晚上路过东直门坟地,转了一宿也没转出去,天亮一看,一地的脚印,全是他自己的,敢情净是原地转圈儿了。母亲说他回城里,太阳还老高,让他放心,有太阳什么鬼也不敢出来。我说我就是鬼,我就出来了,说着朝前头做了个斗鸡眼。蹬车的回头看了我一眼,扑哧笑了。

太阳刚当头顶,我们就到太阳宫了。车夫在村口停住,再不往前蹬,说村里的路太烂,他心疼他的车。我们雇车的时候只说是到太阳宫,并没说到哪一家。我和母亲只好下了三轮,大包小包地拎着东西往村里走。

我们去的那家姓曹,我管女主人叫二姨,管男主人叫二姨夫。我母亲没有姐妹。这个二姨用现在的话说是她在朝阳门外南营房做姑娘时的闺蜜,她们俩都是给作坊做补活的,各自凭着手艺养家糊口,是患难的姐妹。后来,二姨嫁了种菜的曹大大,我母亲嫁了教书的父亲,姐妹俩的环境由此而大相径庭。母亲是父亲的填房,成了教授夫人,二姨成了种地养羊的村妇。夫人与村妇在文化程度上都是文盲,不分彼此,不同的是我母亲会歪歪扭扭地写“陈美珍”三个字,那是她的大名,是我父亲教的,二姨到死也不知道她的名字怎么写,逢有必要场合,她只有摁手印,那比一笔一画写名字方便多了。

二姨有个儿子,在太阳宫村生的,给取了名字叫“曹太阳”,二姨夫嫌这个名字太大、太满、太正式,顺了个小名叫“日头”。全村人都日头、日头地叫,叫得挺顺嘴,知道他大名“曹太阳”的反而没几个了。日头爱画画,我把他画的鸡冠花拿给我父亲看,父亲说,曹太阳长在太阳宫可惜了。

我说,太阳可不就得住在太阳宫里嘛!

父亲却说太阳住在东海,歇在一棵大树上,那棵树叫扶桑。

我说,落在树上的太阳会把大树烧死。

父亲说,歇下来的太阳是只三条腿的乌鸦。

我总是不能理解。

我们还没进村,曹家的大黄狗就从旁边的菜地里钻了出来,绕过母亲,照直奔我,立起身子把前腿搭在我的胸口上,要不是我个儿长得高,非被它扑倒了不可。我说,去!

黄狗摇着尾巴不去,我摸摸它的脑袋,它脑袋上顶着许多草籽。

到底是秋天了。

母亲说,一年了,黄狗还认识你。

我说当然,我跟它是姐儿俩,就跟您跟二姨似的。

母亲说,把自个儿降到了畜生档次,不嫌寒碜。

我说,王阿玛家的太太还管狗叫儿子呢,我这算什么!

黄狗在前头屁颠屁颠地跑,不时地回头看我们。我和母亲在后头跟着。母亲说,这狗通人性。

我说,跟我一样。

母亲说,黄狗怎知道咱们今天来呢?

我说,它会闻味儿。

黄狗回家报了信儿,曹家的人迎出来了。

我和母亲的到来让他们惊喜,也让他们措手不及,本来一家人正在葫芦架下吃饭,都丢下饭碗赶到了门口。二姨矮胖敦实,眼小嘴大,属于不好看的老娘儿们系列;二姨父身板直溜,眼大嘴小,应该划人英俊老爷们儿行列。他们说话的腔调带有滚动滑溜、一带而过的东城味儿,听着亲切自然,哪怕是初次见面,也让你有八百年前就认得的感觉。大人们没完没了地寒暄,我掺和不进去,就来到小饭桌前,探索桌上的午饭,我对吃向来比较钟情,从小到老不能更改。禀性使然。曹家的饭桌上是几碗豇豆、棒子稠粥,当间有一瓦盆爆腌老洋瓜,饭食简单、清素,是平时的吃食。日头笑眯眯地端来两个小板凳,又盛了两碗粥,添了两双筷子,摸出两个咸鸭蛋,算是待客了。看得出,我的到来他很高兴,嘴里一双小虎牙朝外龇着,用手把小板凳抹了一遍又一遍。这里所有的农户都种菜,有人早上专门来收菜,用挑子挑进城里去卖,城里人都知道,太阳宫是北京城有名的老菜乡。太阳宫鼎鼎有名的菜是韭菜和青韭,韭菜在春秋之际上市,一柞多长,紫根,叫“野鸡脖”。我知道造反的黄巢有首诗说,“冲天香阵透长安”,老黄说的是菊花,我爱拿这句代替“野鸡脖”,“冲天香阵透燕京”,在城里,一家吃“野鸡脖”,一条胡同都能闻见,味道那叫蹿!青韭是冬天过年出现的鲜货,产自太阳宫的暖棚,细嫩的青韭比头发丝粗不了多少,黄绿黄绿的,包馄饨吃,那是冬天无可替代的一口儿。年根儿二姨夫进城办年货,顺便会给我们家捎去一小捆青韭,青韭是用二姨的棉坎肩包着进城的,怕冻了。我们家的青韭馄饨都尽着父母亲吃,孩子们只有尝尝的份儿,这东西太稀少太珍贵了。厨子老王说给我们吃,那是糟蹋。

瓦盆里的老洋瓜肯定是曹家自产,才从地里摘下来的。爆腌,是临吃之前抓把大粒儿海盐突击性地腌制,既有咸味也不损食物原本的鲜嫩,用现在时髦说法是“保留了食物原生态的状态”。当然,只有新鲜的菜蔬才能爆腌,蔫了的,走了水的,只能腌咸菜!盆里的老洋瓜夹杂着星点红辣椒和青蒜,颇引人食欲。我捏了一片仰着脑袋搁进嘴里,咔咔地脆,好吃!母亲远远地瞄了我一眼,我不怕,进了太阳宫,她的一切规矩都不管用了,在这里,我行我素,每个人都是王爷!看大人还没有往饭桌前坐的意思,我又捏了一片瓜,很夸张地嚼着。现在想,老洋瓜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在今天的菜市上已经绝迹,但在那个时代却是繁盛得要命,推车卖菜的,车上都有一筐老洋瓜,老洋瓜比西葫芦细,比黄瓜粗,白皮白瓤,皮厚籽硬,没有任何味道,最大特点是便宜好存放,老百姓拿它当主打菜。那个时候,北京胡同的孩子,把老洋瓜基本都吃伤了,夏天,顿顿是老洋瓜,没别的菜。话说回来,现在的孩子,哪个又见过老洋瓜呢,那些下里巴人的老洋瓜都跑哪儿去了?想念老洋瓜!

P1-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14中篇小说(21世纪年度小说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选
译者
编者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08336
开本 32开
页数 5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81
出版时间 2015-08-01
首版时间 2015-08-01
印刷时间 201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2
CIP核字 2015057889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8.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34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4:4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