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先锋戏剧档案(增补版)
内容
编辑推荐

孟京辉是当前亚洲剧坛最具影响力的著名实验戏剧导演。现为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他以独具个性的创造力,多元化的艺术风格,不仅开拓了中国当代戏剧的新局面,而且已经成为一种值得瞩目的文化现象。他执导的【思凡】、【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恋爱的犀牛】、【臭虫】、【关于爱情归宿的最新观念】、【琥珀】、【镜花水月】、【艳遇】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孟京辉1999年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先锋戏剧档案》一书影响深远,不仅成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中国先锋戏剧所遭遇困境、突破行为的档案性记载,更以其中的锋芒与锐利而成了后来戏剧乃至艺术创作人的必备参考,同时也成为了不少文艺青年必读的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洗,本书的价值愈发显见,因此,作家出版社此次在原版基础上进行增补,推出《先锋戏剧档案(增补版)》。

内容推荐

孟京辉1999年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先锋戏剧档案》一书影响深远,不仅成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中国先锋戏剧所遭遇困境、突破行为的档案性记载,更以其中的锋芒与锐利而成了后来戏剧乃至艺术创作人的必备参考,同时也成为了不少文艺青年必读的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洗,本书的价值愈发显见,因此,作家出版社此次在原版基础上进行增补,推出《先锋戏剧档案(增补版)》。

《先锋戏剧档案(增补版)》增加了《臭虫》一剧的相关资料,更请孟京辉以读者与经历者的身份,于十年后翻看,随文增加当时情景的回忆、当下感受的提炼,以成档案之外的档案。从装帧形式而言,原书的版式与开本保留,周边另行放大,外用进口黑色触感特种纸包裹,以表现原有档案在十年之后,没有失去分量,反而日积月累,意欲挣脱包裹的动感。

此外,书中还有孟京辉特意绘制的动画小人,以提供翻阅的乐趣。

目录

1 本档案所收的剧本有

飞毛腿或无处藏身

思凡

拥挤

我爱×××

零档案

阿Q同志

风雨保尔·柯察金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

恋爱的犀牛

2 本档案涉及的剧目有

犀牛、士兵的故事、大神布朗、哈姆雷特、升降机、飞毛腿或无处藏身、风景、黄与黑、秃头歌女、

等待戈多、罗慕路斯大帝、蜘蛛女之吻、面对面、思凡、阳台、安道尔、彼岸、与艾滋有关、拥挤、

我爱×××、零档案、放下你的鞭子·沃依采克、阿Q同志、爱情蚂蚁、倾述、保尔·柯察金、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恋爱的犀牛、臭虫

(涉及的形式百花齐放,或节目单,或剧照,或原始材料,按年代顺序排列,散见于各页)

3 本档案所收的附录有

访问林兆华

零档案:从诗到戏剧

关于“实验戏剧”的对话

实验戏剧和我们的选择

沈林与孟京辉的“戏剧双簧”

部分先锋戏剧演职员表

4 本档案另收有直原始材料若干

也尽量按年代先后顺序排列,请读者明察。

试读章节

北京下过了这个冬天的第一场雪。雪很大,让人的心感到喜悦。转眼之间,春节又要来到了,又要过去了。我们又会等待下一个春节的来到和过去。辞旧迎新,日月轮回。冬天还会来临还会下雪,“春天总是带着生命又回来,永远又回来。又是春天,又是生命,又是夏天,秋天,死亡跟和平,恋爱,怀孕,生产跟痛苦。春天又带来了不可忍受的生命之杯,又带来那辉煌灿烂的生命的皇冠”。新世纪越来越近了。

亲爱的观众,请记住一九八九年一月二十八日这个普通的夜晚。在这个晚上,当您在这里观看我们的《大神布朗》的首演的时候,在首都的另外一个舞台上,北京人艺的老艺术家们正在最后一次演出老舍先生的经典名剧《茶馆》。一代老艺术家们创造过一个辉煌的戏剧时代,但是,生命总是处于轮回和更替之中,就像《茶馆》埋葬了一个旧时代,《大神布朗》孕育着一个伟大的梦想一样,更替是必然的。我们在此怀着神圣的情感,以戏剧的名义,向老一代艺术家们致以我们最真诚的敬礼。这是一种巧合,我们将永远记住这一天。

奥尼尔是一个站在世纪边缘,呼唤新时代的人物,是一个充满痛苦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梦想家,一个诗人。他和普罗文斯登剧团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戏剧时代。我们相信当二十一世纪的第一线曙光升起的时候,又将会出现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我们渴望这个时候,我们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这种渴望之中。

一九八八年是奥尼尔的一百周年诞辰,全世界各地都举办各种纪念演出活动,中国的上海和南京于八八年六月举办了奥尼尔戏剧节。本来,中国戏剧家协会决定八八年秋天在北京也举办一次纪念演出活动,我们的《大神布朗》参加活动。后因种种原因,纪念演出活动取消了。我们决定仍然排演《大神布朗》,以表示我们对这位伟大的戏剧家的敬爱。由于时间、经济以及其他种种条件的限制,我们的演出推至八九年初。也由于上述原因,我们现在呈现给观众的演出还不完整,但我们会在以后的演出中逐渐成熟。

我们是一群选择艺术为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年轻人。说到底,艺术就是生活方式的本身。像彼得-布鲁克为格洛托夫斯基那本著名的书《迈向质朴戏剧》所作的序言中说的:“在世界上某个地方,表演是一种为之彻底献身的艺术,是一种苦行僧式的活,‘我对我自己残酷’,真正成了某个地方不到十二个人的一种地道的生活方式”,“戏剧不是防空洞,也不是避难所。生活就就是通向生活的道路”。我们选择戏剧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是为了我们的生命能够得到最完美、最彻底的满足和宣泄。我们选择戏剧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除了对于我们自身的意义以外,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演出给我们的每一位观众带来审美的提高和情感的升华,我们自身也在不断升华、净化,像宗教一样。我们在这种升华的过程中把我们自身生命的光彩通过戏剧传达和感染给观众。我们渴望心灵的沟通。我们知道这样做是很艰难的,我们不期望结果。

这个冬天,法国太阳剧团的演员露西娅·本萨松说过:“太阳剧团应该成为一种标准,让人们知道真正杰出的剧团是什么样子的。”她指的是一种本质上的戏剧精神,是一种戏剧家本身的生活状态。我们还可以举出一系列激动人心的剧院的名字来,彼得·布鲁克的北方剧院,格洛托夫斯基的十三排剧院,苏联的瓦赫坦戈夫剧院、塔甘卡剧院、尼基塔大山剧院,还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梅耶荷德的剧院等等。我们将以他们为标准,尽毕生的精力努力,使我们的剧院也成为一种标准。

戏剧需要一种状态,需要渗透在各个角落的一种活力和生气。我们通过戏剧使观众了解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选择。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我们的朋友。谈到中国戏剧的危机问题,我们不能不承认中国有些观众审美层次是非常低的。如果我们迁就大部分观众的庸俗趣味,反过来去适应他们,那就意味着对历史的犯罪。应该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意识,焕发观众对美的感受能力。我们知道,这样做需要很漫长、很艰苦的过程,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我们甘愿为此付出代价。

我们是一个新生的剧团。我们的一切都如同新鲜的生命一样强壮,有力,生气勃勃,但又是不成熟的。我们不追求完美。我们喜欢追求的过程,追求的本身。我们将产生我们自己的优秀演员,产生自己的优秀剧作家。

我们有一种强烈的意识,我们在创造历史。在多少个紧张排练的日日夜夜,我们为自己的热情和工作激动着,夜不成寐。从现在起到新的世纪还有最后的十二年,走过这十二年,当新世纪的脚步隆隆迈近的时候,我们会以强健、奔放的姿态迎接它。我们的内心充满着豪迈的情感。我们是属于新世纪的,我们在用自己的行动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再一次向老一代艺术家致敬。

向奥尼尔致敬。

向新世纪致敬。

谢谢各位来观看我们的演出。

——选自《大神布朗》说明书

哈姆莱特是我们中间的一个,在大街上我们也许会每天交错走过,那些折磨他的思想每天也在折磨我们,他面临的选择也是我们每天所要面临的。生存或者死亡是个哲学命题,也是生活中每一件具体的大事和小事。或者不是,你只能选择其中一种。

哈姆莱特离开我们已经太久了。人们把他悬挂在半空中,好像他生来多么高贵,让他像“一个披着满头假发的家伙在台上乱嚷乱叫,让那些只爱热闹的低级观众听了出神”。现在,我们要让他回到我们中间来,作为我们的兄弟和我们自己。

我们今天面对哈姆莱特,不是面对为了正义复仇的王子,也不是面对人文主义的英雄,我们面对的是我们自己。能够面对自己,这是现代人所能具有的最积极,最勇敢,最豪迈的姿态。除此以外,我们没有别的了。

哈姆莱特是幸运的。他还能代表正义并且将正义付诸行动,他还能作为一个人物英勇地死去。可是到了现代戏剧中,特里勃列夫只能像打死一只海鸥一样开枪打死自己,贝兰吉想变为犀牛也变不了,只有绝望和无可奈何;而弗拉基米尔和爱斯特拉冈在等待戈多。

真的,我们除了面对自己,没有别的办法。P3-9

后记

1989年,我们一群朋友聚在中央戏剧学院简陋、混乱的学生宿舍里,有人听着歌儿,有人用煤油炉煮大白菜,有人用泥巴做舞台模型,有人搂着女朋友说梦话。我们正在争论搞先锋戏剧值不值得,有没有未来。结论是:不管怎么说,我们就要搞戏剧!我们就要改变戏剧!

说实在的,十年前的戏剧不能让我们满意,也不能表达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那时候我们一穷二白,没有钱没有空间没有发言权,只有年轻、躁动、勇气、欲望、狂想和等待。之后,我们不断把自己的意志发泄征劳动中,不断把自己的理想书写在舞台上,下定了一切能下的决心,排除了所有能排除的困难,遭受了想到和没想到的各种打击,到了1999年岁末,当我和沈林、赵海、戈大立、陈建斌、李乃文、杨婷、周迅、赵寰宇等人排演《盗版浮士德》的时候,我发现不知不觉十年过去了。

十年过去了,我们确实改变了戏剧。

记得1991年我们举办了_一个“实验演出季”,《飞毛腿或无处藏身》在中央戏剧学院一间寒冷的小教室里演出时,观众只有三四十人;到了1998年《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连演三十场,观众人数三万六千多人;1999年,《恋爱的犀牛》在夏天最炎热的日子里演出四十场,场场爆满。我们改变了戏剧,并让它影响了更多人的生活。

先锋戏剧,实验戏剧,前卫戏剧,多么美好的名字!多么值得骄傲的创造过程!多么令人振奋的现实理想!

早就想以90年代的原创剧本为主,编一本记录先锋实验戏剧创作过程的书,其目的是展示近十年来中国年轻戏剧创作者的舞台成果,凸显戏剧发展实验创新之必要和必然。我编选此书的原则是所选剧本都是90年代中国大陆的、原创的、在舞台上演出过的、有先锋实验性的、有影响力的、甚至有点极端的剧本。

友人杨葵在协助编辑此书的时候提出以档案为贯穿形式,使原本杂乱无章的原始材料有了头绪。我们努力保持先锋戏剧的原始状态,不加修饰地呈现给读者,因此就没有将当时或现在的任何评论文章收入此书。

需要说明的几点如下:

1,此书所列人名、剧名前后有不统一的地方,是因为所搜集的原始材料本身就没有一致性。诸如哈姆雷特或哈姆莱特、夏立新或夏力心、蔡军或蔡尚君,等等,为了保持档案性质,在编辑过程中未作统一。

2,《阿Q同志》有两个,一个是舞台脚本,一个是剧本提纲,是创作过程的两个不同呈现,我故意把两样作品放在一起,其实二者没什么必然联系,但看上去颇有意思。

3,于坚出色的诗作《零档案》我必须把它算在剧本之列。《零档案》1994年在北京电影学院小剧场内部排演了一场,由牟森导演,连我在内的观众只有7人,之后该剧便在世界各地艺术节巡回演出,反响强烈,是实验戏剧不可不记的一笔。

4,“戏剧双簧”是我和沈林博士1996年至1997年间发表在《戏剧电影报》上的专栏文章,代表了我们对实验戏剧的思索。

5,“附录”中的演职员表完全按原节目单的顺序排列。

6,本书中的所谓档案编号,只是一个噱头,为的是加强形式感,没有特别意义。

7,本书所选照片由戴小中、李晏、王晓溪、蔡尚君、卢北峰、苗苗等多位朋友拍摄提供,在此致谢。

在这里我特向为中国戏剧的创新发展做出贡献的年轻剧作家们致敬,他们是:刁奕男、张献、孟京辉、黄金罡、王小力、史航、于坚、黄纪苏、廖一梅。

孟京辉

99.12.28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先锋戏剧档案(增补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孟京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60197
开本 16开
页数 4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34
丛书名
印张 2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0
158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5: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