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吉檀迦利(精)
内容
试读章节

二十五岁左右,我曾经在孟加拉的乡间,坐落于恒河河畔的一座船屋里,过一种离群索居的隐遁生活。我唯一的同伴,想必就是那来自喜马拉雅山的圣湖里,于秋风中飞翔的野天鹅了。在这样的孤独中,复又是如此开阔的天地,明媚的阳光如同美酒,我似乎是饮醉了,流动的河水常做低低的耳语,与我诉说着种种秘密的情话,告诉我自然的真相。而且,我在这份梦境一般的孤独中,时光飞逝。后来,我把这种经验诉诸形象,通过杂志和报纸,将我于大自然中渐次学得的思想,传递给了加尔各答的公众们。

你们完全可以明白,这是一种与西方的文明世界截然有别的生活样态。我虽然不很确知,你们西方的诗人或作家是否也是通过这类绝对的隐居方式,度过自己青年时代最为重要的时光。但我几乎可以肯定它是稀罕的,因为隐居与独处本身,在西方的文明世界中并没有什么地位。

而我的生活就是这样过来的。那些日子,我对于大多数的同胞来说,都是以一个模糊的人存在着。我的意思是说,我的名字在我自己所属的孟加拉地区以外,几乎无人知晓。但是,我十分满意于这种状态,它使我避开了人群的好奇与时代的喧嚣。

然后,我又来到了另外一个阶段,我的心开始感到一种焦渴,我想从孤独中走出来,为我的同胞们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而不仅仅是为我自己的梦塑造种种形状,冥思自家生命的谜境,不是的,我想通过一些更为明确的工作,一些固定的事业对我同胞们的服务,来表达我的人生理想。

其中,来至我脑海里面的一桩事情,一份工作,就是对孩子们进行教育。这倒不是因为我特别胜任于这样一份教育事业,原因也许恰恰起于我自己没有享受到常规教育的好处。有一段时日,我曾犹豫着要不要当真从事这样一份工作。但我觉得,因为我对自然怀有深爱,所以,我也自然会喜欢上那些孩子。我启动这所学校的初愿,正是想给予人类的孩子以充分的快乐、充分的生活,以及充分的与大自然交融的自由。在我自己年幼的时候,我曾遇到了大部分男孩在上学时遇到过的障碍,而且,我不得不接受那种机械刻板的教育,那种教育使得孩子们对快乐、对生命的自由不可扼制的渴望受到了深度的压抑。而我的教育之初心与启念,其目的正是为了还给人类的孩子以自由和快乐。

于是,我的身周便有了这么一群孩子,我教育他们,我试图让他们开心。我既是他们的玩伴,也是他们的朋友,我分享和参与着他们的生活,我甚至觉得自己是这个群体当中最老的小孩,我们彼此都在这种自由的气氛中,一起长大、一起成熟。

孩子们的快乐与活力,孩子们的闲聊与歌唱,全都充满了欢乐的精神,在那里,我每个白日都在啜饮着这份欢乐。(P168-169)

作者简介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印度有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靠前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饱含深刻的宗教和哲学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
闻中,中印古典思想研习者,哲学博士。
书评(媒体评论)

闻中乃性灵之子,内在的秘密与朝圣的荣光,构成他生命之书的经纬。“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泰戈尔的诗,仿佛能将古老圣典如《诗经》所含蓄的余味,转化为一种明晰、广袤、无造作的境象。对神的深度探索,以绵绵情意而发抒,天然成就的即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全然无忧的安忍,以及“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那无所限制的开放。译者笔意轻快,西人所谓虎嗅蔷薇,即此之谓。

——诗人学者 季惟斋

作为诗人中的一位圣者,泰戈尔温爱恬静,其笔墨却又天风浩荡,远远越出绝大部分的凡辈文人,其作品让吾人感受到了一个真正既属人又属神的世界。阅读他的作品让吾人洗去了身心的尘垢,变得纯粹,觉悟生命的一体、光明和神性。此一崭新中译,质量上乘,对它的阅读,让吾人再次沐浴灵性之光,推进吾人自家生命之圆成。

——浙江大学教授 王志成

后记

东方道种智,证得依林薮

如今思来,真是奇迹一般,居然一气译完了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Fagore)的《献歌》(Gitanjali,即我们通常音译为“吉檀迦利”者。时属印度的高温,酷热的暑夏之气盛大而无敌,我大概是身中热毒的中国朝圣者,在马不停蹄、密不透风的时间中高强度作业,几乎是在饮着甘美的诗篇,和着盛夏的繁华,终其篇章,而搁其笔墨。

唯愿此崭新的中文译笔能得着众人的欢喜,虽说是新译,却不得不向前辈译人与各个时期的译家致敬,尤其是民国时期的冰心译本,自有其不容无视的丰碑式的价值。

民国时期的白话翻译,因其语言尚在擦拭之间,别有一番朴茂拙劲之美在突显,自具一股不夺的气象。而现在的汉语则愈发腻滑,以至俗烂,好端端的意思,经常找不到半个鲜亮的语词或句子,收摄不住意思,呈现不出物像与人心,故有德国诗人盖奥尔格的感慨:“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这其实也正是译人的内心甘苦,于此不一一细表。

有趣的是,译毕全卷,记得正好赶上了泰翁的生日。然而,第二天的夜晚,我住在加尔各答靠近恒河西岸的般若楼里,与印度的朋友聊天,他们突然告诉我说:明天是泰戈尔的生日!彼时的我不免一愣:他的生日不是5月7日吗,我们中国这边的诗翁之信徒们,还刚刚在“外国诗歌精选”的微信公众号上纪念过他呢!他们说:是的,那是英国提供的时间,而我们有孟加拉的日历,正好相差两天。原来如此!

泰翁的生日既是孟加拉地区的庆典,又是国家的节日。无论是东西孟加拉,还是那个与《吉檀迦利》的成书关系甚密的寂乡(Santiniketan,桑地尼克坦,意为“和平村”“沉静之乡”),都在举行系列的纪念活动。彼时,我曾拿出一帧泰翁与甘地的照片,问一些当地的大学生。他们笑着答日:我们唯是喜欢泰戈尔,不喜甘地!

而我终于能够结束此一译事,似乎也当是得诗翁之授意了,曾几番梦魂与共,终于心愿得偿。可能,离他的住家之直线距离甚近,便是其中一个比重不小的原因,毕竟隔河相望,不过十来公里的路程。上海的一位朋友说:“实得地力之助也!”愚甚以为然。

犹记得去岁初至诗翁在加尔各答城里之王侯一般的旧宅邸,还有此后三次朝圣之深刻印象。譬如,我第一次入其故居圣境时,恰如彻尽心源,直奔究境,故曾记之如次:

曾经的那个人算是什么呢?渺小的造物,失路的童子,骄傲、懵懂、无比虚妄,于无明深缠中,唯是沉沦与自弃。若非借着您的歌唱,以您诗国丰裕的光辉来照亮,今日还当于生的黑夜、死的迷途中徘徊,瞻前顾后,左右无望。有一种慈悲堪称盛大,如同恒河流溢,您盛装在身,却走下了高耸的王座,把他自尘埃中扶起,给出荣耀,给出道路与方向。故我有此劫波渡尽,艰辛历遍,一路礼拜而来的一万里的长梦,终于,抵入了您的门前,立在这里,梦想成真。

嗣后,我又随着泰戈尔的私人脚踪,朝觐过他曾经在喜马拉雅山生活的阿莫拉、拉姆格尔等僻静山区,那些旧日岁月曾行走过的圣者屐痕,犹如一个又一个时间之外的梦境。后来我也一并写入了《从大吉岭到克什米尔——漫游在喜马拉雅山的灵魂深处》一书中。

……

因各种因缘所助,我与张杰兄相遇于京师,复又得殊胜良机,在印度时便得知,拙译有望在此素有盛誉、钦慕已久的出版社问世,心中欢喜。还有,我应该感谢那些在彼种特殊的黑夜里面,一直能够共感共情的诗人朋友、学者朋友、学生朋友们,感谢他们曾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场合传播与流转这个译本。尤其是来加尔各答专程访我的由马菁带队的瑜伽学生们,她们是马菁、赵丽、王笑微、沈爱琴、陈维柯与杨真真。彼时,是杨真真的一句话勾起了我对泰戈尔的深层记忆,便有了译诗的冲动。赵丽还在渡河之后,留下了一段文字:

天竺之行,前世今生。恒河之上,师徒共舟。传道解惑,欢欣之声。宛在耳畔,挥别黄昏。心焉戚戚,人焉茫茫。云聚云散,福喜相随。

当然,我还愿意毕生铭志莫忘的定然是:印度加尔各答的那座位于恒河边上的精美神庙贝鲁尔(Belm·Math)与辨喜大学之邀请;位于该城北郊寂乡的印度泰戈尔国际大学中国学院之帮助。此文制成,勉强作了这样一份跋文,亦多少可以为这一部诗集的最后工作画上一个久欠未赎的句号。

尚需说明的是,我个人虽对该诗集情有独钟,二十年的阅读史,堪是我最上心喜的诗歌集。然毕竟天赋所限,此新译之文字功力多有未逮,而泰翁所给出的精美妙义确实深不可测,这是最高的“诗的哲学”,它透过了生死难关,光辉熠熠。故即便黾勉自期,求译辞之博洽,然可商可议处必是不少,还望方家指正。此处,我想还是用泰戈尔自己的话语来结束此篇后记,让诗歌的香气萦绕、舞动,令百年之后的我们,也是满心欢喜,满身清香:

你是什么人,我的读者,百年之后读着我的诗?我无法从春天的财富里送你一朵花,也不能从天边的云彩里赠你一片金色的云霞。

请打开门来四望吧。从你群花盛开的花园里,采集百年前消逝了的花儿的芬芳记忆。在你心灵的欢乐里,愿你又感觉到一个春晨吟唱的活的欢乐,正把它自己的妙音声,传过了一百年的时光。

闻中

目录

序一 我的“献歌”孙宜学

序二 泰戈尔与“人神恋歌”的传统徐达斯

吉檀迦利(Song offerings)

附录

 附录一 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辞

 附录二 泰戈尔1921年给诺贝尔文学奖的答谢辞

 附录三 摘自伊沃·斯托尔尼奥洛的葡萄牙语《献歌》译本序

 附录四 摘自渡边照宏的日语《献歌》译本序

 附录五 摘自德语界对《献歌》诗集的反响

 附录六 英国诗人叶芝1912年英语版《献歌》序言

 附录七 法国作家纪德1914年法语版《献歌》序言

跋文 东方道种智,证得依林薮

序言

我的“献歌”

闻中君新译《吉檀迦利》,嘱我写几句话,我犹豫再三,难却这份信任,但终归忐忑,因为中国人太熟悉《吉檀迦利》,熟悉到都无话可说了。

我把闻中君的新译分别存在不同地方,手机上、电脑上,并打印了纸质版,无论到何处,随身总有一个可读的文本。不长的文字我却读了很长时间。奇怪的是,我虽然读过《吉檀迦利》不少译本,这次新读,却仍如初读,甚至梦里也出现过文中的句子。经典作品,是不是都有这种日新日日新的阅读新鲜感?

凌晨,一轮新月穿过窗户,自得耀眼。我难以入睡,起,断断续续写下这些字,作为给这部新的《吉檀迦利》的“献歌”和对闻中君为泰戈尔更深地走进中国的人心所做贡献的感谢:

湛蓝的天际,飘过一缕缕白云,

我不知道白云上面是什么,有什么。

但我知道白云下面站着我及与我一样的很多人,

我们都在仰望着白云,在不同的位置,

默念着不同的愿望。

但都朝向你,白云。

狂风暴雨骤至。衣衫褴褛的我,

屈身寻找庇护之所。周围都是像我一样的人。

一道闪电划过,我看到了自己狼狈的影子。

我羞愧难当,于是直起身子,

抻了抻湿透的衣襟,

不再屈身。

春天花开了,漫山遍野,红蓝橙紫。

我的心像拂过群花的清风,透明,澄净。

我私语着每一朵花,交流着一个共同的秘密:

酷暑会至,寒冬会来,我们也会再聚。

群花含笑点头,等着陨灭,

和下次新的绽放。

一个乞丐,走在衣饰华丽的人群中,

托着一只破碗,却不哀求,更不呻吟。

无人扭头看看这个同是人的人。

一个小孩跑过来,把一枚硬币放到他的碗里,

乞丐朝小孩笑了笑,街上吹过一阵清风。

有谁知道,乞丐,就是人心。

一只刚学飞的鸟儿,在树下歇息,微喘嘤嘤。

我从她身边走过,她竞毫不避我,

歪着头,眼珠滚动,看着我。

我伸手去捉,她才惊恐飞走,不再回头看我。

我们人啊,最初就是这样单纯的鸟,

何时开始,日日惶惶,如被惊弓?

未知的世界啊,我们都渴盼着你。

只有你知道,有多少人能寻找到你。

甘美的泉,累累的果,都是羁绊。

险峻的山,翻卷的河,都是羁绊。

但我们仍在前行,路上尸骨垒着尸骨,

倒毙的姿势,都是朝前。  每次黑夜降临,落日都会留下一抹余晖为她照路。

每次旭日初升,黎明都会留下一丝朦胧为他遮阴。

都以为黑夜与白昼的进退,是一场拼死的搏斗,

不共戴天,有你没我。

却不知夜是昼的夜,昼是夜的昼,

白是黑的白,黑是白的黑。

思绪有时就像一团燃烧的熔浆,奔突,悃惶,

就像树上惊飞的鸟群,寻找下一次的安静。

谁能给我安静?对我的哀求,诸神无动于衷。

我在燃烧中思索,恍然大觉:

烈焰中的安宁,不能靠水,

只能靠更烈的火!

等待,等待,心中的神,

夜色越来越深,等待的人,很多睡了。

神还没来。神已来了,他在看着等待的人:

等待的人守着夜,神在守着人的心。

最能忍受黑夜中的孤独的人,

才能见到神的真身。

孙宜学

2017年8月上海酷暑中

内容推荐

泰戈尔著的《吉檀迦利(精)》所收录诗歌是充分代表泰戈尔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的作品,亦为泰戈尔获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理由。“吉檀迦利”是孟加拉语单词“献歌”的译音,这部风格清新自然的宗教抒情诗集是泰戈尔“奉献给神的祭品”。他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咏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悲喜,表达了对理想王国的向往、对生命的关怀和思索。语言优美,哲思深刻。英文版《吉檀迦利》经印度哲学研究者闻中精雅的翻译,将泰戈尔诗歌中对生活、理想、生命等方面所要表达的深度以精准的措辞表现了出来,读来深刻优美而又不乏生动轻快之感,是《吉檀迦利》继冰心译本后别样出彩的一个新译本。

编辑推荐

泰戈尔著的《吉檀迦利(精)》是亚洲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巅峰之作,以至为美丽的文字写就爱与美、真与善的浪漫献诗,纯真而神圣的生命之歌。本书传神再现泰戈尔诗歌的清逸隽永与晶莹剔透。本书充分代表作者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的作品,这部宗教抒情诗集风格清新自然,是一份“奉献给神的祭品”。泰戈尔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吉檀迦利(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印)泰戈尔
译者 闻中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808066
开本 32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80
出版时间 2018-06
首版时间 2018-06
印刷时间 2018-06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46
CIP核字 2018074793
中图分类号 I351.25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7
14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3:4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