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生之问
内容
试读章节

一 澄怀观道悟人生

总览人生全局,人生之道是所有人生问题中的核心问题。

纵观古往今来茫茫人海,人生成败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个人以什么样的人生审美标准,看待人生并选择人生之道。

中国人立足于中华大地上,只有与中华文化的审美相符相通,做人、做事乃至人生,才可能是真的、善的、美的,才能深接地气而立于不败之地。

王安石诗日:“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陆游诗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古诗中,写人生之道的名句很多。“疑无路”的原因,是“青山缭绕”“山重水复”吗?不是,在于自己心中的迷雾,在于没能做到澄怀观道。

先秦时代有一个思想家叫扬朱,有感于人生歧路重重,歧路之中还有歧路,人很容易迷失,于是放声大哭。

我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明德讲堂”多次做讲座,研究生们提问题最多的是“毕业后到底是走从政、经商、做学问、搞技术等哪条路好?”我告诉大家,虽然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喜好、性格等特点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会有利于扬长避短,但归根结底,人生重要的不在于起步时的职业,而在于如何选择你所走的道和为什么走、怎么走这条道。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的人在奔向人生目标的途中因犯规被罚出局;有的人因违反游戏规则受到了处理,使自己的人生历史有了污点;有的人刚踩油门起步不久就被亮了人生红灯;有的人虽然达到了人生目标,但由于不择手段,未走正道,结果得而复失、坠人深渊……凡此种种,说明选择一条正确人生之道是多么重要。

没有追求的生命,将失去人生;没有思想的人生,将失去内涵;没有体悟的思想,将失去升华;没有灯塔的航行,将失去目标;没有选择的道路,将失去方向。

人生道路千万条,但并非“条条大路通罗马”,并非每条道路的终点都可进人人生成功大厦。

人生的路不都是通向成功,有的通向了失败;不都是通向幸福的乐园,有的通向了痛苦深渊。我们要避免人生的失败和痛苦,就要通过澄怀观道,寻找到一条成功而快乐的人生之道。

不识道,不足以成智者;不用道,不足以驰骋人生。

一、澄怀观道——确立人生审美追求

澄怀观道,本来是禅的一种境界,是拈花微笑里领悟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禅境。正是有了这种禅境,使审美主客体在交融升华中达到理想审美境界。

佛教文化让我们受益的,首先是悟透这个“佛”字。“佛”字由“弗”和“人”两部分组成。“弗”的意思就是不要、去除、清空。“佛”,就是作为人应该拒绝、去除、清空人生中那些与人本能、本质不相符不必要的东西,做到超凡脱俗。做到了这样,人就成了一个“觉者”“一个觉悟了的人”。我们如果去除了对身外之物的欲望,去除了没必要的烦恼,成了一个觉悟了的人,就会心明眼亮,看清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道路,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澄观一心而腾踔万象”,是我们中国人以文化心灵而深深领悟的一个审美主题。澄怀观道,体现了人生智慧和人生审美。

“澄怀”,是人类最高的精神活动、艺术境界和哲理境界,是挖掘自己心灵中美的源泉,把自己培养成有一颗美的心灵和发现美的眼睛的人,从而不断地净除尘埃,超脱凡尘,廓然胸襟,追求真善美,不断完善人生审美、求美、爱美的主体条件,展现当代中国人的审美风范。

道,是宇宙灵魂、生命源泉,是美的本质之所在,是审美之客体。中国人对“道”的体验,是“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观道”,是用人生审美的眼光、心态、志趣,去感受、领悟客体具象中的灵魂与生命。

“澄怀观道”的审美追求,是道家境界,是禅家境界,也是儒家境界。它告诉我们,要用心灵俯仰的眼睛和清澈透明的心境来看空间的万象、人生的得失,从而看清芸芸众生所走过的人生轨迹,发现什么样的人生之道才是美的。

清人张潮认为,“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天地之文章。”人有了这样的人生审美追求,人生永远是美丽的。

现在有的人缺的就是澄怀观道,只顾匆匆赶路,心里装满了功名利禄,不用审美的眼光看得失看人生,使自己对心灵、灵魂和生命缺乏深刻的感受和领悟。

王阳明的心性之学,就是教人站在心体的层面俯察世界。我们看人生之所以看不透看不准,就是由于站位太低太肤浅,没能站在心体的层面去俯察世界、俯察人生,以至出现种种低俗、庸俗、媚俗现象。

中国的哲学就是人的生命本身体悟“道”的节奏。哲学是智慧的学问,人学点哲学对我们认识人生、提升人生智慧大有裨益。人懂得用哲学的观点和澄怀观道的禅境来体悟人生,以美的心灵、美的灵魂审视人生,才能真正体悟人生之真谛,看清人生之道。

以审美的视角看人生,人最大的失败不是无钱、无权、无能,而是无耻,或既无知又无耻。以审美的视角看社会,就会看主流、看大局,就能看到人间的美好。

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里,我们在人生问题上更需要提倡澄怀观道。因为有的人已经被物欲冲昏了头脑,对物质的追求无处不在,对虚名的追求不择手段,不知羞耻地撕下了维护人尊严的遮丑布。

从人生实践角度看,有的人在人生路上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是出在是非、善恶、美丑不分上,丧失了人生起码的审美意识和澄怀观道的人生境界,把中华美学精神丢失殆尽。

撒哈拉大沙漠中有一种“沙鼠”,每当旱季到来之前,它们都要拼命囤积大量草根,从早忙到晚,忙忙碌碌,满嘴都是草根。而实际上,沙鼠根本用不着这样劳累,一只沙鼠在旱季只能吃掉两公斤的草根,而它不管吃得完吃不完,都一个劲地往回运,每只沙鼠最后运回的草根足有十公斤,结果大部分草根都腐烂了,沙鼠又将腐烂的草根一根一根清除到洞外。P1-3

作者简介
  
后记

《人生之问》,就是《人生三问》经过删改后的重新出版。因为出版《人生三问》的长征出版社在军队改革中撤销了。

写出一本书,并不是作者自己的功劳,而是作者把父母、老师、领导、亲友、包括先哲前贤等人传授给他的精神财富,经自己吸收后在别人帮助下返还给社会的一种反哺行为。所以,我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所有给我知识给我正能量,引领我心灵成长、生命升华和人生意义视域不断拓展的人;感谢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和长征出版社的各位领导,尤其感谢张阳、刘君、李雪菲、刘志军、沈磊等所有为这本书出版发行给予支持帮助的各位朋友;感谢媒体朋友和广大读者对这本书的厚爱。

《人生三问》是长征出版社隆重推出的重点书目。2017年2月出版后,在军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解放军报、中国军视网、军报长征传媒,为此书作了大量宣传。先后刊发了解放军报社原副总编孙临平将军的书评;作者“致读者的一封信”;编辑沈磊“《人生三门》心灵的盛宴”等。央视网、搜狐网、今日头条、脉搏艺术网等几十家网站纷纷转载报道。

腾讯网和中艺博雅艺术网等纷纷刊发“《人生三问》一本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好书”。

新华网在新华阅读,光明网在今日推荐,中国孔子网在读书,以及中国爱国网、网易新闻、手机凤凰网等纷纷推荐“《人生三问》一场视觉和心灵的盛宴”。

人民出版社读书会社交平台“名家思想”栏目,开通孙南京将军名家个人主页,推荐《人生三问》和作者的另外两本书。

由于这本书在社会上的影响,作者应邀参加了2017国际儒学联合会第十次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并作主旨发言。作者还应邀到北京、上海、安徽、四川、山东、山西、黑龙江等军地各界做人生讲座,媒体对有的讲座也进行了报道。作者还应邀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今日头条等网站也以《人生三问》作者的名义进行报道。

广大读者对这本书给予了很多点赞,普遍认为“这是一本传道解惑、启迪心智的智慧之书”、“枕边书”。有的惊呼“为其点亮了一盏心灯”,有的“感谢作者为我理清了人生思路,看清了人生方向”。

解放军中部战区一位干部吉明阅读后写了篇读后感:“《人生三问》架构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一座桥梁”,军网和今日头条、VC头条等各大网站都进行登载。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著名教授史朝说:“《人生三问》是哲学之问、人生之问和终极之问。南京将军通过这个‘三问’,解决了当今世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整本书正气浩然,襟怀开阔、格调高雅。”

上海一位女企业家邓慧喜在国家行政学院参加民生大讲堂活动时,得到的一份礼品就是这本书,她看后发信息说:“看了一遍,还没悟透,准备再看几遍。能读到这本书是一种幸运,如同大中奖,太好了!希望更多的人因此而改变人生。”

北京一位商界成功人士孙善斌说:“国学里面很多东西很深奥,不好理解,很容易跑偏,但这本书把很多东西说明白了。我们上了这么多年学,读了这么多年书,在传统文化方面顶多算个小学生啊。《人生三问》如一面镜子,照出自己很多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一位从海外学成归来的青年李金欣说:“这本书结合社会实际,不空洞,通俗易懂,举了很多古今中外的例子,非常适合年轻人阅读习惯。我母亲的单位集体购买,让大家都来从中汲取人生智慧。”

一位幼教专家企业家康英杰发信息说:“感谢作者替我们读了这么多的书。读着《人生三问》,告诫自己,我还年轻,看看身后那么多员工,让我学会了放手,让我早一步学会创造人生和分享人生,一群人、一件事、一辈子、一条路,让大家从打工变成了给自己干。”

搜狐等网站以“春风化雨润无声一一记军旅文化学者、著名书法家孙南京将军”为名,介绍《人生三问》等三部作品,反映作者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的孜孜追求。

不再一一罗列了。说这些的目的,不是说这本书有多好,而是这本书遇到了这么好的时代和这么多的好人。正是由于媒体和读者中这些好人的善心善行,带动了更多的人在浮躁的现实环境中宁静下来去读书,去思考人生,去重新审视自己对人生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的是非、对错与美丑,从而提高人生站位,拓宽人生视野和人生意义视域,看到更多更美的人生风景。

一本书若没人愿意去读,那是作者之过;一本书若有人读但给人带来的是负能量,那是作者误人子弟;一本书若有温度有厚度有深度有人读,并能引起读者的深入思考,那是作者幸运地遇到了同频好友。

恳请您批评指正,相互交流,以便我继续完成人生四部曲。

目录

总览篇

 一、澄怀观道悟人生

人生是什么?

 二、人生是一次无法重复的选择

人生为什么?

 三、人不要忘了为什么而出发

人生怎么办——人生目标

 四、做“大人”,贫穷也高贵

人生怎么办——人生路径

 五、成功人生必有成功路径

人生怎么办——人生信念

 六、信念让梦想永不搁浅

总结篇

 七、崇高人生源于崇高人生境界

后记

序言

人生快快觉醒

——致读者的一封信

亲爱的读者:

您好!您能翻开这本书,是书的幸运,是我与您的缘分,使我有幸与您就人生问题聊聊天。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高中应届毕业应征入伍,到部队后甩开膀子干,期盼能当干部,吃国家一份粮,走出农村,摆脱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提干后,一心想着好好干,那时,根本不懂什么叫人生,更不懂什么叫人生设计、社会价值,只知道为父母争气,为家乡人民争光。一晃40多年过去,我已经退休。在别人眼里,我是一个成功人士,因为我们家乡同批入伍的几千人中,最终成长为共和国将军的寥寥无几。但在我心里从来不这么看,原因有二:

一是事业的成功不代表人生的成功。

一个一心只追求事业成功的人,人生结局往往不是成功的。君不见,有的人虽然在人生舞台上是成功的,但所扮演的角色却是失败的;有的人虽然拿到了事业成功俱乐部的入场券,而他的脸上像被刺字那样,贴上了人生失败的标签;更有甚者,建起的人生大厦一阵风雨即坍塌了。我们闭上普通人的肉眼、睁开哲人的慧眼看一看,现在有些人的人生价值追求走进了天大的误区:追求事业的成功而不追求做人的成功。在浮躁、浮华甚至忧贫不忧道的大环境下,有的人只顾攀爬自己的人生高地而没能守住人生底线,只顾追求大官、大款、大腕而淡忘了做人、做君子、做“大人”,结果为了实现个人价值,达到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不择路径,人变得功利、低俗、庸俗、媚俗,进而活得很累,做人做事变味,充满着人生风险。

赢得了天下,输掉了做人的资本,成功不过是一场泡沫!

这是一个需要端正人生动机和目的的时代。

古往今来,能够被历史铭记之人,能够感动自己并感动和温暖他人之人,才是真正的人生成功。

二是成功的背后有太多的遗憾。

现代著名作家冰心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对于我来说,何止是“当初”,在“当中”也浸透着这样的“泪泉”和“血雨”。我时常扪心自问:我一路走来,所付出的“奋斗”和“牺牲”,是为了事业的成功还是为了人生的成功?有些付出应该吗?有必要吗?值得吗?

比如,我父母先后去世前,因忙于工作、为了表现,都没有及时赶回家见最后一面,对此,现在我怎么想怎么看呢?请看《如梦令·发往天堂的忏悔书》:

双亲病危未归,噩耗传来急回。

纵然赢功名,难抵不孝大罪。

痛悔!痛悔!梦醒肠断无泪。

事业有遗憾,苍天都会理解,因为一个人的事业能干到什么程度不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努力,而人生有遗憾,连自己都不会原谅,因为人生的成功自己基本可以管控。所以,明代的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黄宗羲告诫世人:“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功;论万世,不论一生。”对照这至理名言,自己深感惭愧,我的人生觉醒太迟了!

回首往事,我年轻时没有把人生琢磨透,以致人生的动机和目的是不纯的,人生是盲目的。由于没有很好地对自己的人生进行科学的设计规划,很长一段人生路上就像浮萍那样,漂到哪里算哪里,缺乏明确的人生方向和人生信念,常常用世俗的眼光看待人生,常常被无尽的烦恼锁住了自己心灵的翅膀,人生追求和人生价值取向常常出现偏颇。其实,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如台历,翻过去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但人生的遗憾沉淀在心里犹如胆结石,时常让人疼痛难忍。

旁观者清。遗憾的是,看待人生,只有时间和历史老人是旁观者,我们都逃脱不了“当局者迷”,只有少数人“觉”“悟”后成了人生当局者中的旁观者。

以当局者看人生,迷失自我而自以为是;以浮躁心态看人生,沉迷浮躁之中而自得其乐。我要对这些人大声疾呼:人生快快觉醒,做一个人生旁观者吧!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指出:“没有比人生更难的艺术了,因为其他的艺术、学问到处都有老师。”

回想起来,我年轻时把人生看得过于简单,好像人生是无师自通的事,对父母和师长的教导经常是“左耳进右耳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尤其是随着一些事情的碰壁,才明白什么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当我发现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意识到人生的复杂性后,虽不像有的人那样已是遍体鳞伤,但也伤痕累累,辜负了大好青春时光。我开始冷静观察,潜心去读人生方面有字和无字这两本大书,寻找人生的答案。虽然我从父母、老师、领导、朋友和相关人生书籍中获得了很多很多,但总觉得缺少一种感同身受的能惊醒梦中人的力量,缺少一种让我对人生诸多问题一下子能理清头绪、形成系统思维的力量,缺少一种对自己人生实践具有指导性、操作性的力量,缺少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一梦醒来已三秋”。直至后来历尽挫折、事业上看到了尽头,尤其是面临退休之后,我仿佛在人生的床上从半醒半睡的状态一下子清醒过来,使我对人生有了更加深刻、更加透彻的感悟。到这时,我才懂得了美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为什么说:“没有那个年龄该有的知识,就有那个年龄该有的一切痛苦。”我才发现自己此时是真正地破除了一切我执,包括进退、去留、得失、毁誉、名利等,挣脱了个人私念,逾越了尘世中很多的东西,心中肃然宁静,胸中豁然开朗。只有到此时,我才真正懂得了王羲之在《兰亭序》中讲的“怀若虚竹”是个什么感觉。

难怪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子认为,一个可以学道之人,必须有圣人般虚淡的心境。

抖落凡尘一身轻,心神宁静游人生。

我要把自己人生征程中的经验教训和体会感悟告诉大家。因为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在人生路上,少走弯路、少摔跤。

我要把自己学习中外人生导师们尤其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一些经典人生思想、人生箴言和自己学习心得有条理成系统地告诉大家。因为只有知道圣哲遗训的宝贵,才能做到“畏圣人之言”;漠视圣人、哲人之言,就是漠视自己的人生。

我要把自己对古今中外茫茫人海中那些成功人生和失败人生的剖析与思考告诉大家。因为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指出:“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榜样是条捷径。”

不撞南墙不回头,这是人之共性毛病。人生中的许多事情,总是需要亲身经历后才会清醒。痛过了,才知道如何防范;傻过了,才清楚什么该坚持什么该放下;失去了,才明白到底什么珍贵什么不值得。

人非得要自己去经历一切吗?NO!我希望读了这本书的人,能从先哲和圣贤的教诲及他人的人生经历中汲取经验教训,避免人生伤痛;那些已经有了人生伤痛的人,能从中得到心灵的慰藉,理清人生思路,重新出发。

人生既是知的过程,又是行的过程,是知行合一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富勒告诫世人:“如果思想是混乱的,我们的行为就是混乱的。”任何一个人如果在人生问题上思想混乱了,其人生行为必然混乱,这样的人生就会在成功与失败之间摇摆,充满变数和风险。

庄子说,“小惑易方,大惑易性。”所以人生不能迷糊。

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之后,由于思想多元、价值多元、文化多元,一些人正如《小窗幽记》说的那样,“心中装着世外,讨厌尘世而又不能离开”。有的人思想道德防线被冲垮,人生观念和人生实践出现混乱;有的人出现了“人生迷茫”“精神恍惑”等不正常现象;也有的甚至处在“上不在天下不在地,外不在人内不在我”的不可思议的人生状态,无论哪种类型的迷失自我,必然导致人生迷失。

一个时期以来反腐行动重拳频出,有一批看起来事业成功人士的官员包括省部级以上高官纷纷落马,有一批经不住心灵重压的不洁之人纷纷自杀,有一批身有污点、心里有事之人寝食难安,与此同时,更有一批始终严以修身、“守死善道”之人,宁静悠然地行走在人间正道上。

秦汉人黄石公在《素书》中告诉世人:“与覆车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

大浪淘沙,始终是人生之海的残酷景观;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始终是大浪淘沙之后的必然结果。我们既要为经过大浪淘沙留存下来的“金子”而点赞,又要为那些被“淘”出去的“沙子”而痛心,更要为后来的人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而思考。

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告诫人们:“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遗憾的是,能吸取前人经验教训往前走的人有多少?忽视这一点,有几个人所走的人生之路顺利而无憾?

为了吸取前人的人生智慧,本书将与读者一道仰以察古、俯以观今,穿越时空同圣哲对话,与经典同行,走近历史人物,倾听历史故事,剖析古今中外的人生典型案例,从而悟透古往今来一个个流芳人生与遗臭人生事例的根本原因,提高自己的人生站位,拓宽人生视野,点燃心中的人性之光,启迪心智良知,提升人生智慧,升华人生境界,引导我们站在自己生死临界点上和人类历史长河制高点上思考人生,看清人生彼岸的码头,以人生智慧去彰显自己的人生风采。

“我们一来到世间,社会就会在我们面前树起一个巨大的问号:你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爱因斯坦提出的是人生之问,是人生千古之问。

其实,每一个人成年之后时时处处都在接受人生的三大拷问:人生是什么?人生为什么?人生怎么办?一个人的一生经受住了这三大拷问,才能经受住人生之海大浪淘沙的严峻考验。

人生三大拷问,从根本上讲,拷问的是人的心灵和灵魂。

为了引导年轻人正确地思考人生,编织好自己的人生梦,规划设计好自己的人生路线图,也为了引导正行进在人生路途之中的人做好人生再设计,为他们的人生实践当好参谋,本书除回答人生是什么、人生为什么外,围绕人生怎么办提出了构建“人生三个一工程”,即确立一个人生目标,选择一条人生路径,牢记一条人生信念。

人生大厦的建成,不能缺少“两块基石”,即搞清人生是什么、人生为什么;不能缺少“三大支柱”,即人生目标、人生路径、人生信念。这就是本书的结构。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告诫世人:“世界上最复杂的事物莫过于一个人的一生。”

人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明白人生是什么和人生为什么,就很难明白人生怎么办。思考人生系统工程,就是把人生三大拷问和人生目标、人生路径、人生信念等各个组成部分联系起来思考,从人生全局和人的一生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综合,以此构成一套系统的人生理念、方法、途径和原则等,使自己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社会现实面前,澄怀观道悟人生,修身为本重做人,跳出梦幻泡影般的俗世苦海,做到混迹尘中、高视物外,知行合一、物我两忘,使人生实践始终体现人生科学性和人生艺术性。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本书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文化修炼心灵,引导我们追寻中华文明的历史源流,去畅饮“人生纯净水”,使我们重新找回中国人的遗传密码,找到人类的精神家园和人生归宿,并给自己的“人生汽车”挂倒档,退回到人生入口处,重新审视或选择人生之路,使自己由无主人生变为自主自觉人生。

唐朝著名谏议大夫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国家拔乱反正、正本清源,做人做事乃至人生的返璞归真是源头,是根本。

守护中华民族之根,涵养中国精神之魂,是每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我们又要睁眼看世界,广泛吸取各民族包括其他宗教的优秀人生智慧,不断打牢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实基础,让中华文明焕发青春,万古长青。

人生就在选择与坚守之间。人怎么活都是一辈子,与其活得渺小卑微,不如活得平凡伟大;与其让生命生锈,不如让生命发光;与其让日子过得暮气沉沉,不如让自己脱俗高尚;与其让人生腐朽,不如让人生挺拔。

人走出的每一个足迹,都是自己人生五线谱上的一个跳动的音符。一个人往高处走多了,他的生命演奏出来的人生交响曲,必将是豪迈而激昂的旋律。

愿代代中华儿女都能像唐朝诗人李白那样充满人生自信: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内容推荐

《人生之问》是作者孙南京总结自己人生征程中的经验教训和体会感悟。通过一些中外案例和小故事,剖析与思考成功人生和失败人生的区别,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经典人生思想、人生箴言和自己学习心得,以期让更多的人汲取经验教训,在人生路上厘清思路,少走弯路。

编辑推荐

人生是什么?人生为什么?人生怎么办?

《人生之问》为随笔,语言有独特风格,没有虛话套话空话。文蕴哲思,言富哲理,语言朴实,思想深刻,直抵人心,发人深思。作者孙南京大量引用古今中外人生导师的人生箴言,为人生问题的说理增添有力论据论证,为文章增添了一道道亮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生之问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南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021249
开本 16开
页数 2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9
出版时间 2018-04
首版时间 2018-04
印刷时间 2018-04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00
CIP核字 2018054875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9
184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46.00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9:2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