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唯物史观新视野与新发展理念研究
内容
目录
导论1
一、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梦2
(一) 在历史中觉醒2
(二) 艰难的探索4
(三)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8
二、 新发展理念和唯物史观新视野10
(一) 唯物史观的再认识10
(二) 唯物史观的深刻体现14
(三) 对唯物史观的新贡献17
三、 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发展中国22
(一) 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22
(二) 受动能动和自在自为25
(三) 把新发展理念化为方法和制度29
章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与创新理念33
节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沿革及基本内涵33
一、 马克思以前的社会发展动力思想34
二、 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建立38
三、 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46
第二节当代社会的发展需以创新为动力53
一、 创新与社会发展53
二、 创新: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动力58
三、 作为新发展理念的“创新”62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践行创新理念的现实路径67
一、 以解放创造力为核心的践行创新理念根本路径68
二、 以创客文化建设为突破口的文化革新路径72
三、 以政府转型为契机的体制改革路径77
第二章社会有机体理论与协调理念82
节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沿革及基本内涵82
一、 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提出82
二、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87
三、 社会有机体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93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协调理念的引领96
一、 坚定不移的道路目标需要政治“协调”97
二、 “发展”和“共享”的逐步实现需要经济“协调”99
三、 思想活跃与价值认同需要文化“协调”103
四、 和谐有序的实现和维护需要社会“协调”105
五、 建设绿色家园需要生态“协调”107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践行协调理念的现实路径110
一、 法治是“协调”的底线与保障110
二、 机构组织是“协调”的推力与总揽112
三、 思想工作是“协调”的常态化基本功114
四、 媒体是“协调”的染色剂、增强剂与快捷工具115
第三章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与绿色理念118
节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沿革及基本内涵118
一、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朴素理念118
二、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120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124
第二节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以绿色为标准132
一、 人类改造自然活动的两重性132
二、 人类正面临着生态环境退化的严峻挑战135
三、 从黑色发展到绿色发展:社会文明形态的转型140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践行绿色理念的现实路径146
一、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146
二、 制定绿色发展战略,建构绿色发展制度体系150
三、 形成绿色发展大格局155
第四章世界历史理论与开放理念159
节世界历史理论的沿革及其逻辑展开159
一、 马克思以前的世界历史理论159
二、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163
三、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逻辑展开——全球化与开放168
第二节当代社会发展要求须以开放为引领172
一、 西方国家的发展与开放172
二、 当代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之路177
三、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开放183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践行开放理念的现实路径191
一、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191
二、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开放198
三、 从经济到文化的开放206
第五章群众史观与共享理念218
节群众史观理论的基本内涵219
一、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人民群众219
二、 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事业中的作用221
第二节当代社会的发展需以共享为目标225
一、 “共享”是新时代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225
二、 对群众史观缺失与发展模式片面性的反思232
三、 “共享”理念引领“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236
第三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引领共享问题的进一步解决239
一、 “以人民为中心”:唯物史观新视野与治国理政核心理念239
二、 深入认识实现“共享”的政治保证241
三、 落实共享:从顶层设计到“最后一公里”245
第六章意识形态理论与新发展理念250
节意识形态理论的沿革及其基本内涵250
一、 意识形态概念的源起251
二、 意识形态理论的沿革251
三、 唯物史观新视野中的意识形态理论258
第二节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与新理念263
一、 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263
二、 新发展理念和主流意识形态建设269
三、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现实境遇及建设方略275
第三节践行新理念,开创治国理政新局面279
一、 新发展理念的传播与认同279
二、 以意识形态工作的“六种意识”推进新发展理念的践行281
三、 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开创治国理政新局面284
后记288
\t

内容推荐
本书的基本主旨是通过唯物史观来把握当代中国发展的新理念,同时又通过概括当代中国发展的新理念来开拓唯物史观的新视野。作者认为,唯物史观只有始终与现实的历史进程相联系才能具有真理性和生命力,同样,现实的历史进程只有在唯物史观的视野中才能得到正确而深刻的把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唯物史观新视野与新发展理念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上海市哲学学会编
译者
编者 编者:上海市哲学学会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158085
开本 24cm
页数 2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8
出版时间 2019-05-01
首版时间 2019-05-01
印刷时间 2019-05-01
正文语种 CHI
读者对象 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研究人员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414
CIP核字 2019066859
中图分类号 B03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71
24cm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68.00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9:4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