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燕国八百年 |
内容 | 内容推荐 彭华著的《燕国八百年》运用“二重证据法”,结合传世文献、出土文献与考古资料,纵横开阖地论述了燕国八百余年(公元前11世纪中叶-公元前222年)的历史文化,多方面地揭示了“燕国历史文化”的种种内涵。纵向而言,举凡燕地的“考古学文化”(西周封燕之前)以及燕国本身的历史(开国、发展、强盛、衰落及灭亡),都巨细无遗尽入彀中;横向而言,举凡燕国的经济、政治、古族与古国、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史载人物,都有细致入微的叙述与讨论,令两三千年前的燕国跃然纸上。 作者简介 彭华,字印川,四川丹棱人。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四川大学教授,贵阳孔学堂签约入驻学者,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优选传播”学科群项目成员。著有《燕国史稿》《阴阳五行研究(先秦篇)》等,编有《王国维儒学论集》。 目录 序 绪论 上编 第一章 燕地的自然环境 一、地形和气候 二、岩石和泥土 三、动物和植物 四、矿产资源 第二章 燕地的考古学文化 一、旧石器时代 二、新石器时代 三、夏朝时期 四、商朝时期 五、周朝时期(封燕之前) 第三章 开国时期(西周―春秋) 一、召公其人 二、周人封燕 三、“春秋事语” 四、所谓“南燕” 第四章 发展时期(战国) 一、对外关系 二、迁都于易 三、禅让事件 四、伐燕行动 第五章 强盛时期(战国) 一、破燕之后,昭王即位 二、励精图治,礼贤下士 三、苏秦入齐,为燕反间 四、乐毅伐齐,势如破竹 五、破胡置郡,修筑长城 第六章 衰落时期(战国) 一、田齐反攻 二、燕赵战争 三、荆轲刺秦 四、国破家亡 下编 第七章 经济制度 一、农业 二、畜牧业 三、手工业 四、商业 五、建筑业 六、交通 七、城市 八、人口 第八章 政治制度 一、官僚机构 二、封建制度 三、封君制度 四、军事制度 五、法律制度 第九章 古族与古国 一、有易氏 二、孤竹 三、令支 四、昊国与箕国 五、蓟国 六、韩国 七、鲜虞-中山 八、屠何 九、俞人 十、秽貊 十一、山戎-北戎-无终戎 十二、代 十三、林胡-东胡-楼烦 十四、其他 第十章 思想文化 一、语言文字 二、思想理论 三、文学艺术 四、科学技术 第十一章 社会生活 一、衣食住行 二、婚姻丧葬 三、宗教祭祀 四、民风民俗 第十二章 燕国人物 一、国君 二、宗族 三、封君 四、大臣 五、义士 六、方士 七、诸子 八、其他 附录 一、燕国世系表 二、燕国大事年表 三、甲骨文、金文著录书目及其简称 四、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燕国八百年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彭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131796 |
开本 | |
页数 | 38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20千字 |
出版时间 | 2018-07-01 |
首版时间 | 2018-07-01 |
印刷时间 | 2018-07-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31.07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