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商道/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马云、王健林、乔布斯、比尔·盖茨等56位商界巨子经营传奇,商道改变世界的枕边智库,企业管理者成功之道精华读本!

《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

发行量破50万,《环球人物》10周年纪念重磅力作!

张颐武、杨天石、孟宪实、蒙曼、学诚大和尚、梁小民、吴晓波、潘石屹、库恩(《江泽民传》作者)等,诸多名家力荐!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编的《商道/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把握历史演进的脉络,解读时代大气象,重温人文理性的光辉与魅力,见证改变世界的力量。

内容推荐

57位极具影响力顶尖企业精英、商界巨子,汇集于这本由环球人物杂志社编的《商道/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分享他们在当今世界环境下形成的经营思想、他们所践履的“商道”,见证他们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本书进行深度细致的采访、认真翔实的资料搜集,记录当今商界精英的个性、人生历程和成功经验。这些人物,包括当今中国的马云、宗庆后、王健林、潘石屹、张瑞敏、柳传志、曹德旺、史玉柱、周鸿祎等20位,其他国家的比尔?盖茨、罗杰斯、乔布斯、稻盛和夫、李健熙、曹慰德等37位。一本企业管理者与未来管理者必读好书,可以引导读者进行自我提升、革新观念、领导团队,实现自我升华,取得成功!

目录

中国篇

 马云:永远思考别人是怎么失败的

 宗庆后:什么事情不做好就不会停下来

 王健林:首富、老板、文青、父亲四张面孔

 潘石屹:比别人更努力

 张瑞敏:用创新穿越前面的“墙”

 柳传志: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树立典范

 曹德旺:只要每一步都走得扎实,就一定能走得远

 史玉柱:勇气源于失败

 董明珠:企业专业化,人有专业精神

 李书福:追求各种可能性并付诸实践

 李河君:成为中国企业的代表

 许家印:先花钱,再挣钱

 周鸿祎:不攀比,做事低调踏实

 梁稳根:企业家不能忘的是社会责任

 李东生:学习曾国藩智慧

 林俊:专注“微笑曲线”顶端

 杜泽桦:做世界品牌

 张宝全:地产大亨的数字电影梦

 李泽钜:李嘉诚的接班人

 李慕松:推崇儒商文化

外国篇

 比尔·盖茨:再富不能富孩子

 罗杰斯:坚持彻底的付出

 乔布斯:用“苹果”改变世界

 玛莎·斯图尔特:靠意志弄弯“钢铁”

 米塔尔:并购出一个钢铁王国

 胜间和代:不要轻易照别人的话做

 玛氏:不上市的糖果帝国

 法哈德·弗拉迪:卖岛屿也卖梦想

 约翰·布朗:不做大,只做好

 杰里帕斯卡:乱世成就俄罗斯首富

 雷夫·约翰森:不要低估员工的理解力

 服部悦雄:不像日本人的丰田高管

 金田新:育人比卖车更重要

 思文凯:“危机本身就是资产”

 西田厚聪:奉“实心、实言、实行”为座右铭

 内维尔:“老虎军”和“海盗式扩张”

 舒尔茨:把咖啡磨成金子

 瓦尔特·朗格:用质量帮德国找回时间

 奇默尔:忠诚企业如同珍爱婚姻

 何马丁:品牌形象不可急功近利

 拉坦·塔塔:全球性超级买家

 曼恩:亿万富翁的三个梦想

 穆拉利:管理要有清楚的远见

 皮肯斯:可持续发展的正道

 稻盛和夫:孙悟空式的经营哲学

 李健熙:没有成功,只有永远的危机

 罗斯柴尔德家族:教会年轻人实用的东西

 菲利普和吉约姆:别出心裁,善炒新闻

 欧科华:成功没有秘诀,努力工作才重要

 阿尔瓦利德:靠精明决策赚大钱

 曹慰德:家族企业传承的是价值观和世界观

 约翰·列恩:大规模的收购兼并和适应变革

 哈里·斯泰:关键是有雄心壮志

 查诺斯:企业倒闭他赚钱

 拉尔夫·劳伦:卖的是理想化的生活方式

 大卫·鲁宾斯坦:资本之王从未上过金融课

试读章节

学生时代的马云功课不好,数学考过1分。只有英语特别好,原因竟然是:“爸爸骂我,我就用英语还口,他听不懂,我挺过瘾,就学上了,越学越带劲儿。”1984年,经历两次高考落榜的马云终于跌跌撞撞地考入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他的成绩是专科录取分数,但恰好本科没招满人,马云就这样幸运地上了本科。

长大后的马云在应聘工作时因身高不够屡遭淘汰,但他每次都不沮丧,总是自信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在马云的性格中,始终有着一股无法掩饰的张狂。当马云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04年年度经济人物时,他调侃自己说:“男人的长相往往和他的才华成反比。”

大学毕业后,马云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英语。1991年,马云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译社。结果他们第一个月的收入只有700元,而翻译社的房租却交了2000元。当大家都开始动摇的时候,马云坚信:只要坚持做下去,一定有发展前景。他一个人背着大麻袋去义乌批发小商品,艰难地扛回杭州贩卖,以此维持翻译社的运转。果然不出马云所料,仅仅两年时间,翻译社就有了起色,如今,海博翻译社已是杭州最大的翻译社。

十年磨一剑

马云的创业经历可算是一个神奇的故事。他自己说“简直可以成为好莱坞的电影故事”。

1995年,马云去美国协助一家中国公司收账。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到600美元的额外收入。这600美元成为他走上互联网道路的第一笔“天使资金”。后来跟随他走南闯北好几年的电脑就是用这600美元买的。

在西雅图第一次和互联网亲密接触时,马云在键盘上敲了“beer”(啤酒)这个词,电脑屏幕上弹出了德国啤酒、美国啤酒、日本啤酒……一排排一串串,但就是没有中国啤酒。接着他又专门试了“Chinese”,雅虎网上竟然出来个“No Data”(没有数据),再查整个互联网,还真找不到这方面的资料数据。“这让我感到很惊讶,也很难受。就在那一刻,我跟那家美国公司讲:我们合作,你在美国负责技术,我回中国去做。”

回国后,马云辞职,开始琢磨要用互联网来开公司。但当时的杭州尚未开通拨号上网业务,他这个想法遭到了亲朋好友的强烈反对。

“我请了24个朋友来我家商量,整整向他们讲了两个小时,他们听得稀里糊涂,我也讲得糊里糊涂。最后问他们到底怎么样?其中23个人说算了吧,只有一个人说你可以试试看,不行赶紧放弃。我想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决定还是干,哪怕24个人全反对我也要干。”

“其实最大的决心并不是我对互联网有多大的信心,而是我觉得做一件事,无论失败与成功,经历就是一种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掉头。但是你如果不做,就像夜里想了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一样的道理。”接下来,马云的“传奇经历”便开始了。

1995年4月,一个叫“中国黄页”的网站诞生了。3个月后,临近杭州的上海正式开通互联网,马云的业务量激增。当时,制作一张主页,中英文对照的2000字内容、一张彩照,开价就是2万元人民币。不到3年,马云轻轻松松赚了500万元,自此马云的事业开始蒸蒸日上。

1997年,马云带着自己的创业班子挥师北上,建立了外经贸部官方网站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

1999年年初,马云返回杭州,决定介入电子商务领域。当时全球互联网所做的电子商务,基本上是为全球顶尖的仅占总数15%的大企业服务。但马云毅然“弃鲸而抓虾米”,只做中小企业的生意。

1999年9月,马云的阿里巴巴网站横空出世。

2005年8月11日,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的全部资产,并享有雅虎品牌在中国的无限期使用权,同时获得雅虎10亿美元投资;雅虎则获得阿里巴巴40%的现金收益权以及35%的投票权。这成为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并购。

于是,马云常常被鲜花、掌声和镁光灯所包围。

P4-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商道/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环球人物杂志社
绘者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345919
开本 16开
页数 3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6-03-01
首版时间 2016-03-01
印刷时间 201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636
CIP核字 2016025202
中图分类号 F279.1
丛书名
印张 2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