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报告 |
内容 | 作者简介 高延利,研究员,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院长,中国土地学会秘书长,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土地资源规划、调查、评价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先后担任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调查、土地评价等。参与完成三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订,主要执笔起草《土地调查条例》,主持及主要参与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规程》《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等国家及行业标准十余项;出版《地籍调查》《土地权利理论与方法》等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十余篇。获部级以上成果奖12项。2014年被评选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 目录 Ⅰ 总报告 B.1 “十二五”时期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总体状况分析 一 “十二五”时期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分析 二 “十二五”时期建设用地利用强度及变化分析 三 “十二五”时期增长耗地及变化分析 四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与用地变化匹配分析 五 “十二五”时期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总体格局 六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附录 Ⅱ 评价技术篇 B.2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理论与技术框架 Ⅲ 区域篇 B.3 “十二五”时期东部地区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B.4 “十二五”时期中部地区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B.5 “十二五”时期西部地区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B.6 “十二五”时期东北地区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Ⅳ 专题篇 B.7 “十二五”时期不同行政级别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B.8 “十二五”时期重点城市群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Ⅴ 附录 B.9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大事记 B.10 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2015年度排名表 Abstract Contents 内容推荐 本书编写组首次提出了基于初级集约和次级集约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理论框架,明确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即“以符合有关法规、政策、规划为导向,通过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不断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种开发经营模式”的基本内涵。研发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报告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高延利,张建平,邓红蒂主编 |
译者 | |
编者 | 编者:高延利//张建平//邓红蒂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146449 |
开本 | 24cm |
页数 | 436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410千字 |
出版时间 | 2019-08-01 |
首版时间 | 2019-07-01 |
印刷时间 | 2019-07-01 |
正文语种 | CHI |
读者对象 | 城市土地利用研究者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746 |
CIP核字 | 2019065828 |
中图分类号 | F299.22 |
丛书名 | 建设用地蓝皮书 |
印张 | 27.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1 |
宽 | 171 |
高 | 26cm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198.00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