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六大名著导读
内容
编辑推荐

陈洪编著的《六大名著导读》以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精华《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儒林外史》六部长篇白话小说为主要内容,深入浅出地介绍作品所涉的文学史与文化传统;对作品进行赏析的同时,还对古典小说学术研究的一些基本内容与方法作了介绍。

内容推荐

“六大名著”导读课程,系南开大学陈洪教授以本科低年级学生或具有同等知识水平并喜爱古典文化的广大受众为主要目标,专门设计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该课程以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精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六部长篇白话小说为主要内容,由小说概貌、成书和版本等情况入手,从历史、文化、审美等多个角度对每部名著进行深入解读,多有新见;在对作品进行赏析的同时,还对古典小说学术研究的一些基本内容与方法作了介绍。

《六大名著导读》是在讲课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讲堂上的即兴发挥与延伸的话题,使《六大名著导读》在严谨缜密的学术研究风格之外,多了些许感性的亲和。听听陈洪教授对“六大名著”的评说,或许能帮我们打开另一扇未知的窗。

目录

课程导言

第一讲 《三国演义》:民众眼中的政治军事史

 史官文化传统与《三国演义》的成书

 智谋——《三国演义》的独特魅力所在

 风云遇合英雄谱

 民众的道义期待

 历史演义的艺术典范

第二讲 《水浒传》:正义与野蛮的交响乐

 水浒传的多重解读

 通俗中的厚重——“好汉”的文化内蕴

 《水浒》的叙事

 从书场到金圣叹

第三讲 《西游记》:把宗教游戏化的奇书

 《西游记》的作者与版本

 《西游记》中的佛与道

 超越时代的孙悟空及猪八戒

第四讲 《金瓶梅》:末世欲海之写真

 社会画卷与“寻租”描写

 市井“英雄”两门庆

 女性形象和情欲描写

 《金瓶梅》的作者和传播

第五讲 《儒林外史》:读书人命运的悲歌

 时代难题与作品主题

 精神贵族,俯瞰儒林

 讽刺与幽默:吴敬梓的个人风格

第六讲 《红楼梦》:味在酸咸之外的精神盛宴

 两座“红楼”两样“梦”

 深情的留恋,无奈的挽歌

 无美不归少女

 哲思与诗情

 “红学”纷扰,出路何在

试读章节

第一讲《三国演义》:民众眼中的政治军事史

我以“民众眼中的政治军事史”来概括《三国演义》,其中包含了三层意思。

第一个意思是,《三国演义》写的是一部有关于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的历史,而其他方面的历史内容,如社会生活、经济活动、文化艺术等,统统没有进入作者的视野。

第二个意思强调它的通俗性,甚至野史性质,也就是说,这部书虽然拉开了架势,完全是以史官的口吻在讲一部帝国兴衰史,但其实不是严格意义的史籍,也就是并非通常所说的“正史”,它只是《三国演义》,不是《三国志》;它代表的是一般民众对政治、军事的看法。

第三个意思是从阅读、接受角度看,这部书既是迎合一般民众对上层政治、军事斗争的好奇心,满足他们对于政治道德的期待,满足他们了解政治、军事智慧的欲望的“教科书”,又是有下层读书人乃至一般民众参与其创作过程的集体愿望、智慧的“集合”。于是,这部书就成为了“庙堂内容”与“江湖趣味”的结合体——这可说是分析《三国演义》的基本出发点。

讲到《三国演义》,不少同学立刻会想到这首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词在通行的《三国演义》卷首,和第一回开篇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具有同样的高知名度,给全书增添了几分哲理、几分雅趣。不过,在早期的明代刊本中,并无此词。这首《临江仙》是明朝嘉靖年间大名士杨慎所作,清人毛宗岗刊刻“第一奇书”本《三国演义》时移来做了开篇词。此开篇词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当时人的阅读感受,也折射出明清易代时期的下层士人心态——“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用到这里,既有对三国群雄事迹的缅怀,更有历经沧桑后的慨叹。而“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用在这里更觉贴合。它一方面是旁观者的达观与逍遥,另一方面也描绘出“三国”成为了下层民众喜闻乐见的故事,成了民众消遣的对象。这很符合“三国”在传播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上世纪70年代初,我下乡当“知青”时,那个村子曾经有过一场剧烈的权力斗争,双方互相贴大字报,其中一方想指责对方的头头狡猾,就写了一篇“某某是熟读《三国》的角色”。在老乡们看来,“熟读《三国》”就意味着这个人足智多谋或者是老奸巨猾。还有一次,在打麦场上,一位“村落博士”给一群人讲天文知识,言之凿凿地指某颗星代表最高领袖,云云,看到我不以为然的样子,就说:“《三国》里写着呢!”这些事例虽不能做学术论证的依据,却是很真切地反映了《三国演义》在一般民众中的影响,以及民众对它接受的角度。

关于这部书,我准备讲五个方面的内容。史官文化传统与《三国演义》的成书

《三国演义》是一部各方评价迥异的经典名著。大家知道,用现代的学术眼光来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是从胡适、鲁迅那个时代开始的。胡适的《三国志演义·序》说:“在中国几千年的通俗教育史上,没有一部书比得上它的魔力。五百年来,无数的失学国民从这部书里得到无数的常识与智慧。从这部书里学会了看书、写信、作文的技能。从这部书里学得了做人与应试的本领。”这个评价很有意思,很像十几年前有人评价金庸的作品,说是海外二代华人“学习规范汉语的最好教科书”。胡适又说,《三国演义》“不算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小说”,因为“想象力太少,创造力太薄弱”,“最不会剪裁”,故此书“不成为文学的作品”。一方面,胡适说它魔力非常,影响巨大;一方面又认为它根本没有文学价值,如此大的反差,出于一人笔下,出于同一篇文章,原因何在呢?

这是因为胡适犯了削足适履的错误。

他拿着想象中的“文学”标准——当然是从美国学来的,来衡量《三国演义》,却忽略了“概念是从现实中提炼、抽象而来”这一ABc的道理。《三国演义》从文类上来说,具有非常独特的中国色调,这一文类只有在我国才特别发达。这就是“通俗历史演义”。夏志清在他的《中国古典小说导论》中,批评了胡适忽视演义类小说“特有的力量和局限”。他指出:“《三国演义》是这一类型小说的第一个也是最伟大的范例。”他着眼于“特有”,这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P1-3

序言

对于孟子而言,“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乃人生乐事之一;对于学子来说,游学于高等学府,亲炙名师教泽,亦是人生善缘。惜乎时下言普及高等教育尚属奢望,大学一时还难望拆除围墙,向社会开放课堂。有鉴于此,我社精选一批有特色的选修课、专题课与有影响的演讲,据现场录音整理成书,辑为“三联讲坛”文库,尝试把那些精彩的课堂,转化为纸上的学苑风景,使无缘身临其境的普通读者,也能借助阅读,感知并进而关注当代校园知识、思想与学术的进展动态和前沿问题。

一学校有一学校之学风,一学者有一学者之个性。“三联讲坛”深望兼容不同风格之学人,并取人文社科诸专业领域,吸纳自成一家之言之成果,希望以此开放格局与多元取向,促进高校与社会的互动,致力于学术普及与文化积累。

作为一种著述体例,“三联讲坛”文库不同于书斋专著:以课堂录音为底本,整理成书时秉持实录精神,不避口语色彩,保留即兴发挥成分,力求原汁原味的现场氛围。作者如有增删修订之补笔或审阅校样时之观点变易、材料补充,则置于专辟的边栏留白处,权作批注;编者以为尤当细味深究或留意探讨的精要表述,则抽提并现于当页的天头或地脚。凡此用意良苦处,尚望读者幸察焉。

“三联讲坛”文库将陆续刊行,祈望学界与读者并力支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六大名著导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45362
开本 16开
页数 3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8
出版时间 2013-11-01
首版时间 2013-11-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18
CIP核字 2013099529
中图分类号 I207.41
丛书名
印张 2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4
18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5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