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聂耳(1912-1935)
内容
编辑推荐

他是亘古以来绝无仅有的旷世奇才,他似电光石火划破夜空的流星闪烁,他谱写了一曲传唱千秋的黄钟大吕……他就是音乐家聂耳。从青葱岁月到戎马生涯,从求艺上海滩到东渡日本,一个风云变幻的大时代,一个天才的音乐家,一段传奇而动荡大的生命历程……本书根据李云和、刘晓波同名电视剧本改编。

内容推荐

聂耳从神秘、广袤的云南走来,作为一个热血青年,在那个国难当头的年代,目睹了军阀的腐败,曰寇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爱国的热情让他投身革命,在田汉等左翼人士的引导下,从一个“愤青”走上自觉革命的道路。聂耳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却给中国人民留下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路歌》、《码头工人歌》、《铁蹄下的歌女》等30多首优秀作品,表达了人民的呼声、民族的怒吼,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成为划时代的经典作品。电视剧讲述了聂耳作为一个革命音乐家的成长历程,为了更好表现他的一生,剧作者设计了两个人物——柳千条、任伯韬,作为他的挚友,一个沉醉于音乐,一个走上了反人民的道路,更突出了聂耳的性格和人品,这是艺术的再现。本书是电视文学小说,改编自热播电视剧《聂耳》。

目录

开篇:人民音乐家——聂耳

第一章:校园惊魂

第二章:投笔从戎

第三章:“海漂”小伙计

第四章:内山书店初识田汉

第五章:穷途末路柳暗花明

第六章:安上只耳朵进联华歌舞班

第七章:音乐家不能没有祖国 

第八章:炮轰黎锦晖出走北平 

第九章:重回上海涉足电影 

第十章:加入共产党《卖报歌》问世

第十一章:为电影《渔光曲》配乐

第十二章:迎来创作高峰

第十三章:啼血谱国歌

尾声:魂兮归来

后记

试读章节

聂耳适应了当伙计的生活,对周围的环境也熟悉了。这天活不多,他信步走出云丰申庄,刚出巷口,就见卖报的小毛头从对面走过来。聂耳大声地和她打着招呼:“嘿,卖报的小行家,钻里弄,那可没几份报纸好卖啊!”

小毛头和聂耳关系很好,时不时的小毛头把剩下的隔日报纸送给聂耳看,聂耳也很关爱这个可爱的孩子。

小毛头见是聂耳,就说:“这是哪呀?”

聂耳说:“这是云丰申庄,我们商号啊!”

“喔,你就在这里卖苦力呀!”

小毛头招着手走了,聂耳想了想,就折身往梅子墨的住处走去。

梅子墨正巧在家,见聂耳进来,梅子墨忙让座,不好意思地说:“喝杯白开水吧,不像你们庄子里,有茶。”

聂耳说:“子墨,忙你的,我又不渴,心烦,闲走走。”

梅子墨就又坐回到洗衣盆旁边,清洗回丝。聂耳看看前后左右的环视,房间里床上、地下堆满了回丝,就问:“这是干什么用的?”

梅子墨低着头漫不经心地回答:“纺纱厂的回丝,从厂里拿回来拆洗,再送回去。”

“那能赚多少钱?”

梅子墨不好意思地说:“好歹,换碗饭吃吧。”

“一盆能换一碗饭?”

梅子墨苦笑:“哪那么容易,这一屋子的回丝都拆洗完了,两元钱。”

聂耳慨叹道:“可怜才女啊!堂堂云南一师屈指可数的才女,在号称东方巴黎的大上海,给人家洗回丝,这是什么世道!”

梅子墨凄楚地笑了:“人在矮檐下,焉能不低头?总不能等着饿死呀!你不也一样,多才多艺,尤其你的音乐天分,都用在取货送货,讨账要债上了。”

聂耳突然冲动地脱口欲出:“子墨!”

梅子墨身子一震:“啊?”

看见梅子墨过得这么辛苦,聂耳抑制不住心中的冲动,他真想把任伯韬在上海的消息告诉她,但转念一想,不妥。于是他恢复了冷静,话到嘴边,硬是咽了回去。他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给任伯韬保密,更是害怕梅子墨承受不住这情感止的重创。梅子墨与她心中的恋人近在咫尺,而任伯韬却坚辞不见,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到现在他也琢磨不透,于是就掩饰说:“哦,没什么,没什么。”

聂耳实在看不下去了,心一酸,泪水在眼窝里打转,他强忍住没让泪水流出来,悄悄掏出钱放在床边,起身告辞走了。梅子墨抬头目送聂耳,看见了床上的钱,忙站起来抓起钱还给聂耳。

聂耳说:“留着吧,交这个月的房费。”梅子墨眼圈就红了,鼻子一酸,眼泪就要滴答下来,她忙捂住嘴坐下去掩面饮泣。

看着泪流满面的梅子墨,聂耳忽然想到了冯云烟。论容貌长相、表演天赋,子墨应该不在冯云烟之下,我应该找冯云烟,求她把子墨推荐给导演,如可能,子墨的生存状态不就可以得到改变吗?聂耳决定去试一试。

聂耳回到云丰申庄,老板和老板娘都不在,老贵独自在堂屋“吸溜吸溜”地吸着水烟,见聂耳回来,就说:“聂子,今晚想吃啥,老哥给你做?”

聂耳伸出两只大拇指,往中间碰了碰,鬼黠地一笑:“老贵,那个了……”老贵拿开水烟筒,笑骂道:“去你的球,小毛孩子,懂个屁!”

聂耳到柜上倒了一杯茶,回来坐到老贵对面,老贵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对聂耳说:“她是个好人,她是苏北人,也是流落上海的。她丈夫原来在码头扛包,后来累得吐血,死了,留下一个小女孩,小女孩那时刚满月,她只好去纱厂上工,后来裁员,说她什么尘肺,就把她开除啦。这上海呀,穷人自己还活得费劲,别说还拉扯一个孩子啦,实在没办法了,就去干了那营生。上四马路妓院,人家不要,说是因了那个病,最后一着就是当站街女。有一回躲巡警,也该着她倒霉,不知怎地就躲到一个流氓家屋里。那流氓把她玩够了,就逼她拿出血汗钱,不给就打,身上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的。”

老贵泪眼婆娑,说不下去了,磕打磕打水烟筒,歪歪扭扭上楼去了,聂耳叫住他:“老贵,明天上午咱俩出去后,你可不可以替我瞒半天工?”

老贵还沉浸在痛苦的情绪中,有些懵懵懂懂,聂耳以为老贵不情愿,只好实话实说:“也是为了一个……女人。”

老贵破涕为笑:“那咱们俩……算一比一,扯平!”

聂耳也笑了:“一比一,平!”

翌日晨,老贵、聂耳一齐出门去货场,半道上,聂耳又叮嘱老贵一番,就折身去黄万江家找冯云烟了。

聂耳到黄家时,冯云烟不在家,佣人说冯云烟去片场了。聂耳本是有着浓郁艺术细胞的人,对电影是怎样拍出来的却一无所知,今日去电影厂找冯云烟顺便可大饱眼福。

电影厂可谓是聂耳心中的圣地,聂耳怯怯地来到摄影棚前,把大门悄悄推开一条缝,伸进头去,看到的是电影拍摄现场一派繁忙。只听导演孟非凡对身边副导演催促道:“快,开麦开麦……”

副导演大喊:“注意啦……一、二、三——开麦拉!”

冯云烟在表演区内坦胸露背半倚在睡椅上,一个男演员捧起冯云烟的脚轻轻吻着恳求什么。冯云烟夸张地扬起大腿,一脚把男人蹬翻,起身走向楼梯。

导演孟非凡两眼瞪得溜圆,神情专注地监视着演员的表演。

表演区内:那男人从后面抱住了冯云烟,腾空的冯云烟双脚乱踢乱蹬,被那个男演员抱上楼。

下个分镜头片断是:冯云烟的衣服差不多被撕成了碎片,她以手掩面,耸动肩膀,慢慢从楼梯上走下来。那个男演员边系着裤子上的吊带边心情愉悦地吹着口哨下来。

许是太专注的原因,聂耳是什么时候进到摄影棚的,他自己都说不清楚,他不知不觉地就站在了工作人员背后,目不转睛地看着冯云烟的表演。

表演区内,男演员对冯云烟说了句什么,冯云烟忽然抡起胳膊使劲煽了那个男演员一个响亮嘴巴。

聂耳的情绪已完全进入剧情中,看到这一幕,他情不自禁地击掌叫好:“好!”冯云烟一愣,表演立刻停止。

孟非凡一下子火了,使劲一摔手里的剧本:“他妈谁在那乱吼乱叫呐!”

众目睽睽之下,聂耳害怕了,他知道自己闯了祸,就嗫嚅说:“对不起,导演,我——”

孟非凡看了一眼聂耳,转过头,继续大发淫威:“那个人是谁?怎么混进片场的?剧务呢,吃干饭的吗?轰出去!”

几个工作人员围过来:“从哪钻进来的你,快快,出去出去。”

聂耳狼狈极了:“对不起,对不起,我是来找冯云烟,冯……冯小姐的……”工作人员讥笑:“找她呀,两个月后电影院去找,唼?嘻嘻……”孟非凡还在叫唤:“快轰走——”

聂耳无助地看着冯云烟,冯云烟笑笑,款款地走出表演区,对工作人员也像是对聂耳:“等等。”  P76-78

后记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在联合国,当庄严雄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时,仿佛能听到中国前进的脚步声。在奥运赛场,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旋律回响,每个站上领奖台的中国运动员不禁潸然落泪,每一个坐在电视机前的中国人都会濡湿双眼,不禁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而自豪,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前进,前进……

铿镪的旋律打动着全世界华人的心。

然而,很多人对国歌的诞生历程并不了解。一个伟大的音乐家在其歌曲唱遍全世界的时候,却被湮没在逝去的岁月里。

电视剧《聂耳》的编导者们做了一件功在千秋的好事,历经四年的时间,九易其稿,组成了强大的演职员阵容,精心拍摄了这部红色剧目。严肃的主题虽加进了许多时尚的元素,但却拉近了时代的距离。聂耳那轻舞飞扬的青春风采让我们徜徉在那如烟的往事、如火的激情中,我相信《聂耳》会引起当代人的共鸣。

一个普通的上午,在北京航天桥附近一幢大厦的15层,冬目的阳光透过落地大窗洒满房间,坐在对面的董强(电视剧《聂耳》制片人)用他惯常的沉稳的声音讲述着电视剧《聂耳》筹拍的艰难过程:“是好友李鸿宾一次生动的讲演深深地打动了我,这位聂耳的老乡有着对聂耳非同一般的情感。我们相约合作,就像是战场上的战友,一齐前进,然后就有了这次与《聂耳》冥冥中的握手。”

几年来从反映二战时期上海民众舍生保护数万犹太人的电视剧《上海风云》到红色经典剧《聂耳》,董强一直在实践着自己的追求,做有益的文化事业,这在当今的时代难能可贵。可能和他成长的环境有关,出身于军人之家的董强骨子里有着浓厚的红色情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名利不图,但这些事总要有人去做。他感慨这几年来为这几部戏付出了很多,这在急功近利的影视界可能有些得不偿失,,但他自言无悔,虽前路艰难,仍不改初衷。

当《聂耳》剧组辗转上海、云南紧张拍摄之时,他已在筹划下一部电视剧了,是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批中国人,为了生活背井离乡运赴欧洲做苦工,战后流落法国各地。、他们及他们的后代,顽强地保持着中国的传统,按照中国的方式生活着,每到春节,他们组织各种活动,划旱船,舞龙舟,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了法国社会,生根、开花,他们成为近现代中华文化的第一批传播者。能把这段历史搬上荧屏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董强挥着手豪迈地说:“……不管多难,都应该做。”冬日的阳光照在他略显疲惫而又充满激情的脸上,目光中流淌着真诚和睿智的光芒,我能感受到他内心的追求和向往。

2005年是聂耳逝世70周年,也是《义勇军进行曲》诞生70周年。

聂耳从神秘、广袤的云南走来,作为一个热血青年,在那个国难当头的年代,目睹了军阀的腐败,曰寇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爱国的热情让他投身革命,在田汉等左翼人士的引导下,从一个“愤青”走上自觉革命的道路。聂耳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却给中国人民留下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路歌》、《码头工人歌》、《铁蹄下的歌女》等30多首优秀作品,表达了人民的呼声、民族的怒吼,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成为划时代的经典作品。电视剧讲述了聂耳作为一个革命音乐家的成长历程,为了更好表现他的一生,剧作者设计了两个人物——柳千条、任伯韬,作为他的挚友,一个沉醉于音乐,一个走上了反人民的道路,更突出了聂耳的性格和人品,这是艺术的再现。

聂耳的一生是短暂的,也是辉煌的。他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在中华民族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炮火声中,这首震撼人心的时代战歌一诞生,就如疾风闪电,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

天妒英才。才华横溢,正处于上升时期的24岁的聂耳沉没在异国的大海里,他的生命因为短促使人惆怅。

当时也在日本的郭沫若写道:大众正赖你去唤醒,问海神尔如何不淑。

聂耳死了,聂耳的精神,聂耳创作的歌曲,永生不朽。

聂耳年轻的生命已成永恒。

能应命把《聂耳》改编成电视文学小说深感荣幸。我对聂耳生活的那个时代充满想往,年少时曾看过的电影文学剧本《新女性》、《十字街头》是我文学的启蒙,“梦从海底跨枯桑”,那段历史仿佛一段支离破碎的梦在记忆的最深处,改编《聂耳》的过程犹如旧梦重温。随着电视剧《聂耳》在中央电视台的播出,作为电视剧的姊妹篇,但愿《聂耳》一书能带给读者阅读的愉悦。

此书付梓之际,感谢北京影视达电视节目交流中心总经理、电视制作人董强先生,他是电视剧《聂耳》的策划制作人,也是《聂耳》一书的积极推动者。感谢中央编译出版社社长和奠先生,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

2006年7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聂耳(1912-1935)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丽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13398
开本 16开
页数 3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35.2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72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1:4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