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化的烙印(影响历史的86个文化奇观)/探索与发现
内容
编辑推荐

掬起文化长河中的朵朵浪花,触碰历史画卷中的点点印记。

《万象新知大课堂系列丛书》以广大青少年和学生为主要对象,并兼顾各不同层次和领域读者需要,该丛书图文并茂,选材新颖,语言流畅,读来既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又解谜释疑、引人入胜。它的陆续出版,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将起到积极作用。

本书为其中一册,选择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影响历史的86个文化奇观、奇闻,读来生动有趣。

内容推荐

人类智慧无穷,创造了无数灿烂辉煌。穿梭留连奇迹和辉煌中,有多少新奇的发现,有多少由衷的感受。本书选择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文化奇观、奇闻,读来生动有趣。

目录

一、文艺撷英

西厢记故事的演变

再读“红楼”说“花魁”

《金瓶梅》作者身份之谜新说

《永乐大典》正本被嘉靖皇帝带入永陵?

西门庆原型是明正德帝

二、皇家秘录:探访封建皇室奇闻秘事

秦始皇冬天种瓜诱杀儒生

秦始皇为何不立皇后

曹丕是个武功高手

武则天与中国传统裙子

杨贵妃葬在四川?

“狸猫换太子”真相

十三陵为何有十二座无字碑

康熙“微服私访”的真相

乾隆爱女为何葬于孔林?

慈禧太后与中国第一辆汽车

我国最老文凭是慈禧太后颁发

御用鼻烟壶:清代帝王的“第二生命”

清朝皇帝的十大御用武器

故宫外朝宫殿为何无一满文

皇帝与和尚

中国的“怪癖”皇帝

中国古代的宫廷选美

皇帝如何请吃饭(7

北京故宫十大镇宫之宝

台北故宫藏宝65万件

清昭陵四大谜团

古代当权者莫名其妙的忌讳

中国皇帝和朝鲜大王谁吃得更讲究?

三、名人逸事:众览历史名人的轶文趣事

一代宗师孔子出生之谜

春秋刺客之最

为何五代将领自比关羽张飞

唐朝二十四功臣肖像创作始末

欧阳修是越王勾践后裔?

闲考王安石与“爬灰”

北宋柳永也有“粉丝”

探秘宰相村

古代官僚的有趣绰号

传说中的十二花神

大长今是否确有其人?

四、性爱史话:古代两性关系探奇

古代纳妾制源于原始社会

古代千奇百怪的避孕法

古代春宫画:从性教育到流于低俗

中国古人奇异的求爱方式

古籍中对女性的爱称

“避孕套”的进化历史

五、饮食撷取:考察形形色色的饮食文化

一千年前敦煌人吃什么

宋朝美食开新篇

品茗悟道

古代使用筷子的忌讳

中国古代名厨传奇

六、娱玩杂谈:世界游戏、玩具面面观

古代中国玩具

垂钓走过四千年

历史悠久的中国魔术

中国第一本魔术书

迷宫的玄机

赌博与“老千”

扑克的传说与文化

汽车牌照趣史

七、民族奇葩: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面对东巴文

音乐心态与地域心态的姻缘

八、轶闻荟萃:世界各国逸闻趣事集锦

姓名忌讳与杀头

欧美怪名趣谈

中国姓氏暗藏遗传密码

肤色·用药·文化

眼镜两千年

妙趣横生的“物语”

千年敦煌多少谜

胡人?周人(7中国剑来源

重阳节曾经是女儿节

老北京的五大“镇物”

饺子最初用来治烂耳朵的

变脸王揭秘变脸绝技

越王勾践剑的千古不锈之谜

清朝曾发明机关枪

内藏“暗道机关”的古魔壶

《孙子兵法》走向世界之谜

中国制造的六大天价之宝

九、异域掠影:搜索域外奇人异闻

颠覆传统的丧葬形式

双胞胎的传说与文化

17世纪欧洲“暴露乳房”代表美德

奇文奇话的墓志铭

流传的临终遗言

美国法律的“绝招”

英文“洗澡”源自古城巴斯

古罗马角斗士其实很绅士

即将消亡的日本忍者文化

试读章节

《永乐大典》正本被嘉靖皇帝带入永陵?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地库里,收藏有161册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从明成祖朱棣编写《永乐大典》至今,已经有600余年。在漫长的岁月中,《永乐大典》经历各种不幸遭遇,丢失了一万多册。目前全书仅有不足4%,400册左右的《永乐大典》流散在世界各地。然而,专家们发现,目前全世界所能见到的《永乐大典》都有一些共同特征:每本书的书后都注明了当时的重录官员,而这些官员全都是明朝嘉靖皇帝时期的官员。

这就是说,目前世界上所有能见到的《永乐大典》都不是永乐年间编篆的。那么,《永乐大典》除了永乐年间的这个版本之外,到底还有几个版本呢?据史书记载,《永乐大典》修成之后,明朝各代帝王中查阅过《永乐大典》的却寥寥可数。嘉靖皇帝对《永乐大典》有特殊的兴趣

明世宗嘉靖皇帝却是一个例外。继位于1521年的嘉靖皇帝在明朝历史上并不是一个光彩的角色,在位45年,崇信道教,朝政昏庸。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皇帝,却似乎对《永乐大典》产生了特别的兴趣。与其他皇帝不同,嘉靖皇帝的案头常常放置了几册《永乐大典》以便随时翻阅。

一直以来,嘉靖皇帝很想将《永乐大典》重录一部,多次同大学士徐阶谈过。但这个想法都因为工程过于浩大,重录难度太高,而被搁置下来。嘉靖皇帝当然也应该非常清楚,要重录这样一部大型书籍,其难度可想而知。那么,又是什么事情让嘉靖皇帝下定决心,克服各种困难,开始重录《永乐大典》呢?

据史书记载,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皇宫发生大火,火势连绵。存放《永乐大典》的文楼受到威胁,情况非常危急。大火消息传来,让嘉靖皇帝感到最为担心的就是《永乐大典》的安全。他一夜下了三四道命令,令左右登上文楼督促抢救《永乐大典》。幸亏抢救及时,《永乐大典》才能逃过这次浩劫。嘉靖皇帝因此心有余悸,决心将《永乐大典》重新抄录一部,“两处收藏,以备不虞”。

大火之后的第五年秋天,工程浩大的重录工作正式开始0对于这样一部史无前例的大类书,重录官员选择了按照原本进行“对本抄写”这个最为简单也最为正确的方法。工作进行了整整六年,直到嘉靖皇帝去世,重录工作还在进行。新皇帝明穆宗继位之后,重录工作才得以完成。

据史书记载,重录的《永乐大典》在内容、格式、装帧方面与原本如出一辙,令人叹为观止。此后,《永乐大典》便有了两个版本。现在人们习惯于把永乐年间的第一个版本称为正本,把嘉靖年间的重录本称为副本。这就是说,国图收藏的所有《永乐大典》全都是明朝嘉靖时期的副本。《永乐大典》正本失踪

不仅如此,历史上被八国联军毁掠的是明嘉靖后期重抄的副本,流失海外和国内陆续搜集的残本也均为嘉靖重录副本或其抄本。而《永乐大典》的正本至今一卷也没有发现,并且其下落也一直不见准确的记载。这就是说,《永乐大典》正本失踪了!

11095册《永乐大典》正本已经彻底消失了几个世纪!《永乐大典》正本究竟何去何从?它还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吗?如果存在,它到底在哪里?如果已经不存在于世界上,它又是什么时候,被谁,用什么方式毁灭的?对于正本的下落,为什么历代史书中不见任何准确记载?

围绕着《永乐大典》正本的是一个又一个讳莫如深的谜团,甚至有学者将之称为“中国书籍史上的最大疑案”。关于正本的第一种说法,毁于清乾宫大火说。第二种说法是毁于明亡之际说,说穿了,就是被李白成焚毁了。

尽管众说纷纭,说法不一,但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是,几百年来,《永乐大典》正本却从未现身过。寻找《永乐大典》

以记录史实翔实著称的明朝官修史书《明世宗实录》中,有这样一段关于《永乐大典》的记载:上(嘉靖)初年,好古礼文之事,时取探讨,殊宝爱之。

栾贵明先生是当今研究《永乐大典》的权威学者,他引用《明实录》等大量文献记载的确切史实指出,《永乐大典》是嘉靖帝“殊宝”爱之的珍品。他登基以来,更将其作为必备的参考经典,并时常在朝廷上引用。嘉靖三十六年宫中的意外失火,嘉靖立即命左右登上文楼,抢运出《大典》,一夜中竟下谕三四次,焦急失态,足见《大典》在他心中的分量。更值得注意的是,嘉靖帝最器重的文官徐阶已向他奏明,重录不可能很快完成,只能“对本抄写”。嘉靖则明确强调,“重录”是为“两处收藏”。

“两处收藏”是否暗示着什么呢?栾贵明认为:为了拨开罩在《永乐大典》上的重重迷雾,必须抓住《永乐大典》正本最后一次出现前后的事件。《永乐大典》正本最后一次出现是在什么时候?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栾先生认为,《永乐大典》正本最后的出现时间是在嘉靖的丧葬期间,因此,他认为这两者之间应该有密切的关联,从这个地方追踪下去,或许可以有意外的发现。在《明实录》中有关嘉靖丧葬和《永乐大典》重录两件事的大量记载中,几个一直以来不为人所注重的日期引起了栾贵明的注意。

“嘉靖四十五年(1567年)12月14日(庚子),嘉靖帝崩,年60,在位45年。”

“3月17日(壬申),嘉靖帝入葬永陵。”

“4月15日(戊戌),隆庆帝赏赐重录《永乐大典》成者。”

一般研究者认为,《永乐大典》副本抄完,是在隆庆元年4月。而嘉靖已于上一年12月“崩”,看来另存的“他处”究竟在哪里,似乎与嘉靖帝没有关系。说到这里,争论的焦点似乎都已集中在嘉靖帝身上。

栾贵明研究发现,礼仪日程表明,嘉靖皇帝是在死后3个月才下葬,此时已经到了隆庆元年3月。而新皇帝表彰抄写人员的日期是在隆庆元年4月,但这并不是抄录完成的最后日期。所谓抄录完成的日子应当在4月之前。这是一个符合逻辑的推理,这样看来,嘉靖皇帝下葬和副本重录完成在时间上更加靠近了。

可是却从此时起,《大典》正本的去处就音信杳然。嘉靖的丧葬与正本的失踪如此巧合,这难道真的是某种巧合吗?中国古代皇朝修典既成,在大肆张扬进呈褒奖的同时,必然会记载该书典藏于何处,并在官修书目中着录,以彪炳皇恩浩荡。这已是历代皇帝修典的定式。《永乐大典》的重录却没有这样做,成为仅有的特例。这是为什么?……P10-14

序言

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和诡秘的星球。她降临宇宙不久,生命就接踵而来,漫长的岁月,无数的轮回,迥异的变化,演绎了多少璀璨、斑斓、惨烈、怪异的篇章。面对浩瀚的奇观,只有百余万年历史的年轻人类,或惊诧,或敬畏,或高歌,或搏击,或求索……,艰难执著地走上了无穷无尽的生存、发展、探寻之路,力图打开那宇宙之谜,地球之谜,生物之谜,自然之谜,万象之谜。

中国科协主办的《科学奥秘》周刊,编著了《万象新知大课堂系列丛书》,精选了近年来关于人类、自然和宇宙诸多奇观、奥秘的发现和探索事例,有几十亿年的生物奇观,有浩淼无垠的太空探索,有引入遐想的史前文明,有动人心魄的考古发现,有令人难解的神秘悬疑。有金戈铁马的兵家猎秘,有绚丽多彩的文化奇观,有生活百科的健康秘籍,涉足数十个领域,用科学严谨、生动活泼的画面向人们展现了新的“万象新知”。

《万象新知大课堂系列丛书》以广大青少年和学生为主要对象,并兼顾各不同层次和领域读者需要,该丛书图文并茂,选材新颖,语言流畅,读来既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又解谜释疑、引人入胜。它的陆续出版,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将起到积极作用。

编者

2006年10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化的烙印(影响历史的86个文化奇观)/探索与发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科学奥秘周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242956
开本 16开
页数 2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5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103-49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7: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