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去丽江疗伤(穿越心灵的香巴拉)
内容
编辑推荐

有人说,若有一个地方,让你去了便深深依恋,想留下,想老死,那就是丽江。也有人说,不要轻易去丽江,因为她会把你留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丽江梦。宋慕新的《去丽江疗伤(穿越心灵的香巴拉)》获得了行者孙冕、著名翻译家林少华、学者张清华、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局长和仕勇、云南省红河州委宣传部部长伍皓联袂作序推荐。

国内各闻名都市报记者倾情写评集体推荐,阵营强大。

书中采访描述的人物都是从都市撤离的隐居者,是在丽江街头即可以见到的人物。

内容推荐

丽江是一首湿漉漉的诗,带着纯朴、清雅和绝美,从玉龙雪山飞流而下,蜿蜒流过你尘封已久的心,洗濯你的浮躁、倦怠、市侩和平庸。在丽江,抛开负重已久的都市生活,邂逅云淡风轻。

《去丽江疗伤(穿越心灵的香巴拉)》:15个隐居故事,与你共享眷恋丽江的私密心情。如果你愿意泡上一壶茶,静静聆听。

《去丽江疗伤(穿越心灵的香巴拉)》的作者是宋慕新。

目录

推荐序一 给那些神清气爽的“病人”们

推荐序二 尘世的出口有黑暗也有光芒

自序爱我,就去丽江等我

丽江狐狸精

菩提花开

毒药

情殇

爱与寂寞

让爱重来

丽江混混

囚徒

红尘净土

倦鸟

丽江病人

涅槃

乌托邦

徒然草

江湖

后记

试读章节

之所以要摘下手表,是因为在丽江她不再需要知道时间。

之前听导游说过樱花屋的爱情故事,夜幕降临后,她就直奔过去了。刚在樱花屋坐下,便有服务生过来告诉她,旁边有男生邀请她去喝酒。小秋欣然前往,对方是丽水金沙的工作人员,后来他们成了朋友。

小秋说,住在丽江,每天都更加喜欢丽江。按照日程安排,她要在这里住上7天,然后回江西南昌过年。

2008年1月7日,小秋撕掉了她的机票,直到住了21天后,她才依依不合地离开丽江,到了南昌。对此,她讲了一个在丽江颇为流行的说法:没有撕过机票,不算来过丽江。

在南昌,小秋心情烦躁,牵肠挂肚地想着丽江。

护照的签证日期是2月18日,她再次撕掉了早已订好的国际机票。

2月13日,大年初三,她又一次飞抵丽江。

为了这次行程,她不得不两头撒谎,告诉家人说北京男友让她赴京过年,告诉男友自己要去乡下亲戚家过年,其实人已经在丽江街头了。

小秋回忆说,那一刻她已经人在丽江了,在前一个电话里刚说完自己在北京,又在随后的电话里称自己在江西乡下时,身边的朋友都忍不住笑了。

2月18日之前,她又补了一张国际机票,在签证到期前回到了澳洲。

随后的两年时间里,她接二连三地重返丽江,少说去了十次。

2009年2月,北京男友留学澳洲毕业了。

这时,小秋已经在悉尼的旅行社带团一年半,也赚了不少钱。旅游旺季时,早起晚睡的她有时_个月就可以赚到12万元人民币。为了犒劳自己,她去了澳洲的黄金海岸度假。

正当她面朝大海,独自享受迷人风光时,男友打来电话,说已经回北京了,言下之意是两人终于可以就此分手了。

就这样,为他吃过三年避孕药,至此却像雨打风吹一样,说散就散了。

澳洲度假结束,小秋又到丽江住了三个月,直到2009年5月才离开。

在丽江,她认识了越来越多的朋友,还在桃花岛包了一个纳西小院,每个月的租金是3600元。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则是泡在酒吧里。在酒吧街,她最爱的是樱花屋,几乎每个夜晚都过去喝酒玩乐,甚至还在樱花屋专门包了一张桌子。

每次到樱花屋,服务生都自觉地给她开启一打啤酒。小秋说,在这里,天天签单,天天喝酒,认识了很多朋友。令她自豪的是,酒吧老板甚至给她办了工作证,成了顾客中第一个在这里持证上岗喝酒的人。如此一来,有些不好推托的陌生邀请,不乐意过去拼桌的话就能打着工作人员的名号婉言谢绝了。

在高度自由与惬意的鼓舞下,她再次张扬起来,买了一个狐狸尾巴挂在屁股上,因此很多朋友都开玩笑叫她“狐狸精”。对于这个称呼,她欣然接受,甚至还在QQ空间的签名里自称为“丽江吉祥物樱花屋镇店之宝狐狸精”。

2009年3月,樱花屋新来了一个DJ,这个四川阿坝州的羌族小伙子成了小秋生命中的第二个男人。

有一天,小秋拿相机拍照,阿坝DJ问能否帮他拍一张,小秋对着他按下了快门。回到住所浏览照片时,心中一阵悸动——她突然觉得这个DJ很像自己高中的初恋男友。

从此,小秋每次去樱花屋,就有意坐在离他最近的桌前喝酒。她开始暗恋这个男生了,但又不敢说出口,于是常常请他和其他朋友一起去吃烧烤。两人的关系悄然升温,阿坝DJ开始在小秋的碟子里吃蘸水了。

小秋说,在丽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一群人出去消夜,最后埋单的大都是女孩子,丽江男人更多是宁愿出力而不出钱的。因此,他们吃吃喝喝完毕,结账的那个人就是小秋了。

在朋友圈子里,小秋也常常开玩笑对人说“跟着姐姐有肉吃”。

那一次消夜后,阿坝DJ送一个女孩回家,不知是醋意萌生还是其他原因,小秋生气了。不料他送完那个女生,又来找小秋。

那一夜,阿坝DJ在她房间里通宵上网,没有发生什么故事。第二天晚上,他又发短信约小秋去新城一个酒吧,散场后再次跟小秋回家,依然仅仅是通宵上网。

第三天,2009年4月1日,阿坝DJ又一次去了小秋那里。小秋直截了当地告诉他:我喜欢你。于是,她就成了他的女朋友。

回忆这段往事时,小秋顽皮地笑着说,那天恰好是愚人节,如果她说了“我喜欢你”对方仍旧无动于衷的话,至少还有个退路啊,毕竟是愚人节,说什么都好收场。

自愚人节之夜起,小秋和阿坝DJ同居了。

她视他为继北京男友之后,生命中第二个最重要的男人。

然而,甜蜜的日子刚过了不久,北京男友却又追到了丽江。他在樱花屋出手阔绰,开了三套洋酒,请小秋和很多朋友一起狂饮。

半夜,北京男友又跪在新华街,央求小秋跟他走,甚至致电北京某航空公司的老总,拟请派一架飞机专门来接小秋。面对如此“诚意”,小秋还是拒绝了。

因为是澳洲国籍,按照规定,每三个月小秋就必须出境一次。2009年5月,她又回到了澳洲,她供职的旅行社要在昆明成立一个分公司,打算派小秋去开拓新市场。2009年的暑期,小秋与阿坝DJ分手了,单枪匹马地到了昆明,着手组织客源,准备大干一番事业。

因为之前老板调研不周,昆明分公司开张后,才发现那里早在5年前就已有人做澳洲线的生意了。在强大对手竞争下,同是“澳洲10日游”,老板不顾对手8700元的报价,主张定价8800元,在这种情势下,从2009年7月底到12月,仅仅做了小半年,公司就火速倒闭了。

2009年年底,小秋把自己的所有东西寄到丽江的一个朋友家,告别了昆明。再次回到澳洲后,她惨遭老板的封杀,好久得不到带团的机会。直到2010年春节,她终于被解冻,带了30天的团,赚了10多万元人民币。

过完2010年的春节,小秋24岁了, “开始有了恐慌,于是急急忙忙在征婚网上注册了一下。死马当做活马医吧,好歹我是有诚意的。没放照片前,信箱空空如也,放了照片后,信如雪片飞来。哎,男人,你们还是被皮相诱惑了。可是,红颜终会逝去。是谁,会在我年老色衰时依旧紧握我的手呢?”

2010年3月,又一次在春节旅游黄金周赚到钱的小秋回国了。她先是在北京、上海、南昌等地逛了一圈,4月14日便“回到”了丽江,住在一个朋友的客栈里,闲暇时帮客栈作宣传。P9-12

序言

这是一本不免让行人驻足观望的书,它有一个危言耸听的名字:去丽江疗伤。我用狐疑的眼神打量它,花时间渐渐接受了以下事实:它不是旅游宝典,不是小资心语,不是游走于道德边缘、纠结无望而又缠绵悱恻的爱的故事。

既不香艳,也不刻意传奇,而是一部时代的生活史,一卷畸零人列传,一部视角独特的时代的记录和备忘。

丽江的声名早已超出了单纯的地理范畴。历史烟云中的边地小镇、寂寞古街,如今满身标签,难以自弃地成为媒体、公众追捧的人间仙境。自以为有点品位、有点文化情调的都市人和新驴友们,常以言称丽江、谈议香巴拉为荣。想象中它有天赋美景,撩人的风情,遗世独立的气质,别具匠心的客栈,文腔艺调的酒吧,甚至古雅散逸中还透着点儿“闷骚”的意味,勾人遐思。

但是这部书里的丽江,却是卸去_了浓妆画皮,其真相令人不敢直视。显见这是一本僭越之书,冒犯了共识。

但真相从来都是暴烈的,颠覆性的。恰若历史上隐士们的诸般偶像,在醉人诗意的幕后,也免不得是田园一片狼藉,穷酸落魄,饥寒交迫。最美的小镇丽江,竟然同时也是病人的聚居地。

各异的病相有共同的根。不幸的往事,急于埋葬的记忆:不够乖觉,不够滑溜,不够灵活,格外生硬,羞于开口求人,社交技巧匮乏,人群恐惧症:不受重用,不被尊敬,不被爱,不健谈,不喜欢往上够,不懂得跟这个世界的相处之道,被生活遗弃;忙碌一天后无来由的空虚,莫名其妙的失落和迷茫;喜欢思考,外冷内热,怀疑主义者,固执地追问意义……他们的痛苦,被侮辱与被损害,恰好是这时代急速前行的代价和成本。他们的失败,正好用来烘托那些得志的高手、时代的宠儿。

因此这些丽江病人,其实可以概括为一些“生活的弱者”,并非大脑机能紊乱人士,换一种说法——他们是一群被甩出了旋涡的人,一群时代与社会中竞争和缠斗中的低能儿。然而换一个角度看,他们或许又是一类时代的“先知”或“大地上的异乡人”,自甘边缘,主动放逐,勇锐改变,抉择,救赎,自愈,涅槃。他们忽然脱轨而出,抛离了进取和励志,甩开了混得好和有面子,让光宗耀祖和封妻荫子滚蛋,跟平庸但不被非议的生活彻底剥离,鲜血淋漓又宛若新生。这其中有时代的启示,如何在这万丈红尘中寻找生的意义?去丽江旅行,只需要一点钱和闲就够,但要在丽江定居,则需要勇气、超越凡尘的悟性和慧根。

在一个绝对强调曝光率和注意力的时代,并无人愿意去了解他们。这一小撮在“现代生活”中不得意的人,被各种各样的失败和创伤驱赶到了“尘世的边缘”的人,他们在这里想象穿越人世的遮障,获取一份心灵的安宁。但他们的故事本身并没有英雄主义和梦幻色彩,甚至也没有肥皂剧的百转千回,而是逃避,他们可谓是一群真正的弱者。这些故事里充满了病态和软弱,充满了普泛和永恒意义上的不得意。

但这生发出了意义——不只是叙述一群现实中的失败或失意人的故事,而是要从现实和非现实、生存与信仰、创伤与医治等哲学性的命题中找到启示。在更大的时间坐标中,在宗教和人类的历史中,在哲学的意义之轴中,甚至在现代的生态思想与观念里,哪一种生存更具有意义?更古老且长久?出于记者的敏感,凭借对真实的渴望和对遮蔽的担忧,宋慕新倾听、记录、呈现,告诉了我们一个复杂的丽江,一个不美好却有呼吸、有脉动的丽江。但最终,我以为,是告诉了我们有关这个时代生存和精神状况的某些更概括的真相。

虽然如此,这终归是一本没有藻饰的书,它的笔法是冷静地记录和朴实地呈现。即便是李江和女儿阿花的故事,几乎齐备了所有的戏剧元素,也只是复述,毫不煽情。虽是原生态的素材,但已足够精彩,这就是生活,生活本身比虚构更诡谲和生动。

作者宋慕新,直面时代的暗疾,反思文明的缺陷,切进城市的癌肿,确有些精神或观念意义上的猛士气。他年少轻狂过——人人都曾年少,却不是个个都有持续的激情去轻狂。他一直充满激情地折腾着,兴趣广泛,精力旺盛,文武兼修……书卷气、山林气兼江湖气,曾经的理想主义者,不甘幻灭,以文印心,遂写下了这样的一本书。

过去我们讨论理想,叩问心灵,忧心忡忡,一脸焦虑,却料不到时代的滑行已让这些统统失效。如今,人们对此的不屑溢于言表,连谈都不谈了,没时间,没心情。然而通过这本书,一个精神命题再次出现了,关于筑居和栖居,关于生存与生活。  因此,它值得一读。

后记

“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

在林荫路上不停地

徘徊,落叶纷飞……”

深秋的广州,依然燠热。夜里无风,只有窗外阴雨连绵,每一滴都敲打在心底的空臼里。即便是诗人里尔克,此时也只能感谢命运的宠爱和诅咒。

丽江,你是活在我心中的日子,你是醒在我梦里的记忆。

在丽江遥望远方——曾经,与那个熟悉的城市,熟悉的人,难舍难分。

以为是爱。可能是爱,也可能只是太熟悉。

一根刺,扎在肉里,年头久了,不舍得拔掉。

不仅仅是怕阵痛。更怕失去那个长期让你有点疼有点痒的熟悉之物,怕落寞。

熟悉的人,也未必都是爱。

然而,很多时候,熟悉可以替代爱。

因此,经常混淆熟悉与爱的界限。

无常的人生,犹如一叶冰雕的扁舟,在时间的河流里随波逐浪,终将融化成翻滚的浪花。

生命有限,如果你有不做就死不暝目的事情,赶快摆脱现在的状态,再熟悉也要撒手。否则,你真的会死不暝目。

别再挣扎,别再委屈,想走就走,想来就来。

雨夜丽江,睡觉是最好的修行。睡眠中,可以让人以佯死的姿态暂时逃离生的苦痛。

一心一菩提,一梦一生死。

书评(媒体评论)

听许多去过丽江的人说:情陷丽江了!一段难忘而美丽的情感记忆,藏在心里的某个角落,偶尔翻出来品读,别有一番滋味。邂逅,成了去丽江的天大理由。有次,我在凤凰卫视窦文涛的节目中说:丽江的天空中弥漫着荷尔蒙的气息。不久,在丽江束河古镇晃荡时,遇到一位素不相识的人。他说,我听到你这句话,当天就放下一切,飞到丽江。他是个金融家。放下,到丽江去!

——孙冕 丽江雪山音乐节创始人、《新周刊》杂志社社长

过去我们讨论理想,叩问心灵,忧心忡忡,一脸焦虑,却料不到时代的滑行已让这些统统失效。如今,人们对此的不屑溢于言表,连谈都不谈了,没时间,没心情。然而通过这本书,一个精神命题再次出现了,关于筑居和栖居,关于生存与生活。

——张清华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丽江的流“毒”弥漫在丽江的空气中,世人中“毒”已深。丽江,让那些中毒的人为她哭、为她笑、为她发呆、为她守望、为她生病、为她疯掉。为了丽江,许多人背井离乡,抛家别业,只为追寻灵魂深处让人战栗的感觉。我们都病了,为了丽江而病入膏肓,就像为了前世葬我的人而以身相许,义无反顾。

——和仕勇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局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去丽江疗伤(穿越心灵的香巴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宋慕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738339
开本 32开
页数 2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3
出版时间 2011-12-01
首版时间 2011-12-01
印刷时间 2011-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10
14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0:4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