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花背小乌龟/冰波抒情童话精品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冰波抒情童话精品系列”之一,故事讲了一个花背小乌龟,因生得与众不同,被认为是怪物,从而离开大家。经过流浪生活,最后利用自己的五彩背上的神奇颜料,帮助穷画家成为一个大名人,而自己也成为一个对大家有用的人。该作品风格典雅,境界幽远,是不可多得的原创抒情童话,弥足珍贵。

内容推荐

这是著名重话作家冰波的最新系列童话自选集,收录的作品均为作家积淀多年的系列童话代表作。作品风格典雅,境界幽远,是不可多得的原创抒情童话,弥足珍贵。因为创作这类唯美、精致的作品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冰波曾被无限崇敬他的读者亲切地称为“童话王子”。

目录

花背小乌龟

长颈鹿拉拉

红蜻蜓,红蜻蜓

小霸王龙

神仙村和仙女村

我变,故我在(代后记)

附录一:冰波主要获奖纪录

附录二:冰波主要作品出版年表

试读章节

花背小乌龟

1.彩虹蛋

乡下的池塘边,有一个又潮湿、又细软的小泥坑,那里躺着八个蛋。

这时候正是夏天,太阳像火一样烤着这八个蛋,没有谁来管他们。

终于响起了一阵脚步声,乌龟妈妈背来了一大蓬草,盖在了这些蛋上。“我想,你们一定还没有被烤熟吧?”

蛋都不回答。

“没有一个蛋来回答我?这么说,太阳已经把你们烤熟了!”乌龟妈妈很生气,她开始指着天乱骂起来。

不知是不是被骂的缘故,天上立刻出现了一大片乌云,接着,几道闪电打过,就下起雨来了。

乌龟妈妈趴在蛋上,用她的背挡着蛋,还要骂:“真是鬼天气,说变就变!”

雨过天晴,天上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弯着腰,好像跟乌龟妈妈道歉似的。

“哼,发什么神经!”乌龟妈妈说。

彩虹大概是太伤心了,立刻碎成了许多块,像碎玻璃一样掉了下来。

掉在地上的彩虹碎片,都化成水,渗到地下去了。可是有一小块彩虹正好掉在一个蛋上,并把它美丽的色彩印在了蛋上,使它成了一个彩虹蛋。

“太可怕了!我的一个孩子染上怪病了!”乌龟妈妈哭了起来。她的眼泪掉在蛋上,也洗不掉蛋上的色彩。

几天过去了。那个蛋依旧安安静静地躺着。

“还好,这个蛋没有爆炸……”乌龟妈妈稍稍放心了一些。

当这些蛋一个接一个从里面爬出小乌龟来的时候,乌龟妈妈是多么高兴啊。可是她的高兴并不长久,因为,最后一个孵出来的是彩虹蛋,给了她一个沉重的打击。

“天哪,他是一个怪物!”乌龟妈妈惊叫一声,差一点昏了过去。

原来,这只彩虹蛋里出来的,是一只花背小乌龟!他也长着黑黑的小脑袋,也有黄黄的小眼睛,正快乐地向妈妈爬去。

“妈妈!”

可是,妈妈没理他,反而说:“太可怕了!你不是我的孩子!”

小花背一下子呆住了。他扭头看看自己的背,那上面有十三块小格子,每一块都是不同的颜色,又鲜艳,又明亮,就像彩虹一样。

妈妈带着七个哥哥姐姐,走了。小花背站在那里,听到传过来的话:“他是个小怪物,我们不要他了……”

他们的身影远去了。

太阳好红好红啊,他们好像要走进太阳里去了。

小花背呆呆地站着。一滴眼泪,从小花背的眼睛里流下来,滴落在地上。

2.遇到一位穷画家

小花背的流浪生活开始了。

他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也不知道该到哪里去。

他就这么胡乱地走着。累了,就躲进壳里去哭一会儿。

“我还是到城里去吧……”小花背慢慢地向前走。

走到一条小河边,小花背看到,有一个浣熊坐在河边画画。小花背想去向他问问路,就走到了浣熊的身边。

浣熊还是全神贯注地只管自己画画,好像根本没有看见他。

“画画好像挺好玩,等他停下来,我再问路吧。”小花背就在浣熊的身边坐下来,看着他画画。  浣熊在画河对面的那片树林,画得非常好。可小花背在一边看着,却快要睡着了。

终于,浣熊停下了手中的笔,站了起来。

忽然,浣熊向小花背深深地鞠了一躬:“谢谢你!”

这可把小花背吓了一大跳:“这,这是怎么回事?”

“我的画怎么样?”浣熊好像很兴奋,逼近了小花背问。

“好,画,画得,好……”小花背含糊地说。

不料浣熊又退开一步,向小花背又是一鞠躬:“谢谢你!”

小花背真糊涂了。

浣熊捧着自己的画,眼泪流下来了。他说:“我画了这么多年的画,你,你是第一个这么耐心地看我画、还说我画得好的人哪……”

浣熊很激动。他是一个穷画家,辛辛苦苦作画,就是为了能参加画展。可是,在这个城市里,参加画展是要交很多钱的,而浣熊却没有钱。没有参加过画展的画家,谁都瞧不起……

小花背再也不好意思问路了。

“你叫什么名字?”浣熊问,“家在哪里?”

这一问,小花背也伤心起来。他把自己的经历讲了一遍。浣熊也陪着流汨。

“我们都不得志,不如结成兄弟吧?”浣熊说。

“好的,浣熊大哥。”小花背说。

浣熊显得很高兴,他拉住小花背的手,说:“那,我们回家吧!”

他俩向城里走去。

夕阳真美啊。一大一小两个身影,在他们的身后拖得好长好长。

3.城里的生活

进了城,浣熊带着小花背,拐来绕去,进了一条黑黑的胡同。在胡同底,有一问破旧的瓦屋,歪歪斜斜的好像就要倒了。

“瞧,那就是我的家,不,是我们的家!”浣熊说。

小花背心里想:天啊,那么破!

进了门,屋里是乱七八糟的。袜子东一只,西一只,一大摞脏碗大概有一个星期没洗了,窗帘也掉下来了,地上还放了几只木盆。

“那木盆是用来接雨水的,我这房子会漏雨。对不起,我一个人住着,从来不理的……”

浣熊忙忙乱乱的,开始收拾起来。一会儿,浣熊挂好了窗帘,理好鞋袜,还给小花背搭了一张小床。

“以后,我们就要开始新生活了。哈哈!”浣熊很高兴。

小花背却在心里想:怎么城里也有这么破的房子?

浣熊打开抽屉,倒出了里面所有的钱。那是一大堆硬币和几张皱巴巴的小票了。

“走吧,我们先去吃饭,然后再去玩,让你见识见识城里。”浣熊拉着小花背出门了。

他们走进了一家挺漂亮的餐馆。浣熊点了几个特别贵的菜。这些菜,浣熊自己也从来没有吃过,他是从来不上馆子吃饭的。今天他拿出来的钱,是他积攒了好几年,准备攒够了去参加画展的。他看小花背吃得那么津津有味,连额头上的汗也出来了,觉得很高兴。

“吃吧,吃吧,多吃一点。”浣熊不断地鼓励小花背,自己却一点儿也不吃。

“我吃不下啦,实在吃不下啦!”小花背喘着气说。

浣熊这才把桌上的菜全部吃完,连汤也喝了,还把盘子舔得干干净净的。

“走吧,去痛痛快快玩一会儿!”浣熊说。  他俩去了城里最高级的大型游乐场。在游乐场里,小花背坐碰碰车,溜冰,唱卡拉OK,还坐了小飞机……

从游乐场出来,小花背兴奋得满脸通红:“浣熊大哥,我们还去哪儿?”

“我们去听音乐吧,那是非常非常美的。”浣熊说。

他俩走进了一家豪华的音乐厅。

大红的金丝绒幕布拉开了,美丽的报幕小姐松鼠甜美地说:“请欣赏波斯猫和他的乐队演奏的轻音乐。”

在潮水一般的掌声中,走出来一位风度翩翩的先生。

“瞧,”浣熊轻声说,“他就是最伟大的音乐家波斯猫先生。他的乐队专门演奏他的曲子,他又是作曲家,又是指挥,还是出色的钢琴和小提琴演奏家哩。”

浣熊的眼里,充满了对这位波斯猫的钦佩。

“那我也很崇拜他。”小花背说。

波斯猫的指挥棒一点,音乐开始了……

从音乐厅里出来,浣熊的两眼直直的,好像还沉浸在刚才的音乐里。

小花背也在恕:啊,波斯猫多神气呀,大家都崇拜他。要是能像他那样活着,多有意思啊。要是我也……

浣熊和小花背各自想着心事,默默地走回家去。

P1-13

序言

某些人的存在,是会具有历史价值的。

某些人则是不一定的。

我这篇短文的预设阅读对象是文学界的成人,如果儿童读者也看一下的话,那我在这里谈的是关于冰波叔叔的童话作品所具有历史性的艺术价值——历吏?满大的嘛?不错,有的作家及其作品就是必须把它放在一段中国历史、一个特殊的时代之中去看出它的意义。那么,冰波童话,就与郑渊洁童话相对应而特别地峙立于当代大陆儿童文学的时代风景之中,同时,我认为这两位所分别代表的童话之意义将最具有童话史的历史价值。这种所谓的“历史价值”是什么?就是现在的人们心里已经很明白,以后的人们一谈到也必将就提到他(和他们)。也就是,或许会省略掉很多人,而某些人的意义和价值则会日益清楚的。

(因为“现实”有时一片糊涂)

比如我认为“冰波的意义”,也是可以这样来说:假如这个时代没有冰波这样一个作家和他的冰波童话,那事情就会有点不对。或者说,这个时代幸亏有冰波的存在。有的人存在不存在,是有历史意义的——要是这个时代只有郑渊洁和他的“热闹派”童话,而没有了冰波和他的“抒情派”童话,那就不见得是好事情。实际上,当代的好事情正在于有着这两者的对应结构,幸亏“热闹派”童话的对应面还有着“抒情派”童话,否则,中国儿童的情感结构(及阅读结构)将有缺失。

某种重大的缺失是什么?

那就是当代中国儿童情感的“粗糙”。

——冰波的意义,就在于有一位作家以他的艺术心灵和童话美感来滋润着童话世界及读者,呈现着一种童话梦境,引导着一种精致的感觉系统,以至于影响着儿童读者的感觉器官的审美敏锐性和美感的丰富性。我认为,这就是冰波童话的一种纠偏一个“粗糙”儿童情感世界的文学意义。这种价值,置于历史中将更为重大。

我对冰波童话的评价一直极高,可以说是相当早期的时候就特别推崇,例子之一就是在一九八七年有一本《探索作品集》的“总论”之中,我已曾有“最有艺术荣耀”的观照点。我正是针对于时代而言。这个时代有很多作品并不能从“艺术”上去看取。在儿童文学中体现了一种“艺术性”,这才是我对冰波童话的最大好感和推重。其实我不太认同仅以“抒情派”来指称冰波童话,我觉得本质是在“艺术性”,以及一种“艺术感觉力”的传达。

而这,对二十世纪中国儿童文学来说都是十分的缺乏。缺乏到大家都不大敢提它了,要提,也常是走歪了的,比如,所提的其实是社会性、历史文化感、教育功能等等,但也都冠以“艺术”。我理解,有时候“艺术”就是“艺术”,而不是什么别的。

——因此,当时我们一些艺术同仁也曾有过将冰波童话誉之为“唯美”的,把握于一种“新感觉主义”,也就是想凸现出这种“艺术气息”,虽不尽周全,但其意义在此。回想一九八六年、一九八七年际的中国大陆“江南”的儿童文学艺术探寻气息,我是不会忘记的,朋友们曾“驰奔”杭州参加第一次冰波作品研讨会,所谈的“美感”、“感觉”、“密丽”与“精致”等等话题,其话语背景无不正是针对于时代儿童之精神格局和心灵感觉的简单、粗糙的状况。我们这一代作家自我之冲动极想去感染一代少年儿童。

冰波创造出的一系列童话梦境,就是一种重大的表现力之呈现。是的,“梦境”,冰波的童话梦境,出现在一大片大吵大闹、笑得要死、稀奇古怪的童话世界之中,这个世界才可以让孩子们去肆意与狂放地闹腾,因为不怕,我们还有另一片美感梦境存在于孩子们的面前,“世界”将不至于突兀变形。  “风格”,其实是相对应才具有意义。

但令人遗憾地看到,这个时代的评论界喜欢制造这样的判断误区,那就是常常造成“美感”的不如“热闹”的有阅读效应、“艺术”的不如“现实”的有文学市场这一误导,我说这是误导。因为事实远非如此。冰波童话正是驳难这种判断的一个事实。童话梦境的潜入程度,敏锐视角的心理感触性,冰波那种“氛围”的慑人感……已获得极强的阅读感染力。真要说市场的话,那叫人不得不想要说出这样一个“严酷”的事实,那便是某种只有热闹、当时现实感的作品在时光之流中出现消淡、远去的命运,而长生的将是艺术性作品。

冰波并没有看低过其他有如热闹型的童话,因为他本人也能大写这类童话。我也没有看低过,原因是我们都可以把握它,大写一通没什么难的。这里,我有点挑战性观念——纯热闹型的作家很少能进入感觉型的创作,而反之的创作现象却具有事实。其实我并不想挑战什么,而只是想凸现一点这个意思,即如冰波这种“艺术性”的创作心灵更值得艺术评论行为去推重。我们这个时代不能亏待艺术行为。

冰波童话从来是被好评的。

我只是推出它还会在历史中更被凸现。

后记

我写的童话,向来是被归入抒情一派的。

“……其创作风格抒情、细腻,语言优美、恬淡,讲究作品的结构、气氛和意境……”

这是对我的创作比较典型的美誉。

然而,上述美誉只说了我的优点。全面地说,后面还应该有一个“但是”。

“但是,他的作品由于上述原因,故事性相对较弱,可读性不强……”

这是事实,也是我的苦恼。

更深的苦恼在于,当时我对自己早期的抒情童话已经开始不满意了,有个别篇什或者一些段落,颇有为抒情而抒情的味道。我开始追求有内涵的、有意境的抒情童话,而避免频繁使用甚至堆积华丽的辞藻。然而这种追求非常之难。

当我再读一遍自己写的那篇《夏夜的梦》,不禁连连告诉自己:不能再这样写了,不能再这样写了,得变变。

于是,我写出了长篇童话《狼蝙蝠》。这真的是我倾尽心力写的一部作品,到现在自己仍然满意。不知道可不可以这样说:这部作品,既保持了我的抒情风格,又具备了较强的故事性。它获得了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这是多年之前的事。

我一直希望能在童话创作上有新的突破,央视的动画片剧本给了我这个机会。一百三十多集动画片剧本,写得我天昏地暗。两年时间,几乎都在写剧本。写剧本的初衷是我想改变原来的创作思路的一种方式,另外还想强化训练一下我的“故事性”,当然,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回到“原味”的文学创作中去。剧本和文学性创作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路。

等到剧本全部弄完,坐下来想再构思童话,意外地感到,原来轻灵飘逸、玲珑剔透的童话意境居然已荡然无存。脑子里除了情节还是情节,我好像找不到别的感觉了。

这种感觉是很可怕的。就如同被一下砸昏了,等到苏醒过来,发现自己的手没了。

我需要恢复。

我开始停下来读童话,同时我要思考一下童话到底应该怎么写。

我当然读到了一些好作品,但是,我也读到了一些不好的作品。好作品在这里就不说了,我想提一下所看到的一些不好的作品。

有的童话,故事是随意胡编的。情节的发展不在一个结构框架里,矛盾可以随时出现,也可以随时解决,中间不需要任何铺垫。——读这一类作品,我想象不出作者是“走脑子”在写的,常常会令我读到后面就忘记前面是怎么说的,那么,作者本人真的很清楚自己所编故事的脉络吗?

这类童话的误区:谁敢胡说八道、漫无边际地编故事?小说它敢吗?报告文学它敢吗?我敢,因为我是童话。

有的童话,想象是没有道理的。想上天就上天了,想入地就入地了,完全没有逻辑可言。比如,我很难苟同这样的想象:有一天,电脑里的病毒变成一只凶恶的大乌,从屏幕里飞出来了。

误区:想象本来就是无中生有的东西,既然是想象,咱拼的是一个大胆,只有做不出来的,没有想不出来的。

有的童话,人物是没有个性的。或许作者想要告诉孩子的意念太多,而活生生的的人物因为它不具有直接的故事元素,而常常被忽略。而正是这被忽略的人物个性,恰恰是整个文学最灵魂的特质。

误区:孩子们不就是要听故事吗?编就是了。

也可能是时值童话创作最不景气的时候,也可能是童话作家实在太少了,仅有的童话作家叉太忙了,不少童话读了之后,我获得的感受是一个字:赶;两个字:太赶。

上面说的这些,很带些情绪。实际上,这些情绪也是针对自己的,我需要反思自己的作品中也同样存在的问题。

我没有能力系统严密地来表述童话到底是什么,只是朴素地想:童话,它是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就该有感染力,就该当时读了心里会有一动,以后又可以经久回味,回味时仍然心里会有一动。

这里,要借用方卫平教授在演讲时常用的一句生动之极的话,他常常在读感人的作品时,会稍作停顿,然后喃喃地说:“……读到这里,我的心都碎了。”此时,台下的听众也全体“心都碎了”。

让我们为之“心碎”的童话,真是太少了啊……

几年前,关于童话,我想的就是这些。

我想,假如我来写童话,它应该有这几个要素:

结构。一个完整而严密的结构,它是一篇童话的骨架。故事的每一个情节,都有它内在的合理性。情节的每一环,应该像关节那样,紧紧套住却又能灵活转动。情节的发展,它是一种有节奏的、自然的脉动。

逻辑。想象以及故事情节必须具有逻辑性。之所以这样,一定是因为那样。正因为那样,所以才这样。我“疯狂”地认为:没有逻辑的想象,它与神经错乱者何异?

幽默元素。幽默是一种智慧。幽默可以增加阅读快感,同时,也可以启迪想象力的发展。语言的幽默,是机智的细节,而人物行为的幽默,则是通过结果来造成幽默效果的情节。

反映现实。童话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或者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现实。只有反映现实,才能更有效地获得读者的共鸣,也更具有在娱乐的同时起到教育的作用。

这样,我写了《阿笨猫全传》。

我想我做到了自己想做到的。

朱自强老师曾经评价我的《阿笨猫全传》是重复式的故事。这评价真让我窃喜:重复式的故事,其开头和结尾,几乎是清一色的,是一种模式。要在这种模式里变化出种种不同,其实难度会更大些。非常感谢朱老师给我鼓励。

安武林曾经赞扬这本书的智慧价值。

孙幼军曾经赞扬这本书的幽默价值。

至此,我已暴露无遗:我对《阿笨猫全传》的故事性得意不已。

然而,就在这一瞬间,我的心又猛地一沉:

“……其创作风格抒情、细腻,语言优美、恬淡,讲究作品的结构、气氛和意境……”——这些原本属于我的风格,现在它又在哪里了呢?

我想我又得再“变”了。

我爱童话,或者说,我也只会写童话。追求童话的境界,永远是我的情结。

我的下一部作品正在写作中,我敢斗胆说:它将会以一种全新的风格出现在大家的面前,敬请期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花背小乌龟/冰波抒情童话精品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冰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644467
开本 32开
页数 2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7
丛书名
印张 9.1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