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莎罗冷(典藏柏杨小说)
内容
编辑推荐

莎罗冷首次授权在大陆出版!陈忠实、陈建功倾力推荐! 柏杨曰:就鲁迅而言,他的小说对我影响很大,杂文对我影响较小。

“典藏柏杨·小说”收录了柏杨创作生涯中的仅有的两部长篇小说《旷野》《莎罗冷》和几乎所有的中短篇小说,这还是祖国大陆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引进介绍柏杨的小说,填补了大陆出版界的空白。

本册为《莎罗冷》。

内容推荐

《莎罗冷》写一对年轻夫妻,偶到龙水塘,揭发了四十年前发生在莎罗冷岛的一桩谋杀案。薇薇敏感纤细,对为她治疗的葛医师产生了怀疑。在发现自己的恶行被揭发后,葛医师坦承了自己在四十年前为了和旧爱美琪在一起,设计将美琪丈夫害死,而他的爱人却为了救自己的丈夫亦命丧黄泉。葛医师在道出这桩陈封已久的往事后,作者安排了同样发生在莎罗冷岛的船难,葛医师为了救人实现了最后的救赎,薇薇也在这一次的救难行动中丧生。

试读章节

龙水塘是一个荒僻而简陋的渔村,茶花溪把它划开成两个部分,一条木板架成的小桥,搭在溪上,已经相当破烂了。行人走在上面,有时候可以从腐朽的窟窿中看到桥下清澈的流水,有时候脱了钉子的木板会陡然地翘了起来,使你大吃一惊。东村——桥的东端,约有全塘四分之一大小,住着三十多户最贫苦的渔家,那些用咕咾石,或是用泥块砌起来,稍微高一点的身材就伸不直腰的矮屋里,除了一扇剥落了的门,和一张全家都睡在上面的床外,差不多再没有别的什么了。西村比较富足,所有的房子都是砖瓦,甚至还有水泥的建筑,窗子上也差不多都装着玻璃。在靠着海湾那条比较宽广的街道上,有一家典型的乡村式的旅店,和三四家普通位置在交通线村庄上定都会有的营业,像杂货铺、饭铺、邮政代办所之类,而且还相当干净。那是一个充满了人情味和人生温暖的地方,当然,一切都是以后才发现的,但在当时,第一眼便看出那种清幽的气氛,使我和薇薇,仿佛面临着另一个不是屹立在人间的仙境,竟中途改变计划,决心停了下来。

薇薇害着神经过度衰弱症,谁也不知道她的神经是为了什么原因衰弱,或过度到什么程度,不过医生们对于凡是他们不太了解病因的患者,所开出来的药方,差不多都只有一味,就是易地休养。我如果知道那一次易地休养的结果是什么,或是早知道薇薇根本不是什么神经衰弱,而只是在家当主妇当得太久太腻,以致毛病百出,我绝不会陪她离开辉城的。

经过一番酝酿和安排,我们终于遵照着医生的吩咐出发了。薇薇坚持着要去芬埠,那是一个滨海的城市,从辉城到那里,要坐几乎是三天的马车。我最初提议就近在辉城乡下租一座别墅,不必白白地先揽到自己身上三天苦头,况且,芬埠也实在没有什么引人入胜之处。

薇薇对我的任何意见,几乎没有不反对的,这一次当然不能例外。

“芬埠至少临着海,”她说,“辉城却什么都没有,有的话,也只有烟囱,和那永远落不完的灰尘。去芬埠后,可以到海边找一问房子。真的,我简直不能想象,当午夜梦回的时候,发现听到的是海浪的声音,而不是叫卖花生和汽车喇叭的声音,该会快乐成什么样子。世界上,没有一件东西比海更伟大更迷人的了。”

她是一个崇拜海,爱海,慕恋海的人,我们结婚到现在,我几乎天天都要听她这一类的赞颂。最荒谬的是,她坚信海生动物都含有大量的磷质,而磷质会使人聪明。为了使她的丈夫也聪明起见,她每餐一定要逼我吃下相当数目的带鱼或乌贼什么的,对于一个生长在北方,冰天雪地,高山峻岭中的丈夫来讲,简直是一件苦差!所以,我送给她一个尊号,叫她是海的女儿,还恶意地提议,她应该嫁给海才对。她的反应比我严肃得多,她说,如果可能的话,她愿嫁给海。

然而,她的身体却不能使她和爱海的心意配合,是我们度蜜月归来的那一次,从云港返辉城,我和任何一个正常的人一样,主张坐火车,两地问被一条几乎是笔直的铁路连在一起,坐火车是再合理想没有的了。可是,她却主张坐船,争执的结果,她获得毫无例外的胜利。像沿着三角形的两边,我们先乘船到清蓬泽,再坐另一条铁路的火车回家。

在那两夜一天的航程中,她狼狈的情形,远超过预料的程度。

船刚离开云港,天正黄昏,我和薇薇傍着栏杆,这一次是真正地来到海上了。我想,她至少要坚持着站到夜半才回房的,尤其是甲板上那时候正在热闹,事务员们跑来跑去忙着准备放电影,双双对对的情侣,有的像我和薇薇一样地凭栏远眺,有的坐在沙发上赏着天际的新月,这宇宙,除了天,便是水,连我这个对海没有丝毫兴趣的人,都觉得有一种羽化登仙的感觉。

P3-5

序言

斗胆给柏杨先生的小说写序,是因为柏杨先生及其夫人张香华大姐的嘱托与鼓励。柏杨先生我神往久矣,以前一直不断读到他的杂文与说史著作,想见其为人,早已高山仰止,后来又多次承蒙他的关心和抬爱,然而至今未瞻道范。忽接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常雪莲女士手札,转告柏杨夫妇美意,说该社即将出版的“典藏柏杨”丛书的小说系列典藏请我作序,冷汗当即冒将出来:小子何德何能,应承这等差事岂不自找附骥之议?几次欲连线台北,找香华大姐请辞,又自省接到这差事时,十分感动之余,内心深处还是有几分得意的。现在又“虚情假意”般谢绝,是不是有点“丑陋的中国人”的味道?呜呼,柏杨先生,一语成谶,真真让晚生我左右为难也。

“附骥”于柏杨,始于1984年。那年秋天我访美归来经香港小停,受到香港作家彦火(潘耀明)兄的接待。彦火请我回内地后,代为联系十位作家,编选各自的作品集,由他介绍在台湾出版。当时台湾还没有解除所谓的“戒严”,引入大陆作品是冒着极大风险的。作为十人中的一个,又作为这一批大陆书稿的牵线人,我不能不对彦火兄的创意提出疑问。这才知道在台湾岛上出面的,是柏杨先生。听到这大名心中一震,暗道这老倌已经为“大力水手”事件背了“污蔑党国领袖”的罪名,坐了九年零二十六天的大牢,看来仍有“太岁头上动土”的胆量啊!此公以“前科”之身,求朋告友,担冒风险,我辈若犹疑于后,岂不羞煞?由此便有了林白出版社出版的十卷本“中国大陆作家书系”在台湾之“登陆”。窄窄的一道海峡,数十年的人为阻隔,柏杨先生应算作最早衔石填海的一个。时至今日,回想先生“导夫先路”之功,焉能不感慨系之?

再次和柏杨先生、香华大姐取得联系,是在我兼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之后了。柏老与中国现代文学馆的缘分,源起于柏老香华夫妇与文学馆前任副馆长周明先生二十多年的友情。早在三四年前,柏杨先生就已经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过一批珍藏书籍,同时建立了柏杨文库。我到任后不久,即接周明通报,说柏老又要将自己一大批珍贵的资料和文物无偿捐赠到中国现代文学馆。闻知此讯,大喜过望,由此才有周明渡海,将柏杨先生的捐赠运回之举。据说这些藏品出岛来归,还引起了海外议论纷纷。由此我想起先生在讲史时说过的一段话。先生说,我们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我们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不以当一个王朝人为荣。当中国强大如汉王朝、唐王朝、清王朝前期时,我们固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当中国衰弱如南北朝、五代、宋王朝、明王朝以及清王朝末年时,我们仍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中国——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的唯一的立足点。我以为,理解了先生的“立足点”,就理解了先生的中国史观,也同样不难理解“丑陋的中国人”里所呈现的“中国对全世界全人类文明所做的尊严贡献”。那么,先生作为一个中国人,把自己毕生心血的结晶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也同样不难理解了吧。

作为杂文家和史学家的柏杨先生,早已为大陆读者所熟知。先生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写杂文,文笔犀利,时有新见,振聋发聩,世人瞩目。先生的许多文字都以猛烈抨击社会痼疾和社会黑暗面为主题,《丑陋的中国人》、《酱缸,千年难醒的噩梦》等代表作,以独到的思考和深刻的剖析,警醒着一代读者,也必将成为一代一代中国人传之久远的精神财富。先生的历史学著作如《柏杨版资治通鉴》同样生气勃勃,充满了新知和创见。先生在狱中完成的《中国历史年表》、《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和《中国人史纲》,也是具有开拓意义的著述。然而,作为小说家的柏杨,似乎还没有为大陆广大读者所熟悉。

其实,柏杨的小说是不可忽视的。柏杨自道,他的人生是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坐牢,十年历史。

作为一个作家,哪一个十年可以忽视?  “典藏柏杨”系列中所选的小说,似可说是柏杨小说佳作之集大成者。

我喜欢这些作品,首先因为它好读。几个月来,出版社送来的该书校样伴我度过了愉快的时光。其中不少篇章深深吸引了我,令我难以释卷。“好读”,在一段时间里曾为士林所不齿,甚至还见过一些小说家的声明,称诘屈聱牙者方为小说上品。私心每以为惑。不好读的,还算是“小说”吗?不好读,小说家还有饭碗吗?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柏杨先生对自己的小说,也曾有过一个“声明”,说他力争头几句话(或说头一句话)说出来,就把读者抓住。为这“不装孙子”“不弄玄虚”却深谙“小说”要义的坦诚,忝为同道的我恨不纳头便拜,引先生为师也。窃以为人文社所选先生诸作,实行了先生的“好读主义”,相信诸公读后,应感欣悦。

“好读”之为某些人所不齿,也确实其源有自。商业化时代,一些小说借“好读”而媚俗,由此把“好读”变成了低俗庸俗的代名词。于是在某些“纯文学”作家眼中,“好读”便成了浴盆中的婴儿,和脏水一道被泼将出去。柏杨小说,“好读”却不俗,“曲高”而和者众。因为它们于“好读”中关注人性的复杂、关注人权的维护、关注心灵的尊严与救赎。我以为,关注“人”,恰是文学的最高境界。而柏杨的关注,更以“形而上”为其旨归,题旨所呈现的哲理化特色成为了柏杨小说的个性风貌。

按照大陆一般评论文字的规矩,往下该说到柏杨小说的艺术特色了。虽是晚辈,对作为小说家的柏杨,自认为心灵是相通的。一本正经地谈论先生小说的艺术结构、叙事风格,对于晚生我来说,实在是很别扭的一件事。对于先生来说呢?也未必不别扭。因为我想起早在十几年前,看过先生的《求婚记》,先看那“自序”便已忍俊不禁。先生之要作小说,似乎有点“抬杠”性质——“盖听说有些不开眼人士,认为柏杨先生其笨如牛,不会写学院派小说。咦,是何言欤?……我有啥不会的?逼得紧啦,我就生个娃儿教你瞧瞧。”又想起先生的《古国怪遇记》前言——“夫柏杨先生,生有异禀,少有雄心,气壮山河,伟大卓然,年高德劭兼天纵英明,十八般文艺,件件精通。不但杂文天下第一,地上无双;小说也同样的天下第一,地上无双。……谁要说我不是旷世奇才,谁可得小心,万一黑巷子里有人飞砖,把贵阁下尊头上打一个大包,可别往我身上赖……”以此等游戏心态来作小说者,已臻化境。嬉笑怒骂,妙趣天成。我若还人模狗样地“柏杨小说之结构语言”云云,岂不是在圣人面前卖《百家姓》?

被老爷子“夫妻档”哄将上来写什么“序言”,这已经折了寿。再班门弄斧一番,但愿别遭遇“黑巷子”里“飞砖”才好。阿弥陀佛。

打住。聊以为序。

书评(媒体评论)

柏杨的小说是不可忽视的。柏杨自道,他的人生是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坐牢,十年历史。作为一个作家,哪一个十年可以忽视?

我喜欢这些作品,首先因为它好读。几个月来,出版社送来的该书校样伴我度过了愉快的时光。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柏杨先生对自己的小说,也曾有过一个“声明”,说他力争头几句话(或说头一句话)说出来,就把读者抓住。为这“不装孙子”“不弄玄虚”却深谙“小说”要义的坦诚,忝为同道的我恨不纳头便拜,引先生为师也。

——  陈建功   《丑陋的中国人》里的柏杨,是一个犀利到尖锐的思想家,而敢于直面直言说出自己的独自发现,让我看到一个独立思考者的风骨,甚至很自然地联想到鲁迅;隐藏在一篇篇小说背后的柏杨,却是一个饱满丰富的情感世界里的柏杨,透过多是挟裹着血泪人生的情感潮汐,依然显现着柏杨专注的眼光和坚定的思想。

——陈忠实

我发现,真正欣赏他的小说的人,是从生活折磨里熬炼过来的人。

——张香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莎罗冷(典藏柏杨小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柏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64274
开本 16开
页数 1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8
出版时间 2007-11-01
首版时间 2007-11-01
印刷时间 2007-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8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7
150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