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变形记/名著名译插图本
内容
编辑推荐

《变形记》是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的代表作。全诗共十卷,取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根据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灵魂转回”理论,变形,即人由于某种原因被变成动物、植物、星星、石头等这一线索贯穿全书,共包括大小故事250多个(其中以爱情故事为主),是古希腊罗马神话的大汇集。故事按照实践顺序叙述,由宇宙的创立、大地的形成、人类的出现开始,直至罗马的建立,凯撒遇刺变为星辰和奥古斯都顺应天意建立统治为止。

内容推荐

《变形记》一般公认是奥维德最好的作品。全诗共十卷,包括较长故事约五十个,短故事或略一提到的故事约有二百,故事中的人物可以依次分为神话中的神和男女英雄,和所谓的历史人物这三类。《变形记》总的美学价值在于它给予读者以新鲜活泼的感觉。诗人以充沛的、豪不费力的想象力使许多古老的传说重新获得生命。

目录

译本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试读章节

朱庇特说完这番话,有的天神表示赞同,并且还火上加油;有的则尽其本分加以默许。但是大家都因为人类遭受毁灭的威胁而感到难过,便问道,世界上若没有了人会成个什么样子?谁还来给神烧香呢?难道朱庇特想把世界移交给野兽去掠夺么?他们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众神之主朱庇特就安慰他们,只要他们不但心,其余的事都包在他身上,他自会为他们重新创造奇妙的人类,和初次的人类迥乎不同。

说着他便要举手用霹雳火击毁全世界,但是他又怕万一这么一场大火波及了天堂圣境,会把天堂从南到北烧个精光。他又想起命运曾经注定有一天海、陆、天堂的殿宇、艰苦缔造的世界都将付之一炬。想到这里,他便把库克罗普斯所锻铸的霹雳棒放在一边,心想不如用另外一种惩治的办法,用大水把人类淹死,从天空各个角落降下大雨去。

他立即把北风和凡是能把云吹散的风都关闭在埃俄罗斯的山洞里,却把南风放了出来。南风飞起,翅膀上滴着水,他的可怕的面部笼罩在漆黑的黑暗里。他的胡须上,雨水是沉甸甸的,水也从他的白发上泻下来,彤云锁住了眉毛,他的两翼和长袍的褶缝间露水涟涟。他用两只大手把低垂的云彩一挤,发出震天的声响,接着从密云中落下倾盆大雨。彩虹女神伊里斯,这位身穿五彩衣的、天后的信使,又把水吸起来,给云彩输送食粮。笔直的庄稼倒下了,农夫日夜祷告的收成毁坏了,一年漫长的辛苦到头来落了一场空。

朱庇特在盛怒之下,看看自己天上落下的水还不满意。他的弟弟海神又发动海浪支援他。海神把他属下的河流都召来商议。这些河神来到了海神宫中之后,海神便道:“现在不是长篇大论的时候。把你们的全部力量都用出来,现在是需要你们力量的时候。打开你们的大门,冲破拦阻你们的堤岸,让你们的河水毫无拘束地奔流。”他下完命令,各河回去,打开源头,河水就毫无遮拦地向大海狂奔而去。

海神自己也用他的三叉戟敲打着陆地,陆地害怕了,战战兢兢给水让出一条路来。各条河的河水,像决了堤一样,冲过平原旷野。不要说果园、庄稼、牛羊、人畜、房屋,就连庙宇和庙里的神像、神器都给一股脑儿冲走。就算有的房屋牢牢站稳,抵过了这场大灾难没有毁掉,但是上涨着的大浪还是把屋顶盖过,高楼也淹没在大水里。现在是海陆不分,都成了海,而且是没有岸的海。

有的人逃到山顶上;有的乘着鹰钩鼻子似的小船,在原来是他的耕地的上面摇着桨;有的扬着帆在自己的麦田上、自己的淹在水里的农舍的屋顶上行驶着;有的在榆树顶上钓着了一条鱼。也有这样的事:船锚扎进了绿草坪,月牙似的船底碰着了下面的葡萄园。不久以前苗条的山羊吃草的地方,现在丑陋的海豹在休息。水中的女仙们看见水底下有树林、有城市、有房舍,不觉大吃一惊。海豚冲进了树林,在高枝间穿梭来往,把老橡树撞得直发抖。豺狼在羊群中只顾得游泳,深黄色的狮子和老虎也只好随波逐流。雷霆般的力量也帮不了野猪,梅花鹿的快腿也跑不动了,都是因为大水冲着它们。彷徨的飞鸟长久找不着落脚的地方,飞累了,落进海里。大海现在是肆无忌惮,淹没了山岭,山峰被那陌生的海浪冲击着。大部分的生物都淹死了。没有叫水淹死的,最后因为没有吃的,也都慢慢饿死。

弗奇斯位于俄塔和阿俄尼亚两大平原之间,当它还是陆地的时候,是一片肥沃的土地。但是在洪水时期,它却成了海的一部分,成了一大片临时的海洋。在这里帕耳那索斯的双峰插入天表,高耸人云。丢卡利翁和他的妻子驾着小舟在这高峰上着陆,因为海水把其余一切全淹没了。丢卡利翁和妻子朝拜了本山的女仙和山神和预卜未来的女神忒弥斯,忒弥斯这时是掌管预言的。丢卡利翁是当时最好的好人,热爱正义,妻子是女人中最敬神的一个。朱庇特看到世界全部变成了一潭死水,又看到数以千计的男人中只剩了一个,女人也只剩了一个,两个人又都是天真无邪,都信奉天神,于是他拨开云头,让北风把云吹散,让大地露出在天光之下,让天空又看见大地。愤怒的海水也跟着退落,统治海洋的海神放下了三叉戟,平息了波涛。他把海蓝色的特里同唤了出来。特里同从海底深处冒出水面,两肩厚厚地长满了一层蛤蚌。海神命令他吹起响亮的海螺,用这个信号收回洪水和巨流。他举起空心而弯曲的海螺,特里同在海中央一吹,声音就能传到比日出日落之处更远的地方。因此,当特里同把海螺放到湿漉漉的胡子和嘴唇边,吹出了收兵的号令,不论陆地上或海里的水都听见了,凡是听见号令的水都听从约束。于是,海有了海岸,河水虽满但不盈溢,洪水退落,山峰露顶,随着水落,土地不断出现。最后,长期淹没在水里的树木露出树梢,枝叶上却还沾着洪水留下的污泥。世界恢复了。丢卡利翁举目一看,却是空无一物,满眼荒凉,死一般的沉寂。

350—451:丢卡利翁和皮拉的故事;人类和万物的再生;阿波罗杀死巨蟒

丢卡利翁流着眼泪对妻子皮拉说道:“妹妹啊,妻子啊,唯一遗留下来的女性,同族同宗之谊,后来又是婚姻,曾把你和我结合在一起,如今共同的患难又把我们结合起来了。在这旭日和落日所照临的大地上,我们两个是唯一的人群了,其他都已被海洋吞没。即便我们的生命也不十分可靠,迄今天上的乌云还使我心里害怕。假定命运把你单独救了出来,而没有救我,那么,可怜的人儿啊,你现在的心情该是什么滋味呢?你又如何独自一个忍受惊怕呢?谁又来安慰你的苦痛呢?如果大海也把你吞没了,那么我一定跟你去,也让大海把我吞没,这一点,我的妻,你可以相信。我真希望我有我父亲的本领能够重新创造人类,把生命吹进塑造的泥胎。现在人类的未来就靠我们两人了。这是天意,我们是仅存的人类的范本了。”他说完,两人相对而泣。随后他们决定向天上的神明祈祷,向神签求援。于是毫不怠慢,他们并肩来到刻菲索斯河岸,此地目前虽还漫着水,却已沿着故道流动了。他们从河里掬起水,洒在衣服上和头上,然后向女神的圣庙走去,庙顶还被肮脏的苔藓污染着,神坛前也没有圣火。当他们走到神庙阶前,两人双双匍匐在地上,战战兢兢地吻那冰冷的石阶,说道:“如果正义人的祈祷能打动天神而发慈心,如果天神能把怒气丢到一边,那么,忒弥斯啊,请你告诉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补救我们人类的灾难,最温和的女神啊,帮助我们这受难的世界吧!”

他们的话感动了女神,女神向他们下达了神谕:“离开这庙,把头蒙上,把你们束紧的衣服解开,你们一路走一路把你们伟大的母亲的骨头扔到你们的背后。”他们听了,久久惊讶不已。皮拉先开口,打破了沉寂,她拒绝服从女神的命令,她口唇打颤,祈求女神原谅她,她不敢扔她母亲的骨头,怕伤害她的阴魂。同时他们又回味着女神那番暧昧晦涩的话,反复思考着。最后,普罗米修斯的儿子用安详的话语安慰厄庇墨透斯的女儿道:“除非是我糊涂,我看伟大的母亲指的是大地,神谕是无欺的,是从不唆使人作恶的。我认为女神说的骨头就是大地身体里的石头,她叫我们把石头扔到我们背后。”

提坦神厄庇墨透斯的女儿听了丈夫的推测,虽然有所触动,但是并不抱太大的希望,因为他们两个对天神的指示还是不甚信任。不过,按照神谕试一试又有何妨呢?于是他们走下山坡,蒙上头,解开束衣带,一路走一路按神谕把石头扔向身后。那些石头——若不是有古老的传说为证,谁能相信啊?——开始丧失它们的坚硬性,慢慢地变软,变软之后,就变了形状。当这些石头体积胀大,石质也变得柔和了,它们显出某种的人形,可以看得出,但不明显,就像用大理石刚刚开始刻的雕像,轮廓还不够清楚,粗看已有点像了。那些像泥土的、潮湿的部分变成了肌肉;坚硬的部分、不能揉曲的部分,就变成骨骼;石头原来的脉络,仍然保留原来的名称。这样,就在很短的时间内,按照天神的意志,男人扔出去的石头就变成男形,女人扔出去的石头就变成了女人。因此,我们人类的坚强性质,耐苦的能力,证明了我们的根源所自。

至于其他族类的形状则是大地按照自己的意思造成各种各样的,潮湿的泥土受火一般的太阳照射而变热,烂泥和浸泡着的沼泽发热而膨胀,万物肥沃的种子经哺育生命的土壤的滋养,就像在母胎里那样,生长起来了,到一定的时候就成了形。这情况就像七个口的尼罗河的河水从被它淹没的田地退走,又回到它原来的河床之后,新成的污泥在太阳的照射下变热,农夫翻耕,在泥土里发现许许多多生物一样。这些生物有的刚刚开始具有生命,有的尚未成形,缺少应有器官,有的在同一躯体上,一部分已有生命,其他部分还是生土。大凡湿度和温度调和得当,便能产生生命,一切生命都从这两者生发,虽说水火互不相容,但万物均由水火产生,这就是相反相生。因此,当大地经过近期的洪水变成泥泞,禀承天上太阳的温暖,又变热了,就会产生数不清的生命,她所滋生的物种,有的是以前就有过的,有的则甚新奇。

大地也正是在这当儿生出了你,巨蟒皮同,虽然她并不情愿;你这条蛇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给新生的人类带来了恐惧,因为你大得可以铺满一座山的地段。这条蛇,射手阿波罗神用从来不用的武器(只除射那奔鹿和野山羊时才用的),发出一千支箭,几乎把箭袋里的箭用光,才把它镇住杀死,它那乌黑的创口,毒血直流。为了使这件业绩不致因岁月的推移而被人遗忘,他建立了神圣的竞赛会,让很多人来参加,命名为皮同竞技会,纪念征服巨蟒。在这竞技会上,青年人凡是在角力、赛跑和赛车各项获得优胜者都可获得橡冠的荣誉。当时还没有月桂树,日神常随意摘一棵树的叶子编成环戴在头上,覆盖着他美丽的长发。P6-12

序言

奥维德(Publius Ovidius Naso)生于公元前四三年。这时在斯巴达克斯领导下的奴隶起义已是将近二十年前的事了;罗马的统治者恺撒在诗人出生的前一年死去。但内战继续进行直到诗人十四岁的时候,恺撒的义子屋大维(Octavianus)独揽了政权,共和国宣告终结,罗马帝国开始。因此,诗人生活的时代是奴隶主统治巩固、内战平息、帝国最强盛的时代。

诗人出身于外省山区骑士家庭(Equites),亦即商人阶级。青年时期,父亲送他到罗马学演说修辞,目的在把他培养成为诉讼师。但是奥维德并不喜欢这种职业,他热爱诗歌。当时罗马修辞学校的气氛已和共和国时代迥乎不同。在共和国时代,学校里训练演说修辞往往和实际政治结合得比较密切。据公元一世纪的演说学教科书(Rhetorica ad rterennium,公元前86—82年),当时的练习中有“意大利人应否得公民权?”“那西卡因谋害葛拉库斯而受弹劾”等类的题目,但是到了诗人求学的时代,在屋大维的个人统治下,情况就完全变了。据罗马史学家塔西佗(Tacitus)的“论演说家的对话录”(约成于公元81年)的记载,这时“久经太平,民生安宁,元老院中鸦雀无声,加以皇帝纪律严明,以致雄辩之学,亦趋沉寂”。由于元老院中以及市肆(Forum)之上演说衰落,因而演说学也就沦为文字游戏了。

屋大维的统治是在表面的共和下实行军事独裁。公元27年。元老院给他上尊号,称为奥古斯都(Augustus)。他的权利高出于元老院之上,皇帝变成了崇拜的偶像。这时期的文学家,如维吉尔(Virgilius)在他的史诗《埃涅阿斯纪》(Aeneis)中,肯定了帝国的扩张,在第六章里,主人公埃涅阿斯(Aeneas)下地狱就预见了奥古斯都,借以暗示奥古斯都的登位是必然的。当时最有才华的诗人贺拉斯(Horatius)也脱离了共和主义,和帝国制度妥协。

在共和国末期、帝国初期,罗马的社会生活也起了显著变化。在共和国初期,社会生活比较俭朴,但到了帝国初期,罗马成了古代欧洲财富的中心。除了奴隶和五谷以外,每年都从国外输入大量的金属、大理石、麻布、纸草、皮毛、象牙、琥珀,甚至中国丝绸以及阿拉伯和印度的货物。贵族们占有大片土地,由奴隶耕作;他们本人则在罗马过着奢靡的生活,使用着成群的奴隶。据估计仅罗马一城在屋大维统治时期从事家务、教育、抄写和手工艺的奴隶即达三十万到九十万之众。罗马城中的庙宇、宫殿、浴堂、剧院、角力场林立,极尽豪华。官吏公开搜刮,据说共和国末期号称清廉的执政官西塞罗(Cicero)作了一年西里西亚的总督就搜刮了二百万塞斯特(sestertius),他修饰他在罗马的住宅和乡间十几所别墅就耗费了三百万塞斯特。

屋大维曾经企图针对这种现象,通过立法,恢复道德,约束奢靡之风,但是效果不大,而诗人也正因为写了一首诗,名为《爱的艺术》(Ars Axnatoria),而被屋大维流放到托米斯(Tomis),他过了九年流放生活,在公元十七年死于流放所。

以上的事实对他的作品都有一定的影响。他的主要作品按写作前后有下列各种。《爱》(Amores)是一系列的爱情诗,共三章。《女-英雄书信集》(Heroides)共二十一封信,诗人托古代传说中女子给丈夫或情人的书简,从妇女角度描写不幸的爱情,有的被骗,有的被遗弃,有的被逼,有的被罚,有的担心。《爱的艺术》一诗共三章,前二章的“指导”对象是男子,后一章是女子,在传授技巧的同时,诗人也反映了他那时的罗马的生活现实。但是这部作品却无疑是和屋大维道德改革政策唱对台戏,引起了屋大维的不满。诗人随着又写了一首《爱的医疗》(Remedia Amoris),建议不幸的情人去用狩猎、旅行、种田、戒酒或躲避写爱情诗的诗人等方法排除悲伤。这些爱情诗歌反映了罗马人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但是主要意义在于揭开了爱情的心理,尤其是妇女的心理。此后诗人又写了《变形记》(Metamorphoses)和《罗马岁时记》(Fasti)。后者按月记载了罗马的宗教节日、传说、历史事件、风俗等等,有浓厚的热爱乡土的情绪。但是诗人只写了六个月,放逐令下,并没有完成,直到死后才发表。在放逐之前《变形记》已大致完成,据说放逐令下,他一气把这部作品焚毁了,所幸已有传抄,因得保存。在流放期间他仍继续写作,写了《哀怨集》(Tristia)共五章,大都是书信体,或致其妻,或致其友。有的描写流放时的海程、罗马的诀别,有的要求召回,有的写流放所的生活景物。最后一部重要作品是《黑海书简》(Ex Ponto)。共四章,内容和《哀怨集》大致相似。

《变形记》一般公认是奥维德最好的作品。全诗共十五卷,包括较长的故事约五十个,短故事或略一提到的故事约有二百。故事中的人物可以依次分为神话中的神和男女英雄,和所谓的历史人物这三类。全诗的结构可以细分为以下各个段落:序诗、引子(天地的开创、四大时代、洪水的传说)、神的故事(卷一至卷六)、男女英雄的故事(卷六至卷十一)、“历史”人物的事迹(卷十一至卷十五)、尾声。这样一个安排多少是按时间次序作出,但是有许多故事的发生时间本来很难定,因此作者又按故事的性质予以安排,例如卷一至二的故事主要围绕神的恋爱为中心,卷三、四是以酒神巴克科斯和忒拜城为中心,卷五、六以神的复仇为中心,卷六至九以雅典英雄为中心,卷九至十一以男女英雄的恋爱为中心等。

奥维德这部作品对文学的贡献在于把古代世界的神话传说总集在一起。作者的任务是把这样丰富的材料变成一部有机的、一气呵成的诗作。作者成功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全诗只有在将近尾声的地方(卷十五第622行),线路才折断。把不同的故事串连起来,在“希腊化”时期的亚历山大里亚的诗人中已有尝试,但是奥维德从这里得到的启发并不多。把故事按照时代安排出次序应该算是奥维德的创举。此外他还想尽一切办法使故事串连得自然而不显得牵强。他用故事套故事的办法,他用人物轮流说故事的办法,他用婆媳对话的办法,他利用叙述挂毯上织出的故事或杯子上镂刻的故事的办法,有时他写完一个故事,接着又写一个与此性质正好相反的故事。总之诗人费尽心机,使全诗的线索不致中断。

诗人不仅通过叙述的技巧使全诗成为一部有机体,而且所有的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变形。这些传说中的人物最后不是变成兽类,便是变成鸟形,或树木,或花草顽石。变形背后的哲学基础就是罗马哲学家卢克莱修(Lucretius)一切都在变易的观点。而主要的根据则是毕达哥拉斯的灵魂不朽说和轮回变易说(见本书卷十五)。但是诗人写故事的目的并不全在说明变易之理,有许多故事本身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变易的结尾往往属于次要地位,诗人把它加上或则因为原来传说即是如此,或则因为要符合全诗体例。

这些故事的串连方法在今天看来似乎有勉强、机械、甚至幼稚之嫌,但我们若是历史地去看,当作者并没有一个中心人物或中心事件(如荷马的史诗),当希腊化时代的作家并没有提供更多启发,奥维德在结构上所表现出的独创性便不难看出。一三五0年以后薄伽丘写《十日谈》,在结构上也还没有胜过奥维德,只有乔叟在这一点上比他优越。

但是奥维德的主要成就并不在于总结了古代神话传说(因为有许多神话在《变形记》中并没有被包括进去,有一些已在《罗马岁时记》中更详尽地记载了,在《变形记》中便只略略一提)或在结构技巧上表现了独创性(虽然我们还应该承认其独创性),而在于他所说的故事本身,和这些故事的说法。他对待故事的崭新的态度和叙述故事的技巧,使这些尽人皆知的故事得到了新生命,时而引起人的同情,时而引起人的厌恶,时而悲惨,时而滑稽,使故事的情调生动而有变化。

首先,在对故事中的神和人物的处理上奥维德表现了大胆的独创性。在荷马史诗里,神是受到尊敬的。在奥维德同时代诗人维吉尔的史诗中,宗教敬神的思想也还是牢不可破。神在史诗中象征一种超人的力量,神的是非不能拿人的是非标准来衡量。奥维德写的不是史诗,是一个新的文学类型,奥维德对神的态度几乎自始至终是不恭敬的。他在《爱的艺术》中曾说:“承认神的存在是有好处的,因此我们无妨假定神存在。我们应该保存旧的宗教仪式,利用神来贯彻我们的戒条,这对社会是有好处的。这些戒条是:‘不要犯罪,天神就在你身边,天神会干涉的’;‘孝敬父母’;‘不要欺骗’;‘不要杀人’”。正当屋大维要恢复旧宗教的时候,这种釜底抽薪的言论当然会导向诗人的谪戍。在他最早的诗《爱》中,他针对主神朱庇特(Juppiter)说:他的情妇“把门关上不准他进去,这比他自己的霹雳还厉害呢!”这种嘲弄天神的态度在荷马或维吉尔的史诗中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奥维德就把天神一个个从他们在天堂的宝座上搬下来,把“神格”降到凡人的水平,并且按照罗马统治阶级——皇帝和贵族——的原型赋予天神以性格。天神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为所欲为、荒淫残酷。男神性格中主要因素是淫欲;女神是嫉妒和报复的心理。朱庇特利用他天神的地位打动了伊俄(Io),他引诱了卡丽斯托(Callisto),骗取了欧罗巴(Europa),还作了许多类似的勾当。日神阿波罗也不例外,他死命地追赶着不愿意爱他的达佛涅(Daphne),还要假献殷勤。朱诺(Juno)除了嫉妒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特点。因为她的嫉妒,朱庇特不得不把伊俄变成牛;朱诺自己又把卡丽斯托变成熊,使朱庇特不能亲近她。女神雅典娜因为嫉妒阿剌克涅姑娘(Arachne)织布比她织得好,就罚她变成蜘蛛。拉托娜女神(Latona),因为尼俄柏(Niobe)以生了七子七女而骄傲,就把她的子女全部害死。

天神之中也有等级。在第一章开始,诗人写朱庇特召开会议,众神聚集。高级的神站在一面,低级的神站在另一面。朱庇特、日神等是大神;此外还有山神、河神、林神、海神等小神。总的说来大神是比较丑陋的,小神则比较可爱。例如伊俄的父亲,河神伊那科斯(Inachus)找不着女儿非常伤心,伊俄变牛以后偎依着父亲,把自己名字写在地上(因为变牛后不会说话),伊那科斯连声叹息,拥抱她哭泣,作者对他们父女表示无限同情。又如地府大神普路托(Pluto)抢劫普洛塞庇娜(Proserpina),被湖仙库阿涅(Cyane)看到,想要阻止他,但是他不顾她正义的呼声,劈开湖面把普洛塞庇娜掳进地府,库阿涅这时觉得,第一,自己为了救人反遭轻蔑;第二,普路托竟在她的领域内蛮横无理,滥施威权,劈开她的湖面,但也无可奈何,只有哭泣。

朱庇特按神话是天神中的主神,同时也是独裁者。他因为人类不敬天神,决心毁灭人类,但是他表面又想作得民主一些,于是召集天神会议(卷一,151—243)。我们看诗人如何描写天神会议:

诸神在大理石的议事堂落座,朱庇特本人则坐在高出众神之上的地方,倚着一柄象牙权杖,甩动着他头上可怕的头发,三次、四次,于是大地、海洋、星辰都震动了。他怀着义愤开口道:“我现在为世界的统治权感到担心,从前当那些蛇足巨人每个都张开一百只手准备把天堂掳去的时候,也未令我这样担心。那时的敌人虽然凶狠,但他们是作为一个团体,从一个来源来进攻的;而今天凡是咆哮的海神包围到的地方的所有的人类,我都必须消灭。我可以指着在地下流经斯堤克斯丛林的阴河水发誓,在此之前,各种方法我都试过,无法医治的部位只好用刀割掉,免得健全的部分也受到感染。我的臣民中有半人半神,有村社神,有女仙,农牧神,半羊半入神和山林神,我们认为他们还不配在天上享有席位,不过我们可以准许他们住到我们赐给他们的大地上去。但是只要以残暴闻名的吕卡翁还在设下圈套和——手里有雷霆、统辖你们诸位天神的——我作对,你们认为他们在大地上会安全么?”全体天神听了浑身战栗……

这样的朱庇特和罗马皇帝也相去无几。而且这吕卡翁——这不敬天神的阿耳卡狄亚国王——还是卡利斯托(Callisto)的父亲呢。诗人把朱庇特写成如此怕人,企图用对小神安全的关心转移众神的视线,掩饰自己的专横与残忍,并冒充民主,这样诗人表面上给他尊严,实际上正是剥掉了他的尊严。

神的尊严在诗中处处被诗人剥掉,而显得荒唐可笑,有时甚至可耻。再举伊俄的故事为例。朱庇特追逐伊俄,怕她逃跑,就布下一阵乌云。朱诺恰巧正在向下界张望,看见乌云,非常纳闷,回头一看丈夫又不见了。她知道丈夫的老毛病,就下去察看。朱庇特预感到妻子来了,就赶快把伊俄变成白牛,朱诺追问他白牛的来历,这就使朱庇特感觉非常狼狈,只好撒谎。朱诺又进一步向他要白牛,朱庇特就陷于更狼狈的境地,为了不使妻子疑心,只好牺牲伊俄。

我们再看神使墨丘利(Mercurius)。他正在天上飞行,忽然看见地下有一美女(赫耳塞fterse),“大吃一惊,在半空中就爱上了她”。他的信心很高,认为只要他一落地,赫耳塞必然爱他的俊美。因此他落在地上,“并不改变自己的形貌,因为他对自己的美有充分的信心。但是尽管信心很强,他不免还要花点心思把头发梳梳光,把袍子整理整理,看上去要利落,金滚边也要显出来。他特别注意用右手拿着引梦驱梦的短杖,并让带翼的凉鞋在秀美的脚上发出光彩。”这岂不是一副满心虚荣、沾沾自喜的罗马纨绔子弟的肖像么?

又如爱神维纳斯和战神玛尔斯通奸,被日神索尔(Sol)看见,就去报告她的丈夫武尔坎(Vulcanus)。武尔坎是个巧匠,他听了很激动,手中的活计都失手落在地下了。于是他制了一张比蜘蛛网还细的大网把妻子和玛尔斯网住,然后“把象牙的双门打开,把各位天神请了进来。那两个搅在一起睡在榻上,丑态毕露,有一位爱说笑话的天神说他也情愿丢这种丑。天神们一阵大笑,这件事在天堂上一直传为新闻”。(卷四,167—189)

就这样,通过神的寓言,奥维德反映了他所熟悉的罗马上层社会的道德面貌。

在古代神话的男女英雄故事中,诗人比较注意的是某些不正常的情欲。例如特剌刻(Thracia)王忒柔斯(Tereus)淫乱姨妹菲罗墨拉(Philomela),并把她眼睛挖瞎因而引起悲剧;又如美狄亚(Medea)因为爱伊阿宋(Jason)背叛了父亲,帮助伊阿宋取得金羊毛,和伊阿宋一同逃走,又使伊阿宋的父亲返老还童,杀死王位篡夺者,但是伊阿宋却又爱上了别人,因而引起悲剧;又如刻法罗斯(Cephalus)不相信妻子对他的忠实;斯库拉(Scylla)爱上敌人弥诺斯(Minos),不惜割下父亲头发去降敌,城邦亡了,但弥诺斯仍旧把她摒弃;又如比布利斯(Byblis)对自己亲兄弟考努斯(Caunus)发生不正常的情欲;密耳拉(Myrrha)对父亲的不正常的情欲。奥维德写这些故事的时候,一般继续了《女英雄书信集)中的观点,对那些受遗弃或受迫害的妇女表示深刻同情,一切悲剧似乎都是由男子不了解热烈爱情,把女子只看作是玩弄对象这一态度所引起。但是另一方面有些妇女似乎又被描写成极其残酷,例如忒柔斯的妻子就可以杀死亲子替妹妹复仇。但是我们若是记得罗马角力士为了娱乐贵族彼此残杀,我们若记得尼禄(Nero)皇帝为了娶一女子毫不在意地杀妻弑母,那么这种残酷岂非正是现实的反映。

奥维德写这些故事时,特别强调它们的悲剧性。在罗马悲剧(如塞内加Seneca的悲剧)中,杀人流血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此外,奥维德也还特别强调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来提高故事的悲剧性。即以密耳拉的反常故事而论,作者着重描写了她内心的道德和情欲的斗争。这长久的矛盾过程——作者通过独白或其他修辞手段着意描写了这过程——使故事笼罩上一层悲剧的气氛。他固然创造了老乳媪来直接促成罪行,最后密耳拉变成香脂树后还不住流着悔恨的眼泪,但作者着眼是在矛盾演成的悲剧,以及在某种情况下人物的内心活动。在艺术创作的这一方面作者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是关于古代男女英雄最优美的故事当推刻宇克斯(Ceyx)和阿尔库俄涅(Alcyone),俄耳甫斯(Orpheus)和欧律狄刻(Eurydice),皮刺摩斯(Pyramus)和提斯柏(Thisbe)等故事。它们吸引着世世代代的读者和诗人。这些故事,情节都非常动人,结构完整,景物的描写、心理的分析以及修辞的语言在这些故事,尤其在前二则里都运用得恰如其分。刻宇克斯和阿尔库俄涅这一对恩爱夫妻在分离时的难舍难分,刻字克斯在惊涛骇浪中的殒命,阿尔库俄涅在家里的心神不宁、求神问卜都写得非常生动。他们的悲惨命运甚至感动了天神,在他们变鸟以后,天神们指定冬至前后不准海上发生风暴,好让他们在海上安全孵卵。俄耳甫斯这位著名乐师的音乐是如此之优美,连地下的鬼神听了都受到感动,答应他从地府领回已故的爱妻,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在回阳路上,俄耳甫斯不准回头看她。但是俄耳甫斯一路上实在忍耐不住,竟回头了,他这一回首不知引起多少代读者的遗憾。在希腊神话中所没有的皮刺摩斯和提斯柏的故事里,作者把爱情不自由的一对情人的悲剧放在次要地位,因此细节和主要部分显得不很调和。莎士比亚早看到这点,因此在《仲夏夜之梦》中特别给以强调,使它变成一出悲喜剧。

《变形记》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它包括了许多当时久已流传的民间传说,例如代达罗斯(Daedalus)的飞行技能,弥达斯(Midas)的点金术和驴耳,皮格玛利翁(Pygmalion)的雕像等等。在乌利斯(即奥德修斯)(Ulixes)和埃阿斯(Aiax)争夺阿喀琉斯(Achilles)遗物的故事中,诗人的修辞学和演说学的训练得到充分的用武之地。这部作品还描写了荒年、瘟疫、洪水、大火。在关于一对老年农民夫妇(菲勒蒙Philemon和包喀斯Baucis)招待天神的亲切动人的描写里,作者似乎也反映了农村的生活。但是奥维德所反映的现实在这一类的故事中是很有限的,我们只能通过一些表面上并不反映现实的故事去寻求。例如从他所塑造的神的形象里可看出罗马的贵族社会,从他对神的态度里可看出他的对于这一社会的讥讽和否定宗教的倾向性。从他的富于修辞意味的人物内心矛盾的分析,可以看出提出这样一种创作手法的客观要求和现实基础,如果客观世界不存在罪恶,罪恶的矛盾心理也不会提到创作者的日程上。

《变形记》最后一部分处理的是罗马“历史”,以埃涅阿斯这一人物为中心。在这里奥维德和维吉尔一样体现了罗马帝国的思想,替罗马帝国寻找历史的根据。他对恺撒和屋大维的歌颂是赤裸裸的。但是他也塑造了一个富于责任感、公民感的奇普斯(Cipus)的形象,这个肯于为了罗马利益公开揭露自己的、传说中的罗马大法官和那些公开掠夺的罗马官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奥维德的哲学思想是混乱的。他一方面相信卢克莱修“一切在变易”的唯物观,另一方面又相信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的“灵魂转移”的唯心学说。他采取两者表面相同之点——变易——来给他的“变形”找一个理论的根据。

《变形记》的总的美学价值在于它给予读者以新鲜活泼的感觉。诗人以充沛的、毫不费力的想象力使许多古老的传说重新获得生命。也正是这种想象力吸引了早期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爱的徒劳》中的教师(Holofernes),在批评一首情诗的时候,对牧师说:“至于优美的、信手拈来的诗句,黄金般的韵调,这首诗里是没有的。你得去向奥维德领教。何以要向奥维德领教呢?还不是因为他善于嗅到幻想的香花和富于创造性的俏皮话。”

幻想、想象力、创造性、巧妙的语言——诗人用这些创造了一系列新鲜活泼的故事,创造了一系列至今还能引起兴趣的人物和情景。例如在第一章中朱庇特命令墨丘利去杀死看守伊俄的百眼怪物阿尔古斯,墨丘利就扮成牧羊人,领着一群山羊,口吹芦笙,到了那里。芦笙的声音吸引了阿尔古斯,他便喊墨丘利过来和他做伴。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巧妙的想象力把一个头生百眼、警觉力很高的阿尔古斯被音乐所陶醉而又挣扎不睡的情景写得极其简单而成功。他说墨丘利“坐了下来,东拉西扯地闲谈着,消磨时光,他又吹起芦笙,想要催闭阿尔古斯睁得老大的眼睛。但是阿尔古斯使劲和瞌睡挣扎,虽然有的眼睛睡着了,但是他还用张着的看守。他还问芦笙是怎么发明的,因为芦笙在当时还发明不久。”

又如卷八中,代达罗斯制造飞翼,“他的儿子伊卡洛斯正站在一旁,他不知道手里拿的东西将来会要他的性命,却满脸高兴地去捕捉那些被轻风吹散的羽毛,时而又用手指搓捻黄蜡。他淘气不要紧,却妨碍了父亲的奇妙的工作。”而当父子飞行在天上的时候,“下面垂竿钓鱼的渔翁,扶着拐杖的牧羊人,手把耕犁的农夫,抬头望见他们,都惊讶得屹立不动,以为他们是天上的过路神仙。”

诗人善于把现实世界不存在的事物写得合情合理,而这种合情合理的可能性也正建筑在现实基础上。

诗人这种巧妙的想象力是和他的修辞学的训练分不开的。修辞学的目的是要说服,因此它不仅要求有创见的内容(invcntio),而且要求高度的修辞技巧(elocutio)。在修辞演说和生活实际日渐割裂以后,内容就变成次要,而技巧就被提得很高。因此在奥维德的故事中也往往有“以辞害意”或画蛇添足的地方。例如诗人特别喜欢描写“变形”的过程,达佛涅被日神追赶,跑得筋疲力尽,她呼喊父亲求救。“她的心愿还没说完,忽然她感觉两腿麻木而沉重,柔软的胸部箍上了一层薄薄的树皮。她的头发变成了树叶,两臂变成了枝干……”直到最后她变成了一株桂树。又如诗人描写大瘟疫的可怕,人人求神问卜,丈夫去为得病的妻子祈祷,但是祷告还没有作完,自己就已经死了,但是诗人不甘心到此为止,添一句道:“手里拿着的香还有一部分没有烧完。”

又如在卷三中写阿克泰翁看见狄安娜在泉边沐浴,狄安娜一怒,就把他变成一头鹿,他又被他自己的猎犬咬死。诗人在此就仿照史诗办法开了一个四十条左右的猎犬名单。又如在卷十俄耳甫斯的音乐感动了树木,聚集在秃山上听他的音乐,这本是一个动人的场面,但是诗人的修辞学又要求他开了一个树名的清单。

诗人的修辞技巧运用得最成功的地方是乌利斯和埃阿斯争夺阿喀琉斯遗留的武器的一段。这一幕充满戏剧性的场面,不仅反映了罗马的法庭的实况,辩护师寻找理由时的无孔不入,而且生动地描写了两个不同性格间的冲突。埃阿斯在荷马史诗里以“愚勇”见称,但是奥维德若把他仅仅写成一个只有“愚勇”的人,那么冲突即不能尖锐。奥维德让他先陈述理由,他也能振振有词,一五一十把理由说得很充分,似乎乌利斯无法把他驳倒。但是诗人仗了乌利斯巧妙地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办法把埃阿斯驳得体无完肤。这一场答辩使“希腊将领们听了深为感动,他们的判决证明了乌利斯的口才确实不凡。”

奥维德的《变形记》以它上述的那些特点吸引着我们,正如它吸引过历史的读者和作家。

他的全部作品在他生时非常通行。在庞培城(Pompeii)挖掘出来的废墟墙壁上有不少描写《变形记》故事的壁画和其中的诗句。在中世纪,教会虽然反对他的“异教”思想,但是僧侣们还是读他的作品,甚至在教会学校里用它作课本。最滑稽的是,据记载,阿拉贡王雅各一世在一次贵族和主教们的大集会上突然引用了《爱的艺术》中的一段,而自以为是圣经里的话。

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交替之际,但丁也受到奥维德的影响,他的《神曲》中的神话部分大都根据《变形记》。但丁下地狱见到“四大幽灵”,他们是荷马、贺拉斯、卢卡努斯和奥维德。据说彼特拉克、薄伽丘的启蒙读物就是《变形记》。在英国,“理实主义奠基者”乔叟更是把《变形记》读得烂熟的,他在自己的作品里采用过《变形记》中许多故事。更重要的,他也吸取了奥维德的心理描写的方法。

在文艺复兴时期,奥维德的影响可以用早期的莎士比亚作为代表。法国的蒙田也是自小就读过《变形记》。此后,十七世纪的弥尔顿和莫里哀,虽然政治倾向、文学风格完全不同,但都喜爱奥维德的作品。据说莫里哀晚年床头经常放着一部《变形记》。这个文学巨人的名单可以无限制开下去,但是我们可以用歌德来结束,歌德常常提到他重读《变形记》的事。而他在《诗与真》中的一段回忆,既指出了《变形记》的缺点,又有力地证明了它的魅力。歌德说:

“我用尽一切方法想要卫护我心爱的作家(指奥维德),我说,对于一个有想象力的青年来说,和天神或半人半神的人物在欢乐灿烂的环境里盘桓,亲眼看到他们的行动和恋情,是一件最有趣不过的事情……但是有人(指德国批评家赫德尔Herder)不承认,他说这一切都一无足取。他说在那些诗里找不到真正的、第一手的真实;既无希腊,又无意大利;既无原始世界,又无文明世界,从头到尾只是抄袭旧有的东西,只有一个过分有教养的人(指奥维德)才作得出这种事。最后,我就想证明说,凡是一个卓越的人物所创造的一切也都可以算作是‘大自然’,而且在一切民族之中,不论新老,永远是只有诗人才能成为诗人。但是有人还是不承认这些对我有利的理由,并说这一切更是绝对地一无足取。这使我极度苦闷,我几乎因此而没有勇气读我的奥维德了。”

译文根据《勒布古典丛书》拉丁—英文对照本(Ovid:Metamorphoses,ed.F.J.Miller,Loeb Classical Library,Heinemann,London,1928),并参考莱利氏英译本(The Metamorphoses of Ovid,tr.H.T.Riley,George Bell,London,1893),Mary M.Innes的英译本(企鹅丛书),近出英译本如R.Humphries的译本,及A.D.Watts的译本(内有毕加索腐蚀版插图)均未得见。

这部作品原来只译出一半多一点,于一九五八年出版,现在把它补齐,并将原译作了一些修改。

译者

一九八四年九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变形记/名著名译插图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古罗马)奥维德
译者 杨周翰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62584
开本 32开
页数 3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5
出版时间 1958-08-01
首版时间 1958-08-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46.22
丛书名
印张 1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5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7: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