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地上的亲人: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
内容
编辑推荐

1.3个村庄+50位亲人+20年观察,看见他们,看见土地上樶为广大沉默的人群“大多数中国人都如我的亲人一样,在柴米油盐、生儿育女、生老病死的细枝末节中推进人生”,“说到底,他们面对的困境和机遇,不过多数普通人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真实遭遇。”本书中,作者黄灯历时20年观察,13年书写,以亲历者在儿媳、女儿、外孙女三种身份中转换,以微观视角深入3个具有样本意义的村庄,追踪50位亲人的命运流徙,展现中国农村在近二十年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真实境遇和复杂图景,引发读者对个体、乡村、时代等议题的深刻思考。在黄灯看来,“没有谁可以漠视大时代呼啸而去的滚滚烟尘,没有谁的命运可以割舍与大时代的深刻关联。在关于乡村的叙述中,他们不是作为一个个偶然的个体存在,而是始终作为一个庞大而隐匿的群体在默默承受。”2.三个气质不同却各具困境的样本村庄,展现转型期乡土中国真实复杂的乡村图景嫁入丰三村、生在凤形村、长在隘口村,黄灯从与自己生命产生紧密关联、气质迥异却各具困境的三个村庄出发,直面中国乡村的普遍性困境。丰三村代表现代性转型中被动的承受者,隐忍本分却无法摆脱命运的捉弄;凤形村展现乡村的活力与危机,不安分、充满激情,却又被城市文明冲击,陷入精神迷茫;隘口村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在守旧与变革之间摇摆,试图寻找新的精神支柱。他们挣扎、困顿,“场域的差异不是构成困境的原因,共同的身份才是他们领受相同命运的秘密”。三个村庄构成全面的人类学样本,而三个村庄的对比又充分展示出乡村图景的复杂性:结婚生子、外出打工、制造留守儿童,成了事实上的轮回;环境污染、人员流动、风气变坏、教育危机、老无所养;坍塌的房屋、荒芜的土地、恶化的健康、窘迫的子女。“在惯性中滑行”,成为他们实际的生存境遇:我们这里,十七八岁生孩子的都有,在农村结婚都很早,不会考虑太多,婚前大多没有太多了解。从2015年开始,工地上的活就不好找。搞建筑这一行就是这样,依靠的是乡里乡亲的关系网。疲惫和劳累是他们对打工生活樶刻骨铭心的记忆。工厂里随时受伤和死人的状况,都给他们留下了心理阴影。积淀于血液中的隐忍,让他能够忍受生活的折磨。3.从旁观者到介入者,从寄寓乡愁到“问题的场域”乡村在文学作品中往往被赋予浪漫追忆的符号意义,承载乡愁怀旧的情感寄托。《大地上的亲人》打破刻板印象,从社会学、人类学视角出发,将乡村还原为一个真实的社会场域进行审视,展现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阵痛和迷茫,尝试寻找乡村发展的可能性。从小在外婆家长大的经历,与南下广州打工的亲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让她意识到自己对故乡的割舍不下;婆婆离世的悲凉场景,接通了她生命中另一个世界的经验:“悄无声息地来,刻骨铭心的苦,再悄无声息地归于尘土和大地,这就是婆婆的一生。”在黄灯看来,“中国农民真正的苦难是天聋地哑的,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苦难”。通过记录、书写,她将这份情感与记忆以及对乡村问题的思考,传递给更多的人。4.村庄的女儿书写大地上的亲人:凸显真相、直面问题、寻找可能《大地上的亲人》将镜头对准三个村庄,记录亲人们在社会转型中的挣扎。“天聋地哑的悲剧,若不能用文字呈现,樶后只会被生活的泡沫冲刷得无声无息。”丰三村的哥哥为了生存远赴城市,却在疾病和债务的阴影中返贫;凤形村的亲人渴望财富,却陷入“买码”、赌博的泥潭;隘口村的年轻人在民俗文化底蕴丰厚的地方生活,也难以抵挡城市消费主义的诱惑。如何直面亲人,何以回馈乡村——走出农村的我们,如何面对“不体面”的亲人?是逃避、抛弃他们,还是接纳、直面他们……是每一个走出农村的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黄灯以倾听、记录、写作试图回答这些尖锐的问题。她希望通过对亲人的书写,凸显乡村的真实面貌,引发读者对乡村问题的关注,直面乡村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路径。5.非虚构领军作家黄灯作品,《我的二本学生》的母题之书黄灯生于湖南乡村,后来通过求学工作离开乡村,却一直保持对乡村命运的关注,这样的经历使得作者得以通过非虚构的文学书写,用文字与“同呼吸、共命运的亲人建构一种文化上的关系”,“秉承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读书人的本心,作为见证者,用文字为时代记录下她亲人的呼吸和气息,迷惑和挣扎,痛苦和希冀”。本书也是其代表作《我的二本学生》的母题之作。“‘二本学生’的话题,不过是‘亲人’话题的自然延续。无论关注的对象是身边的亲人,还是讲台下的学生,如何尊重个体在转型期中国的人生经验,如何通过非虚构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这一复杂现代性经验的观察和思考,始终是我写作的焦点。”

内容推荐

“在亲人天聋地哑无法表达的境况中,我的写作,是一部三十年来社会转型过程中,现代性裹挟城市的面具,渗透到村庄、渗透到生活于此地人群的经验史。我出入与我深刻关联的村庄,借由亲人的遭遇,试图展现出身为农的亲人和命运抗争的复杂图景,追问中国村庄的来路与去向,也借此袒露内心的不解与困惑。”本书是非虚构领军作家、学者黄灯的作品,也是其代表作之一。继《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一文引起全国范围内大讨论之后,作者黄灯历时一年,爬梳整理13年来对乡村问题的研究思考,聚焦3个具有样本意义的村庄——嫁入丰三村、生在凤形村、长在隘口村,追踪50位身边亲人的命运流徙,以社会学视角和置身事内的切近温度深入体察乡村个体的人生经验,“勾勒出中国农民与命运抗争的复杂图景”,完成《大地上的亲人》一书。书中的他们面目不再模糊,而是“在柴米油盐、生儿育女、生老病死的细枝末节中推进人生”,在现代化的潮流中,起起伏伏,充满活力又潜藏隐忧。身为亲人的黄灯,以文字重建与他们的精神联系,带给读者启发与深思。在时空的错落中,黄灯关注到现代性转型过程中的村落命运。在时代的裂变中,大地上的亲人们承受着个体与整体共生的命运。在关于乡村的叙述中,他们不是作为一个个偶然的个体存在,而是始终作为一个庞大而隐匿的群体在默默承受。

目录
再版序言用行动重建与亲人之间的关联1
自序用文字重建与亲人的精神联系9
第一章嫁入丰三村19
一 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21
二 我的婆婆和继父42
三 兄弟姐妹的生存轨迹64
四 打工记(一):第三代的出路88
五 在惯性中滑行的生存122
第二章生在凤形村139
一 故乡:现代化进程中的村落命运143
二 素描:村庄里的亲人167
三 打工记(二):出租屋里的叔叔辈177
四 打工记(三):堂弟、表弟的隐匿青春199
五 蹲守村庄的父亲226
第三章长在隘口村249
一 村庄文化的根及80年代的日常生活252
二 活力与隐忧,村庄当下的精神面影276
三 打工记(四):我的同龄表兄妹288
四 二舅眼中的村庄变迁316
结语如何直面亲人343
后记跨越时空的乡村书写360
回望我家三代农民367
附录书中主要人物关系表379
2006—2016年访谈明细383
书评(媒体评论)

黄灯在《大地上的亲人》中,展现了这个群体复杂、多样的生存状貌。她只是秉承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读书人的本心,作为见证者,用文字为时代记录下她亲人的呼吸和气息,迷惑和挣扎,痛苦和希冀。这种写作于时代是一种证言,于黄灯自己是一种提醒。——杨胜刚(黄灯丈夫)黄灯用她的感受,用她的笔,把她现在身处其中的这段人生百态做出描述。——全国“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温铁军三村苦乐百家味,一城贵贱两重天。这本书写得诚恳和慈悲,虽只是剖示一个家族样本,却不失为跟踪中国社会千年变局的一种微观史记,一份逼问过去与未来的深重忧思。——作家 韩少功为什么这样一部朴素的,并没有刻意追求文学性的作品这么让人感动?因为在这种苦难中生活的,是我们的亲人,是我们熟悉的人,他们就在安徽,就在湖北,就在湖南,在我们身边,所以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有权利追究,他们背后的历史原因是什么、背后的历史逻辑是什么。——作家 李陀黄灯的这类作品也许要比有些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的“学术研究”更有认识价值,她的不忘初心,体现了一种樶干净的写作状态,不掺杂乱七八糟的动机,就是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所以她写农民才能那样心挨心肉贴肉,才会有那样朴素动人的力量。——社会学家、剧作家 黄纪苏 文学感性和批判理性,有野心的写作企图沟通两者的鸿沟,黄灯的文字是个体生命体验锤炼的诗与思,带着走出乡村的年轻知识群体的体温,思想从日常生存的痛楚处滴淌,凝结成刺破现实和历史必然性的寒刃,乡村被文字撕裂的创口,远离空洞的美学幻境,在介入和召唤行动的意义上向未来呈现。 ——2016年首届《十月》“琦君散文奖”颁奖词黄灯以一个学者的谨严和执着,持续关注乡村的亲人及在校学生,她观察,询问,省思,记录,亲近赤诚的个体,倾听真实的叹息,不止于纸上的旅行,着迷于实践中的真知。——南方文学盛典·2020年度散文家颁奖词我们致敬黄灯,从《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到《我的二本学生》,她用持之以恒的行动,实践着一名教师的人文关怀,和一名知识分子的社会思考与道义担当。——2020年新京报年度阅读盛典“新京报书评周刊”致敬词在对中国的典型化问题的解剖中,作者(黄灯)有效地在文体的杂糅性与现实的复杂性之间进行了一次非虚构试验。更为可贵的是,《逃离与回望》将个人的真实心路历程同乡村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从农村出发,又回到农村,试图为这个信息化和现代性泛滥的时代开出药方,而急剧变化的乡村是她找回自我的开端,从学术理性到人文情怀,再到对乡村一次次深情的回望。——第二届华语青年作家奖“非虚构”主奖颁奖词这是一部真诚而朴素的作品,悲悯和忧患赋予了它厚度和重量。农村儿媳的身份,让作者得以零距离地走入当下乡村生活现场,观察到它的细部和褶皱、血肉和筋膜,感受到广大的卑微者的艰辛与苦难,梦想和挣扎。经由一种深邃的理性目光的透视,一个家族的生存之路,成为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样本,储存了社会转型期的丰富的信息。——第二届三毛散文奖散文集新秀奖颁奖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地上的亲人: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96088
开本 32开
页数 384
版次 1
装订
字数 262000
出版时间 2024-06-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1:52:49